APP下载

大数据在铁路机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21-02-21孟俊宇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8期
关键词:机务关键技术铁路

摘要:随着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数据技术对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优化安全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日益凸显。铁路机务大数据应用系统立足铁路机务运输生产实际,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通过总体架构设计,开展面向应用研究,充分挖掘铁路机务数据的深层价值,服务于提高机车运用周转效率、改善设备维护质量、保障机车运行安全、改进人员使用现状、完善生产管理手段、提升行业综合效益,为铁路机务专业的运输生产精细化、安全生产智能化、综合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有利于大数据技术在机务运输生产中的扎实推广。

关键词:铁路;机务;大数据;总体架构;关键技术

职工执行作业标准情况、机车设备质量保障水平、规章制度与现场的适宜性、影响运输安全的外部环境因素等等。这些最终都以一条条安全信息的形式传递给了企业管理人员,同时这些信息的数量、要素特征、质量等又反映了管理人员履职尽责的质量和现场安全风险管控水平,是进行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研究开发安全信息数据分析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抓住安全重点问题,找准风险管控的薄弱点,对症施策,对提高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一、借力信息网络技术,构建安全大数据平台

(一)研发安全风险信息分析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以笔者所在单位应用的安全风险信息分析平台为例,其构架可概括为“6333”型,即:6个功能模块(基础管理、风险管理、研判预警、过程控制、应急管理、评价体系)、3个信息录入通道(安全管理信息中心、安全信息分析中心、机车质量跟踪分析中心)、3种安全预警方式(监督检查预警、数据分析预警、职工行为预警)和3个考核评价体系(安全發展趋势评价、干部履职评价、职工行为评价),达到安全信息同步共享、风险预警同步显示、危害处置同步监督,形成覆盖机务段各职能部门、车间班组、生产岗点的全方位、全过程风险控制体系,使安全风险从信息收集、识别研判、预警分析、过程控制到分级落实、跟踪督办、考核评价更加系统全面、直观简捷、实时适用。

(二)构建信息数据库,实现安全信息存储模块化

搭建系统完整的安全信息数据库,实现安全信息数量倍增、要素完整、标准统一、数据可用,集中存储。一是构建基础管理信息数据库。按照国铁集团、铁路局、机务段3个层次,区分技术规章、企业标准、制度措施,建立基础管理信息数据模块,对基础管理文件由专业部门归口管理,定期更新完善。二是构建安全风险信息数据库。区分局管控系统确定风险、管理人员检查发现风险、专题研究督办风险、现场反馈收集风险等19个安全风险信息数据模块,以发生时间、发生位置、关系人、天气情况、列车类别、风险概述等项点,全面构建覆盖动车、客车、万吨列车、施工、调车、人身安全为重点的安全风险信息数据库。三是构建应急管理信息数据库。将历年来全国铁路机务系统典型事故案例、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置等纳入应急管理信息数据模块,并对雨、雪、雾、霾、霜、风、沙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易发安全风险信息进行专项统计、集中存储。通过查询获取特定月份、季度和不同天气条件下高频率事故种类信息,为准确防范随季节或天气变化诱发重点安全风险提供数据。

(三)拓宽信息渠道,实现安全信息收集全面化

以“三个中心”为主要信息载体,整合搭建信息收集平台。一是建立安全管理信息中心。以应急指导中心获知信息、管理干部检查发现信息等现场信息为源点,实行科室、车间24小时安全信息“零报告”制度,全天候收集汇总全段现场安全生产信息,实时掌控现场安全风险项点。二是建立安全信息分析中心。扩充监控分析室管理职能,整合形成以LKJ(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BJ(列车防护报警装置)、STP(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EOAS(动车组司机操控信息分析系统)、6A(机车车载安全防护系统)及录音笔语音、机车乘务员防盹睡预警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分析中心,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优势,实现行车安全装备信息集中管理。三是建立机车质量跟踪分析中心。践行“以检为主,以检定修”的理念,将配属机车区分为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等不同机型和客车、货车、调车、动车等不同类别,建立机统-6(机车临修登记票)、机统-28(机车定期检修报活登记簿)专项数据信息模块,全面汇总运行中发生的故障信息,运用“数字化”检修,提高质量保障能力。同时用活移动媒体、畅通既有渠道,建立以手机微信实时传输、突发事件电话直报、合理化建议征集等多种信息收集渠道,实现安全信息收集实时化、全面化。

二、推进数据智能分析,科学研判安全风险

(一)创新数据分析方式,挖掘现场主要风险

应用安全风险信息分析平台的“来源、分布、类型、天气情况、时间点、构成、地域、综合”8个数据分析模块,区分管理、现场、类型等不同分析目标功能,综合运用形状、色彩、尺寸、位置、方向等视觉元素,以数据表格和图形图像的形式,使图示数据更加直观。

(二)运用数据对比分析,研判安全发展形势

依据平台设置的8个数据分析模块,通过数据智能对比分析结果,以日、周、月三个时间节点,及时掌握安全风险变化和发展趋势。一是实施每日分析研判。由安全风险管理办公室对24小时内收集到的各类安全信息逐条甄选,重点研判,对关键性、突发性问题,及时利用手机微信平台发布预警,对严重隐患问题督促责任部门重点分析,责任部门调查分析后通过系统提交分析报告,对超时未提交的自动提醒,报告审核未通过返回完善,闭环管理。二是实施每周分析研判。以每日分析为基点归类梳理,研判一周倾向性、关键性问题,通过平台发布,对涉及动车、客车、施工等严重问题利用平台预警功能、行政督察督办通知书等方式,开展专项督办预警。三是实施严重安全问题检查分析研判。月度安全例会上要求发生严重安全问题的部门进行检查发言,深度剖析查找基础管理、现场控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规范管理促进现场落标、以现场控制提升管理效能。

(三)发挥数据分析优势,补强过程控制手段

机务管理点多、线长、人员分散,传统“人盯人”的方式难以全面有效监控现场作业,管理机制创新才能更好发挥数据分析优势。一是完善现场监控体系。借力现代化安全装备优势,推进“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信息化监控体系建设,采用调车实时监控系统、机车乘务员防盹睡系统、STP(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等先进安全技术装备,实现关键作业过程、关键作业岗点的全方位、全过程监控。二是完善结合部管控体系。成立涵盖机务运用、检修、整备为一体的生产调度指挥中心,配强机车运用调度、信息收集咨询、检修生产调度等职能,实现全段安全生产调度集中统一管理,有效规避结合部安全信息的流失,减少中间环节梗阻,便于结合部问题有效得到协调处置。三是完善应急处置体系。变“被动响应”为“主动防范”,借力机车运用调度中心平台,设立专门热线,组织运用、安全、技术、质检专业技术人员24小时不间断轮班值守,配合运用车间进行非正常行车处置的专业指导,可以极大提高机车运用调度指挥效能和非正常行车处置能力。

三、依托数据分析结果,超前阻断安全风险

(一)感知变化,提高管控的时效性

把区域分析与趋势分析结果相结合,通过对站场或区间发生问题排名晋级和数量增比统计分析,从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等方面剖析问题主要原因,对症施策,才能及时阻断风险。例如:2018年四季度,个别新增站场、新增值乘交路安全风险问题连续排名月度环比晋级且数量增加10%以上。据此变化研究发现,安全风险主要受运输值乘交路变化影响,导致部分管理制度措施不同程度出现空档,段安委会及时开展整章建制、补强短板。2019年以来,新增站场、值乘交路内安全风险问题月度环比降量达到26%。

(二)把握重点,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把分布分析与趋势分析结果相结合,通过对各车间周期内发生安全风险问题数量和在全段范围内的占比统计分析,从管理流程是否顺畅、岗位职责是否明细等方面剖析问题的主要原因,找准安全管控弱点,可以有效提高管理决策效率。

(三)客观检验,提高评价的权威性

把类型分析与趋势分析结果相结合,对风险隐患整治工作效果,通过对比两个不同阶段内某一问题或相关联的一类问题发生数量变化情况,科学验证评价实施制度措施的安全管控效能。

基于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构建的新型安全风险管控模式,充分利用位置分散、种类繁多、体量庞大的安全信息,借助计算机高效智能计算,使安全信息的数量、位置、种类等特征通过图示化的形式进行鲜明直观的展示,并进行发展趋势预测,为管理者精准定位管控重点、难点、薄弱点提供了依据,从而通过补强人防、物防、技防过程控制手段,阻断事故发生发展链条,有效提高了管控的实效性、决策的科学性和评价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谯兵,胡斌.基于EHM理念的铁路机务设备大数据健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9,2812:35-39.

[2]罗利锦,张剑,徐炳天.用大数据助推企业新型智库建设——以铁路机务管理为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2304:26-29+34.

[3]董云丰.铁路机务公司安全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构建[J].科技与创新,2019,18:113-115.

作者简介:

姓名:孟俊宇 出生年月:1996年6月 性別:男 民族:汉族 籍贯:甘肃省张掖市 单位: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嘉峪关机务段 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职位:电力机车副司机 职称:助理工程师 究方向:铁路机务

猜你喜欢

机务关键技术铁路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防雷关键技术在自动气象站系统中的应用探究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关键技术研究
滇藏铁路丽香段站后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有望年内开通
天基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
风险矩阵在民航机务维修质量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被文在寅削权的军情机构啥来头
现代培训理念在机务培训工作中的应用
2017年铁路暑运创新高
TD—LTE关键技术与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