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海湿地退化原因及生态恢复措施研究

2021-02-21李嘉敏江君伟林芬妹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态恢复

李嘉敏 江君伟 林芬妹

摘要:沿海湿地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综合地带,是受海陆性质及人类活动影响明显的区域。湿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成为高功能性的生态服务系统,不仅包括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还孕育着多种多样的生物,是一个具有高价值、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此外,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体、蓄洪防旱、减缓海岸侵蚀、调节局地气候等功能,享有“地球之肾”的称号。近几十年来,在人类社会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湿地保护依然面临着面积减小、功能减退、受威胁压力持续增大等问题。沿海湿地的退化现状及生态修复得到了国内研究者的关注。

关键词:沿海湿地;湿地退化;生态恢复

引言

湿地是分布在陆域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所处的独特水文、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为动植物提供了特殊的生存环境。另外,湿地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和气候的变化,有的湿地被大量垦殖,湿地生境丧失、面积减少、景观破碎化加剧,导致湿地功能退化甚至消失,湿地生物多样性衰减,大大降低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影响了区域环境,因此湿地的保护和恢复迫在眉睫。

一、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负面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意味着其功能的全面减弱。首先,湿地生化系统的退化会严重降低湿地的水量贮存作用,从而减弱其对洪水的抵抗作用,使得洪水的威胁性越来越大,增加防洪堤坝的压力。其次,湿地生化系统的退化意味着湿地面积的减少,从而使得其供水能力大幅降低,难以为我国居民提供稳定的水源。另外,湿地生态系统作为丰富的物种资源库,包含了大量的植物与生物,是保证我国生态平衡、能源丰富的重要基地。而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使得其中包含的物种资源大量减少,对我国物种多样性造成严重打击。最后,湿地生态系统对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调节作用,能有效减少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更能净化水体,消减环境污染。而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净化造成了严重影响。例如,松江湿地作为我国最大的河流型城市湿地,其生态系统退化给哈尔滨乃至整个黑龙江的生态环境保护都造成了恶劣影响。

二、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成因

(一)人类围垦造地加剧,湿地萎缩

轮垦是沿海湿地面临的一个重要威胁,也是沿海湿地面积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人口的快速经济增长与土地资源短缺背道而驰,湿地发展已成为缓解这种状况影响的重要手段。此外,沿海湿地资源被更多地用于低水平和掠夺性用途。经济活动的特点是对保护区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的现象,如海滩开发和大型工厂建设,导致生境支离破碎,环境污染加剧,资源遭到破坏,生活在保护区内的生物环境遭到破坏

(二)自然环境变化

湿地生态系统属于水域生态系统,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积水,可以说,水是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不可避免的,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水量会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如季节性缺水。同时,自然环境灾害,如风沙等,也会对湿地造成破坏,从而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

(三)外来物种入侵,植被演化加剧

沿海湿地适宜的自然条件使某些外来物种疯狂扩张,侵占原生生物的生存空间,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阻碍了湿地的稳定发展。针对沿海湿地植被的调查显示,2004年碱蓬和互花米草的面积约分别为43km2和25km2,2018年约为12km2和32km2,碱蓬面积锐减。互花米草扩张不仅侵占了碱蓬的生存空间,造成区域生境质量下降,还破坏了鸟类的栖息地生境,被列为湿地环境的重要威胁之一。

三、沿海湿地生态恢复措施建议

(一)湿地基底恢复技术

一是湿地清淤技术。湿地底泥是湿地植物的直接支撑者,其结构和肥力能够直接影响湿地植物生长的质量,但底泥量累积过多会导致底泥淤积。我国河湖滨海湿地众多,湿地底泥淤积问题十分严重。对河湖湿地清淤底泥,尤其是淤长型海岸的湿地,不但可用于修复受损的湿地岸带,还能够维护湿地的稳定,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二是湿地基底生境改造技术。湿地基底生境改造技术是以生物恢复为目标,通过人为设计营造适宜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改善湿地的土壤环境和植被覆盖率,提高湿地生境稳定性。第三,湿地和上游土壤侵蚀控制技术。河岸、海岸等地区它们是湿地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中间地带,是防止土壤侵蚀的缓冲区,可以稳定湿地。沿海地区的生态恢复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加强沿海地区的生态恢复不仅可以控制上游湿地的出现和土壤侵蚀,还可以过滤污染物,提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

(二)流体动力恢复技术

海洋潮汐引起的流体动力过程决定了动植物和土壤的特性,是湿地恢复的关键。在水文动力作用下,沿海湿地和周围水体定期交换,以实现动态平衡;与此同时,许多沿海生物,如鱼类和海洋生物,随着潮汐進入和离开湿地,在那里生活、放牧和繁殖,从而促进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目前,恢复供水主要是建造供水渠道、提高水位、改变地形等。在不影响底座稳定性的情况下,利用生态补给技术、湿地水文连接技术和蓄水技术指导潮涌进出湿地,以确保系统内定期形成洪水和干旱过程,并最终实现

(三)重视湿地保护,减少人为干扰

要阻止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首先应当从其退化成因着手,从根源上解决其退化问题。而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最主要的成因在于人为干扰,因此减少人为干扰是防止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当然,减少人为干扰并不意味着什么也不做,就放任湿地生态系统自生自灭。如全球变暖问题,即便人类没有对湿地进行直接破坏,包括砍伐湿地树木资源,向湿地排放污染物质等,但全球变暖问题依旧会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影响并退化其生态系统功能人类应当重视环境保护,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良好条件,同时加快人口城镇化、生态自然化进程,将人为干扰对湿地的影响和破坏降到最低。

(四)外来物种管控措施和工程建议

考虑到互花米草入侵是保护区原生植被物种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在保护区针对互花米草开展一定的管控措施,尤其是在互花米草与原生植被的交界区域,可通过刈割、围淹等物理方式阻止互花米草的入侵。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局部采取以下一些小型工程措施:(1)在保护区潮滩碱蓬退化区域开挖一些小型沟渠,作为引水通道,增加碱蓬区域营养物质、水分、沉积物的供给,促进碱蓬湿地的恢复。(2)在互花米草前缘侵蚀岸段修筑一些小型丁坝,防止岸线侵蚀。

结束语

湿地是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自然灾害、净化水体、调节气候,常被称为“生命摇篮”“地球之肾”。近年来,受自然干扰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湿地遭受重创,逐渐退化、消亡。本文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综述了湿地退化的原因,并对退化湿地修复技术进行了总结。但湿地恢复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因此迫切需要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入手,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建立全面系统的湿地保护法律条例,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对湿地的破坏,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进行进一步修复,全面推动我国湿地环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祥.盐城沿海湿地: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2]谷东起,赵晓涛,夏东兴.中国海岸湿地退化压力因素的综合分析[J].海洋学报,2019(1):78-85.

[3]陈娟,田伟.盐城市湿地资源现状与原生态保护探索[J].湿地科学与管理,2020(2):65-67.

猜你喜欢

生态恢复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原则及方法研究
苏州太湖湖滨湿地生态恢复模式与对策
乡土景观设计在玛纳斯河生态设计中的应用
不产氧光合细菌在养殖水体生态系统恢复领域的研究进展
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与湿地的生态恢复
我国煤矿塌陷区土地利用方式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