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景观设计在玛纳斯河生态设计中的应用
2016-10-15智晓婷
智晓婷?
"""摘 要:文章以玛纳斯河景观生态恢复设计为例,通过生态乡土景观设计手法,以滨水生态恢复为主旨,玛纳斯河流域为背景,结合河流所在地域特点,确定以玛纳斯河景观生态恢复设计为主题。设计理念通过人工方法,按照自然规律,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更好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新疆天山北麓的玛纳斯河流域,改造过程中运用乡土景观设计手法在景观恢复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域特征、自然环境以及人文风格等,最大化地实现景观改造和维护。
关键词:玛纳斯河流域;景观设计;生态恢复;湿地改造;乡土景观元素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130-02
一、乡土景观概述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乡村生态环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石河子市玛纳斯河的河水污染,造成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的主要根源来自于河道上流的工厂,本文将研究地域锁定在玛纳斯周围河岸,以乡土景观设计手法在景观生态恢复设计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力图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拯救玛纳斯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通过实际现场考察,运用乡土景观的设计手法从规划与设计两个方面总结出乡土景观中运用的方法,进一步深层挖掘乡土植物景观的地域性、艺术性、文化性,最终实现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景观的整合和强化。
二、乡土景观元素在景观设计应用
1.乡土要素的直接运用。在玛纳斯河景观生态恢复中,直接运用是乡土景观中运用最广泛的元素之一,主要就地取材运用河道周围的石头、树木,经过简单的摆放形式、摆放次序等艺术处理,不用花过多的时间去装饰处理,直接运用乡土要素的这种设计手法,主要运用玛纳斯河当地丰富自然资源材料造景,更加体现出当地景观的地域性、文化性,突出田园式生态环境的艺术效果(如图1)。
图1 田园式生态景观
图片来源:设计者李小龙
2.乡土材料的加工利用。在玛纳斯河景观生态恢复中运用乡土的自然材料,运用当地可用的有生资源,充分的利用河道周围的植物、河岸附近的石材、沙土等,并通过一些专业的造景手法处理,使生态的景观更能展示地域风貌,例如在玛纳斯河景观恢复设计中主要运用蓝、绿色为主色调,合理利用本地地形的优越条件,使得乡土景观得以充分的体现。为了使景观设计达到降低造价,乡土材料的加工利用在景观恢复设计中广泛使用,玛纳斯河景观生态恢复改造中河道两岸的地域道路的材料主要来源于河道石材,河道侧面有一个上个世纪修建的水泥管道工厂,可以利用废旧的铁制品做一些景观小品,既能够凸显地域特征,也能体现出乡土景观(如图2)。
三、玛纳斯河景观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玛纳斯河生态背景分析。玛纳斯河自然植被面积在逐渐的缩小,以前下游生长的白榆、胡杨等树木被肆意砍伐后逐渐被辟为农田,有大量的沼泽地带,经过人工的排水改良后变为了农田,虽然开垦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是破坏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导致了沙漠化的进一步蔓延。
2.玛纳斯河水源分析。河流在各个地区的分布情况不均衡,除山区有河流发源地,平原区没有河流发源,就是在山区有河流发源的流区内,其分布也是不均匀的。由于降水分布和气温因素产生的冰雪融水水量的影响,导致玛纳斯河的汛期春季向夏季过渡增加,秋季向冬季过渡减少的特点。其中夏季水流量最大,冬季水流量最小。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年分配也不均匀,但是由于深处大陆内,不受季风影响,干燥少雨的气候条件下的流量变化和干旱区河流发展的一般规律吻合。
3.玛纳斯河流域景观环境分析。导致玛纳斯河干涸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生态环境的破坏,另外,河道周围还有大片的胡杨林和喜湿植物芦苇丛分布。其后,分布在玛纳斯湖中的鲤鲫等鱼类以及其他水生生物随着玛纳斯河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而不复存在。
伴随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地保护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步越来越大。昔日美好的自然景观逐渐消失,代之而来的是水体的污染、土壤肥力下降、垃圾污染、工业污染的加剧,比如玛纳斯河流域内自然景观破坏严重。
四、乡土景观设计手法在玛纳斯河景观生态恢复设计中应用
1.设计策划理念。本次景观设计是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主要是按照自然规律并通过人工的方法来实现的。 “生态恢复”的含义已经不仅仅是追求稳定水土流失为目的的种植当地植物远远超出以稳定水土流失地域为目的种树,也不仅仅是种植多样的当地植物,天然的生态系统不是通过人工恢复就能实现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帮助自然,把一个地区需要的基本植物和动物放在一起,从而创造出当地生态所需的基本条件,然后让它们自然演化,最终实现恢复。
2.整体功能布局景观策略。功能对于生态恢复的景观环境与其它景观类型相比要具有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此次的设计中主要划分为是八个景观区域,第一阶梯人文生态景观区滨水平台、第一阶梯生态景观恢复区,第二阶梯人文景观区主次路口景观、杨树林生态区、沼泽生态改造区、制高点景观区、工厂景观改造区、农田景观回复区,景观功能布局决定了景观规划的合理性和使用性,一个好的景观规划设计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对所规划空间区域的功能布局具有明确性、合理性、地域性。每个功能区域既有独立性又有联系性(如图3)。
3.景观节点空间设计。(1)主入路口景观设计,主入口广场景点是宏观展现玛纳斯河景观恢复设计中的重要景观节点,采取了象征的手法表现出入口景观本身的感情色彩,道路两边宽阔的绿化带如展翼的翅膀,其大量运用了绿色、粉红色的植物配种为主,构建一种自然清新的和谐美。运用乡土景观设计手法不仅在微观上要体现出所具有的地域性,在宏观上同样要展现玛纳斯河景观所具有的历史性、文化性等。(2)次入路口景观设计,次入口广场景点由半圆型构成,中间由绿化带隔开,合理充分地利用地势资源,主要凸显出绿色为主题。路口景点雕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一群戴胜鸟,这种鸟具有机灵耿直的个性,从古到今就是宗教和传说的象征,在本次设计中运用这种鸟作设计图案代表了老一辈军垦的兵团精神。(3)滨水平台景观设计,滨水平台的主要服务是满足居民的日常休闲需要,给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憩环境。通过现场调研发现,在人工景区内,锻炼、休息、散步这三种行为出现的最多,使人心旷神怡,空间相对开阔,主要的活动场所无障碍,休息的区域朝向水景区或者在水景区周围,吸引游客就座。视野良好的区域可以给人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场所,在自然景区内,除了休息、散步这类活动之外,约会、观赏、戏水这些活动越来越丰富,除了因为自然景区内的空间形式灵活多变外,空间的私密性有所加强,出现了一些有遮挡、围合的小空间,所以出现了一些例如约会、凝思等对空间有私密要求的活动。(4)亲水平台田园生态园景观设计,该景观是设计区域中设计元素最多的部分,人文景观占主要部分,在设计中就地取材利用了离河道近的地形的优势,体现出水景合一田园式自然景观,给人带来一种宁静舒适享受。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人们向往回归自然,向往清新的空气,清幽雅致的环境,让人烦躁的心情得以平静,在设计中运用了水生植物到旱生植物生态系列景观,主要是创造生态区恬静、自然的基本原则,给人带来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园林景观。
4.乡土种植设计手法的应用。乡土种植设计手法为利用本土的易生存、易维护、易形成良好景观效果的植物,来营造适宜地域环境的亲水景观。在景观设计中,运用乡土种植设计手法来营造园林景观具有深远意义。首先,提高景观资源利用率,由于乡土景观来源于自然,不需要大量的技术处理及劳动力特别加工,可以直接被运用在设计中,这样便可以快速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其次,乡土景观大多数是劳动人民长期劳作的结果,孕育着劳动人民的汗水,伴随着农业、牧业和手工业成长的历程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利用乡土种植设计手法塑造景观更加具有适用性。
五、结 论
玛纳斯河景观恢复设计案例,通过对石河子玛纳斯河地貌元素、军垦文化元素、地域文化元素的整合,采用乡土景观的设计手法,很好的展示了玛纳斯河景观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当地特色风情,营造出戈壁沙滩上的蓝绿飘带的艺术氛围。本规划充分运用乡土题材,运用当地具有地域性的资源,结合本土自然生态条件,从而建造出符合当地居民生活习俗的环境景观,这是运用乡土景观设计手法进行景观生态恢复设计的基本方向。在景观设计研究发展的今天,玛纳斯河景观恢复设计再现了那些本土原味的乡土景观,以丰富多样的园林空间,创造优雅生活环境。当地的地域文化决定了景观设计的特色,从而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深入地挖掘地域的人文内涵,营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玛纳斯河生态景观。
参考文献:
[1] 王浩.艺术化的乡土—浙江德清下渚湖湿地公园规划[J].风景园林,2006(4).
[2] 俞孔坚.回到土地[M].上海:三联书店,2009.
[3] 呙智强.景观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4] 成玉宁.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传馨]
1.观念转变是先行
一切行为的转变都是以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前提的。出版市场瞬息万变,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出版业的革命,自助出版虽然是一种新兴的出版形式,但其发展的势头迅猛,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自助出版市场,所以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也不应当被低估。作为出版行业的从业者,编辑一定要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这一发展趋势,始终保持开放、学习的观念,在日新月异的出版市场中积极主动地寻求职业发展契机,提高编辑职业的价值认可度,增强从事编辑工作的职业荣耀感。而如果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无视市场变化,阻滞更新发展,则其在出版业中的份量势必越来越轻,从业价值又如何得到重视?
此外,和任何职业发展一样,编辑职业也要树立危机意识,要意识到固守观念可能会带来的危机,从而能在危机中寻求新的职业价值增长点。
2.业务能力提升是保障
全媒体时代的出版业对编辑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编辑工作不能仅停留在伏案看稿,还要顺应出版业发展的要求,勇于面对新鲜事物,主动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新业务、新技能,在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中寻求在自助出版中的职业定位,以提升业务能力为职业价值重塑保驾护航。
编辑要向全媒体工作者转变,除了要善于处理传统媒体的编辑业务,还要不断了解网页建设、图像处理、音视频制作等数字自助出版相关的知识。这样传统编辑才能迅速融入全媒体发展中。此外,扩充版权知识,洞悉自助出版法律法规,也是编辑需不断提升的技能。自助出版下,作者通过自助出版平台,将作品直接面向消费者发布,这其中会产生很多自助出版作品的版权归属问题,这就需要编辑具备全面的版权知识,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对版权归属做出理性判断,避免不必要的版权纠纷。
(二)健全外因:国家政策保障
目前,由于自助出版在我国刚刚兴起,关于自助出版的政策、法规还不是很清楚、很完备,这就必然要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书号与合法性问题。按照新闻出版总署规定,只有正规的出版单位才能获得国家批准的书号和出版号。而自助出版的主体基本都不是官方认定的出版机构,其没有出版资格,只能靠向出版社购买书号出书。这种直接买卖书号的行为忽略了编辑对作品的审读认定,按照《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也是违法行为。再比如内容和版权的审核。传统出版中对内容的审核是出版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保障内容的合法、健康,防止盗版、违法内容的出现是编辑根本职责所在。而自助出版从根本上重新设计传统出版流程,编辑职责无从实现,编辑职业价值也无从体现。
不管是何种出版方式,都要保障出版过程的合法,保障出版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自助出版由于是一种新兴的事物,相关的配套政策还欠完备,国家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既保障自助出版健康发展,又保障出版成果质量。而编辑的职业价值也势必随着政策的完善而得以重视与再塑造。
(三)完善流程:出版机构寻求参与
除了需要国家的政策保障,出版机构也要积极应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在自助出版流程中寻求自身的职责机会。比如,在给自助出版物分发书号的过程中,要发挥出版社编辑职责,对作品内容进行审定,但是可以将版式设计、封面设计、营销发行等原本由出版社做的工作交由自助出版者自行商定。出版编辑还可以凭借对自助出版畅销书的敏锐洞察,主动约稿作者,将作品以自助出版的形式出版发行,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作者的权益。这些方式的实现,都需要改变出版机构过去“等稿上门”的工作姿态,改变编辑“来稿加工”的工作方式。在出版行业的发展洪流中,谁转变的快谁就抢占市场先机,而被动只会被淘汰。
三、结 语
自助出版是出版业发展的新趋势,编辑要从自身转变,包括观念与能力都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国家的相关政策也要对自助出版进行规范,保障出版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武,彭巧灵.“出版平民化”的狂欢泡沫——析自助出版在中国普及的可行性和面临的困境[J].编辑之友,2012(12).
[2] 王振铎,司锡明.编辑学通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