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研究
2021-02-18张海燕
张海燕
(山东华宇工学院 山东 德州 253000)
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事态。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国内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互联网+”大赛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由李克强总理提议并举办的全国最高层次、最高水准的创新创业类大赛。[1]自201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7届,每一届“互联网+”双创大赛的举办同时也是各高校创新创业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大赛的成绩直接反映了高校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效,大赛已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检阅。
一、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概述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由教育部、政府与各高校共同主办。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在2020年10月,已经开始准备举办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赛的举办,吸引了众多高校优秀学生团队参与其中。[2]大赛旨在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的形式,激发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造力,并且了解我国的基本社会经济情况,锻炼自身坚强的意志。除此之外,大赛的举办也对高校的教学工作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当下,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尚且不成熟,高校参加或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可以使高校之间能够进行教学及管理上的交流,对本校的创新创业教学及人才培养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会吸引众多的企业关注,有效增加创新成果的转化,使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并且投入社会实践,打开了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二、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1.对创新创业缺乏了解
我国的高校教育是以专业形式进行划分的,学生以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的学习为主,但人才能力绝不仅是学生的专业水平,而应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就目前的社会环境而言,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重视与支持。首先,高校大学生自身对创新创业缺乏认识,认为创新创业是不得已而为之,大多数还是选择平稳就业。其次,学校与社会对大学生投入商业活动很难理解。大学生父母对其就业问题大多也是持保守的态度。尤其是对于技术性较强的专业领域,大多数的家庭还是希望能够继续深造或者进入高水平的企业、研究机构工作。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也缺乏认识,这些因素打击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2.创新创业能力有待提高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是大学生创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创新创业能力的认识片面化,认为创新创业的能力是专业知识的积累与充分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但实际上,创业的成功与否与自己的精力投入相关,创新创业不需要系统的理论基础就可以实现。二是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与创新创业的能力有误解,只是通过简单的社会实践,而没有深入了解、学习,就开始创业。三是大学生对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学课程学习能力不足,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不高,创业失败是因为众多的创业成功者没有经历过专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创业失败产生了较为负面的影响。在“互联网+”社会环境下,创新创业活动与传统的社会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创新创业活动也越来越规范化、系统化。学生理论知识的缺乏与实践能力的缺失是创新创业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影响学生的创业行为。
3.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有很深的影响。但是从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现状来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首先,许多大学生偏执于专业学习,对专业之外的其他领域关注较少涉及,甚至丝毫提不起兴趣,这就导致大学生缺乏灵活的思维,也无法对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足够深刻的认识,自然就缺乏创新创业的动力及能力。其次,大学生在高校学习之前,长期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缺乏基本的社会阅历,对于社会经济也缺乏基本的了解。[3]另外,一些大学生专业学习不够深入,却能够广泛地了解其他领域及市场环境,创新创业的热情十分高涨。但是,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创业活动往往不能够持久;也就难以实现既定的目标。有些学生凭借创业热情,盲目创业,遇到很大的困难和阻碍,不仅导致创业失败,还严重影响情绪、心理健康。
三、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分析
1.通过大赛来提升大学生的热情
中国“互联网+”大赛的举办,对于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有着重大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在高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创新创业的热情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一个能够让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学校或社会如果能够搭建好平台,则大多数学生会积极参与,并且能够把创新创业的热情投入到日常的理论课程学习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因此,在高校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宣传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个级别的赛事,本着重在参与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要加大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宣传力度,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气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了解创新创业活动,进而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即使当下没有时间投入校园创新创业,也可以使学生对创新创业有清醒的认识。二是要将创新创业活动的参与程度与日常的管理、考核挂钩,使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及取得成绩的学生,能够在日常考核中增加学分的比例。[4]学校从以上两个方面来提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及“互联网+”大赛的热情,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建立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学课程
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学中,要建立系统化的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但是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时间并不长,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在之前的高等教育中并没有先例,不论是理论内容还是实践内容,都需要从基本开始进行设计。由于各个高校的专业建设及教师资源不尽相同,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中,要通过对本校专业特点、师资力量及本地区的市场经济环境来综合考量,建立符合本校优势特长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本校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分为三大版块,分别为创新创业的认识、创业三大要素、创业实践。其中创新创业认识又细分为创新理论、创业与创业精神、创业与大学生职业发展三项内容。创业三大要素又分为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识别与评估、创业资源三项内容。[5]创业实践分为创业计划与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新企业的开办与营销管理、创业初期的财务管理、创业初期的顾客管理等。(如图1所示),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创业系统化课程的效果。
图1 创业基础教学课程体系
3.加大对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
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要加大对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保证更多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比如,高校要与本地区的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和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参与真实的创业活动。或者在校园中建设创业园区,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投入实践运营。学校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资金和场地等,鼓励学生参与创业活动。教师既要支持学生的创业行为,也要对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监督与帮助,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在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中,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从技术上要保证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科学合理性,能够达到仿真模拟的效果,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中,并且通过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来提高创新创业的教学效果;二是从管理上对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使用进行规范,保证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利用率,加大创新创业平台的校内推广,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利用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4.建立精英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学中,教师要建立精英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保证创新创业人才高质量输出,有效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因此,教师要对具有优质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积极帮助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的选择和实施,时刻关注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辅导。另外,在重要的阶段,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技术及资金支持,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政策扶持,确保学生顺利实现创业。
5.充分利用互联网线上教学来加强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
互联网线上教育是在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互联网线上教育在信息展示上可以实现多样化,除了教师的讲解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平台,来实现各种内容的展示,来作为教学辅助。这就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便于学生理解、记忆。[6]目前,各种互联网线上教育平台,在系统内部都加入了各种特效设置,教学者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内置功能来实现良好的教学辅助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教学者应注重使用图片、表格这些信息,充分挖掘互联网线上教育平台的内部功能,最大化地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互联网线上教学,不仅可以对课堂产生良好的辅助作用,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互联网思维,使学生建立互联网意识,通过互联网来获取知识,寻找机遇,为将来创新创业培养良好的习惯。
四、结语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开展,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高校在相关政策的鼓励下,应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及实践活动,建立科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保证学生的创新创业学习需求,鼓励大学生投入创业项目,提高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创业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