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案例资源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策略

2021-02-18李金兰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预防犯罪霸凌议题

【摘要】本文以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一课教学为例,提出以案例呈现导入教学议题、以案例剖析理顺学习要点、以案例追踪延伸课内思考等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实现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素养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1-0116-02

“法治意识”,是指公民通过对现行法律的了解和掌握,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形成对国家法律的认知及评价等一系列思想意识的总和。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较注重法治意识内容的编排。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正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篇目之一,但由于该课法律知识抽象枯燥、体系庞大,学生不易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以下,笔者以《预防犯罪》一课为例,阐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呈现、案例剖析、案例追踪等教学方式,培养初中生的法治意识的策略。

一、以案例呈现导入教学议题

“犯罪”这个话题比较沉重,学生对其也较为陌生,在上课之初如何进行导入,是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了迅速吸引学生对教学材料的兴趣,在导入阶段宜展示真实的犯罪案例。通过组织学生对犯罪案例内容展开讨论、探究,形成教学议题。何为“议题”?新课标中对其有明确的界定,即“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议题通常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话题,即切入和体现议题的时事或社会热点;二是主题,即话题所承载的教学课题;三是问题,即为剖析话题、呈现主题所设计的探究性提问。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引入具体的案例,将学科知识内容附着于明确的社会生活话题中,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针对本课开篇的“了解罪与罚”这一议题,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一些近期发生的犯罪案例。如案例一:2021年9月9日,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劳荣枝故意杀人、抢劫、绑架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判决被告人劳荣枝犯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绑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案例二:2021年9月18日上午,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委员、执行董事赵景文受贿、贪污一案,对被告人赵景文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三百万元;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二十万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八年,并处罚金三百二十万元。这两个犯罪案例是近期的时政热点,也是比较典型的犯罪案件,在课程伊始呈现,能够迅速引起学生对“罪与罚”这一议题的注意。在学生观看这些案例后,笔者提出问题“从这些案例中我们能够获得哪些重要信息”,意在引导学生从“案件性质”“所犯罪名”“处罚内容”“社会危害”等多个方面进行信息的提取。通过抛出较具话题性的新闻热点事件,进一步呈现本课议题“罪与罚”的真实情况,使学生更加直观、客观地了解什么是“罪”、什么是“罚”。这样的导入为后面预防犯罪、打击犯罪的学习创造条件,也为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法治意识奠定基础。

在本环节中,利用真实发生的案例作为议题,帮助学生清楚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各类犯罪案例相应的法律作用和内容,使他们能进一步学习如何预防犯罪,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提升教学质量。

二、以案例剖析理顺学习要点

在正式进入主题探究环节后,笔者播放了一个校园霸凌案件的视频。2019年2月,北京市西城区某职业学院的一名学生朱某,伙同另外四名被告人在学校女生宿舍楼内,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女学生。期间,五名被告人还脱光其中一名被霸凌女生的衣服对其进行羞辱,并用手机將羞辱殴打过程拍摄下来,事后将视频在微信群内进行了小范围传播。经鉴定,两名被害人均构成轻微伤,其中一名被害人精神抑郁,目前仍无法正常生活。视频播放到此处暂停,笔者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朱某与另外四名被告人霸凌同学,是不是一种犯罪行为?”个别学生认为这只是同学之间程度比较严重的矛盾,违反了校规,没有违反法律;大部分学生认为五名被告人的行为造成了被害人的轻微伤,并对被害人的精神状态、肖像名誉造成伤害,同时也严重妨碍学校的正常学习生活,影响了学校声誉,后果非常严重,违犯了法律。对学生两种不同意见笔者先不予评价,而是继续播放视频:法院裁定,被告人朱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被告人赵某、李某、霍某、高某犯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

校园霸凌是常见的社会现象,也是典型的犯罪案例。但是霸凌的行为有轻重之分,对霸凌者的处罚程度也不同,笔者以此为案例进行剖析,有利于学生明确犯什么程度的罪,就要受什么程度的罚。

观看完整个视频,学生基本明确五名被告人霸凌两名同学是一种犯罪行为。笔者继续提出问题“本案中几名被告人的行为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意在引导学生从欺凌者、被欺凌者、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角度思考探讨霸凌案件造成的广泛影响。那“被告人的行为触犯了哪部法律?哪项罪名?该法律对该项罪名是如何规定的”,由于案例中已经提及法院的判决结果,学生非常明确地回答被告人的行为触犯了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这一问题串的设计意在配合展示刑法中“寻衅滋事罪”的相关法律条文,帮助学生结合具体案例理解这一罪名的具体规定,同时对照案件中欺凌人的行为与所判罪名形成更准确的概念,理解刑法是一部规定哪些行为构成犯罪以及对于犯罪应当处以怎样的刑罚的法律。接着,笔者仍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被告人受到了哪种处罚?这种处罚具体还包括哪几类?”这一设问意在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刑罚的性质和种类,学生根据案例内容准确了解到被告人因其行为分别被处以一年和十一个月的有期徒刑,对犯罪行为与相应刑罚形成了初步的印象。笔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学生介绍刑罚的种类,言明其分别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种,其中主刑除有期徒刑外,还包括管制、拘役、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使学生对刑罚有一个完整的概念。随后,笔者再次设问:“通过本案例中的犯罪行为特征比较,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该问题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了解校园霸凌行为不能一概定性为犯罪,而是应当分析其是否具备构成犯罪的三个特征。学生通过比对之前的知识点认识到: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受到的处罚方法也不同。一般违法行为的情节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违反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而犯罪则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违法行为中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受行政制裁,而犯罪则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本案中五名被告人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人身、精神双重伤害,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被定性为犯罪,要接受相应的刑罚。

一系列层层递进的设问,不仅深刻剖析了“校园霸凌犯罪被判刑”这一类案件,更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了本课的教学主题“预防犯罪”,掌握了学习要点,懂得不良行为最终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由此增强对犯罪的判断能力,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不难看出,这些问题的设计成为了连接教学主题和话题材料之间的桥梁,学生循着问题的指引不断思考探究,最终达成了本课主题“预防犯罪”的教学目标。

三、以案例追踪延伸课内思考

当完成本节课所有的议题教学后,笔者要求学生进行课后思考:我们应当如何预防犯罪?在这一环节,笔者继续播放以上校园霸凌案件中被告人朱某的后续追踪报道,其中提到朱某以前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她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放松要求,结交了一群损友,渐渐偏离学习的重心,经常旷课去网吧玩游戏,还因小事辱骂殴打他人、敲诈钱财,受到记过处分后仍不思悔改,这些劣迹最终发展成以极其恶劣的手段殴打欺凌他人事件,触犯了刑法。结合这一段案例追踪,笔者提出问题:“从中我们能够总结出被告人什么样的发展轨迹?对此我们应当如何反思?”学生经过思考,总结出被告人朱某最先存在的是交友不慎、旷课、沉溺游戏等一般不良行为,逐渐发展成为辱骂殴打他人、敲诈勒索等严重不良行为,此时尚处于一般违法行为范畴,但被告人不思悔改,最终以极其恶劣的手段殴打霸凌他人,构成了犯罪。这样引导,有助于学生认识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违法犯罪多是由一般不良行為逐渐发展演变而成。回到课后思考的主题“如何预防犯罪”,学生受到案例追踪的启发,从个人与国家社会的角度提出见解:个人要增强防范意识、改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并自觉遵纪守法等;国家社会要增强法治宣传、提倡理性精神、建设法治社会等。

以案例追踪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思考,目的在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将本课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不仅要懂得学法知法的重要性,还要认识防微杜渐、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明白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改正、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治意识,提高守法自觉性。在强化思考的过程完成了对整个议题的升华,实现了法治意识培养这一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时政热点、真实犯罪事件等案例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可靠素材来源,也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教学材料,教师应该立足于真实生活,积累丰富的案例资源,并将其恰当地运用于课堂教学,确保整个教学任务高质量完成。

【作者简介】李金兰(1976—),女,广西容县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容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研究。

(责编黄健清)

猜你喜欢

预防犯罪霸凌议题
八年级《预防犯罪》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逆转人生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十二星座遭受校园霸凌会怎么做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面对校园霸凌,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怎样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样的会霸凌人?
履职看清单 用权受监督
城市公交车内预防犯罪的产品设计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