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创设情境 提升育人功能

2021-02-18黄燕婷

化学教与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科育人教学情境

黄燕婷

摘要:初三化学总复习的授课模式往往比较枯燥、单调,强调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忽略学科育人的功能。作者以“酸、碱、盐关系复习课”为例,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探究情境、问题情境和生产情境,从中梳理酸、碱、盐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和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化学理念,提升化学学科育人功能。

关键词:教学情境;学科育人;酸、碱、盐关系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11-0065-03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1.11.016

學科育人,就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育人为目标,挖掘学科的德育内涵和人格养成价值[1]。在初中化学复习课阶段,由于考试任务繁重,课堂常常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练习为本的模式,在“讲-练-评”的环节中不断对知识点进行巩固。这种复习模式只重视学科知识的巩固,而忽略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探究创新能力,更忽视培养学科的社会责任感,达不到学科育人的目标。教师只有合理创设情境,充分将生产、生活中的情境融合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化学,激发学习欲望,提升实践能力,培养社会责任,落实学科育人的目标。笔者以“酸、碱、盐关系复习课”为例,合理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总结酸、碱、盐关系,达成学科育人的功能。

一、教学目标

1.分析学情,发掘育人情境

初三学生处于情感日趋丰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思维能力明显提升的阶段。在当今网络资讯日益爆棚,学生接收网络咨询的渠道繁多,并且容易沉迷于网络,听信于网络资讯。但网络上有关化学的认识并不一定准确,因此本课选择了“返青粽叶”的情境,让学生从网络视频出发,带着问题进行探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化学观念。在日后接触各类资讯时,学生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辨别资讯的真伪。当学生学会鉴别“返青粽叶”后,适时引入硫酸铜在生活中的情境,学生体验到化学物质是一把双刃剑,意识到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回归真实的工业情景,通过三种制备硫酸铜工艺,体验到理论可应用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但理论和实际又存在差异性,实际生产、生活除了考虑物质性质,还要从环境、资源、能源等多角度选择化学反应,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理念。

2.设置目标,凸显育人本质

初中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2]。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科目标将学科知识和社会责任相互渗透,从而达成学科育人目标,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订如下:

(1)通过盐的检验和制备,总结归纳酸、碱、盐的关系,并熟练运用复分解反应。

(2)通过真实情景“返青粽叶”的引入,培养学生证据推理、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在“检验盐-制备盐-生产盐”的过程中,通过酸、碱、盐关系的建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生活中硫酸铜的用途,充分挖掘化学育人价值,明辨化学的两面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用好化学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情境、学习活动设计及情境中达成的育人目标如表1所示。

1.创设生活情境,树立化学观念

教师通过端午节吃粽子的生活情境引入,播放有关“返青粽叶”的网红视频,再通过资料卡片进一步认识“返青粽叶”的产生。学生先是被视屏逗乐,在观看资料卡片后意识到可以通过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明确“返青粽叶”鉴别关键是要检验是否含有硫酸铜。

设计意图:本节复习课的课程安排时间在端午节之前,在节日氛围下创设的端午节情境,介绍端午节习俗,贴近生活,更易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利用硫酸铜让粽叶“返青”的真实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用这种方式导入本课的学习,不但具有趣味性,且树立学生正确的化学观念,教育学生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精神和责任素养。

2.创设探究情境,提升学科能力

教师提出探究任务1:设计实验方案检验粽叶是否是浸泡过硫酸铜溶液的“返青粽叶”,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写出实验方案。当问题提出时,有部分同学毫无思路,但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大部分能设计出多种方案。再通过小组间的相互点评,排除不可实施的方案,补充完善实验方案。对于毫无思路的同学,通过小组间点评,教师根据实验方案联系盐的化学性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目标,理清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教师接着提出探究任务2:根据设计的方案,利用提供的实验药品,鉴定提供的粽叶是否是“返青粽叶”。实验药品:组1:粽叶浸出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铁;组2:粽叶(浸泡过硫酸铜处理)浸出液、碳酸钙、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根据现象,小组内思考交流讨论,得出本组实验结论,小组间交流方案,剖析质疑,补充观点,在讨论中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本活动合理设置探究情境,将生活中的问题具体为熟悉盐的检验,再回归到用实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不仅掌握本节课的关键化学知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升证据推理,实验探究,科学创新等化学学科素养,加强小组间交流和协作能力。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的同时又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真实体验化学实验,感受到化学实验变化之美,规范之美。

3.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思维方式

教师介绍硫酸铜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学生从热烈探讨的实验探究环节后,陷入了思考,认识到物质的两面性和用好化学的社会责任。教师进一步提出如何制备硫酸铜,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写出制备方案。和之前设计检验硫酸铜的方案相比,有更多的同学毫无头绪,需要通过小组间互助,达成学习目标。紧接着小组间展示结论,完善制备方案。在学生展示小组方案时,教师引导学生解释反应原理,从而推导出酸、碱、盐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

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问题情境——“盐的制备”,优化提升学生思维方式。学生通过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出产生盐的多种途径,并通过旧知识不断优化,有效组织并灵活运用关键知识。通过盐的制备使分散的酸、碱、盐知识系统化,归纳知识点模型化,提升学生知识归纳和迁移能力,优化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4.创设生产情境,培养社会责任

教师介绍三种工业上制备硫酸铜的工艺,学生思考,并选择工业制备硫酸铜的理想方案,交流选择方案的原因。

设计意图:学生用所学知识完成了制备硫酸铜的方法后,了解真实的工业流程,从两者的区别中体验到生产实际和理论的联系与区别,并学会从能源和环保等角度考虑化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学生在选择合理制备硫酸铜工艺时,建构多角度看待物质用途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物质的两面性,认识到化学与环境、资源、能源等紧密相关,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反思

1.设置课后反馈,内化关键知识

课后学生完成绘制酸、碱、盐的关系图,有的不仅仅体现了酸、碱、盐的关系,有备注出发生反应条件,有用不同颜色体现不同物质类别,还有建构出制备盐,水,气体等关系图,用多种形式呈现出酸、碱、盐关系。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图,内化酸、碱、盐关系,培养知识概括能力、迁移运用能力,体验化学物质关系美。

2.设置情境梯度,掌握关键能力

本课中两个实验探究情境,问题的难度和重点不同。探究情境一设计检验硫酸铜的实验方案,当学生出现困惑时,可适时通过盐的化学性质回顾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这样能构建与原有知识相关联的情境,可以降低学生解决新问题的难度,减弱学生对实验探究的畏惧感,能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迁移应用,促进对关键知识的深度理解与运用。而探究情境二鉴别粽叶是否为“返青粽叶”将难度提升,由于实验现象中不同组的药品和鉴别粽叶均不完全相同,因此出现了同组实验中有不同的“冲突现象”,不同组之间同一现象却有“冲突”结论。该探究过程中教师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从“冲突”中得到正确结论,从而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证据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设置情境真实,落实立德树人

从引课的网络视频“返青粽叶”中的真实检测报告,再到实验探究过程中使用真实粽叶,最后硫酸铜制备工艺,均是真实的、可在生活中重现的情境。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到化学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和功能,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传播真理、利用化学知识造福社会,成为一个有化学情怀有大爱的人。

参考文献

[1]冯建军.夯实学科育人的根基[N].中国教育报,2019-2-2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6

[3]李可锋,王雪艳.立足定量实验设计,挖掘化学育人价值[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6):24-28

[4]尤霞,谢英明.優化教学策略,提升化学育人功能[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6):11-13

[5]梁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学科育人目标[J].化学教与学,2018(9):26-29

猜你喜欢

学科育人教学情境
英语教学中的教书育人探索
运用陶行知教育理念 发挥高中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微课助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大放光彩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