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对比

2021-02-15刘骏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22期
关键词:腰段单侧椎弓

刘骏

(福建省福州佑联骨科医院 福州 350005)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常见于老年人,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较多出现并发症,主要症状为顽固的腰背部强烈疼痛和局部的后凸畸形,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1]。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治疗OVCF 的主要术式,通过把骨水泥注入病变椎体,提高椎体强度,降低压缩椎体压力,让椎体更加稳定,防止压缩部位发生微小移位,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PVP 主要有单侧和双侧经椎弓根穿刺两种入路方式,研究表明,前者的操作时间更快,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另有研究表示,双侧入路能够使骨水泥更均匀地分布,更好地缓解疼痛,应用价值较高[2~3]。可见,目前关于具体何种手术路径效果更佳仍存在较大争议。鉴于此,本研究将重点分析比较单、双侧PVP 手术入路对胸腰段OVCF 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86 例胸腰段OVCF 患者病历资料,根据PVP 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各43 例。A 组男13 例,女30 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6.86±2.28)岁;伤椎节段数:单节段损伤30 例,多节段损伤13 例。B 组男14 例,女29例;年龄51~76 岁,平均年龄(66.24±2.15)岁;伤椎节段数:单节段损伤31 例,多节段损伤12 例。将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伤椎节段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OVCF 的诊断标准[4],且通过X 线片、螺旋CT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经保守治疗无效;于本院完成PVP 术治疗;椎体后壁完整;首次骨折;就诊资料完整,无缺失。(2)排除标准:存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碘过敏患者;合并严重的脑、心、肝、肾等主要脏器疾病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全身或局部感染患者。

1.3 手术方法 两组均于术前完善三大常规以及心电图等检查,通过X 线片及螺旋CT 等影像学检查评估椎体损伤情况,同时观察受伤椎体后壁的完整性。

1.3.1 A 组 行单侧经椎弓根入路。局部麻醉,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使用C 臂机透视定位受伤椎体和双侧椎弓根的体表投影点,选取伤椎一侧上关节突外侧缘与横突中点连线的交点为进针处,穿刺针倾斜角度根据患者胸腰椎生理曲度适度调整,以进针点为中心作一2 cm 切口,各椎弓根穿刺进针点在C 臂机透视定位直视下确定,透视见导针头端位于椎体后1/3 处停止。将穿刺针芯拔出后,再于透视下将事先调配好的骨水泥50 ml 顺着套管注入受伤椎体,边注入边透视监测,注入过程中如果发现骨水泥即将溢出椎体范围,便终止操作,再以骨水泥打压棒压实。螺旋取出套管。用纱布压迫切口,酒精消毒后敷上无菌敷贴完成手术。手术后常规使用口服抗骨质疏松药物巩固疗效。

1.3.2 B 组 行双侧经椎弓根入路。麻醉及术前准备工作同前,于伤椎双侧上关节突外侧缘和横突中点连线的交汇处进针,并在有限时间内熟练注入骨水泥,防止骨水泥外溢损伤血管及神经。其他操作方式及术后治疗方案同A 组。

1.4 观察指标 (1)术中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透视次数。(2)恢复情况:统计并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 周脊柱后凸畸形Cobb 角(上终椎上缘延长线的垂线与下终椎下缘延长线的垂线交角)和腰背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评估,最低0 分,为无痛,最高10 分,为疼痛无法忍受,患者参照自身感受作出评价,分数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应用SPSS23.0 软件,用%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对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以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组内比较。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相关指标对比 A 组手术时间短于B 组,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及透视次数均少于B 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相关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术中相关指标对比()

2.2 两组脊柱后凸畸形Cobb 角及腰背疼痛情况对比 术前,两组脊柱后凸畸形Cobb 角及VA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周,两组脊柱后凸畸形Cobb 角及VAS 评分均下降,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脊柱后凸畸形Cobb 角及腰背疼痛情况对比()

表2 两组脊柱后凸畸形Cobb 角及腰背疼痛情况对比()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3 讨论

OP 最主要的特点是骨密度下降、骨显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导致骨折,尤其在椎体部位。目前针对该病引起的骨折有两种治疗方式:保守或手术。保守治疗主要需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但长时间限制活动可能会使OP 的症状加重,而老年患者长时间卧床,易发生压疮、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有碍于患者疾病康复[6]。而PVP 术因其损伤小、收效快等优势,已经慢慢成为治疗OVCF 的主要选择[7]。

PVP 术采用经椎弓根或直接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提高椎体强度及稳定性,恢复其高度,阻止塌陷[8]。PVP 术可以快速改善患者术后早期疼痛以及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患者早期快速康复。尽管如此,该种术式在手术路径上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采用单侧穿刺入路局限于一侧的椎弓根内径,注入的骨水泥常常只分布在穿刺侧周围,各椎体受力分布不均匀,未穿刺侧有再次出现骨折的风险;而采用双侧入路虽可使注入的骨水泥均匀分布,提升椎体刚强度,但手术时间较单侧入路更长,操作难度增大,可能会提高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9~10]。本研究结果显示,A 组手术时间短于B 组,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及透视次数均少于B 组(P<0.05),这可能是因为PVP 术单侧入路仅穿刺椎体一侧注入骨水泥,术中操作相对简单,因此更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及透视次数。此外,本研究术后1 周,两组脊柱后凸畸形Cobb 角及VAS 评分均下降,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两种手术路径均可达到较好的效果,能够快速校正脊柱后凸畸形,缓解患者胸腰段OVCF 的疼痛程度,未来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以治疗胸腰段OVCF 患者。

综上所述,单、双侧入路PVP 治疗胸腰段OVCF 皆可获得满意疗效,但相较于后者,前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透视次数较少,穿刺要求更高,风险也更大。因此,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手术路径。

猜你喜欢

腰段单侧椎弓
更正声明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