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地扶贫搬迁学校德育实践路径探索
——以贵州省三都县第五中学为例

2021-02-14韦定标吴昌福吴忠权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五中德育工作德育

韦定标,吴昌福,2,吴忠权

(1.三都县第五中学,贵州 三都 558100 ;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3.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贵州 都匀 558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1]发展教育事业必须突出其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基础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地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必须把基础教育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2],将其抓牢抓实,不断提升全民综合素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对改善当地国民素质结构、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激发当地群众服务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内生动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发展基础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不向命运低头、树立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家乡发展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因此必须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可见,加强德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更是其他各方面教育的基础。德育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涉及到学校办学的方向问题。特别是中学生,由于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强化中学生的德育工作与实践就显得极其紧迫和重要。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第五中学(以下简称“三都五中”)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初级中学,更需要结合“新建”和“易地移民”两个实情,立足自身办学定位和生源实际,必须着力于德育实践路径探索,形成反映时代要求和彰显地方办学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

一、从办学定位和学生特点出发,构建“净静敬”校园文化,为德育工作夯实根基、铺垫底色和绘就蓝图

(一)办学定位必须突出德育工作导向

三都五中是在基于国家和贵州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战略需要背景下成立的公办初级中学,具有“新建”和“易地移民”两个鲜明特征。三都五中在建立之初,当地政府就按照“高标准、现代化、全封闭”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所谓“新建”就是不受旧的体制、人员、思路等束缚,可按新理念、新模式、新要求进行顶层规划。所谓“易地移民”就是以脱贫攻坚工作所涉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家庭需要接受初中义务教育的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接受公平而良好的教育,促使他们经过三年的初中文化教育后能够顺利进入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或五年制大专就读,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和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三都五中在建立之时,就确定了“党建引领、文化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宗旨,以“爱的教育”为理念,用“爱”的教育滴灌学生心田,力争办成黔南州示范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配套的精品学校。三都五中正是立足于这样的办学定位,确立了为易地移民家庭过上幸福生活而服务的办学理念,重视以德育工作为统领,并着力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行为教育、养成教育和情感教育。三都五中的这一办学理念和思路主要源于校级领导和全校职工对如何办好新建易地移民学校的理性思考和科学探索。

(二)把握生源特点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三都五中的教育与服务对象是易地移民家庭的学生,与其他同类学校的学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具有民族构成复杂、家庭经济薄弱、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家庭教育普遍缺失、学习自信心不强等突出特点。从现有学生的统计情况来看,单亲家庭、残疾家庭、孤儿家庭等学生的占比为8%;留守学生的占比为35.12%,靠政府低保救济家庭的学生占比为50.6%;小升初入学成绩居全县中下水平,语文数学总分不足100分的学生占比高达40.8%。

三都五中作为贵州省2020年挂牌督战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建设项目,由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领办,设计的办学规模为2500名学生,承担着大量搬迁安置家庭子女的基础教育任务。目前学生主要有两类来源:一是县城易地移民社区搬迁贫困户子女,共计352人,占比为50.36%,全都为建档立卡户家庭学生;二是县城外围划片招生学生,共计347人,占比为49.64%。从生源特点上看,三都五中主要是三都县教育脱贫保障的兜底学校。由此可见,三都五中学生的这一特殊性也必须要求学校针对他们选择一种不同于其他同类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从生源实际和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出发加强德育工作。

(三)“净静敬”校园文化氛围是德育工作的根基

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根植于学校整体风貌和校园文化之中,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三都五中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风貌,坚持以“净静敬”三个谐音定义为学校的校风,引领教育学生从三个层面去追求外在、内心、灵魂的改造,以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所谓“净”,即干净之意,具有两层含义:一是物理层面的干净。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外在校园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既能保持心情舒畅又能预防各种疾病;二是心理层面的干净。要求学生保持内心上的干净,从心灵深处塑造学生纯洁高尚的品格。所谓“静”,即安静之意,也有两层含义:一是打造一个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二是要求学生拥有一个宁静的内心世界,促使学生静心思考和勤奋学习。所谓“敬”,即指尊敬、孝敬之意。强调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敬仰心灵,要求学生尊敬老师、孝敬长辈。这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行的基础,也是评价学生品质的重要标准。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其原意是指一个人要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活动于六艺之中[3]。这对当今的德育工作仍有借鉴价值,学校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必须要指向学生的精神世界,引领学生做一个志存高远、品德高尚的人,做一个有“根”的人。

三都五中为了推进德育工作扎实开展,注重立足于自身办学定位和生源实际,着力营造“净静敬”校园文化以推动良好校风形成,为德育工作夯实根基、铺垫底色和绘就蓝图。主要通过两个措施强化此项工作开展:一是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关于“净静敬”内涵大讨论,让这一校园文化深入人心。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对这当中每一个字所包涵的深刻寓意进行思考,阐述自己的理解,将这种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这一良好校风。二是利用好学校宣传阵地,把“净静敬”置于校风建设的突出位置,时时处处教育学生,突出校风的德育引领作用。此外,学校还重视在营造“净静敬”校园文化氛围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德育体系,不断激活学生对成长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使学生形成优良品德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以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切入口,不断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为德育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一)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

三都五中在德育工作中,注重学习借鉴其他同类学校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本校实际,着力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德育工作体系,重视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养成教育方面,制定了文字朴实、易于记忆和朗朗上口的行为规范,主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养成、行为养成、省察养成、劳动养成等方面提出了不同要求(见下表1)。

续表1

三都五中的德育实践非常重视从养成教育切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学习细节处入手,避免了德育工作的“假大空”,这既有对学生行为规范提出的标准,又可促使学生自省自警。这些教育不仅可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德育的力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还可培养他们生活的自律性和学习的自觉性,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功效。

(二)班级星级量化评价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引擎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单元,是学校各项管理措施具体执行和落实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管理学生最为有效的抓手。要发挥好班主任在学校管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学校制度建设必须要注重充分挖掘和放大班级管理的效用,以班级星级量化评比为主要引擎,不断强化德育工作的主体责任。

三都五中高度重视班级建设,始终将其置于学校校风建设加以重视和筹划,为了让班级管理取得实效而着力推行班级星级量化评比制度。这一制度涵盖了学校教务处、政教处、安全处、总务处、信科处、办公室、团支部、军政处和年级部等九大部门的管理。学校督促各部门从自身的管理职能出发,针对班级学生管理制定了具体的考评细则,做到“每周一量化、一评比、一公示”,这项制度的实施也成为落实学校“十五好”教育的总纲。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分工明确、德育工作内容具体,如下所示(见表2)。

表2 三都五中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及德育工作内容

三都五中为推动以班级管理为基础的学校管理体系的建立,制定了一套以涵盖教务、政教、安全、总务、电教、办公室和年级部等管理部门为主体的班级量化星级评比方案,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价,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提升。通过上述管理部门的系列考核、量化评分,每月都要评选出星级班级集体进行奖励,并作为以后“推优评模”的依据。在方案中,将星级班级分为五星、四星、三星、二星和一星五个等级,在同层次之间进行评比,设置班级管理团队奖和个人奖,既要对班级(英才班和平行班两个类别)进行奖励(见表3),也要对学生个人(未来之星)进行奖励(见表4),实现“每周一公示,每月一评定,每月一奖励”。

表3 班级管理团队奖(每年级设置以下奖项)

表4 班级管理个人奖(每年级设置以下奖项)

(三)制度建设是工作有序推进的“尚方宝剑”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有效的制度设计是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三都五中在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建立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以推动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和常态化,比如班级量化星级评比方案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对班级和学生进行奖励,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班级管理,以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比如,为了规范学生宿舍管理和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成立了军政处管理机构,并制订了一套学生宿舍内务卫生管理工作方案。由军政负责学生每日早上的起床内务、卫生指导,负责宿舍的内务评比,要求学生做到被子折叠整齐、鞋子摆放干净整洁、地板无任何废弃物、墙上无乱张贴乱涂画、宿舍卫生无死角等。为实现就餐规范,对学生在食堂就餐进行实时评分,对违反规定的班级予以扣分,重视班级在自我管理中发挥作用和相互督促。为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切实凝聚各班的向心力,重视跑操活动开展并制定有跑操评价规范。比如,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课间跑操运动,各班学生在跑操过程中必须保持队形整齐、匀速行进、行进途中原则上不准停顿,若前面没有行进空间,相应班级务必原地跑步;跑操结束时,各班学生要踏步调整呼吸和队形,然后有序退场等等。综上可见,合理有效的制度建设是推进学校健康发展的根本,严明的纪律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好的制度不仅是体现校风校貌的根本所在,而且是维护学校良好秩序的必要条件。

(四)军事化管理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

如何在一所全封闭全寄宿的易地移民安置学校去落实规范化管理和建立良好的校风,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三都五中在办学初期,学校教职工除了正常上课之外,还被分成若干个小组肩负一定的管理工作。学校把一天的时间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分成了教室早读、升旗跑操、午餐午休、课外活动及晚餐、教室晚读、晚自习1、晚自习2、晚自习3、夜宵晚休等九个时段,让分配在不同小组的教职工进行值班管理。值班的老师既要守好安全又要管好纪律、卫生、队列、睡觉、就餐、学习、衣着仪表等工作。由于教师在上课之余还要承担大量的管理工作,压力很大。这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备课、上课、教研、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管理效果不理想。

后来,学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为教师减负,决定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引进了军政管理公司实施军事化管理。这一新模式的运行,刚开始时,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合,先是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围绕队列纪律、队列间距、立正、跨立、稍息、向右或左转、行进与停止等七个项目开展集训;然后对学生的宿舍内务整理、两操、三餐、升旗等方面进行专门的严格训练,彻底把学生从“松散懒慢”的不良习惯中扭转过来。要想让这种军事化管理深入人心并取得实效,促使学生从内心上去接受并形成自律习惯,还需要从思想教育、制度评价、教育惩戒等方面综合施策,全面强化管理。

为了让军政公司更好地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这就需要学校进一步明晰军政公司的工作职责,并对其履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三都五中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将学校非教学时段的工作都纳入军事教官管理的工作范畴,主要让他们负责夜间就寝、内务整理、晨练、就餐秩序、课堂外纪律巡视、课间升旗或跑操等活动事项。让教师专门负责与学生学习有关的事务,如早读、正课、晚自习辅导等时段的工作,这就理顺了学校的教学职责和管理职责,使学校的职能部门管理、军政公司管理和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实现了有机衔接,使管理各方做到了分工明确具体、各司其责又互相配合,让学生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无缝对接”。

(五)班级德育阵地建设和常态化德育活动开展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学校德育要取得实效离不开载体建设,其中班级德育阵地和常态化的德育活动就是其主要载体。班级德育阵地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班级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主导着班级的运行和发展,具有弥漫性、内隐性、导向性等特征。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具有影响学生价值取向的德育功能。

三都五中通过构建富有生命色彩的物质文化、引领思想的精神文化、充满人文情怀的制度文化和富有个性的行为文化,开启班级文化育人的新画卷。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打造班级德育阵地和班级文化:一是精心布置教室,营造育人环境。通过教室的净化、绿化、美化,提升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改变行为习惯、规范言行举止,激励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学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二是构建精神文化,润泽学生生命。打造班级文化共同体,培育学生做“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人。“志于道、据于德”要求德育工作必须指向学生的精神世界,引领学生做一个志存高远、品德高尚的人,做一个有“根”的人。“依于仁、游于艺”要求德育工作必须指向学生的做人原则和做事本领,培养学生做一个勇于担当、实践创新的人,做一个有“果”的人。三是优化班级制度,规范学生言行。通过建立健全班级规范,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过硬素养和规范意识;并通过班级规范引导与约束学生的言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活而不逾矩”的境界。四是健全班级组织,提升管理效果。明确班级管理目标,包括人际管理目标、工作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目标和信息管理目标等,将学校的育人目标进一步细化与具体化。健全班级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班干部,明确班委会的管理职权和义务,让班委会成员举行就职仪式、阐述施政方案、进行集体宣誓。

三都五中重视开展常态化德育活动。主要开展以下活动:一是每周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包含升旗活动、旗下讲话、集体宣誓、旗下讲党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家校合作携手共创育人环境。三是落实班级“一生一事”工作。比如,在清明节开展烈士扫墓活动、在雷锋日开展义务做好事活动、在“五四”“国庆”等特定节日开展纪念庆典活动等,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四是抓好“两操”活动,培养学生体质健康意识,增强学生机体协调能力。五是强化专项管理和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卫生保洁常态管理、班级日志填报管理、主题班会教育、师生结对帮扶活动、男女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光盘行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教育、行为养成教育、价值观教育,不断强化德育教育。在常态化德育活动中,班主任必须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班级德育为切入点,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建“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不断丰富德育内涵,不断提升德育的厚度和高度

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先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质量目标实现了从“双基目标1.0版”到“三维目标2.0版”再到“核心素养目标3.0版”的演进[4]。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5]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承担并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组成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于2016年9月正式发布研究成果,将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18个基本要点[5](见表5),使之成为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整体框架,为中小学德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内容范畴。为此,三都五中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构建了以“人格塑造、能力培养、生命教育、学习指导”为内核的“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并重视从德育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德育理论,不断丰富德育内涵,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厚度和高度。

表5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

(一)塑造完美人格,锻造必要品格

人格品质决定事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决定人生的幸福指数。人格健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之一。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处世之道和志学心向。三都五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编写励志教程,开展心灵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在谈到理想信念时引用了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一名句[6]。这也就是说,一个志向不明确的人,他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功。对学生加强远大理想教育,让学生树立奋斗志向和学习目标就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职责。三都五中为实现这一教育目的,注重将理想教育与培养学生阳光心态和优秀的思维品质相结合,组织编写系列《班级励志教程》。要求在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由班长主持集体朗读《班级励志教程》中的文章,并且要求学生朗读时必须充满激情、读出精气神,直抵学生心灵。

2.撰写交流手册,进行心灵沟通

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曾说,如果孩子能把心里话讲给你听,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但前提是不要摆出大人权威,要平等倾听他们的声音[7]。三都五中为实现这一要求,制作师生交流手册,包含有致学生家长信、开课书、课业情况记录、生活学习日记、人生感悟点滴、月考反思、成长档案等内容,学生人手一册,有些内容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寄语,有些内容由学生填写后由班主任进行批注和回复。通过利用好交流手册,开展师生“心灵沟通”之旅,让班主任掌握学生的成长情况,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进步和努力方向。学生撰写交流手册,要求学生写真话、讲实情、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教师给交流手册的寄语、批注、回复必须以鼓励和指出努力方向为导向,所写内容要有针对性,语言要犀利且能震撼学生心灵;师生在交流手册上的对话必须遵守民主平等、彼此保密的原则。

3.强化书信往来,加强情感交流

三都五中要求班主任在每学期开学前、期中考试后及学期末必须坚持给学生写信。尤其是接手新班级时,班主任给学生的见面礼往往是一封信,让新生在第一次入学时阅读,目的是唤起学生对新老师、新学校的憧憬与渴望,使之成为新集体诞生不可或缺的前奏和序曲。在学生入学后的三年学习中,不仅鼓励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给学生写信,还鼓励学生给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写信,相互提要求和建议,也可写学习体会和人生感悟。这种通过师生书信往来的方式,不仅可培养学生写作和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成为师生加强情感交流和取得相互信任的重要纽带。

4.举办国学经典,文化浸润心田

一个人能不能把握住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道德价值的判断。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很多时候都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让学生接受到国学经典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这对培养学生的品格习性是大有裨益的。三都五中重视举办国学经典讲座,结合时代要求对国学经典进行融合、拓展与创新,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让传统优秀文化浸润学生心田,这不仅成为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愉悦学生性情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和学校和谐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二)实施赋能教育,培养关键能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9月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面对知识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21世纪,为应对复杂、多变、不确定的外部世界,青少年应该具备哪些“关键少数看家本领”,已成为学校教育必须关注和回应的现实问题。三都五中结合时代要求和初中生的年龄特征,重视对学生实施赋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关键能力:

1.自制能力

一是利用主题班会,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比如举行系列主题班会,讲述英雄人物故事,帮助学生了解自制力的内涵要求、现实表现,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二是通过具体实践,培养学生自制能力。比如通过每天的课前引导,让学生进行三分钟的“静坐冥想”,排除一切杂念,保持内心安静。这种“静坐冥想”的课前引导,虽然每次花时间两三分钟,但却能有效控制学生的精神涣散、注意力的不集中(分散)、收住学生浮躁的心。此外,还要引导孩子做事看场合,教学生在适当的场合做适当的事、说适当的话;教育学生言行举止要“得体”、有“分寸”,以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环境。

2.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学生要有聪明的头脑。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等综合素养,提升学生“高阶认知能力”即创新能力。三都五中重视利用各种平台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比如让学生作值日报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每天放学前,由各组长将小组一天的运行情况以“明优点、知不足、找方法”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以此类推,每周、每月都进行总结汇报。通过汇报交流,不仅让学生对自己所在小组和个人的表现有个清醒认识,也可提高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反思能力,可谓一举多得。比如通过开展组长召开家长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这些措施可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锻炼并培养学生其他方面能力。

3.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重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自觉遵守和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三都五中在班级管理中,高度重视“小组-联盟(成长共同体)”建设,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一是培养与老师合作的能力,学会尊重并听取老师的教导,有事(意见)主动与老师商量、沟通与汇报;二是培养与班干合作的能力,学会支持并接受班干部的领导、管理与建议;三是培养与组长合作的能力,学会支持组长的领导与安排,协助组长工作;四是与组员合作的能力,学会组员之间的精诚团结、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关心友爱、包容帮助、遇事共同解决,和谐相处、互相尊重赏识、共同学习进步。三都五中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在课堂建构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启迪智慧、点化生命,在教学中坚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方式,推动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4.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就是要践行“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都五中在日常教育中,重视强化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识和原则,要求学生在学校养成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在家里养成为家长分担做家务的习惯。通过家校共同努力,鼓励学生在动手锻炼中提高能力和体悟做事的愉悦。

(三)开展生命教育,理解生命价值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重视智育,而且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方针,正确处理好“文明其精神”与“野蛮其体魄”的关系,不能让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而“手无缚鸡之力”。特别在青少年体质每况愈下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在德育教育中深化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让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尤其重要。为此,三都五中采取了以下教育措施:

1.加强体育教育和锻炼

学生拥有良好的体质,才能在学习上保持旺盛精力。学校加强体育教育和锻炼,从促进身体健康层面而言,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可促进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骨骼、肌肉等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改善其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机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改善学生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机体对内外环境作出迅速判断和准确协调的反应。从促进心理健康层面而言,其作用主要表现为:可调节学生的紧张情绪,陶冶其情操;让学生保持健康心态,增加自信心;甚至可在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强化体育教育和锻炼,可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舒展身心,快速恢复体力和精力,保持充沛的学习精力,消解学习带来的压力。

2.强化卫生健康教育

如果学生体质弱,经常生病,必然会耽误学习。为了避免此情况的发生,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更要重视强化对学生的卫生健康教育。学生生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饮食不节、情志不遂、缺乏运动、滥服药物等都可能引发疾病。因此,对学生强化卫生健康教育就非常必要,向学生传授饮食与营养、睡眠与运动、情绪与健康等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作息、运动等习惯,学会正确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才能保持健康的身心,才能将精力高效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3.开展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不仅是体育教育、卫生健康教育的重要范畴,更是德育和智慧教育的重要范畴。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更是要关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融入人的整个生命活动之中进行思考。在生命教育中,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和对待生命,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教导他们不能因受到挫折或打击而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想到轻生的念头;二要引导学生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活着是为什么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教育和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及贡献来彰显个人价值,并将个人的这种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树立起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强盛、为民族振兴、为家乡发展而不懈奋斗的思想情操和人文情怀。

(四)加强学习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要提升教学工作成效,不仅需要教师改进教的方法更好地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不仅要“授之以鱼”还“授之以渔”,即将知识传授和方法传授结合起来。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在其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中强调,教师不仅要教得好,而且要让学生学得好,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8]。学校的教学方法改革不仅包括教师的教法改革,还包括学生的学法改革。三都五中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高度重视学习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学会预习

课前预习是指学科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提前安排学生预习新课内容,做好新知识的学习准备。根据学科内容的不同,预习可分为朗读识记式、听力训练式、发现问题式、排除障碍式、材料准备式、系统归纳式、阅读理解式、习题试解式等形式。教学生学会预习就是要求学生自觉做到“不看书不行”“看了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入也不行”“避免抄写参考书”。

2.学会记笔记

学生要想把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收获就得学会做读书笔记。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最淡的墨水也能胜过最强的记忆。教学生学会记笔记的方式很多,比如让学生在原书空白处加批注,写上感想;在重点地方画符号,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要表达的意思;用摘录的方式,把书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等摘录下来;也可通过剪贴、做卡片、列提纲、写感受等形式做读书笔记;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导图记读书笔记和整理课堂学习内容。

3.学会复习

复习的目的是通过适当的过度学习来巩固知识、避免遗忘;复习的最高层次是“温故而知新”,每一次复习都要有新的收获和感悟。教学生学会复习就要善于给学生安排复习时间与内容,要求学生复习时认真阅读教材和课堂笔记,认真做作业,在理解上下工夫;要求学生以自主复习为主导,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以“过电影”的方式检查复习效果;要求学生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罗列核心知识主线,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要点;要求学生在复习时必须集中注意力,重视提高复习效率。

4.学会考试

一个学生从小学到中学,虽然经历了无数次考试,但也会存在紧张怯场、解题粗枝大叶等状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就需要对学生加强考试心理辅导和考试技巧训练,让学生掌握考试技能。通过科学应对考试的训练,让学生放紧张情绪、轻松走进考场,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再现的回忆能力,做到有心答题、从容应对,形成乐于考试、善于考试的良好状态和习惯,这样就会让学生在考场上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从而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要确保考试取得良好效果,关键还在于:考试前,各学科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进行有准备而充分的复习,向学生讲解命题原则、考试题型、考前准备、考场注意事项等,甚至可让学生尝试自己出考题、做考题、分析考题、整理“错题集”。考试后,各学科教师更要具体分析每次考试的基本情况、解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及时指出考题中的共性问题,讲解相似的题型和题目,必要时甚至进行二次测试,尽力做到让学生在考题讲解中进一步梳理和掌握知识的关键点,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确保整个班级取得共同进步。

5.学会自我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学会自我规划是提升学习计划性、目的性和自觉性的重要环节。每年年初,学校都会要求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要求学生撰写的学习计划必须具体化,既要有远景目标、中期规划也要有近期计划,按照“中学生涯规划、三年目标、一年计划、一天安排”的模式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制定更加详细的年学习计划、月学习计划、周计划、日时间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整个中学时代的生涯所涉及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都看作是一个整体,使之不脱节而相互衔接,规划好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珍惜学生时代的分分秒秒,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动力感和使命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和许巍在音乐作品中写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田野。”[9]这句富有深刻哲理的唱词成为触动无数青年的心灵鸡汤。将之引申到教育领域,也就是说学校的教育工作必须向学生提供实现理想的航标,给学生以“诗和远方”的精神给养,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切勿只盯眼前的苟且。因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办教育的视野一定要宽广,一定要为学生追求未来美好生活指明前行的方向。在新时代,民族地区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学校的办学宗旨必须立足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服务乡村振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探索德育实践路径,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推动基础义务教育回归本源。

猜你喜欢

五中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Famous people who love to read books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curriculum of English major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Essay on My English Learning Standpoint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