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静脉内瘘分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影响

2021-02-13黄丹

中外医疗 2021年35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维持性

黄丹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 350004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延长患者生命具有积极意义。肾功能衰竭发展至终末期,患者身体基本丧失排泄与重吸收功能,较易引起机体代谢物堆积,血液透析方式则可以借助弥散形式代替肾脏完成代谢,实现清除废物与排除多余水分的目的[1-2]。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通常将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其内瘘状态的通畅性与良好性可为临床治疗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3];但动静脉内瘘应用过程中,在容易发生内瘘功能下降或者丧失等情况,发生内瘘狭窄、血栓等并发症,对患者的临床治疗造成威胁[4]。因此,如何对护理工作进行优化,保证动静脉内瘘功能正常发挥与应用成为临床护理研究的热点[5]。鉴于此,该研究方便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于该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40例患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动静脉内瘘分级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对患者内瘘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于该院诊治的1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借助抛硬币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划分,每组70例,组别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44~76岁,平均(59.72±3.26)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18.94±2.18)个月;病症类别:高血压肾病21例,糖尿病肾炎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其他9例。研究组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43~75岁,平均(59.64±3.32)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8.86±2.22)个月;病症类别:高血压肾病22例,糖尿病肾炎2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其他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内容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于该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符合《实用内科学》《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中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6-7];患者年龄均≥18岁;患者入组前明确研究内容,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者;视听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类型严重器质性病症者;恶性肿瘤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者;资料缺失者。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具体操作: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治疗方式、预期效果、注意事项等,并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展示自我维护方式的正确操作;密切观察治疗期间的相关临床指标,并予以记录;对患者进行内瘘操作时,护理人员均按照医院统一的内瘘操作流程进行,内瘘穿刺以区域法向心利针穿刺,每次透析前清洗患者手臂,并在穿刺针拔除予以20~30 min的加压包扎,注意保持内瘘位置的清洁程度;在患者首次血液透析结束后,向患者发放健康宣教画册和自我管理手册,对患者进行三餐饮食指导与生活方式指导;按照医嘱为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于下次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阅读患者自我管理手册记录内容,进而对患者自我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和纠正。

研究组选择动静脉内瘘分级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具体操作:①组建动静脉内瘘分级护理小组。护士长作为组长,科室护理人员作为组员,邀请动静脉内瘘防治专家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地培训,了解分级管理的理念与需要实施的护理操作。按照专家意见和查阅文献资料对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与内瘘穿刺情况的风险因素进行确认,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低血压、内瘘功能丧失史、超滤量>体质量5%、血管细、血管深、血管短、瘢痕皮肤以及动脉夹层,共计为11个项目,由小组自制动静脉内瘘分级评分表,分数总计为14分,其中糖尿病为3分,内瘘功能丧失史为2分,其他均为1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内瘘风险越高,根据分数划分3个等级,一级为≥5分,二级为3~5分,三级为<3分。②护理人员安排。对小组成员进行划分,其中工作年限超过3年的主管护师或者血液透析专科护师负责动静脉内瘘一级患者,工作年限超过4年的护师或者工作年限超过5年的护士负责动静脉内瘘二级患者,工作年限低于3年的护师或者工作年限低于5年的护士负责动静脉内瘘三级患者;护理人员根据自己的责任划分,充分掌握患者动静脉内瘘风险因素,选择合适的内瘘穿刺方式,避免越级操作,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动静脉内瘘专题座谈会,增强患者与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③动静脉内瘘评估与记录。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动静脉内瘘分级对其内瘘状态进行评估和记录,主要评估患者内瘘成熟度、震颤感以及皮肤情况,一级患者每周实施1次内瘘评估和记录,二级患者每2周实施1次内瘘评估和记录,三级患者每个月实施1次内瘘评估和记录,最终根据评估内容对患者进行动态性追踪与反馈,及时对护理方式进行调整。④心理干预。患者在长期治疗中容易产生焦虑、悲观以及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而影响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情绪变化原因,进而针对性地予以疏导和鼓励,增强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信息,并在交流过程中对患者自我护理经验进行评估,增强患者对病症治疗的认知程度,重视对自我的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内瘘功能、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进行对比。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以《实用内科学》中的内瘘成熟度(成熟、不成熟)与震颤感(良好、失功)情况进行评估,借助听诊器震颤感进行检查,共分为Ⅰ~Ⅵ级,Ⅰ级表示仔细听诊方可听到轻度杂音,Ⅱ级为听诊器防治在动静脉内瘘壁方可听到轻度杂音,Ⅲ级为听到中度杂音,Ⅳ级为听到响亮杂音,Ⅴ级为听到很响亮的杂音,但听诊器稍微离开内瘘壁则无法听到,Ⅵ级为极其响亮的杂音,听诊器稍微离开内瘘壁仍可听见,其中Ⅰ~Ⅱ级为失功,其他级别为良好;成熟度借助动态静脉压监测方式进行衡量,当动静脉内瘘血流量超过600 mL/min,静脉血管直径>0.6 cm,皮下深度<0.6 cm,且桡动脉与头静脉直径>2.0 cm时,视为内瘘成熟,未达到以上内容为不成熟;并对比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远期并发症(狭窄、血栓、动脉瘤)发生情况;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分别利用SAS焦虑自量表与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8-9],SAS评分中临界值为5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焦虑状态越严重,Barthel指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内瘘功能对比

研究组患者在动静脉内瘘震颤感与成熟度方面的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内瘘功能对比[n(%)]

2.2 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SAS评分与Barthel指数对比

研究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AS评分与Barthel指数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SAS评分与Barthel指数对比[(±s),分]

?

3 讨论

近几年,随着肾脏疾病发病率的升高,维持性血液透析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中能够保障治疗顺利实施的血管通路,其功能状态与使用寿命对患者的透析效果与生命周期具有重要影响[10-11]。护理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正常使用的重要干预手段,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为动静脉内瘘通畅性、功能性提供基础保障,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13]。常规护理干预以工作完成程度为标准,护理人员频繁交接班状态下,使得护理人员护理范围扩大,对患者关注程度降低,不利于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缺乏护理干预整体观念[14-15];且常规护理干预内容较为基础,不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专科干预,因此面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类型的患者,其临床应用具有局限性[16-17]。动静脉内瘘分级护理干预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其护理内容进行细化,依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常见风险因素,对患者风险等级进行划分,根据患者级别情况为其实施对应的等级护理[18];且通过对患者个人信息的全面了解,为患者匹配合适的护理人员,让护理人员在负责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时,能够从全局出发对患者进行动态性护理评估,注重可能引发患者风险的潜在因素,进而为患者提供更为系统的护理干预,让患者在稳定的护患交流中,提升自我对疾病的认识,及时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19-20]。同时,动静脉内瘘分级护理对患者进行划分后,工作年限时间短的护理人员负责动静脉内瘘功能较好患者,既能够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可以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在心理方面对患者状态进行干预,使患者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情[21];更为重要的是,动静脉内瘘分级护理能够让患者在健康教育的强化中,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可以有效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有助于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22]。苏姗娜等[23]研究中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分级护理干预,其动静脉内瘘震颤感良好率为97.5%,成熟度为95.0%,各项数据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别;黄英[24]研究中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选择内瘘分级护理,其内瘘并发症中动脉瘤发生率为10.0%,血栓发生率为5.0%,狭窄发生率为3.3%,各项数据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震颤感良好率为97.1%,成熟度为95.7%,其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动静脉内瘘远期并发症中狭窄为1.4%,血栓为1.4%,动脉瘤为2.8%,并发症发生率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该文研究结果与苏姗娜等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动静脉内瘘分级护理更符合患者需求,能够基于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让患者得到更为专业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动静脉内瘘分级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配合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并提升动静脉内瘘功能,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维持性
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8要点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