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1-02-13赵玉芹

中外医疗 2021年35期
关键词:系统化神经功能康复

赵玉芹

江苏省盱眙县中医院内科,江苏盱眙 211700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调整,该疾病发生率也具有明显上升趋势[1]。该疾病往往发病急,进展快,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受到临床广泛关注。现代医疗水平的进步,使得该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但是该疾病患者救治成功后,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遗留,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对于该疾病患者来说,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预后改善,可促进患者康复。系统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干预模式,能够从多方面着手,对患者实施更为系统化的干预,为了解该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该文方便选取该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该疾病患者118例,对其临床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1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经颅脑CT等检查确诊,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当前均处于恢复期;具备良好沟通理解能力;自愿参与该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急性感染;精神疾病;临床资料不完整;严重器质性病变;无法较好地配合者。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两组,各59例。研究组男27例,女32例;年龄49~83岁,平均(69.74±5.12)岁。对照组男28例,女31例;年龄47~82岁,平均(69.72±5.1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予以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对照组常规干预,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加强疾病及护理相关知识宣教,增强其治疗及康复训练依从性,并给予患者饮食、用药及运动等方面指导,积极做好常见并发症预防。

予以研究组系统化护理。①组建专门的护理小组,实施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患者的语言、肢体及运动等多方面功能进行综合评估,预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并发症风险,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与康复训练计划。②健康教育,耐心给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通过发放宣教手册、播放视频、组织专家讲座和病友交流会等方式,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强患者的配合度。③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其问题产生原因,及时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由于该疾病患者以老年群体为主,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负性情绪更为明显,可及时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使其能够保持心情愉悦。④给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作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叮嘱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告知患者不合理用药可能导致的后果,使药物作用能充分发挥出来,并积极做好感染、压力性损伤、尿潴留等并发症预防。⑤肢体康复训练,定期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估,根据其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适当按摩患者肢体,对患者偏瘫侧肢体进行被动训练,以免肌肉萎缩。协助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床边坐起、坐位平衡、床边站立等训练,上肢康复练习主要包括手指、握手、前臂、腕关节、上提肩胛骨练习等,下肢康复练习包括膝关节、髋关节及搭桥练习等,2次/d,20~30 min/次。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⑥认知功能训练,给患者展示一些数字、图片、文字或者实物,让患者记忆后复述,首先只记忆少量内容,之后逐渐增加记忆量,对于记忆力较差的患者,应进行重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捡豆子、搓纸球、折纸等训练,提升患者的注意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内容具体根据患者喜好确定,以保持患者的兴趣。实施逻辑思维训练,包括读写训练、听语指图训练、复述训练等,1次/d,30 min/次。⑦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洗脸、刷牙、如厕等自理能力训练,之后可逐渐过渡至日常生活事务,使患者能够更快地回归家庭与社会。两组均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况,用SAS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情绪,用SDS量表评定其抑郁情绪,总分均100分,得分越高焦虑和抑郁症状越严重。②从生活作息、遵医嘱用药、康复训练、复诊随访和均衡饮食等方面进行康复依从性评定,采用4级评分法,总分15分,得分越高越好[3]。③神经功能采用NIHSS量表评定,总分42分,得分越低越好。生活质量与运动功能分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I)与Fuel-Meyer运动量表评定,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越好[4]。④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进行自护能力评分,包括4维度共43条目,总分172分,得分以高者为佳。⑤自我效能感,采用自我管理效能量表进行评估,包括3维度共28条目,总分140分,得分越高越好。⑥满意度,自制调查问卷评定,满分100分,将其划分为满意(得分≥90分)、基本满意(70~90分)和不满意(<70分)3个等级,总满意度为前两个等级相加之和。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比

经护理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比[(±s),分]

?

2.2 两组患者康复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完全依从36例,部分依从18例,其总依从率94.9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康复依从性比较[n(%)]

2.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

较之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NIHSS评分较低,BI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分]

?

2.4 两组患者肢体及认知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干预后两组各评分均改善,且研究组干预后Fuel-Meyer、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肢体及认知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肢体及认知功能评分比较[(±s),分]

?

2.5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比较

研究组干预后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对比[(±s),分]

表5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对比[(±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6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比较

较之对照组,研究组干预后评分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对比[(±s),分]

表6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对比[(±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7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满意度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因脑供血障碍损伤脑部神经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眩晕、感觉障碍等症状,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5]。对于该疾病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无一致定论,通常认为患者脑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或机体血管腔狭窄堵塞是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可导致患者脑组织血供不足,从而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的情况[6-8]。该疾病患者即使救治存活,仍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吞咽、认知、神经及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较大影响[9]。因此,临床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同时,还应重视对患者的护理干预,通过予以有效的干预措施,加速患者的各方面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就临床实践来看,常规护理虽然能够缓解患者病情,但是总体效果有限,对患者的康复情况关注度较低,患者依从性较差,很容易导致患者相应功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10-12]。

系统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能够较常规护理更好地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不仅能够获得更佳的康复效果,而且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13]。系统化护理模式下通过组建专门的护理小组,能够保障各项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落实,从而确保患者的护理效果。通过加强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从而保持良好心态,更积极地配合临床工作[14-15]。结合用药干预、并发症预防及系统化康复训练等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机体状况,促进患者神经、运动等方面功能恢复[16]。有研究报道,将该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患者,能够获得较常规干预更为突出的效果,可加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预后[17]。该研究显示,经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依从性(94.92%)高于对照组(79.66%)(P<0.05),说明该方法更有助于患者心理状况改善,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各项工作,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通过强化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可促进患者焦虑和抑郁等情绪改善,使患者更积极地配合临床工作。研究组干预后NIHSS评分(9.81±2.08)分,BI评分(77.95±5.03)分优于对照组的(13.97±2.84)分和(69.74±4.25)分(P<0.05),提示该方法更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从而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尚转[18]学者的研究结果类似,该学者通过对52例该疾病患者实施6周的系统化干预后,其NIHSS评分(9.67±3.67)分,低于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的(20.21±9.18)分,两组BI指数分别为 (50.89±15.34)分和(32.11±1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系统化护理对该疾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明显,可增强患者自理能力,证实了该护理模式的可行性。该研究显示,研究组Fuel-Meyer及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自护能力和自我效能评分改善情况显著较优,满意度较高(P<0.05),提示该护理方法可加速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改善,可提升患者自护能力和自我效能,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可更好地满足患者护理需求。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心理状况得以改善,从而更积极地配合护理工作,促进患者神经、运动及认知功能恢复,对患者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系统化神经功能康复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系统化工艺在商用车制造中的应用与创新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