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规范化干预性护理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肝损害治疗中的应用
2021-02-13何晓红林雁萍黄咏梅
何晓红,林雁萍,黄咏梅
福建省立医院内科,福建福州 350000
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甲状腺激素一般维持在正常分泌水平;若甲状腺合成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则会增加邻近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代谢负担,进而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过度增强、代谢异常亢进的情况,表现为体质量骤降、发汗、心悸等体征[1]。若以上症状长期未解可能导致全身血氧消耗增加,进而导致周围动脉血流量异常加快,肝脏等器官难以维持内部动态平衡,加上部分甲状腺激素所产生的毒素渗入肝内,长期以往易破坏肝内各种酶的正常表达,并发肝损害,以肝硬化、黄疸为主要症状表现[2-3]。治疗期间易因疗效不显著而出现焦躁、不安等负性情绪。常规护理虽适用于各类疾病护理中,但现阶段患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使其对护理工作的规范化操作要求逐渐升高。基于此,采取合理的护理模式优化常规护理的相应操作可进一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研究指出,规范化护理是从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对常规护理措施进行优化,旨在提升护理规范性的干预措施[4]。该研究方便选取2019年6月—2020年4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94例甲亢并发肝损害患者应用干预性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入院时间为2019年6—11月入院的4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12月—2020年4月入院的47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32~74岁,平均(59.48±12.85)岁;病程1~7年,平均(4.37±1.33)年;入院时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为57~71 U/L,平均(63.28±3.01)U/L;入院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为97~134 U/L,平均(116.70±15.31)U/L。观察组男30例,女17例;年龄30~74岁,平均(60.62±11.79)岁;病程1~6年,平均(4.40±1.28)年;入院时ALP水平为57~71 U/L,平均(64.75±3.12)U/L;入院时ALT水平为95~136 U/L,平均(118.59±16.07)U/L。组间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在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开展,94例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中甲状腺功能亢进诊断标准[5],出现瘙痒、黄疸、肝区不适、尿黄等甲亢并发肝损害典型症状;经实验室检查证实其具备血清ALP、ALT上升等肝功能损伤指征。排除标准:因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胆囊炎等其他原因所致肝损伤者;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智力异常、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现阶段用药方案予以针对性用药指导,每日巡视病房以便及时发现患者异常体征。若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关节疼痛、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则及时上报医生,并合理调节用药频率。提醒患者切勿抓挠皮肤,养成良好清洁习惯。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规范化干预性护理,措施如下:①心理干预。首先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了解近期患者心理状态,可适当利用院内心理护理资源,寻求相关科室医师的帮助制订心理干预计划。定期开展自控力训练,让患者将注意力集中于近期接受检测的某一项肝功能或甲亢指标所得结果;护士此时可先说明该项指标意味着患者仍需接受药物或相关治疗,讲述治疗计划后将近期检测结果与入院时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使患者意识到其病情已有所改善。在患者认真体会不同时期的感受后,护士可引导患者客观看待每一项检测结果,同时让患者感受其在面对积极信息时心率是否较平稳,由此使患者体会情绪的影响力、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在患者掌握客观面对治疗结果后,护士可为患者讲解甲亢合并肝损伤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指出临床对各类不良反应均有完善的应对机制,将话题引申至科技时代背景下甲亢并发肝损害治疗措施的优势,让患者意识到该疾病的可控性。定期对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结果进行评估,利用相关心理状态调查量表,划分相应的改善标准,根据患者与评估标准的差距调整心理干预计划。②健康教育。询问患者是否了解甲亢并发肝损害的相关知识,是否掌握了解以上知识的正确方式和途径。根据患者的了解情况,积极运用院内健康知识宣传资源,采用近期院内使用频率较高的疾病防控知识宣传手段对患者开展甲亢并发肝损害的防控知识教育。定期通过交流等方式评估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通过记录患者提出疾病相关问题的次数、内容判定其是否对甲亢并发肝损害形成正确认知。③病情监测。参照抗甲状腺药物使用标准,遵医嘱为患者开展用药指导,严格把握用药剂量、浓度。静脉滴注给药应注意合理调节滴速,加强巡视以便及时发现患者滴注部位是否出现肿胀、渗液等不良反应。密切监测患者血糖、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体征变化,一旦达到异常标准或出现异常指征则及时采取针对性降压、控糖措施。需行手术治疗者术后可在护士协助下学会卧床咳嗽的方法,护士需密切监测患者术后颈部是否出现压迫感,于患者床边放置吸痰器、氧气筒等急救物品。若患者术后发生甲状腺危象则及时输注镇静混合液,密切监测脉率。对接受碘131治疗的患者应加强防护指导,避免患者与家属共用餐具或生活用品。术后需卧床静养者予以炉甘石洗剂防治局部瘙痒,不可使用刺激性较强的洗液清洗肌肤。④饮食干预。个性化饮食计划参考患者近期血糖、心功能等指标变化情况制订,饮食调护应以改善器官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血糖、维持酸碱平衡为原则,首选虾、瘦肉等优质蛋白、高维生素食物,控制每日磷摄入量以免影响钙吸收。根据患者体能维持情况、免疫力改善情况合理调节饮食计划。
1.4 观察指标
①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标准对两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进行评估[6]。HAMD从受测者抑郁情绪表露情况、入睡困难程度、全身性生理症状等维度对个体抑郁程度进行评估,HAMD中多数项目行5级(0~4分)评分,少数项目采用3级(0~2分)评分法进行评价,根据最终分值将得分≥17分者视为存在抑郁症状。HAMA从受测者焦虑心境、认知功能弱化程度、焦虑所致生理性症状严重程度等维度对焦虑程度进行评估,HAMA所有项目均行5级评分,HAMA得分>14分则视为存在焦虑症状。②分别于干预前后根据成人自我护理能力量表(the self-care ability scale for the eiderly,ESCA)评分标准对两组自护能力进行评估,ESCA评估内容包括受测者的自我概念、责任感及自我护理能力、疾病防治知识掌握程度共43个项目,行5级(0~4分)评分,各项目得分相加即为ESCA总分[7]。③甲亢并发肝损害相关知识掌握度:采用自制健康知识掌握度问卷,调查患者对于甲亢并发肝损害发病机制、目前治疗现状、并发症预防措施、饮食调理方法、出院后自护措施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百分制计分,分数随患者掌握程度的提升而升高。④采用科室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于护理流程、疾病知识宣教、护士工作态度及护理质量、住院环境整洁度的满意度,百分制计分,根据分数将满意度划分为十分满意(对护士工作态度及护理质量、疾病知识宣教等方面均满意,总计95~100分)、一般满意(至少对2项工作表示满意,总计70~94分)、不满意(对各项内容均不满意,得分<70分)。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对比
干预前,组间HAMA、HAMD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AMA、HAMD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其中观察组HAMA、HAMD得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对比[(±s),分]
?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SCA评分对比
干预前,组间ESC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ESC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SCA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SCA评分对比[(±s),分]
?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知识掌握度对比
干预前,两组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肝损害相关知识掌握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知识掌握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知识掌握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知识掌握度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知识掌握度对比[(±s),分]
?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有关研究指出,丙硫氧嘧啶等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药物长期作用于人体可能会诱发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导致器官代谢功能发生紊乱。以上药物作用虽能够通过调节剂量、灵活调整疗法等措施予以抑制,但鉴于部分患者对甲亢并发肝损害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理并未形成正确认知,且部分患者治疗期间受到情绪、依从性等因素影响,其在肝功能血清指标改善情况上出现较大波动,应及时予以合理、细致的护理干预以减少不利因素对病情的影响[8]。对其施以常规护理虽能够通过基础性的宣教、调护措施形成完整的护理流程,但部分患者不同阶段的病情波动、情绪变化均有较大差异,而常规护理难以对整个护理阶段情况变化进行标准化评估。为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应在客观的标准指导下施以护理干预。
国内学者以甲亢并发肝损害患者为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干预,观察组联合综合治疗方法干预。结果表明,干预后,两组HAMA、HAMD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其中观察组HAMA(16.39±2.41)分、HAMD得分(18.31±1.93)分较对照组低(P<0.05)[9],与该研究结果相符。该研究中,干预后,两组HAMA、HAMD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其中观察组HAMA(14.31±2.15)分、HAMD得分(15.67±1.87)分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规范化干预性护理可对甲亢并发肝损害患者情绪的控制起到积极作用。负性情绪会对机体内分泌、代谢平衡产生不利影响,加剧激素紊乱,而甲亢并发肝损害患者在负性情绪刺激甲状腺激素异常表达的影响下,其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症状会持续恶化[10]。规范化干预性护理通过合理利用心理护理资源、开展自控性训练等方式,从患者自身、外部力量两个方面入手施以情绪控制干预,促使患者自行感受负性情绪影响力的同时接受标准、科学的情绪指导,全面控制负性情绪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此外,在患者掌握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后,护士为其讲解甲亢并发肝损害的治疗原理、并发症预防措施,可提高患者对以上知识的接受度,使患者意识到该疾病的可控性,同时增强治疗信心,从而弱化负性情绪的影响力。定期根据客观量化标准对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可提高心理护理措施的科学性,符合规范化干预性护理要求。
该研究中,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在规范化干预性护理干预下得以提升,其自护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护理模式对提高甲亢并发肝损害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具有显著作用。研究指出,甲亢的发病机制具有显著复杂性,相关症状或累及循环、消化等重要系统,尤其肝脏功能是承担甲状腺激素代谢、分泌、活化等过程的重要器官;基于此,为有效保障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长期维持在稳定水平,需引导其学会自行保护肝脏功能,避免甲亢病症复发[11]。基于患者对甲亢并发肝损害的了解程度为其讲解相关知识,可提高健康教育效率,使患者了解该疾病的致病因素,促使其学会自行规避治疗期间易干扰疗效的不利因素,掌握正确、有效的自护方法;在该基础上配合有效的病情监测手段,可让患者在了解近期病理指标变化情况的同时自行评估近期自护措施的有效性,逐渐提高自护能力。在阶段性的病情监测、健康教育效果评估机制影响下,护士能够及时发现患者自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纠正其错误护理行为,规范化护理流程[12]。
观察该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甲亢并发肝损害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甲亢并发肝损害患者应用规范化干预性护理可对该病相关知识形成正确认知。甲亢并发肝损害患者治疗期间精神状态不仅会受到药物治疗作用影响,其对于病情的担忧同样会影响其睡眠质量,而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减轻其担忧的重要途径[13]。对患者施以规范化干预性护理,可借助院内多种科普手段对其开展疾病防治知识教育,同时定期对患者认知改善情况进行标准化评估,及时纠正患者对于甲亢并发肝损害的错误认知[14]。通过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患者在治疗期间可充分发挥自我效能,将负性情绪转化为积极开展治疗的动力,从而促进甲亢并发肝损害症状得以改善,促使其自我效能得到印证,形成良性循环,稳步提高对甲亢并发肝损害知识的了解程度[15-16]。
该研究中,观察组接受规范化干预性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对护理工作表现出了较高的满意度(P<0.05)。提示该护理方式较能够顺应甲亢并发肝损害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除甲亢治疗药物本身的作用以外,甲亢症状对机体氧耗的影响、肝脏因缺氧而难以完成代谢工作、肝脏功能减退导致游离型甲状腺素活性增强等情况均是加重肝损害的重要原因[17]。规范化干预性护理通过针对性病情监测、饮食干预等措施对患者的体征异常波动、营养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依据相关标准对养护方案进行合理的调节,促进患者身体代谢正常,有利于其预后的改善[18]。在该基础上配合细致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使患者身心状态均得以改善,自然能够取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
综上所述,规范化干预性护理在甲亢并发肝损害治疗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