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稳定胫骨骨折分别选择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以及钢板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1-02-13刘建春

中外医疗 2021年35期
关键词:伤损患肢胫骨

刘建春

福建省地质医院骨科,福建福州 350018

胫骨骨折是四肢(下肢)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其中,胫骨干上1/3处的横断面(三角形)、下方1/3处的横断面(四方形)最为细弱,故发生骨折的概率最大。该次选定的不稳定性胫骨骨折,系指胫骨近端和远端1/3的不稳定骨折及严重的胫骨干骨折。临床治疗骨折时常采用复位,复位是指将发生移位的骨折端恢复至正常或是无限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目的在于重新建立骨的支架作用,故该环节为治疗骨折的第一个步骤,也是后续所有治疗的基础,可从根本上决定断折骨骼愈合过程是否顺利[1]。完成复位处理后,通过多种方式将骨骼伤损处维持在当前位置,目的在于使骨骼伤损处在良好的对位情况下牢固愈合,保证伤损骨骼的功能尽量恢复至伤损前的状态。该研究以该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评估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钢板螺钉两种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骨科收治的60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因交通事故、高处跌落、受到巨大外力冲击及击打、从事特定工作(如职业运动员在训练、比赛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等原因,导致下肢(胫骨)受到伤损,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症状,经过X线、CT、磁共振等检查,确诊为胫骨骨折的患者;②骨折程度相对严重,有骨折伤损、断折端移位现象,无法自行复位愈合,需通过手术方式完成复位及内固定治疗的患者;③单纯骨折的患者;④思维意识处于清晰状态,能够与该院医护人员有效交流的患者;⑤具备良好的依从性,听从医护人员指引、全程配合治疗的患者;⑥单侧下肢胫骨骨折的患者;⑦知悉该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骨折程度较轻,无需手术治疗,经过一段时间休养后即可恢复如初的患者;②因故导致全身多处同时存在骨折现象的患者;③送抵该院时,伤损情况十分严重,存在生命危险的患者;④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⑤蝶形骨折及胫骨粉碎骨折、骨折块多于4块的患者;⑥在其他医疗机构接受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但效果不佳,转至该院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⑦依从性较差,拒不配合的患者;⑧患有精神障碍类疾病,无法与医护人员有效交流的患者。

根据固定治疗方式的差异,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具体情况如下。

①观察组:纳入30例,男女比例17∶13;年龄19~54岁,平均(37.34±6.52)岁;左腿17例、右腿13例;胫骨远近端1/3骨折19例、胫骨干粉碎骨折11例;

②对照组:纳入30例,男女比例18∶12;年龄20~55岁,平均(37.48±6.73)岁;左腿16例、右腿14例;胫骨远近端1/3骨折20例、胫骨干粉碎性骨折10例。

经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患肢分布情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钢板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具体流程为:(1)术前钢板准备。要求钢板的横断面应该呈现出弧形,且塑形后能够与骨面密切贴合;钢板孔应具备倾斜的凹陷部,使半沉头式的螺钉头能够相应地嵌入,达到提高固定效果、减少因螺钉头突出而引起疼痛的概率。(2)患者接受全麻,完成患肢断骨复位作业后,医师应根据钢板大小,剥离局部骨膜,并使用骨折固定器,将钢板套入骨折的后方区域,进而将钢板安置在骨面之上,对骨折端逐渐增加压力,使断裂伤损的骨骼相互靠拢。完成上述操作后,旋转骨折固定器中能够滑动的部分,令骨折部与钢板之间暂时完成固定(钢板应全部露出,方便后续进行钻孔)。(3)在钢板的两端选择合适位置钻孔(应垂直进钻)。钻透两侧皮质骨后,使用骨孔探测器对骨的直径进行测量,并在此数据上加上钢板的厚度。之后按照相应的长度、厚度等,选择型号合适的螺钉,顺着钻孔的方向拧入。在此基础上,沿着钢板各孔钻出骨孔,将螺丝拧入,之后顺次拧紧。(4)术中注意事项:①针对软组织进行的分离操作和针对骨膜进行的剥离操作应尽量减少,应遵循“能够显露并完成钢板的安置”即可,尽最大可能减小对骨折端血运造成的损伤。②钢板放置位置应遵循张力带原则选在骨干张力较大的一面,且务必保证与骨面紧紧贴合,确保骨折端靠拢密切。③钢板应尽量安置在有肌肉覆盖一侧的骨面,避免患者因钢板与皮肤直接接触而产生疼痛感。(5)手术结束后,对患肢进行外固定处理,直到骨折端完全愈合[2]。

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具体流程如下:①麻醉方式同对照组,选择全麻方式。麻醉起效后,对患者的肢体长度的正常值、创口面积大小、旋转角度等指标进行精确测量并予以记录。②医师应全面评估患者患肢的骨折情况,在近端或远端选择合适位置,切开一个小口(长度为1~2 cm),直接切开到达骨膜。③待软组织通道打开后,选择适合患者使用的已塑形加压钢板,经由软组织通道逐渐送达骨折端(骨表面),透视下牵引保证胫骨轴线、旋转和长度恢复正常,对粉碎骨折不强求解剖复位。④根据骨折类型在接骨板远近端分别使用数枚单皮质螺钉,对钢板进行固定。⑤使用机械臂,检测钢板的固定效果。若钢板位置无误、与患者骨面“严丝合缝”、用于固定用的单皮质螺钉均已拧紧,则表明手术内固定治疗已经完成,应对手术切口进行清洗、缝合。⑥注意事项:安放加压钢板时,必须严格遵守“张力带”原则,即钢板的放置位置应选择在骨折的张力侧,目的在于使加压钢板能够承受张力。如果加压钢板的放置位置出现错误,甚至放置在张力侧的对向一侧,则张力侧承受的压力将会大增,不仅容易导致骨折端分离,甚至还会造成钢板折断,使患者患肢进一步承受损伤[3]。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长3项指标。

(2)术后3个月回访,按照下列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①痊愈:患肢骨骼伤损处已经完全长好,患肢及手术切口均无任何痛感、患肢活动范围不受限,功能完全恢复至骨折前状态;②有效:骨骼伤损处基本恢复,几乎没有痛感,可正常活动(但患肢无法大幅度做动作),功能有所恢复;③无效:骨骼伤损处恢复效果不理想,依然有明显痛感,无法正常活动,患肢功能严重受损。总有效率计算需排除无效例数。

(3)分别于麻药失效、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 4个时间点,采用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指导患者评估患肢的疼痛程度。评分区间在0~10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痛感越强。

(4)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位置骨不连、内固定松动、手术切口感染。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分别为(64.37±5.73)min、(94.65±7.19)mL、(9.64±1.32)d,均低于对照组的(103.49±9.56)min、(197.34±8.21)mL、(18.46±3.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指标对比(±s)

?

2.2 两组患者治疗成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成效对比[n(%)]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刻VA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在麻药刚失效时,VAS评分分别为(7.34±1.05)分和(7.28±1.03)分,均处于较高水平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观察组评分降低至(5.15±0.89)分、(3.31±0.48)分、(1.46±0.2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29±0.93)分、(4.78±0.86)分、(3.64±0.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刻VAS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刻VAS评分对比[(±s),分]

?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钢板螺钉内固定疗法在临床之上多用于长管骨骨折的治疗,如四肢长管骨骨干横折、短斜折等经手法复位、外固定无法达到治疗成效时,可采用此种方式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该方式的特点在于手术完成后,患者的骨折端可较为牢靠地被固定在一起,后续骨愈合效果较好[4]。但缺点在于手术切口长,会对大量软组织进行分离、对相当范围的骨膜进行剥离,导致患者骨折端的血运情况进一步受到伤损,造成愈合时间长、疼痛感剧烈等问题[5]。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疗法是一种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术[6-9]。如上文所述,传统的钢板内固定手术主要强调骨折固定的稳定性,骨的生物学因素常被忽视,通常手术切口大、暴露范围广、骨折端血供破坏严重,由于不符合骨折生物学固定的原则,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等的发生率较高[10-14]。而近年来,微创复位内固定疗法取得了长足进步,核心思想在于在复位内固定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骨折端直接暴露,在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对骨折端进行固定,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折端以及周围血供情况不会受到二次伤损,进而为骨折愈合、软组织修复提供良好的生物学环境。有研究显示,此种微创治疗方式对骨折部位的干扰极小,可大幅度降低植骨发生率,进而有效地降低骨不连情况的发生[15-16]。

该研究采用对照分析法,将接受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和普通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结果显示:接受微创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均低于接受常规钢板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到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除了麻药刚失效阶段,观察组术后1、3、7 d患肢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方面,观察组30例患者未出现1例并发症,而对照组30例患者出现2例骨不连、2例内固定松动、3例切口感染(P<0.05)。该研究中的部分结果与申伟灿等[17]的研究同样围绕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而展开,共选择8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锁定钢板)和对照组(交锁髓内钉),各41例,结果相等,其研究中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09.35±21.96)min、(118.83±28.67)mL、(9.25±2.57)d,优于对照组的(112.64±28.76)min、(189.95±22.74)mL、(12.79±3.46)d(P<0.001)。此外,在申伟灿等的研究中,还设置了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组差、中、良、优例数分别为1例、2例、7例、31例,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68.29%(4例、9例、8例、20例)。除手术时长外,其他两项(计量)指标的结果与该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骨折时,在综合治疗成效、安全性方面,效果均优于常规钢板螺钉内固定。

猜你喜欢

伤损患肢胫骨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普速铁路钢轨伤损的分布规律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钢轨接头伤损成因及改进措施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SZT-8型探伤仪伤损图形判伤标准的研究与运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蒸养混凝土的表层伤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