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分析

2021-02-13马占发简晋晖

中外医疗 2021年35期
关键词:石术输尿管经皮

马占发,简晋晖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医院,福建永定 364100

输尿管上段结石为泌尿系统常见病,患者症状以疼痛、肾积水等为主[1]。发病后,常规行开放式手术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结石一次清除率低,且术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高[2]。如患者为老年人,极易难以耐受手术,对其术后恢复不利。此外,该术式下,术者的操作视野较差,虽可准确定位结石,但难以完全清除结石[3]。相关数据研究显示,输尿管结石多为单个,左右侧发病率基本相似,双侧输尿管结束约占2%~6%,少见原发性输尿管结石,临床上多见20~40岁青壮年群体,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低位腰痛、血尿、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引起上尿路梗阻等,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临床上,通常以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为主,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有研究发现,结石残留是致使患者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不仅会增加患者的治疗负担,且对其康复速度的加快不利[4]。受创伤大、出血量高、术中操作精确度差的影响,行开放式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一般较高,恢复所需时间长,预后差[5]。有研究指出,将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应用到治疗过程中,效果更佳[6]。该文于2013年8月—2018年8月选取该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观察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组,观察组(n=50),男/女=31/19;年龄21~87岁,平均(56.3±20.1)岁。对照组(n=50),男/女=32/18;年龄20~90岁,平均(57.8±21.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经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输尿管上段结石者;符合手术适应证者;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泌尿系统其他疾病者;恶性肿瘤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确定手术部位后消毒铺巾,切开并暴露手术部位,肉眼直视下取出结石。

观察组行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①准备输尿管镜,严格消毒。②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患侧输尿管内留置5~7 F导管。③患者改变体位为俯卧位,软垫置于腹部,输尿管导管注入0.9%氯化钠及造影剂。④X线(或B超)下定位穿刺点,肩胛线及腋后线间、11或12肋间穿刺,见尿液后退针,置入斑马导丝。⑤根据结石大小及积水程度,经皮肾扩张至F14~18通道,置入输尿管镜,定位结石,钬激光(或气压弹道)碎石。⑥碎石后给予冲洗,将结石取出,术后常规留置双J管引流,并留置肾造瘘管,积极预防感染。

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临床应于术中注意以下问题:①应加强对手术禁忌证的重视,针对伴有高血压、合并肾脏肿瘤、脾肿大、脊柱侧弯且病情严重者,应避免行该术式治疗,以免对疾病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造成影响。②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中,部分患者伴有尿路感染。针对该部分患者,应于术中谨慎操作,积极预防感染,以免对术后恢复造成阻碍。③肾穿刺通道是否能够良好的建立,属于决定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提高治疗有效率,应于穿刺的过程中,借助超声定位,在确保一次穿刺成功的基础上,避免对临近的脏器造成损伤,以免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④术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针对出血量大者,应暂停手术,给予肾造瘘管止血。针对采用上述方法止血未成功者,建议行肾动脉栓塞介入术治疗,降低出血量。⑤术后应积极对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进行分析。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处理。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与术后恢复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125.5±12.3)min、出血量(41.2±6.8)mL,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4%以及有效率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表3 两组患者有效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排气、引流、下床、住院时间分别为(21.7±2.3)h、(1.5±0.3)d、(2.3±0.4)d及(4.8±1.3)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s)

表4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s)

?

3 讨论

有研究发现,引发输尿管上段结石疾病的因素诸多,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环境因素及饮食习惯等,同时,临床研究发现,输尿管结石疾病,与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不当有直接的关系[7-8]。主要病因与代谢异常、局部病因、药物因素有关;同时,此类疾病具有地区差异性,研究发现北方地区发病率更低[9-10]。当前,临床上多采取输尿管镜子下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11-12]。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碎石、碎渣进入肾内的风险,残石率较高,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次研究中,引入了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手段,此项技术治疗优势显著,可精准粉碎结石,避免碎石碎渣进入肾内,安全系数高[13-14]。为进一步证实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在临床中应用的有效性,该文将该院收治的10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治疗方式,研究结果显示,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治疗手段优越性显著,较常规开放式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明显,临床推广性好。有相关研究人员在研究《微通道输尿管镜经皮肾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中,对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治疗进行探究发现,实施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研究人员对4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20例,试验组20例,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研究结果与该文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临床应用性[15-17]。

该文对10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结果同样证实了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该文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手术时间(165.3±10.2)min、出血量(90.2±10.9)mL,提示手术时间长,出血量有待下降;通过对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观察发现,对照组患者感染率10%、出血率6%、肾周积液率2%、残石率20%、有效率80%,数据表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手术残石率高,有效率低;通过对术后恢复情况的观察发现,对照组患者术后排气、引流、下床、住院时间分别(36.6±1.5)h、(2.9±0.8)d、(4.5±1.1)d及(7.7±1.3)d,提示患者康复缓慢。

该文研究发现,行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疾病后,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手术时间(125.5±12.3)min、出血量(41.2±6.8)mL,与行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相比,手术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率2%、出血率0%、肾周积液率0%、残石率2%、有效率98%,与常规术式相比,患者并发症更少,有效率更高(P<0.05);通过对术后恢复情况的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引流、下床、住院时间分别为(21.7±2.3)h、(1.5±0.3)d、(2.3±0.4)d及(4.8±1.3)d,与采用常规术式治疗相比,手术效果更好(P<0.05)。吴俊斌[18]在研究中,对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有效率为90%,显著优于常规术式,研究结果与该文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行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有效率高,且残石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优势显著。

猜你喜欢

石术输尿管经皮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66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开放手术辅助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结石14例
后腹腔镜肾实质切开取石术1例报告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
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初步应用(附23例报告)
经皮器械复位法治疗难复性骨折8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