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突开放术加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2-13梁飞王辉林庆强陈缪安

中外医疗 2021年35期
关键词:乳突鼓室中耳炎

梁飞,王辉,林庆强,陈缪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福安 355000

临床耳鼻喉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为慢性中耳炎[1],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流脓等。若不及时诊治,患者听力会进行性下降,其工作、学习、生活等均受到严重干扰。有部分患者不及时接受有效诊治,病情会从中耳病变蔓延至附近颅骨[2],诱发颅内并发症。临床治疗时,多采用手术方式将病灶清除,进而获得干耳效果。乳突开放术则为常用手术方式之一,单一采用此手术治疗,虽可将病灶有效清除,但仍有部分患者的听力无法得到改善,甚至发生听力降低的状况[3]。随着医学技术改进,显微外科技术已在耳鼻喉疾病中得到应用,鼓室成形术属于重建中耳听力功能的主要措施之一[4],弥补乳突开放术无法改善术后听力的缺陷。近年学者倡导将乳突开放术与鼓室成形术两者联合用于慢性中耳炎疾病中[5-6],认为其疗效更理想。该院近年来也尝试将该方式用于治疗慢性中耳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该研究共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分组重点论述乳突开放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该院收治的8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病历资料,2018年初开始该科改进手术方式,对有条件行听力重建的慢性中耳炎患者多采用乳突开放术加鼓室成形术,按治疗时期及治疗方式分组,即2018年前行乳突开放术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以后行乳突开放术+鼓室成形术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各患者均接受CT影像学、听力学检查、耳镜检查等符慢性中耳炎诊断;②均满足手术治疗指征;③病变累及部位包含乳突、鼓窦、上鼓室。排除标准:①因精神、认知等因素无法配合手术治疗者;②迷路瘘管并发症者;③耳部肿瘤者;④结核性中耳炎者;⑤不满足手术指征者;⑥中途转其他方式治疗者。对照组:疾病类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中耳炎分别为11例、29例;病程3~11年,平均(5.69±0.25)年;年龄26~75岁,平均(42.35±1.25)岁;女性、男性分别22例、18例。观察组:疾病类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中耳炎分别为19例、21例;病程2~11年,平均(5.62±0.23)年;年龄25~72岁,平均(43.69±1.22)岁;女性、男性分别24例、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后实施,患者和其家属均签字接受治疗。

1.2 方法

术中气管插管全麻,常规消毒后,用2%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10980210,250 mL∶盐酸利多卡因0.25 g与葡萄糖12.5 g)联合肾上腺素(国药准字H50020020,2 mL∶1 mg)在耳后、耳外耳道部位局部注射,并在耳后沟做弧形切口,长度大约5 cm,直至乳突尖。

对照组接受乳突开放治疗,顺次切开弧形切口,暴露乳突部位和外耳道后壁,剥离外耳道后壁皮瓣,显微镜协助下磨除乳突骨皮质,探查鼓窦、乳突、上鼓室,清除肉芽或胆脂瘤病灶,乳突轮廓化,并把耳道后壁切除,充分暴露鼓室,探查听骨链,彻底清除鼓室内病灶;最后行耳甲腔成形术扩大耳道口。

观察组接受乳突开放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在原乳突开放术的基础上,按照其听力状况及术中探查听骨链情况,如听骨链破坏或固定,则植入钛金属人工听骨,取颞肌筋膜或耳屏软骨膜修补鼓膜,术毕用抗生素明胶海绵及碘仿纱条填塞于耳道内,逐层关闭手术切口,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根据其听力阈值、干耳率等综合判定疗效,显效:术后两个月干耳无流脓症状,听力正常或提高≥20 dB;有效:术后感染得到控制,听力提高≥10 dB;无效;听力提高<10 dB,或术后感染未得到控制。总疗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接受纯音测听评估其听力状况,分别检测4个频率(0.5 kHZ、1.0 kHZ、2.0 kHZ、4.0 kHZ)中气导,计算平均值。

记录其术后干耳、术后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听力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听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均有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听力水平比较[(±s),dB]

表2 两组患者听力水平比较[(±s),dB]

?

2.3 两组患者术后干耳、鼓膜穿孔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干耳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率2.50%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干耳、术后感染率比较[n(%)]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慢性中耳炎发病后未得到及时有效诊治,病变会因化脓等病理因素诱发慢性乳突炎等症状,特别是胆脂瘤型化脓性中耳炎[7-8],严重威胁着患者生活质量和生理健康,甚至发生面瘫、脑脓肿等颅内外并发症,对其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以往临床治疗慢性中耳炎疾病时,多采用手术将病灶清除,达术后干耳,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9-10]。乳突开放术属于常用手术之一,此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视野良好等优势,可达到治疗目标[11],但部分患者术后听力改善效果不理想,且术中出现的大腔,对疗效和外观均有负面影响,患者主诉存在耳鸣、听力降低、需反复清理术腔痂皮等[12],此已成为临床治疗慢性中耳炎疾病过程中无法忽视的缺点。随着该科耳科技术改进,利用鼓室成形术重建术后中耳功能,其疗效明显[13]。现临床已对乳突开放术做出了优化,利用鼓室成形术,让患者听力传导机制得到有效重建,提高术后听力质量[14-15]。近年颞骨高分辨CT、耳内镜等技术也在耳科疾病诊治中得到应用,让慢性中耳炎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得到提升,患者可更早地接受手术治疗[16]。张连生[17]曾在报告中共分析了20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听力水平低于对照组,总疗效95%高于对照组87%,干耳率96%高于对照组84%(P<0.05),证实了观察组采用的乳突开放疗术结合鼓室成形术更具优势。该研究观察组治疗疗效95.00%高于对照组55.00%(P<0.05),结果与周磊等[9]学者报告结果相符,再次证实了观察组所用治疗方式更具优势。

同时,研究中共讨论8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术前、术后各患者均接受纯音测听检查,此方式可让医护人员掌握患者听力损失状况,评估术后听骨链活动度。结果显示,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均有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即观察组(30.21±1.36)、(18.25±1.32)dB分别低于对照组(45.86±1.34)、(28.35±1.33)dB(P<0.05),表明观察组采用的治疗方式对提升患者听力水平有积极意义。乳突开放术联合鼓室成形术,可先清除耳内病变组织,缓解耳内炎症,重建听骨链,让鼓膜可连接到镫骨底板,有效恢复鼓膜对声波增压效果,改善听力水平[17]。此外,鼓室成形术还可改善外耳道形状,修复鼓膜和上鼓室外侧壁[18-20],有利于听力恢复。该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疗效95.00%高于对照组55.00%(P<0.05),表明观察组采用的治疗方式可提升治疗疗效。鼓室成形术可尽量保留或重建外耳道和中耳生理结构,完整保留耳部形态,确保外耳道完整性,中耳通气正常,进而改善听力水平[21-24]。此外,观察组术后干耳率95.00%高于对照组55.00%,术后感染率2.50%低于对照组17.50%(P>0.05),表明观乳突开放疗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可提升术后干耳率,降低术后感染率。

综上所述,进一步提升慢性中耳炎疾病治疗疗效的有效方式之一则为将乳突开放疗术与鼓室成形术两者联合使用,对患者术后干耳率、听力水平等均有明显改善效果,且并发症低。

猜你喜欢

乳突鼓室中耳炎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鼓气球鼓室充气治疗梅尼埃病疗效观察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乳突线边沿细节的观察与识别
乳突导静脉管的HRCT表现
声导抗基本概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