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基本功能探究
2021-02-13夏艳霞张宪华王敬国
夏艳霞 张宪华 王敬国
(1.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2.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1]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是对爱国主义理念、思想、情感的具体言语表达,是“反映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重要且独特的言语符号系统与价值意涵表征”[2],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大学生爱国主义话语是党和国家基于不同时期时代主题、历史任务提出并能够广泛应用的,承载着主导意识形态的政治要求,寄托着党和国家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殷切期待。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党和国家引导和教育大学生为祖国而奋斗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其实质在于培养青年大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深厚情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主体依据党和国家要求,依据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和形势要求,向青年大学生施加爱国主义影响并引导其言行的符号系统,体现了爱国主义语言在运用过程中主体、客体、社会语境间相互关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政治观点、政治路线和政策制度,不仅是具体的、历史的,更是现实的,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政治性、时代性、现实性是大学生爱国主义话语的重要特征。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结构
学者吴琼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划分为“由认知—阐释、价值—信仰和方法—策略”三个基本层面”。按照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分为阐释—说明层面话语、实践—行动层面话语、价值—影响层面话语。这三个层面话语在大学生爱国主义话语体系中表达的内容和所起作用和影响不同,但是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使爱国主义话语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而又与时俱进的开放体系。
(一)阐释—说明话语层面。这一层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是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本内容的具体陈述和说明,包括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本概念、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行为准则等等,阐释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告诉青年大学生应该信仰什么、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决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五讲四美三热爱、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包含了党和国家对爱国主义基本内容的界定和诠释,是引导青年大学生进行价值选择的基本依据,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阐释—说明层面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处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的表层,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个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是有着显著区别的。党和国家会根据新的形式和要求,不断地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因势而新,不断吸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断用富于时代气息的鲜活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阐释爱国主义内涵、价值意义、基本观点和行为准则,更好地满足青年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二)实践—行动话语层面。这一层面话语是对实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具体行动描述,包括实践方式、实践路径、实践策略等等。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话语层面是在认识阐释说明话语层面基础上,对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实践方式和策略的选择,是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内容的具体化,是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中的实践操作系统。实践层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高举团旗跟党走”“让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等等都可以归属于这一层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
(三)价值—影响话语层面。这一层面话语代表人们对于爱国主义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描述,明确了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价值和意义。这一层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中起着精神动力和行动导向的作用,表现为青年大学生在爱国主义实践活动中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认同什么抵制什么。价值-目标层面话语与阐释-说明层面话语、实践—行动层面话语紧密相连,是在爱国主义教育阐释-说明话语层面基础上的升华,更是对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行动层面话语意义的肯定。价值-影响层面的话语,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是青年大学生进行价值选择的依据,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一定的价值尺度和准则,是青年大学生对现实世界进行评价的尺度。如“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等属于这一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主体提供了具体教育内容,也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客体指明了成长方向。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功能
(一)政治引领功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政治纲领、政策主张、推动青年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有效途径,有着不可替代的政治引领功能。政治引领的目的在于提升社会成员的政治觉悟,明确奋斗目标,更好执行党的政策和主张。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政治引领功能主要体现在,能够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爱国激情,聚焦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增强对党和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方略的认同,努力学习并积极投身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之所以具有社会引领功能,是因为它能够构建、描绘社会发展蓝图,提出社会发展目标,并将之做为社会主导的行为和价值导向,引导青年大学生不断树立符合主流社会要求的思想和行为,纠正悖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和行为。在中国建设、改革、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都起到了良好的政治引领功能。建国初期,“把青春献给祖国,一切为了社会主义”的引领性话语,调动了一大批青年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参加国家建设,展现了新中国新青年的青春风采。改革开放时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调动了广大青年大学生万众一心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青春热情。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成为最具动员力的爱国主义话语,激励亿万青年大学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这些铿锵有力的爱国主义话语,激发了不同时代青年大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国家的青春激情,强有力的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宣传教育功能。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党,在其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都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使广大青年学生相信党的执政纲领和奋斗目标,需要在高校做好思想政策宣传工作。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服务于党的政策理论宣传工作,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让青年大学生从宣传话语中了解党发展目标和执政纲领,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激发奋斗动力,带头倡导和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面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防止资产阶级思想渗透的严峻任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宣传的是批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反对帝国主义、捍卫人民民主专政,革命斗争色彩鲜明。文化大革命时期,阶级斗争和个人崇拜成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旋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中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和盲目个人崇拜的色彩。进入改革开展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侧重国情宣传,引导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形成对历史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民主法治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为社会主义现在化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鲜明主题,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话语内容进一步丰富,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激发了新时代青年做新时代奋斗者、开拓者、奉献者的坚定信念。
(三)氛围营造功能。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环境的影响。一定的阶级、政党会借助环境对人的影响,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观点裹挟其中,营造主流价值观念传播氛围,发挥社会主流舆论的作用,及时批驳和转化消解主流价值的错误思想言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氛围营造功能,主要通过引导社会舆论,影响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塑造青年大学生的言行。爱国主义教育话语要借助一定载体和手段发挥营造社会氛围的功能,不同时期,借助的载体和手段不同。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质生活条件艰苦,科技水平落后,主要依靠报刊、书籍、广播等传统媒体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通过在校园内粘贴标语口号、宣传挂图等生动形象地宣传国家的政策制度,宣传时代楷模、英烈人士,传播主流价值,对错误舆论进行疏导和转化,弘扬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青年大学生的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微信、微博、QQ、抖音等各种新媒介和载体层出不穷,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报道也更加有温度、接地气,形式多样地体现爱国主义内容的短视频、网络文章、微电影等唱响了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汇聚了网络正能量,营造了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也带动了亿万青年在网络空间传播青春正能量,以实际行动筑梦强国时代。
(四)价值塑造功能。话语是话语主体创造和构建出来,由于话语主体来自不同的阶层、政党和群体,话语中必然蕴含着这些阶层、政党和群体的政治意识和价值观念,因此,话语既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媒介,也是社会变革的力量,具有价值传递和价值塑造功能。[3]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在将党和国家核心价值理念转化为大学生价值追求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将党和国家倡导的价值观念传递给青年大学生,引导大学生遵循“爱国、立志、求真、力行”要求,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不负青春韶华,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生理想,对于加强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结凝聚青年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价值塑造功能,引导青年大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实际行动,勇做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坚定践行者和执着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