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发生情况及高危因素对比①
2021-02-10张思宇
张思宇
(许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许昌 461000)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hemorrhage,CMB)为脑内微小血管病变而引起的微量出血,好发于脑梗塞、脑出血等多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MB发病后可直接诱发认知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症状性脑卒中,并加重病情的发展[1]。因此,及时明确CMB发生的高危因素并给予合理的干预措施极为重要。鉴于此,本研究着重分析不同类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MB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患者的预后改善提供理论性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18-03~2020-04我院9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92例患者中男56例,女36例;年龄56~79岁,平均(63.74±4.77)岁;病理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34例,心源性栓塞型27例,小动脉闭塞型1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3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2]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保存完整。(2)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外伤性出血;④合并免疫性疾病。
1.3 方法
1.3.1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MB判定:所有患者入院后第3d均行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参照《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3]中关于CMB的相关判定标准,即在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上黑色信号病灶,圆形或卵圆形,无周围水肿现象;排除外软脑膜血管、铁或钙沉积、外伤性弥漫轴索损伤等类似信号结构。
1.3.2 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 ①统计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高血压(有、无);②实验室指标:采集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5mL,3000r·min-1离心处理10min,使用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并经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使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MB发生情况
9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MB发生36例,发生率为39.13%;其中小动脉闭塞型发生率最高,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次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型最低。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MB发生情况
2.2 不同CMB发生情况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基线资料对比
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年龄、有高血压占比、TG、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TC水平低于未发生组,Hcy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CMB发生情况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基线资料对比
2.3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CMB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MB发生状况为因变量,发生为“1”,未发生为“0”,以2.2基线资料中对比有差异的指标纳为自变量,且Hcy、TC水平均为连续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cy水平高、TC水平低均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CMB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表3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CMB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CMB的发生主要与基底节与皮质下白质纤维透明变形的微动脉破裂有关,红细胞溶解于破裂的动脉中并释放铁血黄素,诱发机体内磁场的变化。相关研究表明,CMB可见于任何类型的脑血管疾病患者,检出率因具体表型而异,且早期探究CMB发生的影响因素并予以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降低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血管性痴呆发生率均具有重要意义[4,5]。
本研究显示,9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CMB 36例,发生率为39.13%;其中小动脉闭塞型发生率最高,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次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型最低。这可能是由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与小动脉闭塞型对脑部损伤程度不同,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也必然存在差异。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仅是单侧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而小动脉闭塞型患者多表现为双侧受损,大大增加了CMB发生的风险[6]。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阻塞持续时间短,通常可在1h内自行恢复,因此对血管功能的影响较小,CMB发生率更低。
本研究中,CMB发生组TC水平低于未发生组,Hcy水平高于未发生组,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cy水平高、TC水平低均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CMB的影响因素。分析上述因素:①Hcy: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Hcy水平升高,可通过促进氧自由基与过氧化氢生成来破坏血管内皮组织细胞的完整性,加快血管平滑肌异常增生,进而引起血流通路阻塞,对微血管造成较大的损伤。另外,血液中大量Hcy可通过细胞内外浓度差与载体主动或被动的转运功能进入细胞内,并生成过量毒性物质,致使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幅下降,启动膜脂质过氧化反应,进一步破坏细胞的完整性,加重微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最终增加CMB发生的风险[7]。对此建议,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后应及时完善血清相关指标的检测,对于Hcy水平较高的患者应在医嘱下服用叶酸与维生素B12,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严格控制Hcy水平。②TC:当TC水平降低可致使脑血管壁韧性降低,血管容易破裂出血,进而诱发CMB的发生;同时,TC水平降低可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使血小板在血管壁上异常聚集,并形成血栓,增加CMB的发生率[8]。对此建议,对于TC水平较低的患者可适量补充营养,且饮食应以富含蛋白质、胆固醇的食物为主,如鸡蛋、动物内脏等,这对于调节血管功能、避免CMB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MB发生情况不同,而TC水平低、Hcy水平高可能为CMB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可就此展开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避免CMB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