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局谋篇”写作实践探讨

2021-02-09王堃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布局谋篇富士山阿公

王堃

在写作的时候充分顾及布局谋篇,要做的准备往往比我们想得更多。首先要考虑布局谋篇的外延,即布局谋篇和文章文体、立意选材、中心主旨等之间的联系。其次要考虑布局谋篇的内涵。布局谋篇并不是单纯地只包含文章的分段和结构,还包含文章的详略分布、叙事类文章的情节缓急、状物散文的描写详略等。而不同文体的具体情况又各有不同。

一、叙事文章的布局谋篇

总体上,叙事文章的布局谋篇应该遵循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主要部分来分配,或者遵循记叙文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分配。

首先以一篇记叙文为例:(云大附中2019届学生邵婧雯《小事》)

①阿公是对街小修车铺里的修车师傅。

②初次见他,是母亲的电动车出了故障。他的修车铺极小,不足十平方,小店灰蒙一片,仅一束光流转在阿公面上。他逆着光走过来,满是褶皱的脸上带着笑容。

③“修车。”母亲这样说道,他便忙活起来。待车修好,阿公满手油污地立在那,母亲问他:“多少钱?”他一边擦着汗,一边回道“五块”。母亲听罢,眼睛微瞠,喃喃许久。此时一位老妇从门铺后转出来,冲着阿公那锃亮的脑袋就是一巴掌:“死老头,不长记性。”后转头赔着笑说道:“真不好意思,十块,十块。”阿公愣了愣,又直着嗓子嚷嚷:“我说几块就几块!”母亲见状,撇下十元走了。

④后来望到阿公在街上踌躇,见了我,便走过来,悄悄地塞给我五块,叮嘱我交给母亲。母亲后来去道谢,他只笑着说“小事小事”。

⑤母亲后来常常去阿公那修车,她说阿公憨实,修得好。店后就是阿公家,他们一家挤在几小平的屋子里,活得清贫,可修车的价格却从未变过,一直是五块钱。我问他为什么,他就说,赚钱是小事,总不能为了点钱就失了人的本分。说完阿公在那笑,脸上的褶皱在嘴角游动,浑浊的双目中闪着亮光。

⑥一天和阿公同行在路上,沿路走,倏忽望见一缕微弱的银光略过眼帘。定睛望望,是枚一角硬币。阿公大概也发现了,我悠悠地跟着他上前去,他却忽然弯下腰,拾起了那微光。抬身时,周围的人笑着说:“也不能穷成这样!”他也不恼,只是问:“这钱,是你们谁掉的啊?”大家又笑起来,渐渐地散了去。阿公的眼神却有些颓唐。一次路过修车铺时,门前多了一个匣子,里面满是各种各样的硬币,那老妇在与阿公争执:“这些小玩意儿谁会来认!”他一板一眼地念叨:“你说是小事,对别人不是!”他无奈的眼神痴痴望着前方,也不知在想什么。

⑦在这沉默着的城市中,空气仍在膨胀,阿公搬离了小街。临走的那天他笑着与我道别:“现在我修车,也不得不收七块钱啦。”

⑧走在回家的路上,瞥见一缕微弱的银光没在草丛中。日薄山岳,如寂的黑夜又將降临,恍然想起那个执拗的身影,那个为小事而窘迫不堪的人。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澄澈的夜空中,依然有星辰熠熠生辉,而这微弱的光芒,也拥有照亮黑夜的力量。

这篇作文先是在第1自然段寥寥几笔交代完必要的语境,作为全文的铺垫,简短紧凑。然后从第2自然段到第4自然段记叙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找阿公修车,给了他十元钱,他又退还了五元。文章到这里,篇幅大约占全文的三分之一。第5自然段通过交代,概括了母亲经常找阿公修车的常态。从第6自然段开始,又是一个新的故事,详细讲述了阿公把哪怕很小的硬币当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的故事。第7自然段交代故事的尾声。第8自然段通过描写渲染,升华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写出了阿公把别人看中的捞钱大事当作了小事,写出了阿公淳朴的形象;后一个故事则是阿公把保存不起眼的无用硬币当作了大事,写出了阿公善良的形象。两个形象合在一起才是阿公完整的形象。因此,两个故事处于并列的地位,具体表现在篇幅上基本平衡。

另外,文章也有略写的部分,也就是第5自然段。第5自然段是两个故事之间的过渡段,一方面承接上文进一步强化了阿公的淳朴形象,另一方面也为之后故事的展开作铺垫。可以注意到,这一段的句子“母亲后来常常去阿公那修车,她说阿公憨实,修得好。店后就是阿公家,他们一家挤在几小平的屋子里,活得清贫,可修车的价格却从未变过,一直是五块钱”,里面有两个值得注意的词语“常常”和“从未”。从这两个词我们可以看出,同样是记叙的表达方式,有的表达的是具体某一行为情态,有的表达则是维持了一段时间的状态。一般来说,写具体某一行为情态多用于详写,而维持了一段时间的状态则多用于略写。

二、写景状物抒情文章的布局谋篇

写景抒情的文章在布局谋篇方面大多更加灵活多样,但仍然有规律可循。即最能体现主旨和写作意图的内容最详细,能部分(补充)体现主旨或者写作意图的内容略写,不能体现主旨和写作意图的内容不写。以一篇学生的范文为例:(云大附中2022届学生李明哲《必须仰观的山》)

①如果说樱花代表了日本的细腻与婉约,富士山则代表了日本的执着与坚韧。

②光是想想就感觉美好——不大的平原,屹立着一座并不太高但足以让三分之一的日本人看到的山峰。繁华的城市、多变的天气、祭典的鲤鱼旗……或许像诗人对月一般,富士山对日本人也有着这样的地位。

③富士的艺术从中衍生。恋上了葛饰北斋的浮世绘,线条明晰、色彩明朗——《凯风快晴》的赤富士,背后吹着南方来的平稳的风;《五百罗汉寺》的艺妓、武士、孩子趴在寺庙栏杆上眺望远方盖着雪的白富士;《神奈川冲浪里》中有力的海浪挽起一波狂澜,静静地立在后方的碧富士……从歌咏富岳“无法形容”的万叶起,一代代的艺术家们从中攫取灵感。

④时至今日,我到富士山探访。

⑤到达时已是夜半,山尖如将滴落般的湛蓝,给人有如磷火燃烧般的感觉。或是鬼火、狐火、萤火。好像那不是一座山而是其他生物一般,山峦起伏的线显得虚幻而缓缓起伏,在暗夜中流动着,就如同群蛇守护的宝石,美丽而森严。

⑥躺在床上,透过窗望月,银色的,很美。偷偷往回一看,有富士山,湛蓝,浮在空中。

⑦第二天一早,据气象局的消息,中午十二点会在山顶降雪。

⑧最佳观测点是静冈县北。

⑨于是便整理行囊,徒步箱根八里,从御殿场一带仰望富士山,其美,绝非凡人所能想象。尽管道路平坦,但映入眼帘的富士山却是瞬息万变,景色变幻无穷,令人看不够。

⑩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独立于平原之上、可360度观看相同景色的山峰,这是唯一屹立于闹市之中被都市交通干线随意穿过的活火山,这是没有神秘气息、从日本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够完美入镜的山。

[11]走累了,躺在海岸边,近处浪花激起,远处漫山遍野的樱花树。远处仿佛从浮世绘画面突伸而出的富士山作为银白色的幕布,烂漫山樱上演着一出古老的人形净琉璃,有一种简单干脆的凝练之美,与五瓣樱花般整齐流利。

[12]那么宏大,那么美丽,那么真实,那么撼人。

[13]据说,战后麦克阿瑟曾下令取缔所有关于富士山的意象,以消除日本人残存的信仰。

[14]“富士山是一座仰观的山”是一句日本格言,其中蕴含的内敛与虔敬不言而喻。这个民族的特色,便是富士山,或称之为“魂”——不死、高洁而伟岸,洁白与熔岩的血红同在。

这篇文章的核心关键词“富士山”是行文线索,串联出来的丰富内容全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象征着内敛与虔敬的日本文化,很容易地能看出,这是一篇文化散文。

文章写作思路很清晰,首先通过人们所熟知的樱花和富士山单刀直入地直接表明自己的写作意图:日本文化。接下来的内容在虚写和实写中来回切换,时而写富士山下的风土人情,时而潜入历史长河中挖掘文化遗产,接着又回到现实以游记的視角谈自己真切又具体的感受,又把个人感受和客观的评述说明结合到一起。

整篇文章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读起来并不杂乱无章。这归功于谋篇布局时借助线索来穿针引线。但并非有线索就一定能够可以妥帖地安排要写的内容。第1至第3自然段部分作为铺垫部分,篇幅比之前的范文要多得多,原因在于文化散文首先需要在文章中营造出足够到位的文化氛围,这样接下来的游记部分才会显得富有内涵。之后,文章略写到达的过程和半夜的景色起到了过渡的作用,真正发力的部分则是写徒步仰望富士山的第7自然段到第12自然段,通过虚实结合配合恰当的联想,把富士山给人的感觉说到位了。第13自然段一上来就是“据说”二字,马上又把真实的景物转入到对文化的评述,为之后的升华主旨作铺垫。

整篇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最可取之处在于两点:其一,利用线索串联起了庞大的内容。其二,最能体现日本文化的富士山在白天,所以描写篇幅集中在白天的富士山;夜里的富士山也能补充一部分的日本文化特点,所以略写;但日本文化绝不仅仅限于这一座富士山中,所以作者又使用了虚写和联想,将日本文化中最典型的代表“浮世绘”引入文章中进行补充,至于基本无关的繁华的城市、多变的天气、祭典的鲤鱼旗……一句话带过即可。这样的详略分配充分体现出布局谋篇时“能体现主旨和写作意图的内容最详细,能部分(补充)体现主旨或者写作意图的内容略写,不能体现主旨和写作意图的内容不写”的宗旨。

三、说理议论散文的布局谋篇

说理议论的散文最重视的是铺垫,这里所说的铺垫指的是层层的思维演绎或者具体实证的应用。而说理散文又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既有语言美感的要求,又有思维深度和逻辑推演的要求,在布局谋篇上又不同于前两种文体。

以一篇范文为例:(云大附中语文教师下水作文)

①我相信,我碰见过的问题是人类共有的问题,历史上如此多的灿烂人物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并不比我表现得更好。我感受过的压力来自人类文明史的层层累积,我的疑问、我的困惑、我的愤怒也是你的,你们的。

②有的事情,似懂非懂,非要走一走,才算得明白了。

③所以,快乐的诀窍是什么?

④行踏太阳山腰,露天的剧场外篝火明灭。与熟悉而又陌生的人隔火而坐,款款而言。我们谈论着虚无缥缈的话题。

⑤我在猜想,当海明威游历于非洲大地,随一队狩猎的旅行队屹立于乞力马扎罗山之下,当他构思着《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之时,他心中所想。我们在猜测着,当海明威、其他的旅行者和非洲土著一同举起猎枪,他们眼睛里望着狮子,心里面想的是否一样?

⑥当我们尊重个体,我们会说,其实每个人由于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的不同,每个人想的哪怕再相似也有细微的不同——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⑦但当我们追问,土著与土著之间的不同和土著与海明威的不同是否一样时,我们陷入了沉默——我们有一个敢想而不敢说的答案——是的,不一样,不是细微的差别,而是本质的不同——因为土著写不出《乞力马扎罗的雪》。

⑧土著永远无法理解,在这上帝的庙宇,在西高峰的近旁,怎么会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土著无法理解,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

⑨我们在探求,是不是有一类人在思想上与其他类的人具有本质的不同?我们甚至惴惴不安地发出狂妄之声:是否真的有人站在人类思想的高峰上?而这高峰,绝不是自我吹捧或者虚假认可。

⑩有没有一种办法,让我们在思想上与众不同?

[11]我们是绝望的。我们希望自己与别人不同,不想在思想上走别人走过的路,却在开辟世界上一再乏力,这样的想法注定我们眼高手低,只能尖酸讽刺,却无法创造,徘徊于物质欲望的池沼和遥不可及的高峰之间频频哀叹。

[12]我们在现实中沉浮太多:住在本市中心区的,看不上本市郊区的;在北上广的,又看不上住在本市的;已经有孩子的,言谈间高出没孩子的一头;没孩子的,又总是爱劝导没结婚的诸位,劝他们快点;房子的地段、车子的价位……仿佛大家都在一个个赛道上奔驰,争先恐后。

[13]然后,我们越来越快……我们越来越不快乐,因为我们一方面怕被追赶,一方面还想着追赶别人。

[14]或许思想的高峰能带给我们挣脱牢笼的希望,哪怕我终其一生无法达到思想的高峰,我也能知道,如果思想的高度是存在的,那么努力就不会完全白费。如果人类的思想和思维巅峰真是虚构的,那么我们所谓的登山之旅,也不过是可怜的不可破窗的徒劳挣扎……那么所谓快慢的赛道,也只不过是存在于主观意识中的差别……我们必须承认某种意义和价值,尽可能地对自我发起挑战,再挑战尽可能多地对自己发起的自我否定,我们才能有评价和引导自我的办法。也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无论是理想主义者,虚无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心里都有部分“存在”和“现实”。反之,若不想自我矛盾,则无法踏出哪怕一步,这是最糟糕的一点。由此可见,最终的答案,还是落到了人的体验和感受上,“得”和“忘”之间,狄俄尼索斯和阿波罗之间,純粹的逻辑和主观经验之间……那么,无论我们具备了多高的理论知识,若没有精彩动人的真实经历或者清晰严密的逻辑演绎,则永远一无所成,唯有理论加上实践,理性加上感性,才有可能打破窗户,打开翅膀!

[15]尊重体验!尊重真实!

跟着别人在任何价值体系中寻找人生意义,人生价值没有任何客观价值和理性支撑,在作为人类的重重限制下构建自己的世界,才是乐趣所在!

——后记

这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第1自然段到第9自然段,借用一本书作为语境,顺利引出文章的问题:我们应该追求思想上的高峰;第二部分是第10自然段到第13自然段,解释了“为什么要攀登思想的高峰,因为思想的高峰给人快乐”,与前文的“所以,快乐的诀窍是什么”相呼应;最后一个部分是第14自然段到全文完,讲的是攀登思维高峰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尊重体验!尊重真实!”

在布局谋篇上,说理散文切忌跳越是得不到行文,一定要做到前后文连接顺畅、逻辑合理。在这里可以借用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答题思路来构思文章总体脉络。

具体分析而言,在说理散文提出问题的部分,要注重铺陈好语境,方便读者融入情境和理解问题,可以摆一个具体事例,也可以通过疑问的方式引起读者关注,但无论如何,这个部分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词汇,这样可以方便读者入门。在中间部分,要注意逐步提升思维推理的高度,这样才能和后文的内容衔接,在这一部分中,可以适当地进行思维演绎,摆脱单纯的“摆事实”,这样可以加快文章的推进速度。到了文章的最后部分,说理散文一定要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配合一定的理论依据进行有力的客观性陈述,并尽量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布局谋篇之于文章,好比骨架之于人体,先搭好框架,美丽的辞藻和精巧立意,生动的故事和动人的主旨才有合理安放的位置。根据文体的特点,应采取相应的布局谋篇方式。

猜你喜欢

布局谋篇富士山阿公
日本警察厅认真备战富士山喷发
温暖的富士山
富士山今夏“封山”
聋子阿公的秘密
春雷
让作文因阅读教学而精彩
向教材文本追索写作价值点的策略浅谈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三法”
别让人带走你的“富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