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中学英语支教路径的探讨
2021-02-09吴春华
编者按: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行动方案,积极建立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机制,鼓励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任教。昆明市盘龙区吴春华英语名师工作室通过教师培训、专题讲座、教学诊断、课堂教学研讨、英语教学及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一对一帮扶、跟岗培训、网络教研、课题论文指导等多种方式,积极探寻促进城乡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发展的有效路径和长效机制。本期,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在农村中学支教过程中的研究所得。
在教育体系中,义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城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支教是我国各地开展的城镇教师支援农村落后地区(包括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乡镇中小学教育工作的简称,也称扶贫支教。支教对义务教育师资均衡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英语支教能促进区域内英语教育资源合理分配,提高农村儿童的英语学习水平。农村中学英语支教活动可以依托名师工作室、现代信息技术、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和学校成长共同体有序和持续开展。
一、农村中学英语支教的意义
国务院在2003年9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随后,教育部于2005年5月、2006年2月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推动各省市的城镇学校广泛开展支教工作。2014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2017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召开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暨万名教师支教工作会议,部署落实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做好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工作。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补偿性的政策措施和行动方案,积极建立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机制,鼓励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任教,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鼓励大学毕业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到农村学校任教,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引导优秀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服务。
J Boddy(2009)从国际视角阐述了英语支教的意义,认为英语支教能够提高农村儿童的英语学习水平,促进地区间英语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实現教育公平;Anne J.Harris(2013)从英语支教教师的角度总结出英语支教的意义,认为农村英语支教可以通过教师角色定位发挥支教活动的社会公平,提高对农村儿童教育的支持力度。云南省各地依据国家相关支教政策,结合本地实际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制定了相关政策文件,完善了相关制度章程,各级各类各学段英语名师工作室赴农村中学支教的活动也在有序且持续开展。
二、依托名师工作室的英语支教
名师工作室的优秀教师资源不仅属于工作室学员工作的学校,也属于区域内包括农村学校在内的所有学校,优秀教师资源要在区域内分享。工作室学员的教师学习不仅仅是自身的学习,也是与包括农村学校教师在内的共同学习。通过工作室支持、构建和引领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城乡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呈现一体化发展态势,真正实现城乡教师的共同学习与进步,促进教育公平。
昆明市盘龙区第三届吴春华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自2020年5月以来深入昆明市盘龙区3所农村初中和嵩明县8所农村中学(其中包括6所农村初中和2所农村高中)调研,组织了较大规模的支教活动12次(其中线上远程支教1次),持续支教已有一年半的时间。支教区域也逐渐从盘龙区、嵩明县辐射到禄劝县、石林县、东川区等周边县区。支教活动获得了受援学校领导及师生的一致好评和广泛的社会赞誉。
工作室对盘龙区和嵩明县11所农村中学123位英语教师(参与问卷调查比例为88.49%)进行了支教内容需求的问卷调查,发现需求较高的是课堂教学示范与交流、复习备考策略、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班级管理技巧、学生心理疏导和一对一帮扶,占比分别为86.72%、64.06%、51.56%、44.53%、36.72%、26.56%(如图1所示)。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最需要的培训需求为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及管理方面的培训(79.69%),新课标、新教材、新课程的培训(66.41%),现代英语教育教学理念的培训(50%),英语教学基本功的培训(42.97%),英语语言基本功的培训(41.41%)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35.16%)等(如图2所示)。
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工作室确定了课堂教学研讨(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听课议课、课外辅导等)、教学诊断、专题讲座(课标解读、中高考备考策略等)、英语教育教学经验及班级管理经验交流、学生心理疏导和一对一帮扶(师徒结对、跟岗培训等)的优先支教内容,同时也确定了教师培训(教育政策理论及纲领性文件学习、新课程新教材培训、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培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等)、网络教研、课题论文指导等后续支教内容。
三、依托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英语支教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于1887年首次提出“共同体(Community)”这一社会学概念。“学习共同体”将“共同体”引入教育学领域,是对“共同体”这一概念的引申和扩展,指的是学习者彼此之间通过相互倾听与回应,相互切磋与激荡,以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为目的的学习群体(蔡其勇等,2020)。教师共同学习的路径有很多,其中“教师学习共同体”是被广泛认为的最有效的路径之一。“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教师为了共同的目标、愿景和兴趣而组织起来的,目的在于通过相互交流、协作和资源共享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团体(王金华,2013)。“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则指一定区域内的城镇和乡村教师通过合作、沟通、交流、倾听等方式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教师团体。在农村学校能够利用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可以打破城乡地域界限,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及优势互补,促进城乡教师专业成长。
吴春华名师工作室在支教过程中,持续推动2020年度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专项项目——通过名师工作室支教构建城乡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项目批准号为BFJC20011)。截至目前,努力搭建了由152位城乡英语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召开课题推进会议4次,组织访谈4次,被访谈人数达51人;组织了4次问卷调查,确立了一对一帮扶对象15人。构建以名师工作室支教为载体的城乡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目的是积极探寻促进城乡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发展的有效路径和长效机制。
四、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英语支教
深入农村学校支教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最受欢迎的支教模式。39.06%的教师表示对来学校支教的英语教师非常欢迎,49.22%的教师表示欢迎(如图3所示)。关于希望到学校进行支教活动的理想频次,28.13%的教师认为常驻学校比较好;10.94%的教师认为每周一次比较合适;11.72%的教师认为两周一次比较合适;31.25%的教师认为每月一次比较合适;17.97%的教师认为半年一次比较合适(如图4所示)。由于城镇学校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想达到农村学校教师的期望值,面临的困难很大。农村学校教师集中到城镇学校学习,也不太现实。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丰富和创新了教师学习的方式,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陈莉(2016)指出,技术支持的教师学习实现了三个融合,即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的融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个体学习与群体协同发展的融合。基于网络的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QQ群、微信群和各种网络学习交流平台更新学习理念,促进教师自主、创新学习,使教师学习常态化,最终把学校和教师群体建设成“网络学习型组织”或“网络教研连续体”。“互联网+教育”充分发挥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作用,促进了乡村学校的教育变革(蔡其勇等,2020)。
2021年8月19日至26日,考虑到盘龙区、嵩明县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培训需求,吴春华名师工作室开展了一次为期8天的线上研修活动。此次网络研修活动遵循自愿研修原则,每晚利用腾讯会议平台,采用直播交流形式进行1~2场学术讲座。研修对象为盘龙区、嵩明县农村中学初高中英语教师、工作室学员和昆明市第十中学青年教师论坛的部分教师。8位工作室学员、4位市级专家进行了12场学术讲座与交流。讲座内容涵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解读与交流、中学英语课外阅读拓展与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毕业班备考复习经验交流、毕业班师生心理疏導、英语教学中的学生日常管理策略、班主任管理经验分享交流、英语学习活动观为依托的口语教学、高一英语新教材听说课教学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新课标视角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理念及行为的反思、中学英语公开课的备课建议等,让在线学习的教师和学员受益匪浅。
五、依托学校成长共同体的英语支教
为更好地促进盘龙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优质学校领衔,与中等学校、乡村学校结对形成教育共同体,切实缩小区域和校际差距,逐步改善和提升各学校办学水平,有效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品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昆明市盘龙区教育体育局结合各学校教育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于2021年8月颁布了《盘龙区公办学校(园)成长共同体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试行)》。方案中最重要的举措之一是将全区15所初中学校调整建成3个学校成长共同体,领衔学校是昆明市第十中学(以下简称“昆十中”)、昆明市实验中学和昆明市盘龙区新迎中学(以下简称“新迎中学”),其他学校为成员学校。盘龙区彩云中学(农村学校)与昆十中、昆三十四中、昆明重工中学、昆二十一中建成学校成长共同体;盘龙区白邑中学(农村学校)与昆明市实验中学、盘龙区金辰中学、昆明铁路五中、盘龙区龙泉中学建成学校成长共同体;盘龙区双龙中学(农村学校)与新迎中学、东北师范大学盘龙实验学校、昆十一中、昆明市白沙河中学建成学校成长共同体。
三个学校成长共同体将切实推进领衔学校与成员学校之间的交流学习与互动,搭建学校管理、教育科研、教师交流等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倡导“共享、共建、共赢”,秉承“走出去、请进来、互相学习、促进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拓宽渠道,资源共享,博釆众长,提升办学水平,推动新时代盘龙区教育改革和15所学校的共同发展。学校成长共同体除了管理帮扶、教学相扶、教师相扶、综合帮扶之外,会根据共同体内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协调解决轮岗交流(支教)问题。共同体内的城镇学校将结合学校实际,分批组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一年,开展形式多样的指导及轮岗交流(支教)活动,提高乡村学校教师专业素养。管理干部和教师之间的轮岗交流,让共同体内的城镇学校支援农村学校教学的同时,农村学校的管理干部和教师也能到城镇学校跟岗锻炼,实现教育资源互补,促进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共同发展。
从2022年开始,云南省高级教师(正高、副高)职称评定将严格执行参评者至少有一年乡村学校工作经历的规定。考虑到职称评定要求,共同体内的城镇学校英语教师客观上也需要到农村中学支教或轮岗交流一年。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语支教工作会更加深入、更加持久,更有希望达到农村学校英语教师对支教活动理想频次的期望值,对农村学校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影响就更大。
六、结语
我国教师支教政策的制定和推行,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公平,促进了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推动了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和良好教育生态环境的建立。但由于农村中学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相对薄弱,尤其是英语教学硬件设施相对落后或缺乏,更需要英语名师工作室教师和学校成长共同体内的城镇英语教师的大力支援。学校成长共同体的共建模式给各个学校提供了轮岗交流和互相学习的平台,最终实现教育资源互补,促进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共同发展。
构建学校成长共同体、以名师工作室引领的城乡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深入持续开展教师支教的有效路径。笔者认为,首先要建立农村中学支教的长效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教政策,对长期参与支教的学校成长共同体和名师工作室的教师给予评先评优、职称晋级、干部选拔等更多方面的“动力源”。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对学校成长共同体和名师工作室的轮岗交流和支教考核标准,形成比较规范、稳定、可持续性的支教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