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英语支教课中渗透深度学习理念

2021-02-09杨熙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倡议书深度笔者

杨熙

课程改革的核心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每一次飞跃都推动了教学理念的转变。深度学习,旨在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实现育人价值。然而,在乡村中学,英语教学还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通过支教课渗透深度学习理念,帮助学生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有助于改变乡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在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领域,关于深度学习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2021)提出的。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获得健康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学生在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引领下,聚焦引领性学习主题,展开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一系列参与和体验式活动,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体会学科基本思想,构建知识结构,理解并评判学习内容与过程;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有扎实学识基础,又有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合作,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创造美好未来的人。

与此同时,郭华也提炼出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其一,联想与结构,即经验和知识的相互转化。这里的“联想”侧重于唤醒以往经验,并将其纳入当下的教学中,而“结构”就是通过教学使这些经验和新学的知识进一步提升、整合并结构化。其二,活动与体验,即学生的学习机制,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这里的“活动”,指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活动,“体验”指学生在活动中生发的内心体验。它们相伴相生。其三,本质与变式,即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只有将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学习者才能够把握知识的本质,从而实现迁移。其四,迁移和应用,即在教学活动中模拟社会实践,让知识向学生个体经验转化。其五,价值与评价,“价值”即“人”成长的隐形要素。这一点是教学的终极目的和意义,而评价方式应促成高效的学习策略。

二、受援学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通过到受援学校听课和经验交流,笔者发现受援学校英语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方式以语法翻译法为主。教师会逐字逐句地讲授课文,对阅读技巧的训练较少。问题设置以训练学生的低阶思维为主,考查学生寻找信息点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大量灌输语法知识和词汇句式,学生则忙于记录,参与度较低,口语表述机会较少。课后,学生过多地依赖机械记忆、强化训练等方式进行学习。由此可见,学生的英语学习处于浅层学习的状态,而以此方式得到的知识是孤立的,没有和原有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从而不能长期保留或加以运用。这样的学习方式显然不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达到高中新课程标准中“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

三、通过英语支教课渗透深度学习理念

笔者以在受援学校所上的一堂支教课(人教版高中新教材英语必修二Unit 2 Reading and Thinking:A Day In The Clouds)为例,探讨一下如何在阅读课中渗透深度学习理念。

(一)新课导入时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深度学习应该是有效学习,其前提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动机才会被有效激发。只有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学生才会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掌握核心知识,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因此,新课导入时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导入首先要有趣味性,但趣味性并不是单一通过展示学生喜欢的图片、视频等引起的,不能制造表面上热闹的课堂。教师应当设法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层内涵,研究学情,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导入活动,调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和學习动机,同时让其将注意力转移到语言学习上。当然,导入部分不宜冗长(5分钟之内),只要起到引人入胜、激发好奇心的作用即可,切忌喧宾夺主。

在进行高中新教材英语必修二Unit 2 Reading and Thinking: A Day In The Clouds的新课导入时,笔者让学生通过观看藏羚羊相关视频,了解藏羚羊的基本外貌特征和主要栖息地等相关信息,再填写一个关于藏羚羊小百科的表格。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猜测藏羚羊的身高和体重,结合所看视频和教师的讲解,进一步认识藏羚羊的栖息地和生活习性。通过较为直观的方式,学生与学习主题产生互动,学习积极性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对文本的阅读欲望也被激发出来。这体现了深度学习的第一个特征——联想与结构,即经验和知识的相互转化,侧重于唤醒以往经验,并将其纳入当下的教学,为之后学生的学习预热。

(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英语教学中常用的讲授法忽视了本应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消化的过程。有时,课堂教学看上去很流畅,也很完整,但实际上少数优秀学生的回答掩饰了其他学生思维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造成了低效教学。而英语阅读课,更应该强调学生“读”的过程,但“怎么读”是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着重思考的问题。通常,英语教学中惯用skimming(略读)或scanning(跳读)的方式让学生获取文章大意和关键信息,用归纳大意的方式掌握文章结构。但如果每一个学生都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全文,那么能力较弱的学生会难以完成。所以,在处理Unit 2 Reading and Thinking :A Day In The Clouds文本内容时,笔者做了一个特别的设计——Jigsaw Reading(拼图式阅读)。笔者先复印文本,保留开头段和结尾段,剪切出其余五段,打乱顺序。笔者先带领学生快速浏览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然后以5名学生为一组,每人阅读一个段落,随后讨论段落大意,合作拼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之后,学生展示成果并说明原因。最后,笔者让学生打开课本,核对段落顺序是否与原文一致。这种拼图式阅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理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整体把握文章脉络。当然,这也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关键步骤,即聚焦引领性学习主题,展开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一系列参与和体验式活动,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体会学科基本思想,构建知识结构。

(三)教学进程中应聚焦学生认知的难点

教学进程中,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认知的难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攻克难关。目前,在英语课堂上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教师提问后的等待时间太短。其实,师生对话之间的停顿,是为了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如果学生遇到困难不知所措,教师应及时提供帮助,用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整理思路,得出结论。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帮助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当然,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认真了解学情,不能简单地凭借经验或感觉来判断,而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如对话、提问、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暴露知识盲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在完成高中新教材英语必修二 Unit2 Reading and Thinking:A Day In The Clouds阅读任务三时,有两个问题需要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进而得到答案。如:

问题4: What does “national protection” mean? Can you list more examples?

问题5: How does the writer feel about modern life? How do you know?

问题4要求学生解释“national protection”的含义。当学生回答问题片面时,笔者给予他们足够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随后带领学生阅读文本相关段落,从上下文寻找线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举例说明“national protection”时,学生说出自己所知的国家级保护动物,笔者再通过图片加以补充。问题5则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也是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当时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遇到了困难,笔者便带领他们朗读文章最后一段,并组织其讨论本段及文章核心句的含义:

Only when we learn to exist in harmony with nature can we stop being a threat to wildlife and to our planet.(只有当人类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时,才不会威胁到野生动物和我们的星球)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翻译或用英语来复述句子,学生就此也对文章中心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解读。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活动与体验”,指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活动和学生在活动中生发的内心体验。所以,笔者在与学生互动时,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过程中聚焦学生认知的难点,注重学生内心体验和内在需求,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帮助其不断克服困难,达到对文本的深度思考和解读。

(四)语言输出时应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

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只有基于“意义”的思维交流,即在一个真实的语境下,语言的功能和价值才能得以有效体现。深度学习倡导有意义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提供学习内容,这也是语言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基于此,教师需要在备课时,围绕文本充分挖掘各种可能的语境,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提供交际机会。例如,高中新教材英语必修二 Unit 2 Reading and Thinking:A Day In The Clouds阅读任务四(语言的应用与输出环节),是基于前几项任务中对藏羚羊和其他濒危物种的了解,以及对文章主旨的深入解读,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份倡议书,号召大家一起保护野生动物。笔者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彩色卡纸,告知学生倡议书写作要求,并提供常用句式。(为了创设较为合理的语言输出情境,笔者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将Reading for Writing部分中制作倡议书这一环节作为本节课的语言输出任务)

倡议书写作要求:

1.Write a title that is simple, interesting and unusual.

2.Write the name of the species and why it is endangered.

3.Use a powerful image to attract the readers’ attention to the facts and problems.

4.Tell the readers what you want them to think and do.

常用句式:

Let’s ...

What if ...

Why don’t you…/Why not ...

How about…/What about ...

We’d better ...

It also helps to ...

It should be a good idea to ...

It’s a wise choice to ...

在以小組为单位制作倡议书的过程中,学生积极讨论,发挥想象力,各显所长,在真实的语境中创造性地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以运用,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这恰好体现了深度学习的第三个特征(本质与变式,即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把握知识的本质,从而实现迁移)和第四个特征(迁移和应用,即在教学活动中模拟社会实践,让知识向学生个体经验转化)。学生通过了解藏羚羊的生活现状,明白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联想到其他濒危野生动物,希望通过倡议书呼吁大家携手保护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五)课堂评价时应助力反思与总结

研究表明,深度学习的达成与教学评价的导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注重学生个人理解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的反思与总结,进而达成深度学习。在英语课堂学习评价中,教师应当观察、分析学生的语言输出方式,评价学生英语学习背后的思维层次,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例如,高中新教材英语必修二Unit 2 Reading and Thinking: A Day In The Clouds的展示与总结环节,笔者要求每组选两名同学合作展示本组的倡议书,并叙述内容。在学生叙述的过程中,笔者故意忽略其语句中的语法错误,只关注倡议书的主题是否鲜明,是否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达到倡议的目的。同时在学生忘词时加以提醒,帮助其完成展示,并进一步鼓励他们对各组倡议书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归纳了各组倡议书的优缺点,包括标题是否引人入胜、画面是否美观、语言是否能引起共鸣、语句是否存在语法错误、单词是否拼写正确等。通过互评,学生看到了同伴的学习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效果,进而总结出更为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最终体现了深度学习的第五个特征——价值与评价,即评价的反拨作用,用有效的评价方式促成高效的学习策略。

在英语支教课中不断渗透深度学习的理念,有助于转变乡村中学相对滞后的英语教学现状。笔者希望通过在受援学校的每一次支教课,实践深度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既有扎实学识基础,又有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合作,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创造美好未来的人。

猜你喜欢

倡议书深度笔者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学写倡议书
“学写倡议书”主题写作指导及习作展评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六上第六单元:学写倡议书
英文“倡议书”写作须知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