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体育教师的多重角色助力校园“常赛”机制行稳致远

2021-02-09唐力周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裁判员体育教师

唐力周

“教会、勤练、常赛”是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其中,“常赛”是检验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的重要环节,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学校“常赛”机制由各级各类比赛组成。校园内的教学竞赛和课外体育竞赛成为很多学生在中小学时代展示自我的一个最佳舞台。校内球类竞赛是最基础,也是最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项目之一,更是展示学校体育文化的一张名片。例如,很多中小学校在春季开学后就会举办“春风杯”篮球赛,在秋季入学后会举办“秋实杯”足球赛等相关球类竞赛活动。这也是中小学生参与面最广、影响最大、学生最热情、参与最积极的一项校内体育赛事。

尽管如此,很多学校对举办校园内球类比赛始终持忧心忡忡、小心翼翼的态度,寻找各种理由能正常办的就少办,能少办的就不办。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球类竞赛经常伴随着激烈的身体对抗,意外的运动伤病发生不可避免,学校常因学生参加运动比赛而出现的意外伤病与家长产生医疗纠纷。第二,中小学生正处于青少年身体蓬勃生长发育时期,心理和生理发育不成熟,好胜心强,也处于逆反心理的高发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生常因比赛“输、赢”而起争执,引起双方冲突甚至产生暴力和欺凌事件,严重干扰和阻碍了学校体育竞赛工作的正常开展。

“常赛”作为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时代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审时度势,在专注于体育课堂教学时,还必须要为学生组织好比赛,办好比赛,让学生在接受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熏陶的同时,享受比赛的乐趣,感受体育的力量,最终让比赛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备摇篮。

一、体育教师应是经验丰富的赛事组织者

对于广大中小学校来说,一年一度的“春风杯”或者“秋实杯”球类竞赛是许多学生心里翘首期盼的舞台,同学们踌躇满志、跃跃欲试的自信一览无余。因此,学校球类赛事的举办是一项繁重而有意义的光荣任务,体育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努力组织和完善好相关赛事工作,为比赛顺利开始和圆满结束保驾护航。

以校园内篮球联赛为例:

1. 制定比赛规程和赛程

比赛规程和规则制定应该符合学校学生年龄阶段相对应的运动水平、学校运动比赛场地、硬件设施情况和学校学情教育等相关条件。例如,赛制根据学校实际可分为全场5对5、半场4对4、半场3对3;比赛时间可分为4节,每节15分钟,每节每队至少替换1~2人,且上场时间不得低于5分钟等一系列微小的细节变化,也可以向小篮球规则看齐,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上场,更好地去体验和感受篮球比赛的魅力。

2. 组织培训学习

(1)详细讲解运动伤病的预防和简单处理

组织学生参加赛前培训班宣讲,首先是运动伤病的预防和简单处理,要着重告知参赛队员(学生)热身与动伤病的关系以及热身的重要性,内容具体包括赛前热身的时间、方式、强度等。其次,各班级(各队)应配齐、配足相关运动防护装备和简单的急救医疗用品,篮球项目如护腕、护肘、护膝等,常见简单急用的医疗用品如云南白药喷雾剂、创可贴、绷带等。

(2)详细解读相关规程和规则

教师制定出相关规程和规则之后,应积极组织学生集体学习,特别是对于规则模糊和不理解的学生要重点培训讲解;对于比赛赛制、比赛时间、上场要求等逐一细化告知学生,让学生在遵守规则的范围内完成比赛和享受比赛,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和比赛结束后如出现有疑虑和不解之处可及时依据规程和规则一一作出解释,逐步化解。

3. 注重培养比赛的仪式感

校园是弘扬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教育基地,是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正确建立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适应社会多元文化和文明行为养成的重要场所,并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一场完整且典型的校园内篮球比赛应包含以下元素:

(1)赛前入场仪式。其形式包括赛前介绍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集体奏唱国歌,运动员相互致意,双方队员相互加油,向观众致敬等。

(2)中场啦啦操表演。啦啦操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具体有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等。

(3)赛后退场仪式。具体内容包括双方队员列队致意,向教练员、裁判员致谢,向观众致谢等。

二、体育教师应是专业素养较高的裁判员

1. 做一名公平、公正和执法严格的裁判员

(1)体育竞赛实行公平竞争的原则。裁判员应当遵守体育道德,不弄虚作假、营私舞弊。“公平、公正”是对一名裁判员最基本的要求。

(2)一名优秀的裁判员应具有的专业素养:一是对规则的透彻理解和熟练运用;二是执法过程中的准确到位;三是对整个比赛的局势有所了解和掌握。如此,裁判员才能在赛场上执法游刃有余。

2. 做一名和蔼、耐心和细致的裁判员

基层比赛,特别是中小学生的篮球比赛,由于很多学生对相关篮球规则不太清楚,规则、概念模糊,从而在比赛过程中双方经常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争议、矛盾等,这就需要裁判员教师静下心来,耐心地在赛前、赛中和赛后尽可能把规则讲细、讲透,努力做好裁判的细致工作,消除学生的相关疑虑。

三、体育教师应是优秀的德育工作者

“立德树人,以体育人”是每个学校德育、体育工作者的宗旨,也是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崇高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新时代的体育教师除了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以外,还应具备优秀德育工作者的情怀。校园体育赛场是培养中小学生养成良好体育品德行为的重要平台,就校内篮球赛场而言,礼仪行为规范的培养包括赛前入场仪式和赛后退场仪式。正是这些仪式感的存在,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体育礼仪文化,也感受到了体育精神的魅力,尤其是奏唱国歌环节,更是一次培养学生爱国者主义精神的重要教育契机。当学生了解体育文化并感受和融入进去时,他们对运动技术的认识以及对运动技能的追求是自发的,甚至是积极的。因此,通过规范化、德育化的校园体育竞赛赛场的熏陶,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自然而然地孕育而生。

四、体育教师应是最好的心理辅导老师

胜负是体育竞赛的必然结果,也是体育竞赛永恒的魅力。我们都喜欢“赢”,厌恶“输”,因为“输”意味着失败,“不甘心、伤感自责、愤怒嫉妒、自暴自弃”等一些不適的心理容易产生。对青少年学生而言,如果不能正确地引导,会引发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古人也强调“善诱者,善导”。学校体育比赛的本质首先应该是教会学生们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然后再教会他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让体面和有尊严的“输”上升到第二种“成功”,这才是我们想要的体育竞赛精神。换言之,体育挫折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已迫在眉睫,不可缺失。运动赛场挫折教育的历练尤其重要,在教育面向现代化的今天,中小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素质,才能够对抗周遭复杂的境遇。对学生而言,体育教师是体育的引路人,肩负着教育的重担,积极总结体育教学和比赛经验,深入反思,让挫折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让学生以更加阳光、快乐的心情迎接每一天。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让学生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人是常胜将军,输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是赢的基石,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胜负观和价值观。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会、勤练、常赛”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要做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确保学生在学会运动技术的同时,能够在赛场上熟练掌握和运用运动技术,才是我们想要的系统化体育教学。体育教师是“常赛”机制的责任人,是直接组织者和执行者,同时还肩负育人者的角色,可谓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应该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体育精神,努力做好让学校放心、让家长欢迎的体育赛事。同时,体育教师应加强从各个方面提升和储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为“常赛”做好准备,为学生做好体育的领路人,努力做好一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民体育教师。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裁判员体育教师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洛阳市篮球裁判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高校足球裁判员临场执法的影响因素及调整对策
高考数学中体育竞赛类概率问题解析
高中体育竞赛现状及对策研究
足球总体改革背景下德阳市足球裁判员队伍发展研究
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改革策略的探索与分析
不给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