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本价值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与创新

2021-02-08李晓娟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

李晓娟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深刻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价值内涵,通过文献和史实的梳理,体会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实践与创新,既是新时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根本要求,也是结合党史学习进一步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价值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始终坚持和践行这一根本价值,尤其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在理念认识上和战略目标上实现了由“经济现代化”到“人民现代化”的全面升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本价值;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5-0065-03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其中的根本价值和总问题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解放,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就是人的解放学。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和践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解放的根本价值,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群众史观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尤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了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人顺应人类历史的潮流,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不断奋斗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人民现代化的根本认识和实践方向,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本价值:实现人的自由全面解放

纵观历史,19世纪40年代工业革命的相继完成,使得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用机器化的现代生产方式代替了手工操作,文艺复兴和科技革命的完成推动了人类现代化的潮流不断加快。与此同时,政治条件、思想条件、阶级条件的不断成熟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基础。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马克思及恩格斯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将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 《共产党宣言》宣告了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更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解放的根本价值。

与此同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在“天朝大国”的迷梦中逐渐落后于时代。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直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世界上高高地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开始在中华大地上书写实现人的自由全面解放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指导地位的基础上,始终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活的灵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价值指引下,始终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立足于中国实际,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飞跃,开辟了理论的新境界。从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同志提出“做工作必须考虑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努力创造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2]。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从“经济现代化”到“人民现代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和近代以来的主题,提出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中国必须走现代化的道路[3]。从此,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始终沿着现代化方向不断前进。不断深化对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提升现代化建设的水平。

(一)“经济现代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党和政府必须把经济发展摆在首要的地位,“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现代的工业国”是当时建设的首要目标。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应当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的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这时起,思考、设计、探索、实践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就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酝酿提出“一化三改”的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总路线。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9月,党的八大提出“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毛泽东强调,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大力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为此,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总结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在党的八大明确“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原则,强调进一步满足人民的需要,解决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人民现代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逐步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由“經济现代化”到“人民现代化”的提升和转变[4]。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十二大,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展开。

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中共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了“三步走”的中国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〇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5]“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使得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到新的水平,中国共产党在努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民根本利益地实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鲜明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归根结底要反映人民的物質和精神需求,进一步深化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1997年党的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再次对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步骤进行了部署,强调要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塑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6-7]。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9404亿,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商品短缺的状况基本结束。在此基础上,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这个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所包含的价值更加丰富,包括经济、政治、科教、文化、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也更符合满足人民物质和精神需要历史条件。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任务正式概括为: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6]。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确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现代化,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不断接近实现人的自由全面解放的系统认识。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部署同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更加重视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着力解决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与时俱进,不断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实现了从“经济现代化”到“人民现代化”的发展思路的变更,发展过程的提升。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根本价值的充分体现。

三、发展与创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同时也是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共产党人谋划事业的两个基本出发点[8]。国际层面,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影响难以消除,西方所主导的自由主义秩序出现衰落的趋势,地缘格局深刻变化,大国关系分化重组,尤其2020年,疫情深刻影响国际关系与世界经济,国际社会进入动荡期。国内层面,当前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战略机遇期,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克难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矛盾风险明显增多。在统筹国际国内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定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历程中更加重视人民的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视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更加关注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这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价值的现实写照,进一步拓展了其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围绕深刻认识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深化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在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中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明确国家发展的时代方位,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推动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期间,中国通过自身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借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一个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人类世界而努力。在实践中形成了现代化就是人民现代化的根本认识和实践方向。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价值的基础上升华出的对于人类发展命运的终极关怀,更是马克思主义根本价值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实践中形成的历史性飞跃。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89.

[2]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党务书编写组. 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一大——十八大)[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九册[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241-242.

[4] 胡鞍钢,鄢一龙,唐啸,等. 2050中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4.

[6] 当代中国研究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 — 2019)[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9.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8]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17-10-27). 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荐稿人:吴玉敏,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认识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