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策略分析

2021-02-08范宇竹王贞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开放大学乡村振兴

范宇竹 王贞

摘  要:农村社区教育在教育育人、服务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区、推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资金短缺、教育师资队伍薄弱、教育内容和形式单一、农民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等问题,农村社区教育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社区教育要谋求优化发展,应当建立多样化经费供给机制,为农村社区教育提供资金保障;建立“学分银行”制度,促进农村社区教育“成果”形成;充分利用开放大学互联网优势,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社区教育;学分银行;开放大学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5-0013-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做出了总体部署:强调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的推进能够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全面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然而,我国农村社区教育起步晚、发展较慢,虽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依然还存在许多问题。充分认识农村社区教育的重要意义,突破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瓶颈,有助于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时代农村文明现代化建设。

一、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有助于促进教育育人。

社区教育是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我国当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区教育将农村教育和社区教育完美融合,承担着育人、助农、推动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农村社区教育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渠道和教育手段,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帮助社区内农民提高认识、获取知识、提升技能。农村社区教育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力求在传播知识的同时给予农民充分的选择权,合理地满足农村社区成员间差异化的受教育需求,提高其知识水平和人文修养,最终实现社区的整体完善和进步[1]。农村社区教育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引导农民形成自学、互学、助学的学习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形成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通过多类别知识的输出弥补农民基础教育或职业教育方面的缺失,提升其在劳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独立就业的能力;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使“互联网+”战略进一步走进乡村,真正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第二,农村社区教育发展能服务经济建设。

贫困的“代际传递”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阻碍。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用好教育这个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要求进一步发挥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国计民生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育的发展,正所谓“扶贫先扶智”,尤其对乡村振兴而言,只有“斩断”了教育缺失的“传递”,才能有效弥补经济发展的短板。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正是要“就地取材”,让最了解当地经济状况和产业结构的人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出力,培养农民成为了解社区产业优势、符合社区发展要求、致力于社区建设的专业化高素质劳动力。农村社区教育是实现农村劳动力“优化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促使文化知识转化为科学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传播现代化生产手段、普及现代化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是服务于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要措施。

第三,有助于构建和谐社区。

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步,构建农村和谐社区正是这第一步的基础。农村和谐社区的构建是指在特定的农村社区范围内,经济、人文、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力求提升社区内农民群众的身份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和幸福感。农村社区教育以提升社区居民的人文素养为切入点,依托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培育社区“文化共同體”;通过社区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丰富农村居民业余生活,引导农村居民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时事政治以及党的方针政策,坚定农村居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有助于推进可持续发展。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就成为我国建设美丽乡村的具体要求。农村社区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其开放性、群众性的特征,将优化生态、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植根于农民的思想意识中,使农村社区真正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持续推进社区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践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二、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区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资金短缺

我国农村社区教育自推进以来已初见成效,但因为资金供给相对短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校舍师资等的配给不足[2]。社区教育与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一样,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来支撑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实际上我国对社区教育的投入远不如其他两项。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教育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财政转移支付,对于一些集体资产匮乏、“底子”较差的农村社区,单是改善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捉襟见肘,开发新的社区教育项目成为纸上谈兵。

(二)农村社区教育师资队伍薄弱,人员不稳定

与城镇社区教育的师资力量相较而言,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师资显得薄弱且稳定性差。农村社区教育的师资主要由基层公务员、中小学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和专职社区教师等组成,看似人员构成多样化,实际并未形成优势互补,还存在结构短板。比如基层公务员有责任心,但从事社区教育属于兼职,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转岗的中小学教师有教学经验,但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缺乏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大学生志愿者虽然具备责任心和工作能力,但农村社区教育工作对他们来说大多属于社会实践性质的短期锻炼,很难形成工作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专职社区教师虽然相对稳定但普遍业务水平不高,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教师占比不到20%。若以这样的师资力量来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实现乡村振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三)农村社区教育内容形式单一化,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农村社区教育需要社区成员的参与,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获得社区成员的认可,并逐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社区教育模式,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教育仍呈现出“教者有心,学者无意”的一言堂教学模式,社区群众多持观望态度,甚至避而远之也大有人在[3]。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第一,对农村社区教育理念宣传不到位,使社区居民将社区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混淆,认为学习目的性太强,丧失学习兴趣;第二,农村社区教育授课形式普遍单一呆板,没有针对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特征、青壮年对网络教学的渴求和老年人学习能力较弱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使社区教育课程吸引力明显不足;第三,照搬城镇社区教育的内容,没有针对农民的所思所想进行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无法真正满足农民的学习需求,自然就无法获得社区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策略

(一)建立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切实保障农村社区教育资金供给

资金投入是否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区教育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不论是从社会教育角度还是从公共服务角度来看,政府都是农村社区教育最重要的责任主体。只有确保基本的政府投入,才可以撬动民间和社会资本,才可以推进社区教育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的形成。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深刻认识农村社区教育对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意义,强化主体责任,多角度对农村社区教育给予关注和扶持。相关部门首先要增强原有的财政拨款力度,将农村社区教育基金纳入经常性财政支出范畴,保障基础设施建設和必要的人员开支,确保教育资金专款专用;其次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设立专项教育课程或系列教育活动,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升农村社区教育的影响力,形成良性运转模式;最后可以鼓励农民群众以自家产业或土地为教学基地,既增强了社区教育的实践性,又实现了节约教育资金、优化教育模式的目的[4]。总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主体责任明晰、覆盖面广、多元化、多形式的资金筹措机制,以稳定保发展,以稳定促发展,切实保障农村社区教育资金供给和农村社区教育的长足发展。

(二)建立“学分银行”制度,促进农村社区教育“成果”形成

“学分银行”是近年来教育途径多元化后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学分管理模式。它模拟和借鉴了银行对货币的存储、兑换功能,将学分视为一种“知识货币”,学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学分银行”进行认证、存储和兑换,实现学习成果价值的最大化。“学分银行”还具备独特的“记忆”功能,阶段性学习成果也可以通过存储和积累,最终达到兑换标准,实现质的转化[5]。“学分银行”这种制度的理念与农村社区教育开放性、阶段性、多样性的特征完全契合,也正是终身教育理念的题中之义。此外,阶段性“成果”的存储和展示,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期限内让学习者看到自己的努力结果,不断提升其学习动力,激发其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扩大农村社区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充分利用开放大学互联网优势,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

开放大学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理念引导下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教学体系、教学制度和教学细则。农村社区教育覆盖面广、开放度高、教育内容多元化、教育理念终身化等特征都与开放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处。农村社区教育可以借鉴开放教育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学习开放教育的课程设计模式,依托开放教育的办学体系,与开放教育形成互惠共通的联动教育机制。以黑龙江省为例,黑龙江省近年来出台多项支持社区教育发展的相关意见,依托黑龙江开放大学设立了黑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搭建完成了由社区大学、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学校、社区教育学习点和社区教育示范区组成的五级社区教育办学网络体系,并且整合教育资源,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办学网络,将社区教育与开放教育完美融合,推动黑龙江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迅速发展。

四、结语

未来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科技进步的优势,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注重网络学习和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一套多层次、多维度、立体化、动态化的农村社区教育体系。课程设计要在统一化、规范化的基础上,注重地域特色和产业特色的开发,充分展示和宣传社区文化。教学资源可以引用开放教育线上平台的成熟资源,不断开发能够彰显农村社区特色的教学资源,使优质资源真正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 陈乃林. 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社区教育发展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3-38.

[2] 谢瑞霞. 城乡统筹背景下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以温州市为例[J]. 继续教育研究,2013(12):56-58.

[3] 李若聃. “互联网+”背景下社区教育课程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80-81.

[4] 刘文慧. 我国社区教育“生态化”及其意义研究[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Z1):13-14.

[5] 杨进. 对非正规和无一定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可、核定与认证在推进终身学习中的作用[J]. 开放教育研究,2012,18(01):56-59.

(责任编辑:秦雷)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开放大学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