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平台在门诊糖尿病病人眼底检查复诊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

2021-02-07杨海燕彭思萍肖晓华张琳琳黄小妮

循证护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视网膜门诊依从性

杨海燕,彭思萍,肖晓华,张琳琳,黄小妮

深圳市中医院,广东5180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失明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25倍,是成人首要致盲眼疾病[1],严重威胁病人生存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预防、可控制,早发现、早干预、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可使病人失明风险下降94.4%[3]。因此,糖尿病病人需要每年至少进行1次眼底检查。然而,因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症状及病人对疾病认知水平低等原因,病人主动复诊率不足20%[4]。目前,由于门诊护理人员工作繁忙,传统的电话随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且效果不佳,有研究表明,在电话通知提醒,并且免费复诊的前提下,糖尿病病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复诊依从性仅有36.3%[5]。因此,急需寻求新的随访模式提高病人复诊依从性。我院自2018年开始,发挥互联网+护理优势,与北京上工医信公司合作,将微信平台应用于门诊糖尿病病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访,减轻护士工作负担,提高随访工作效率,并有效提高病人复诊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9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查的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6];②接受眼底检查;③会上网,拥有智能手机并会操作微信;④理解能力正常,无精神疾病;⑤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出现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综合征、低血糖昏迷等并发症)病人;②存在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严重疾患;③有其他眼部疾病(晶体严重浑浊影响观察眼底、严重青光眼等)及精神病史病人。共纳入108例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病人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病人在门诊就诊后,在研究护士指导下填写一般资料问卷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知识问卷,接受门诊护士进行的一对一指导的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概念及危害、定期筛查的意义及频率、用药指导及下次复诊时间等。3个月后由门诊护士电话随访,针对病人现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1年后由研究护士电话随访,记录病人复诊情况并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知识问卷调查。

1.2.2 试验组

病人在门诊就诊后填写问卷,接受健康教育后,由研究护士添加病人微信,病人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管理平台,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门诊延续性护理模式,干预共实施12个月。

1.2.3 微信平台的构建及设计

微信平台分为2个入口,病人入口及医生入口。根据病人的需求,病人入口主要包括4个模块:扫报告、成员管理、复查时间、健康知识。点击进入“扫报告”模块后,扫描当次病人眼底检查结果单上的二维码就能将病人的信息导入“成员管理”模块,并能查询病人本人历次眼底检查结果及就诊信息;点击进入“复查时间”模块,平台可根据病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期自动弹出该病人下次门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复诊时间,该平台会提前7 d主动为病人发送复查提醒;“健康知识”模块会定期推送相关科普文章及视频,包括糖尿病饮食、运动、自我监测、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病人心理疏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措施等糖尿病防治知识,使病人了解疾病病因,深刻认识到疾病发展后期的危害,特别是致盲后给家庭带来的影响,知晓定期检查、早期预防和综合防治的重要性。医生入口主要包含查询报告、医生培训、学术前沿3个模块。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平台查看本院病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查报告,平台还不定期发布医生培训资料、学术前沿论文和资讯。

1.3 评价指标

1.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病人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年龄、医保类型、学历、文化程度、职业、是否参加过糖尿病眼病相关知识讲座或培训、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期等疾病相关资料。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参照2002年国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标准[7],分为无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轻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眼或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作为1例纳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统计,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程度较重者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

1.3.2 病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知识水平

使用耿燕等[8]编制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知识回答式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危险因素、防治方法、并发症情况、相应的激光治疗等,共10道题,每题答对计10分,答错计0分,累加得总分。

1.3.3 门诊复诊依从性

依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7]中推荐的复诊频率,无视网膜病变病人每年1次眼底筛查,轻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建议6~12个月(至少每年1次),中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每3~6个月复查1次,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每1~4个月复查1次,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建议尽快转诊至眼底病专家就诊。能达到复诊频率的为依从性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实施12个月后,对照组脱落3例(2例电话关机,无法拨通;1例移居外地);试验组脱落4例(均为微信及手机无法联系),最终纳入对照组51例,试验组50例。再次收集病人相关资料。试验组年龄24~72(53.30±11.11)岁;病程3个月至17年。对照组年龄26~77(53.53±12.55)岁;病程:6个月至27年。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期、是否接受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知识教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2.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知识水平

干预前,两组病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知识问卷得分为(40.59±29.59)分,对照组病人问卷得分为(41.57±30.22)分,试验组病人问卷得分为(39.60±29.2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病人得分[(48.82±28.89)分]低于试验组[(60.20±23.0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知识水平比较 单位:分

2.3 门诊复诊依从性情况

干预后,对照组病人门诊复诊依从性为33.33%,试验组病人为5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门诊复诊依从性比较

3 讨论

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9]中,明确提出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本研究在门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门诊延续护理模式,提高了门诊病人的眼底检查复诊依从性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知识水平,可能与微信平台的应用增加了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充分满足了病人的信息需求有关,此外基于微信平台的门诊延续性护理模式还减轻门诊护士随访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在信息化快速变化发展的今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

3.1 微信平台可提高病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知识水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可防、可控、可避免致盲眼病中的首位疾病,早期诊断、有效治疗能这可能使90%病人避免严重视力下降[10]。然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主动复查意识不强,这可能与病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知识的认知度水平密切相关。本研究中仅有37.6%的病人接受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知识教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知识问卷得分为(40.59±29.59)分,与既往研究[11]相符,说明病人认知水平不足。经过12个月的干预,两组病人知识水平均有所提高,试验组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病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知识水平。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及信息化发展,我国微信用户超过10亿人,成为排名第1位的社交软件,不仅年轻人,83.0%的老年糖尿病病人也安装微信软件,并经常使用[12]。微信成为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由于门诊病人流动性大,护士人力资源紧缺,病人健康教育效果欠佳,传统的电话随访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且效果一般。利用微信平台,满足了病人获取健康知识的需求,不需要额外下载软件,病人只需扫描检查报告上的二维码即可,方便、快捷,且教育形式多样,病人易于接受和理解,可改善病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知水平。

3.2 微信平台可提高病人眼底检查复诊依从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我国成人首要致盲眼病[13],定期眼底检查能及早发现病变[14],降低病人致盲率[15],但由于该疾病早期无症状,受病人文化程度及疾病认知等原因限制,病人主动复诊率低。由于门诊病人流动性大,护理人员不足等原因,门诊常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干预模式为就诊时护士通过口头或纸质资料的健康教育,病人离开医院后的延续性护理干预不多,缺乏有效、规范化的延续性护理措施,且往往缺乏系统化的评价指标[16]。本研究中,对照组病人主动复诊率仅有33.33%,与既往研究[5]相符,试验组病人复诊率高于对照组。考虑原因可能与微信平台提高了病人认知水平,且能自动提醒病人复查时间,让其查询检查时间,提高了病人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只要扫描二维码,医护人员就能从医生入口获取病人的姓名、联系方式、检查结果及复查频率,方便医生和护士了解病人病情,减少了门诊护士随访工作量,使互联网与护理服务更好地契合,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好地为病人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但本研究也发现,干预后试验组病人主动复诊率仅为43.56%,病人知识掌握水平得分仍较低[(60.20±23.08)分],提示仍需要更多地去关注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提高其疾病认知情况水平,让病人意识到眼底检查及常规复诊的重要性,以期改善其复诊依从性。

4 小结

基于微信平台的随访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病人疾病知识水平和复诊依从性,使其主动参与健康管理,另一方面也为门诊延续性护理提供了新的渠道,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改善了医疗护理服务。但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人门诊复诊依从性仍然不足50%,在日后的工作中,仍需利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改善门诊随访方式,将病人血糖、血脂等多方面的疾病相关信息融入,以便实施个体化延续性护理服务,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视网膜门诊依从性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如何防治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门诊支付之变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视网膜脱离相关知识,你了解多少?
视网膜脱离能治好吗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