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中考复习中的有效运用

2021-02-07曹袁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史料导图历史

曹袁

在当前“3+2”高考教学改革之后,我们可以看出历史在学科教育中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也要对历史予以重视,历史作为人文社会学科,不仅可以帮助初中生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之间联系的把握更加准确。而且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导图绘制的过程中对历史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历史教育的总体水平。

一、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对时空概念更加清晰

在初中历史复习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时空观念就是说可以让学生对于历史时间的脉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这个了解的基础上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历史人物的分析更加客观准确。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还是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把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让学生通过这个清晰的导图对于事件之间的关系和时间因果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此外,在思维导图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绘制一个名人一生中的事件,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于这个历史名人的历史功绩进行一个准确的评价,还可以让学生将人物与历史事件之间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时空观念。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致力于历史学习和复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真正助力于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例如,在“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对于我国的统一过程和民族团结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一单元主要讲了三个大问题:民族大团结、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以及海峡两岸的交往,这三个主题可以帮助学生对于本单元的学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民族大团结一部分主要讲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共同繁荣发展;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主要是分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以及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具体内容,这一部分主要是讲从理论到实践成果的过程;在海峡两岸的交往,主要是通过对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和两岸之间日益密切的交往两部分来具体阐释海峡两岸之间的关系的。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于台湾回归以及香港澳门回归时间和具体历史过程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在历史答题的过程中能够厘清关系,更好地给出答案。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说一说孙中山的一生,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对孙中山先生的了解更加深入,在 1875年,孙中山听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故事并对洪秀全十分敬慕,1883年加入基督教,1894年成立兴中会并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誓词,再到1906年阐明了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对后期的革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等。通过思维导图将孙中山的一生与当时的社会事件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分析孙中山一次革命和二次革命产生的原因以及民国创建的原因,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孙中山这个人物的历史功绩和不足。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对单元学习以及人物分析学习方法更加清晰,帮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题目分析,从而提高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效果。

二、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史料实证

历史的学习是十分复杂的,如果只是依赖书中所提到的内容,那么历史学习的效果不会很好,学生如果只是依赖书中的内容,那么很有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在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更要培养学生对史料的辩证分析意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对题目中的史料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从而在史料的基础上总结并分析出答案。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一些史料进行分层和分析。通过教师的引领让学生在初中历史复习过程中培养对于史料的求证意识,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历史分析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对于史料的实证能力,通过课本上的知识作为基础,然后结合课外的大部分史料来分析探究,在这个基础上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历史学习和分析的过程中,都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将史料进行分析和分类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对于事件的真实性和史料的真实性有一个深入的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去理解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引导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更好更准确地分析史料,最终实现初中历史学习水平的整体提升。

例如,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十分重要,在中考复习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史料来帮助学生对于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于鸦片战争的认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大量的史料来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可以看到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些都是比较客观的人宏观上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但是这些太过于宏观的内容对于初中历史中考而言是不够的,教师需要通过大量的史料来帮助学生锻炼辩伪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搜集鸦片战争中《南京条约》的内容史料来对其危害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南京条约》原文中就提到:“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伺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誊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让学生具体分析这两条内容与课本的联系,并让学生通过对课本中的内容及史料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通过对原文的分析和对课本的分析来制作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将史料与文本对应起来,提高学生对鸦片戰争的认识。在思维导图中将第一条内容与开放通商口岸和割地赔款联系起来,第二条与领事裁判权联系起来,通过思维导图使史料与课本更加清晰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F30796AB-21C8-4245-AE88-D3B07C2A2F3D

三、通过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全面理解

历史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也是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理解的,就像在画杨桃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可能会看到不同形状的杨桃,也可能会看到一个五角星,这就说明角度的重要性,如果学生只是执着于一个角度看问题,很可能导致对历史认识的偏差。在同一个历史事件中,如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他们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巧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对历史进行一个全面而透彻的理解。思维导图凭借着简洁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将大量的内容浓缩在一张图片上,帮助学生在认识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清晰。如果学生仅仅只是阅读课本上大段的文字,这样很有可能导致学生遗漏掉某些内容,从而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不是很全面。但是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将课本文字转化为模块的形式,让学生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内涵、外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此外,深入全面地了解历史不仅包括对历史知识的全面理解,还要在中考复习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情怀。思维导图的简洁性,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对知识之间的串联来培养历史情怀,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这有助于在历史分析题的解答过程中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更加具有客观性。

例如,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复习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学生忽略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或者忽略《资政新篇》的性质,会导致学生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就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鉴于此,教师需要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将本课的内容进行一个深入浅出的总结,让学生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全面认识来更好地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在思维导图中主要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太平天国运动的全盛,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以及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和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在这几块内容中着重复习太平天国运动的全盛,让学生通过定都天津、《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北伐西征来对这个运动的性质更深入地了解,从失败的过程中寻找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在这个思维导图的绘制和复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开端和失败。此外,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失败的原因,如果没有思维导图清晰地向学生展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学生很有可能会忽略主观原因,只是看到了中外势力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联合绞杀。因此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让知识点更加清晰地浮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历史分析能力。

总而言之,当前历史的学习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学习历史、总结历史和分析历史。本文主要讲述了通过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清晰时空概念、帮助学生辨证史料以及增强对历史的全面理解,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思维导图凭借着简洁的特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记忆知识点,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书从厚读薄再读厚,将知识都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之中。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中考复习过程中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因此,教師要将思维导图的运用贯穿在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答题水平。F30796AB-21C8-4245-AE88-D3B07C2A2F3D

猜你喜欢

史料导图历史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新历史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