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杂证谟·喘促》浅析张景岳方药应用特色及治喘之道

2021-02-06张敏王音孔丽娅余王琴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熟地甘味平喘

张敏 王音 孔丽娅 余王琴*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西医中如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哮喘、肺结核、矽肺等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时,皆可参照喘证治疗[1]。喘证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在喘证治疗方面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局限于对症处理,尤其临床上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抗生素不当使用,易造成患者发作加重,使治疗越来越困难,且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多[2]。《杂证谟》[3]是明末张景岳所撰的内科专著,其中《杂证谟·喘促》探《内经》之微,择诸家珍要,指出喘证辨证纲领,凝集张景岳诊疗本病的学术特点。本文浅析其方药运用规律及学术思想,为现代临床诊治喘证提供思路。

1 八阵方分析

通过对《景岳全书·杂证谟·喘促》的方剂进行总结归纳,共载方51首,其中《古方八阵》39首、《新方八阵》11首、《小儿古方》1首。现对《古方八阵》和《新方八阵》共载方50首统计,和阵方最多,占38.00%;补阵方次之,占32.00%。见表1。

表1 喘促方剂中各阵方剂频数与频率

2 药物分析

2.1 药性分析 《杂证谟·喘促》载方51首,共计用药86味。温性药物使用最多,占药物总使用次数的52.76%;平性药物次之,占23.79%。见表2。

表2 药物的药性统计

2.2 药味分析 用药86味,总使用频次467次。甘味药使用最多,占35.97%;苦味药次之,占27.62%,其次为辛味药。见表3。

表3 药物的药味统计

2.3 归经分析 86味药物归肺经者最多,有52味,使用频次为192次,占总频次25.03%;归脾经者次之,占20.47%,其次为心、胃、肾经。见表4。

表4 药物的归经统计

2.4 高频药物分析 用药86味。其中甘草运用频次最高27次,半夏次之16次,其次为人参、陈皮、茯苓、苦杏仁、熟地、麻黄等。见表5。

表5 高频药物的频次、药性及分类

3 讨论

喘证的病因病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4]曰:“劳则喘息汗出。”指出喘证的病因除外感,亦有内伤,病机亦有虚实之别。元·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喘》[5]中说:“六淫七情之所感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认识到七情、饱食、体虚等皆可成为内伤致喘之因。《素问·痹论》[4]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素问·经脉别论》[4]云:“有所坠恐,喘出于肝。”提出喘虽以肺为主,亦涉及它脏。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喘促》[3]:“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把喘证归纳成虚实两大证。因此,喘证的主要病因包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逸和体虚等,主要病机为虚实之分。

《素问·三部九候论》[4]曰:“无问其病,以平为期。”,《灵枢·终始》[6]云:“和气之方,必通阴阳。”。景岳认为治疗虚实气血之间的病症,补之攻之皆不可的情况下,讲究缓治,故云“方有和阵”。所谓“和方之剂,和其不和者也。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强调元气调平为和之要务。即和方用药,视疾病之性质,虚者补之,补而和之,扶正祛邪;寒者温之,温而和之,淡渗利湿,消除痰饮;滞者行之,行而和之,理中焦之气,调人身之阴阳;热者凉之,祛除邪薮,令无所附,则自消散[7]。如《杂证谟·喘促》[3]中景岳在论治心下水气,上乘于肺致喘不得卧者时,以《直指》神秘汤和之。治疗痰盛作喘者,用六安煎、二陈汤、导痰汤治实痰之喘,用金水六君煎治虚痰之喘。治痰同时,注重以和法治生痰之本。如因火动生痰者,必先治火,则凉而和之;因寒而生痰者,必先去寒,则温而和之;因脾肾虚弱,则补而和之;因怒郁伤肝,气分受邪,上焦气实作喘,胀满脉实者,宜平喘之方而和之,如廓清饮、四磨饮、萝卜子汤等。总之,和阵之精要,贵在求阴阳之平和。

在“阳非有余,阴亦不足”的理论影响下,张景岳尤其重视虚实辨证。《景岳全书·脉神章》[3]曰:“人之疾病,无过表里寒热虚实”,指出六者之中,唯虚实尤为重要。而在虚实之中,尤其重视辨虚,认为凡诊病,必先察元气是否虚弱,并且提出“宁可误补,不可误攻”的理论。《杂证谟·喘促》中景岳在论治虚喘证中,若肺脾气虚者用独参汤补之;若大病大汗亡精等致元气大伤而致喘者,用贞元饮、大小营煎、大补元煎类大补元气,纳气定喘。可见,张景岳在临床上十分注重顾护元气,重视补法。

景岳作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善用温补著称于世。其曾在《大宝论》中,从“水火之辨”、“寒热之辨”、“形气之辨”等多方面论证了阴以阳为主,认为阳非有余,只能“日虑其亏”,强调阳气的重要性。温热之药的使用频次>50%,寒凉之药使用频次<1/4,体现景岳用药偏温补、重视真阳的特点。景岳在治疗喘证时,重视甘味药的使用,如甘草、人参、茯苓、熟地、当归、山药等。甘者能补能和能缓,与前多用和方、补方相应。临床研究和药理实验证实,甘味药多能促进和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提高机体的免疫力[8],从而能起到干预喘证发生发展的作用。

《素问·五常政大论》[4]云:“从革之纪,……其发咳喘,其脏肺。”,《诸病源候论》[9]云:“肺主气,邪乘于肺则肺胀……故上气喘逆,喘息不通。”说明喘病的发生与肺有着最密切的关系。景岳论治喘证时,入肺经药物的使用频次最多,如杏仁、麻黄、桑白皮等。《脾胃论》[10]云:“脾胃气虚,……则气高而喘。”,张锡纯[11]认为脾失运化,湿聚成痰,可致痰饮内蕴,气血失常,上迫于肺而致喘。喘证的形成发展不仅与肺关系密切,亦与脾相关,故景岳重视培土生金,治肺同时重视调脾,如多用甘草、半夏、人参、陈皮、茯苓等。正如《景岳全书·论脾胃》[2]中言:“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水谷之司在脾胃”,脾为后天之本,乃水谷之海,脾胃调和,方能保人身之常。体现其重视脾胃,调和脾胃以治本的用方特色。

高频药物有甘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人参,补脾益肺补元气、生津止咳;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杏仁,平喘止咳,为治咳喘之要药;熟地,补血养阴、填益精髓;麻黄,宣肺平喘、发汗解表等。高频药物包含了二陈汤、麻杏石甘汤等主药味,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对于痰喘证有效;麻杏石甘汤具有清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可用于喘证之邪热壅肺者;另有熟地、当归、山药等补虚治喘;熟地、肉桂等补肾纳气平喘;桑白皮泻肺平喘;五味子敛肺气滋肾阴而平喘。按《中药学》进行分类,高频药物中补气药3味,化痰止咳平喘药3味,解表药2味,补血药2味,理气、利水渗湿、温里、清热、收涩药各1味。可见补气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最多,体现喘分虚实,而虚喘以气虚为主,正如景岳所云“凡虚喘之证,无非由气虚耳”“气虚之喘十之七八”。

通过对《杂证谟·喘促》中喘促方药进行归纳分析,景岳治喘之道,擅用和方和补方,而在用药方面偏于温补,强调阳气的重要性,重视甘味药的使用,治肺同时注重调脾,以养后天之气。其治喘思想和用药特色对喘证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猜你喜欢

熟地甘味平喘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本草园:熟地
补肾中药熟地治疗卵巢早衰的研究进展
民进提案让“甘味”飘香全国
柳红芳教授治疗痛风性肾病临床经验撷要
《辨证录》中熟地的应用规律探究
春吃甘,脾平安/味觉异常当补锌
金康宁合剂的药效学研究
呼吸调节法平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