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靶点旁补充消融法在AVRT术中的应用分析

2021-02-06徐光泽陈治奎葛世俊麻付胜沈文均廉姜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旁路消融靶点

徐光泽 陈治奎 葛世俊* 麻付胜 沈文均 廉姜芳

2018中国心血管病报告[1]显示我国年导管射频消融手术量达13.39万例,其中阵发室上速消融约占50%。由于医院之间处置水平的差异,各家单位报道每年仍有2%~5%的复发率。2011年12月前,本中心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消融后 2年随访总体成功率维持于95%左右,2012年1月后通过改进消融手术策略,AVRT的2年随访成功率提高至99.2%。现将相关方法和经验做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02年1月至2018年1月共17年AVRT或者预激病例,共计1712例,所有患者术中均完成成功消融。术前排除合并影响预期寿命的严重疾病,所有病例均符合射频消融指征,包括:AVRT,预激(WPW)合并房颤,以及部分因就职需要的无症状WPW病例。本院2011年12月前所有病例以传统单靶点消融(S法),2012年1月后采用靶点旁补充消融(M法),将1712例分为S组882例病例,898条旁路;M组830病例,843条旁路。

1.2 手术方法 (1)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方法: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所有患者局部麻醉后行Seldlinger法穿刺左侧股静脉,在X线辅助下根据需要常规放置冠状窦电极、高右房电极,希氏束his电极,右心室电极(Biosense Webster)。术中左侧旁路给予静脉推注肝素80 U/kg,此后补充推注1000 U/h,右侧旁路仅给予Swartz R0鞘管内肝素化。随机选用不同厂家的4 mm /7Fr普通标测消融导管(非冷盐水灌注),极间距为2-4-2 mm(Biosense Webster,Abbott,APT,Synaptic);心内膜电图采用双极记录滤波50~300 Hz,单极记录虑波0.5~500 Hz,精度0.1 mv/1ms,走速100~200 mm/s。使用GE /Cardio-lab多导电生理记录仪,强生ST消融仪及St.JudeMedical心脏电生理刺激仪。AVRT/WPW的诊断标准参考Mark E.Josephson主编的第3版《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技术与理论》[2]。(2)靶点标测:多数病例经右侧股动脉途径逆行标测消融,部分AVRT患者经动脉逆行途径消融无法成功者改经穿间隔途径消融。另外部分患者为求快速出院,经穿间隔途径行左侧旁路消融。右侧旁路,穿刺右侧股静脉,Swartz R0长鞘管辅助Webster标测+消融导管,右侧旁路标测与左侧相似,根据体表心电图及心内瓣环标测确定。一般于窦律时或者心室起搏下标测室房VA逆传激动最早心房激动点EAA以及房室AV前传心室激动点EVA;对于部分间歇性预激患者,可于心房起搏下标测旁路心室插入点。标测消融时的参考指标有[3-5]:①局部心室波间期到∆波(>10 ms);②A/V振幅比值;③局部AV或者VA间期;④可能的旁路电位;⑤冠状窦靶点邻近双极电位反转;⑥单极电图形态(QS);⑦A波、V波振幅或者A/V比值的变化在5~10个行动周期内<10%;⑧稳定心内膜面接触大头单极电图可有连续的损伤电流信号(PR或者ST抬高)等。大头位置判断:RAO30°大头位置接近CS电极,A波>0.4~1 mv,0.1>A/V比值<1/2提示大头位于瓣环心室侧;A/V比值>1/2且大头随CS电极同步运动,提示导管位于瓣环心房侧。消融时采用温控模式放电,目标温度50℃~60℃,功率20~55 W,若10 s内未阻断旁路传导,则需重新标测。10 s内阻断者,继续巩固消融至90 s;对于房颤合并预激的患者,在阻断旁路前传的情况下,则给予转复窦律后再验证旁路逆传功能是否阻断。S法为以上标测+消融;M法为S法基础上再于成功消融靶点旁(4 mm以内)两侧或单侧辅助消融60 s[A/V比值相近,间隔旁路以远离间隔或者希氏束电位(his)侧补点消融](见图1为手术靶点示图)。术后所有患者常规监测生命体征12~24 h,股静脉压迫止血2 h,股动脉压迫止血6 h,术后常规复查心电图、心超。本中心术者为经验丰富的电生理医生,所有手术病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图1 A1示游离壁旁路S法消融(箭头所指为单靶点消融),A2示在S法基础上于靶点两侧补充消融(白点,M法),间隔旁路在S法消融基础上仅补充消融远离间隔侧位点(B1,B2)

1.3 观察指标 记录住院期间病史相关的并发症以及复发事件,出院后以门诊或者电话形式进行随访。观察最长时间为24个月,或至复发事件发生时结束。除研究期间补充获取的随访资料外,本研究其他数据由本院信息中心和病案室资料调取获得。观察术后1、3、6个月,1、2年的累计复发率,以及术中并发症:胸痛、迷走反射、血栓栓塞事件、心包填塞、组织气化、瓣膜损害、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统计软件。组间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或%表示,采用χ2检验;随访成功率比较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Log Rank(Mantel-Cox)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消融术前临床资料 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消融术前临床资料[n(%)]

2.2 术后随访资料分析 见表2。

表2 术后随访资料分析[n(%)]

3 讨论

AVRT的复发同瓣环和旁路的解剖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大多数旁路是孤立的肌束纤维,良好的靶点标测,理论上多数旁路能取得单点消融成功,无需辅助巩固消融。但临床上60%~80%旁路为斜形跨越瓣环[6-8],另因宽旁路,扇形或者树枝状[9]插入,远离瓣环插入等不同解剖,使得消融侧插入点无法精确定位,以致旁路毁损不彻底,出现术后复发。另外瓣环附近消融时导管的稳定性较差,导管存移位的可能,降低单次消融的有效损伤深度,并且导管移位后同部位巩固消融不利于热量的进一步有效传递,作者设想从靶点临近位置消融,有利于能量从侧面扩散至深部旁路位置,同时充分消融扇形旁路插入点。作者观察发现术中标测过程中出现VA/AV融合,A假性消失,导致EVA、EAA无法识别的现象并不少见,给旁路的精确定位带来困难,成为单靶点消融后复发的一个因素。另外,作者发现不少病例EAA、EVA分布区域广,提示存在宽旁路可能,增加消融难度。国外MCCLELAND等[10]报道一组旁路,其中18%需要在瓣环3cm范围进行消融才能将前传和逆传完全阻断。为此作者提出靶点旁补充消融的方法来尝试提高消融的成功率。文献报道[11-12]4 mm普通消融导管的有效消融深度为4~6 mm,作者取靶点旁4 mm距离补充消融,理论上可取得消融组织的连续融合及有效热量渗透。通过改进手术方法,近7~8年来本中心AVRT手术成功率已取得显著提高。补充消融理论上存在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包括增加心肌梗死、心肌穿孔,甚至心包填塞的风险,反复导管钩挂操作可能增加术中血栓、栓塞,以及瓣膜损伤的风险。本资料结果显示无论S组还是M组,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且M组术中相关并发症并未发生于补充消融过程中。

本资料为回顾性研究,主要的缺陷在于两组数据分别来自前后不同的时期,术者早期和近期的技术水平以及器械不可避免的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融的成功率,给研究带来相关的偏倚,希望今后能有多中心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该研究结论。

猜你喜欢

旁路消融靶点
心房颤动高功率短时程消融的应用研究进展
100 MW槽式太阳能光热电站旁路系统控制策略及应用
火电厂脱硫废水旁路烟气蒸发技术的喷雾干燥塔系统数值模拟研究
鸢尾素(Irisin):运动诱导骨骼肌自噬的新靶点
基于系统药理学探讨莪术醇调控铁死亡和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热活血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等电位倒闸操作的原理研究与操作注意事项
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