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劳动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2021-02-04潘玉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特点

潘玉佳

内容摘要:近年来,民国时期的教材因其语言质朴、构思精妙等特点再次获得大众的认可。仔细探寻这些教材,可以发现小小的教材有丰富的内容。其中描写劳动的课文不在少数,对工人、农民、长辈以及学生劳动场景的描述让人仿佛置身情境之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本文以《新课标小学初级国语读本》1-8册为例,对8册教材中关于劳动的课文数量进行统计,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以期对当今教材编写提供积极启示。

关键词:民国教材 劳动 特点

近年来,民国时期的教材因其语言质朴、构思精妙等特点再次获得大众的认可。仔细探寻这些教材,可以发现小小的教材有丰富的内容。其中描写劳动的课文不在少数,对工人、农民、长辈以及学生劳动场景的描述让人仿佛置身情境之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

一.背景介绍

这套教材是在国民政府颁布新课程标准之后,由朱文叔先生主编,陆费逵等人校订,1933年发行初版,供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春季开学的时候使用。整套教材共332篇课文,其中对农民、工人、父母姊妹以及学生的劳动进行描写与歌颂的文章有三十余篇,对这些文章进行分析,我们就能发现民国时期的政府对“劳动教育”的重视,让学生对广大劳动者产生同理心,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同时,通过对课文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这一时期对儿童进行的“劳动教育”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语言简单质朴,描绘的劳动场景也是儿童日常生活所能见到的,贴近生活实际,并且通过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寓教于乐,带给学生以启迪。

二.“劳动教育”的特点

(一)儿童化

20世纪30年代,受到杜威的经验主义思想的影响,儿童本文的教育观充斥着整个教育领域。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去发现儿童和引导儿童,而不是站在成人立场上看待他们,于是认为儿童是“小大人”。陈鹤琴先生就作过揭露:“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 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人小些罢了……我们为什么叫儿童穿起长衫来?为什么称儿童叫‘小人?为什么不准他们游戏?为什么逼他一举一动更像我们成人一样? 这岂不是明明证实我们以为儿童同成人一样的观念么?”[1]

因此,这一时期的教材编写十分注重发掘儿童的天性和经验,特别是在对劳動者的劳动场景的描写中,如《新课标小学初级国语读本》第2册中第34页,“洗衣服 洗衣服 这样搓搓 这样搓搓 这样绞绞 这样绞绞 绞干了 一件一件晒起来 晒干了 一件一件挂起来 挂好了 一件一件叠起来 叠好了 一起藏在皮箱里”[2],在文字的上方是一幅母亲在洗衣服,孩子拿着晾衣杆帮妈妈晒衣服的图画。质朴的文字配上生动的图画,让儿童一下子就可以回想起自己在家里给父母帮忙的场景,课文在中描述的劳动的画面仿佛就发生在身边,就发生在昨天,唤起儿童曾今有过的经历,而文章的最后,把衣服叠起来藏在皮箱里,通过简短的话语生动形象地将儿童顽皮的天性跃然纸上。又如第3册中的《五月的乡村》,“南风吹,大麦黄,五月的乡村处处忙。男的耕田插秧;女的养蚕采桑。还有孩子们,散学回去,大家帮爹娘。[3]”文字下方配上一幅农民们在田地里忙绿的画面,作者用几句简洁的话语就将五月乡村的繁忙景象描绘了出来,语言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角度,这种课文也更加易于儿童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让儿童放学之后,要去给爸爸妈妈帮忙干活,要学会与父母分担家务,帮助父母减轻负担,对儿童也有一定的教导意义。

这套教材对于劳动场景的描述都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儿童的方式去表达世界,善于激发儿童的天性,唤起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儿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能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将课文用简洁的文字和形象生动的图画向学生传递知识,表达思想。

(二)生活化

儿童的思维发展是由形象思维想抽象思维逐渐过渡的,而在小学这一学段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儿童的形象思维主要是来源于日常生活,所以将生活中的经验日常编写入教材即“尊重儿童生活中的经验方式, 利用传统经验方式的传播势能提高儿童教育的效能”[4]。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为起点,营造充满生活气息的教育环境,使师生主动扎根生活,教育内容融入生活,教育方法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生活体验,满足生活需要,感受生活乐趣,端正生活态度,转变生活方式[5]。因此在描写劳动故事和场景的课文中,符合儿童形象思维发展的方式就是将儿童的生活经历引入教学,唤起儿童的直观经验,引导儿童将学习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儿童对知识和生活没有距离感,二者并不是抽象地隔离开的。

例如第2册中第38页的这篇课文,“纺棉纱 纺棉纱 一日纺以一绞 十日纺一车 天亮纺到夜 手痛眼睛花 姐姐 你太辛苦啦”[6]。文字上方是一幅姐姐在纺织机前纺纱,小妹妹在旁边给姐姐鼓励加油的画面。对姐姐的这一劳动场景的描写,在那个年代,应该大多数学生都有经历过姐姐或妈妈在织布,小朋友在一旁玩耍,所以学生学到这里的时候,很容易就联想到家里发生过的场景,体会到长辈劳动的艰辛与苦累,让学生产生同理心。又如第2册中第36页,“工人们 你们真是我的好朋友 你们用心用力 一天到晚 造了房子 给我住 缝了衣服 给我穿 做出伞来 给我撑 印出书来 给我读 搭桥 造路 给我走 做糕 做饼 给我吃 还有 做椅子 给我坐 做床 做枕 给我睡 还有 做纸 做墨 做笔 做砚 给我用 做皮球 做摇鼓 做空钟 做不倒翁 给我玩 好朋友啊 我在这里 谢谢你们 愿你们身体好 愿你们心里快乐 没有烦恼”[7]。这篇课文仿佛是儿童直接与工人们的对话,以儿童的口吻向工人们的劳动表达了感谢。文中列举的一系列物品,不管是住的房子、穿的衣服,还是吃的糕饼、玩的皮球等等,都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见到,都需要用到的,儿童会轻易地将课文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而这些东西又都是工人们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用这些形象的物品勾起学生的回忆,同时从儿童的视角抒发了对工人们的赞美和美好的祝愿,让学生学会感恩,知道自己生活中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来之不易的。

教材中对劳动者的赞扬都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对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識与实际生活没有距离感。同时又通过文字的描写,让儿童将知识内化,深化儿童的生命体验,促进儿童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三)趣味化

儿童都是充满童趣的,儿童都会带着好奇和探索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在儿童的世界里,一切已知和未知的东西都充满乐趣,充满新意。在课文中运用有趣的话语,生动形象的图画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能极大地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兴趣。教材的趣味化编写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对儿童的创造力和心智的启迪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本套教材的第6册的《扫除》(一)中,“温习好功课天也晴了。在久雨之后,这样的晴天,可不能错过,让我把屋子里扫除一下。把袖子卷起来,把衣襟撩起来,就动手。门和窗,一扇一扇都打开;黄金色的太阳光,立刻充满屋子里。瓷娃娃,你暂时寄居这里吧。我要把你的住所,拂拭一下哩。拿了鸡毛帚来,窗栅上,书架上,桌子上,茶几上,凳子上,桌子上,都仔细拂拭一遍。呀!这么多的灰尘,在太阳光里,蒙蒙飞舞,好像烟雾一般”[8]。这篇文章对儿童打扫屋子的原因、过程以及打扫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瓷娃娃的对话都进行了描写,将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刻画的淋漓尽致。在儿童眼里,万物都是有生命力的,他们可以和瓷娃娃对话,可以将屋子里的灰尘看作飞舞的烟雾,在他们的世界里,万物都是值得探索的,都是充满童趣的。又如第3册中的《植树节》,“今天是孙中山先生的逝世纪念日,又是植树节。春林和建生,两个小朋友,同在园里种树。他们先把泥土掘好,再把小树的根,种在泥里,小树就直立着了。春林对建生说:过了许多年以后,我们的年纪大了,这株树也变成一株大树了,到了夏天,我们到树底下来乘凉。[9]”这篇课文通过植树节当天,对两个小朋友在园里边种树,边畅想小树长大之后,他们也会长大,夏天可以在树下乘凉的场景,将两个孩子天真烂漫的想法传递给学生,整篇文章语气轻松欢快,让人读起来十分有趣。

从儿童的兴趣点出发,将发生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场景用儿童的语气讲述出来,带了许多童趣和愉悦,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乐趣,让学习变得不再无聊,让知识变得活起来。同时课文中出现许多自然劳动场景和现象以及社会活动,不同的自然现象,多种多样的社会活动,有利于儿童积累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判断能力[10]。

(四)启发性

儿童的智慧是无穷的,但需要教育者积极正确的引导和启迪。教材编写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进行启发和教育,让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水平得到提升才是教育性的体现,而什么样的文章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开拓学生的眼界是教材编辑者必须考虑的方面。而关于劳动场景的文章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同时也能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学会感恩以及劳动的乐趣。

如本套教材第2册第2课,“宝宝吃饭 饭是哪里来的 宝宝穿衣 衣是哪里来的 宝宝住屋子里 屋子是谁造的”[11],文字的下方分别是米饭、衣服和房子的图片。这篇课文选取了儿童日常生活中最不可缺的三样东西,人每天都要吃饭、穿衣和睡觉,那么这些吃的用的都是从哪里来的呢?作者针对这三个问题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探索,去寻求答案。这时候学生就会联系起自己的日常生活,米饭是由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水稻做的,衣服是母亲辛苦织出来的布做的,房子是工人们造的,没有他们的劳动,就没有如今的吃穿用品。鼓励学生学会追问思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又如第6册中的《缝棉衣》一课,“丙生放学回家,只见他的姐姐斌坤,坐在炉边,低着头,专心一意做针线,便问道:姐姐,你这样忙碌,是替爸爸缝棉衣吗?斌坤摇摇头说:不是。丙生说:那么给谁穿的?斌坤说:弟弟你不晓得吗?前线的将士,正在冰天雪地中,抵抗如狼似虎的敌军。他们要为国家雪耻,为民族报仇忍饥耐寒,和敌军拼命,真值得我们敬重。我缝棉衣,就是送给他们穿的。丙生半夜醒来,只见姐姐还是在灯前低头缝着棉衣。[12]”这篇课文具有时代性,战争年代更需要向学生传达爱国思想,作者通过姐弟俩的对话,将前方战士奋勇杀敌,后方百姓给战士提供物资保障的画面呈现给学生,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劳动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

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与世界的联系里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将是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因此对于将劳动的场景以各种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艰辛,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学会感恩,将是“劳动教育”最大的用处,学生也会受益良多。

三.对当今教材编写及劳动教育的启示

贴近生活实际。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课文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当今教材编写最应借鉴之处。同时教材编写需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渐递增,并且形象化的图片和故事情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寓教于乐,增加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在趣味化的教育实践中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发展。

民国时期,由于大多数孩子都来自农村,从小就会参与家庭劳动,所以在学到劳动相关的课文时,学生很容易联系到日常生活,能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以及学会感恩别人的劳动。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劳动和劳动教育的观念出现了动摇和偏移,劳动教育观在社会中被淡化或虚化[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14]中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家庭对学生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可以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家长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榜样示范,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抓住日常生活中各种劳动实践的机会,鼓励孩子自己动手,热爱劳动,教会孩子掌握一些洗衣做饭等基础的生活技能,为孩子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应对学生的劳动教育發挥主导作用,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首先,开设多种形式的劳动课程,弥补学生在家庭中较少接触劳动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兴趣,让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以及劳动的艰辛,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其次,应当发挥教材的作用,教材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学习材料,可以借鉴民国时期的教材中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劳动场景的刻画,用朴素的语言,有趣的情节以及生动的图画让学生联系起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唤起学生的同理心,培养学生感恩劳动者,劳动光荣的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社会应当对学校和家庭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政府应鼓励生产企业或工厂农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向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开放生产实践场所,鼓励学生与普通劳动者共同经历劳动过程,让学生较直观地感受劳动的不易。同时社会各种群团组织和福利机构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志愿服务,开展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区义工,帮助清洁工清扫街道等工作,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明白劳动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J].人民教育,2007(23):5-9.

[2]朱文叔编,新课标小学初级国语读本(第2册)[M].上海:中华书局,1934:34.

[3]朱文叔编,新课标小学初级国语读本(第3册)[M].上海:中华书局,1934:37.

[4]罗章.人类学视野下土家儿歌教育的生活化特征[J].学前教育研究,2007(12):10-12.

[5]王鹏.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坚持四个回归[J].教学与管理,2020(14):10-12.

[6]朱文叔编,新课标小学初级国语读本(第2册)[M].上海:中华书局,1934:38.

[7]朱文叔编,新课标小学初级国语读本(第2册)[M].上海:中华书局,1934:36.

[8]朱文叔编,新课标小学初级国语读本(第6册)[M].上海:中华书局,1934:45.

[9]朱文叔编,新课标小学初级国语读本(第3册)[M].上海:中华书局,1934:19.

[10]赵大洲.试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趣味化学的探究教学[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01):44-46.

[11]朱文叔编,新课标小学初级国语读本(第2册)[M].上海:中华书局,1934:2.

[12]朱文叔编,新课标小学初级国语读本(第6册)[M].上海:中华书局,1934:55-56.

[13]王鹏.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坚持四个回归[J].教学与管理,2020(14):10-12.

[14]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0-03/27/nw.D110000renmrb_20200327_4-01.htm.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劳动特点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