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探讨

2021-02-03刘一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4期
关键词:帕酮普罗胺碘酮

刘一霖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发病以后会出现心悸、胸痛、气短等多种不良症状。还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休克,随着病程不断延长,该病症对患者的负面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因此要及时采取措施对该疾病进行治疗[1]。目前临床治疗一般是以药物治疗为主,通过普罗帕酮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发挥较高的治疗作用。还有研究认为[2]在普罗帕酮的用药基础之上联合胺碘酮可以更好的控制患者的病情,提升整体治疗效果。本文探讨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本院收治的92 例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年龄58~87岁,病程3~15个月,发病到入院间隔时间1~5 h。对照组年龄60~90 岁,病程2~15 个月,发病到入院间隔时间1~5 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所有患者均在本院的知情同意书上面签字,临床资料经验证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中的标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被确诊为心律失常,诊断符合标准[3];患者具备沟通能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具有较高的配合度和依从性。

1.2.2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的精神异常、沟通交流障碍的患者;对胺碘酮和普罗帕酮等药物过敏或不耐受的患者;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病变的患者;肿瘤及其远处转移患者。

1.3 治疗方法 患者在入院之后应及时检查身体状况,掌握患者的病情,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展相关基础治疗。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时做好应急准备,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1.3.1 对照组 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普罗帕酮(Abbott GmbH &Co.KG,注册证号H20090432)治疗,指导患者口服用药,100 mg/次,2 次/d。在饭后用水吞服,并告知患者不能嚼碎。用药1 周之后,如果药效不明显,则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等相关因素增加药物剂量,症状缓解后适当减少药物剂量。持续指导患者用药6 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服用胺碘酮[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254]进行治疗,同样口服用药,0.2 g/次,1 次/d,指导患者持续用药6 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治疗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 个等级[4]。疗程结束后,如果临床症状消失,而且心电图检查没有异常,心律失常未出现减少或减少频率>90%,则说明为显效;疗程结束后,如果临床症状得到减轻且心律失常减少频率50%~90%,持续时间缩短则说明有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变化甚至有加重的趋势,心律失常的频率出现增高或持续时间增长,则说明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低血压、恶心呕吐、眩晕、腹痛腹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87%与对照组的6.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n(%)]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种心脏病症,该疾病是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的窦房结激动的传导速度减慢或阻滞等表现,这种病症会使患者出现心脏搏动频率异常。最近几年,心律失常这种病症的发病率不断的提高,患病人数不断增多,所以对人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5]。该疾病可以单独发病也会合并其他疾病发病,影响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会降低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导致该疾病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因为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等都可能会使患者发病,还有可能是因基因通道异常而导致遗传性心律失常发生,因为不良生活习惯也会诱使这种疾病出现。

当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之后就会出现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很多患者会表现有心悸、心动过速、等相关的不良症状。在严重情况下容易导致患者晕厥或者猝死,该疾病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随着疾病病程的不断延长也会对患者心脏功能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很多患者会出现水肿和乏力,所以患者在发病之后要采取及时治疗措施,这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的可能。目前临床治疗这种病症的方法众多,一方面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而另一方面也可以以药物治疗为主。但目前药物治疗是治疗该病症的主要手段,但治疗的药物众多,不同药物所取得的效果也存在差异[6]。本文分析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87%与对照组的6.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能够说明通过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之下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胺碘酮是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这是一种高脂溶性化合物,是一种非竞争性的β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在用药过程中能够对钠离子、钾离子和钙离子等实现阻滞,这样就能避免出现折返激动的不良作用,可以在用药时减少患者的窦性心律,恢复患者的动脉血管扩张,还能抑制肾上腺素,调整患者的心率。将这种药物联合普罗帕酮进行治疗,可以将药物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同时这种药物和普罗帕酮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适应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心律失常患者通过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帕酮普罗胺碘酮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奇怪的纸盒子
普罗格:将精益物流与供应链服务进行到底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疗效分析
普罗帕酮和美托洛尔治疗34例病毒性心肌炎致期前收缩的效果观察
普罗帕酮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