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物拍摄分析

2021-02-03田征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拍摄电视人物

摘要:当今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电视更加高清数字化。要做好电视新闻,牵涉的因素很多,其中基本的一点就是需要记者在拍摄方面有较高水平。在拍摄中要呈现被拍对象的声音、情绪、肢体语言等,要体现画面的流畅和连贯性,要让观众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感同身受,从而产生兴趣。拍摄人员的技术水平关系到能否准确表达出新闻的主题,以及表达的信息是否全面等。所以要提高新闻报道中拍摄人员的摄影水平,才能让电视新闻的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电视;新闻报道;人物;拍摄

中图分类号:J41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1-0198-03

对于电视新闻拍摄来讲,人物是最难拍好的。因为在新闻现场人物会不停移动,同时也可能作出不同的动作,还会受到场地的局限以及新闻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工作人员拍摄的镜头是需要体现出新闻的重点的,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观众的眼球,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拍摄技能。

一、电视新闻的特点

电视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画面清晰,观众在观看电视新闻的时候能有良好的观看体验。电视新闻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动态的画面。与静止的画面相比,动态画面可以体现出新闻的真实性,工作人员在拍摄过程中通过对动态的抓取,形成一帧帧连续性的画面,在这个画面里新闻人物能够清晰地展现出肢体动作和语言,观众通过电视新闻所呈现出的人物形态,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新闻要表达的内容。观众通过观看电视新闻能够投入新闻报道,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就是电视新闻所表达出来的吸引力[1]。

二、电视新闻的人物呈现

拍摄电视新闻,最基本的要求是拍好人物。我们把新闻分为两大类:时政类和民生类。对象也有两类:领导和新闻故事人物。对于新闻故事人物的报道,其拍摄方式基本上是拍摄一个故事场景作为开端,从而揭示新闻的主题。还有另一种拍摄手法,那就是直接进入主题,用具有冲击力的画面来抓住观众的眼球。总而言之,就是通过让观众信服的画面表达出人物的真实形态,进而体现出让观众感同身受的故事情节。

在拍摄电视新闻人物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还原人物的真实性,还原人物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场景等。比如某一个人,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获得了社会的认同,要把这个人的事迹进行宣传,那么就需要通过电视新闻拍摄的方式向社会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2]。

三、新闻现场人物拍摄要领

新闻现场人物拍摄是指在发生新闻事件的地点,工作人员对人物进行拍摄的过程。通过拍摄人物的肢体动作和形态表达信息,体现新闻故事。在进行新闻拍摄时,要保证所拍摄的内容是真实有效的,不能有失偏颇,而且必须具备生动性。人物拍摄应保持真实,要向观众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在实际拍摄阶段,由于新闻具有突发性,而且容易受到现场的制约以及事故背后的含义、人物本身具有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在新闻现场的工作人员不能够通过事故的完整性表达人物的性格,所以更需要注意拍摄的细节,比如加强对人物眼神和肢体语言的拍摄,以突出事件中人物的情感。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物拍摄与一般日常生活中人物拍摄是不一样的。新闻现场人物的拍摄是需要专业的摄影记者完成的,拍摄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拍摄水平。发生事件的地点是拍摄现场,所以拍摄的内容中应该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这四大要素,并且要尽可能地将更多的信息呈现给观众。

新闻现场人物的拍摄需要遵循真实原则,拍摄的新闻要有价值。在拍摄的时候,要突出人物形象,展现出有价值、有内涵的信息。比如在拍摄抗洪救灾的新闻时,要拍摄出人物的表情、眼神、情绪、动作等,以体现出人物的紧张、难过等。

四、电视新闻中人物的拍摄要点

(一)单人拍摄要点

从拍摄的角度来讲,不能进行俯视或者仰视拍摄。因为俯视或者仰视都是带有个人情感的,所以进行单人拍摄时,应该平行拍摄,这样才能够更加客观地、不带有个人感情地展示新闻事件。从拍摄方向来讲,应该在人物正面进行拍摄,如果因为某些因素人物不方便进行正面拍摄,则可以在人物背面进行拍摄[3]。

(二)群体人物的拍摄

在进行群体人物拍摄的时候,为了体现场面气势的强大,可以寻找高点进行俯视拍摄。此外,要想缩短拍摄对象与观众的距离,工作人员还需要在拍摄时站在人物旁边或者在人群中间进行拍摄。

(三)发言人的拍摄

在拍摄电视新闻的过程中,对于会议上发言人,多数的情况下要以特写的形式来拍摄。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尽可能地在发言人身边进行拍摄工作。在拍摄中还要注意,要将会议悬挂的横幅、背后的投影和与会议相关联的信息拍摄到画面中。在发言人讲话的过程中,发言人的肢体语言、情绪、形态及其与观众的互动,这些都是变动的,可能会影响到拍摄效果。因此,在对发言人进行拍摄时,要时刻注意画面中发言人的位置,找准拍摄的角度,根据发言人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以提高拍摄的质量[4]。

(四)刻画人物性格

对于典型人物的拍摄,人物是整个拍摄的核心,每个人都有其性格特点,要通过典型的拍摄体现出人物的性格,让人物形象变得生动活泼,让拍摄内容更加饱满。在拍摄典型人物时,除了要拍攝人物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情绪外,还应该通过人物与周边的密切联系来展现人物的性格,比如收藏的旧茶杯、具有时代背景的老照片、旧衣服等。可通过周围的景物衬托人物或通过物品体现人物,在拍摄过程中要做到情景相连,使观众深刻了解所拍摄对象,能够通过拍摄内容联想到镜头外的生活,从而刻画出人物多方面的性格特点。

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的英雄人物,这些人物都是平凡而伟大的。拍摄者要掌握这个基准,拍摄内容要贴近生活,面向群众,符合实际,要能够找到人物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闪光点。要通过镜头体现看似平凡的事情,烘托出人格的高尚。要让镜头变得温暖,要能够站在民众的角度进行拍摄,这些温暖包括职业的操守、朋友的爱护、亲人的思念等[5]。

五、设计镜头的运用

(一)空镜头的运用

拍摄人员在进行会议新闻拍摄时,可以拍摄签到台、背景布置等空镜头展现出会议的全貌。同时,空镜头对于细节的抓拍也有很好的效果,能够很好地突出表达会议现场的特色装饰。

(二)叙述镜头的运用

叙述镜头的应用,可以让画面呈现出丰富饱满的效果。因为叙述镜头所展现的画面能够从时间和内容上表达出人物和事件之间紧密的联系。会议的内容具有单一性,无非就是各种人物轮流发言。要想让拍摄的画面不那么单调,就可以通过叙述镜头的方式进行拍摄,这种镜头的运用能够将发言人与其他人员的互动完美地呈现在所拍摄的画面中。

(三)拍摄角度要找好

在拍摄电视新闻时,找好拍摄角度是十分重要的。被拍摄者和摄像机之间的夹角,就是拍摄角度。随着拍摄角度的变化,拍摄所呈现出来的环境、主题、背景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同时,随着拍摄角度的改变,画面所体现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画面所呈现出来的人物形象、人物的情感以及背景环境也存在差别[6]。

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物拍摄技巧

(一)了解新闻事件,做好访前工作

在对新闻现场人物进行拍摄时,首先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需要摄影记者对新闻事件的人物以及背景做到了如指掌,同时,准备好拍摄设备工具。在拍摄阶段,要对整个现场进行观察,找好拍摄角度,挖掘有价值的画面。要关注新闻现场人物的各种形态、动作、情绪的变化等,尽可能地拍摄到有冲击力的画面。比如人物强烈地表达情感的瞬间、有转折的瞬间等。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拍摄现场的其他人物、现场的环境等,要做到在整个环境中突出表达人物。

(二)画面的截取

新闻事件的事实是由许多个方面堆积起来的。拍摄者想要确保新闻事件的完整性和事件的准确性,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记者到达新闻现场的时间、拍摄角度的选取、被拍摄者和新闻事件的联系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新闻事件。摄影者进行拍摄是为了体现出新闻的内容。不同的媒体对于同一个新闻事件所报道的内容是不同的,所以拍摄的画面也不相同。拍摄者在拍摄前要确定拍摄的主题,在拍摄过程中要找准角度,突出展现拍摄重点。

电视新闻具有线性的特点,不能全方位地进行人物报道,无法在报道中体现人物全部的人生履历。因此,拍摄者要确定拍摄的主题,认真选取素材,通过镜头体现出人物的故事。所选取的画面要具有价值,要能突出人物特点,展现出人物的品行和形象。此外,所拍摄的内容要有逻辑性和连贯性,不能胡乱拍摄。

(三)新闻报道中的瞬间抓拍

照片能够体现出人物瞬间的形象,也可以表达出拍摄时的生活环境等。在对电视新闻报道人物进行拍摄时,为了提高画面的质量,需要拍摄人物的形态、情绪、肢体语言以及情感。要捕捉到人物的瞬间形象,通过人物瞬间形象所表达的含义,向观众传递信息,从而渲染观众。新闻摄影所体现的是静止单一的画面,能够反映出新闻现场人物所呈现出的优点。在对新闻报道人物进行抓拍时,要拍摄人物具有强烈情感的瞬间,内容要生动且真实。在整个拍摄阶段,拍摄者还需要利用周边的因素,如环境背景等,增加画面所体现的信息。因此,抓拍的时机很重要。首先,拍摄位置要理想,拍摄者要找到好的拍摄位置。其次,要根据新闻报道中事件的变动,采取不同的拍摄手法。例如,如果拍摄现场比较混乱,那么拍摄者就需要对现场的全貌进行了解,快速找到最佳的拍摄位置,然后进行抢拍。一旦遇到拍摄困难,就要及时转移位置,再次寻找拍摄机会。在进行拍摄时,不能死板,要懂得灵活变通,从而快速抓拍到具有价值的新闻内容。

(四)现场声音采集

电视新闻报道既有精彩的画面,又有现场的声音,可以让观众清晰地了解到新闻现场所发生的事件。在新闻现场进行人物报道时,现场声音的采集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拍摄偏远山村支教老师上课的画面时,可以先俯视拍摄整个学校的全貌,然后配上老师洪亮的讲课声和学生们积极回答的画面,这样就能够有更好的效果。再比如在拍摄大街上环卫工人的画面时,可以选择冬天的早晨六点钟,那时天还未完全亮,可以拍摄橘色的路灯下环卫工人工作的背影,再配上扫把扫落叶的声音和一两声车辆的鸣笛声,就可以体现出环卫工人工作的辛苦。因此,拍摄者在进行电视新闻报道拍摄时,要对现场的声音加以收集,这种原本的声音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能为后期的制作增加色彩。现场原音比后期配音,更容易渲染观众的情绪。

(五)提高记者素养

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发性,新闻报道要快速、及时、准确。如今,媒体事业发展迅速,对于新闻事件,记者要抢占先机进行报道。新闻摄影记者要灵活、懂变通,要有高超的摄影水平,同时还要能够熟练掌握拍摄新闻的摄影技巧。在工作阶段,拍摄记者要熟练地使用设备,要多观看优秀的拍摄资料,向前辈们学习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拍摄水平。同时,摄影记者要多练习拍摄生活中的现象。此外,摄影记者还要融入观众,与观众多进行交流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在作品中更好地展现出人物的情感,让拍摄的作品更加有内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影技术、摄影设备也在逐渐更新。新闻记者要走在时尚的前沿,紧随科技的脚步,努力学习新的摄影知识,研究摄影,善于观察,提高自身的素质。

(六)用新闻背景环境突出人物

在拍摄新闻报道人物时,摄影记者还要在拍摄中体现人物的背景环境。好的背景环境能够衬出当时事件的氛围,凸顯人物的性格,点明事件主题。在拍摄过程中,背景的合理运用对于凸显人物形象起着很大的作用。拍摄者要注意在以人为主的前提下,抓取有意义的背景进行拍摄,保证人物和背景的真实性。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对于典型人物的拍摄,一定不能忽视当时的背景环境。背景可以展现出当时人物的情感和状态等,人在前,景在后,背景与人物相呼应,才能让观众感到真实,才能更好地感染观众。

七、结语

拍摄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电视新闻的质量。电视新闻能够快速抓住观众的眼球,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所以,拍摄者要提高自身的摄影水平,提高拍摄质量。在拍摄新闻报道人物时,由于现场不是静态的,拍摄的对象是有生命力的,拍摄的画面有可能会很模糊。因此,拍摄者要充分了解摄影设备,尽量拍摄出高清的有内容的画面。同时,还要抓拍有内涵的人物瞬间,让画面具有价值,传达出深刻的情感,真实还原拍摄现场。

如今,媒体的发展空前迅速,信息的传播非常之快,新闻事业永会不凋落。所以,摄影者要不断学习,要能向观众呈现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郭建良.从“引力波”报道看摄影大师如何拍摄知名新闻人物:兼谈“引力波”报道中国际知名报纸的用图思路[J].中国记者,2016(5):126-127.

[2] 翟啟山.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物拍摄探讨[J].媒体融合新观察,2021(2):75-77.

[3] 马婉琳.科技人物专题片“浸入式”报道加深观众共情:湖南卫视《新闻当事人》的实践探索[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9):121-123.

[4] 张丽.时政新闻人物的拍摄技巧[J].媒体融合新观察,2019(3):40-41.

[5] 胡卫国.新闻,从关注小人物开始:无臂男孩戴军颂报道的前后[J].新闻世界,2018(2):11-13.

[6] 李志华.媒体融合背景下短视频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4):16-18.

作者简介 田征,本科,编辑,宣传片制作部主任,研究方向:宣传片、纪录片。

猜你喜欢

拍摄电视人物
论文物照片档案的管理
VR拍摄技术在纪录片中的应用
电视新闻摄像实验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案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