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理论下的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教学改革探析

2021-02-03金婷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协同理论协同育人

摘要:本文引入管理学范畴的协同理论,分析解决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如何多元素、全方位协同育人的问题,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为改革途径,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协同理论;播音与主持艺术;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0-0112-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协同理论的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改革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JXGG007

协同理论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学科,在研究事物从旧结构转变为新结构的机理的共同规律上形成和发展而来。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对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理论讲解及实训,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丰富业务领域,使学生全面了解电视节目现状及分类,并掌握相应的主持形态。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受众的电视审美情趣愈发呈现高品质和多样化的特点,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创新迭代空前迅速,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教学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核心素养的重任,理应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回应时代对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与新期待。

一、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现状及问题

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一般在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专业较高年级开设,课程开设前,学生已系统学习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文艺作品演播等课程,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这些先修课程锻炼了学生的基础发声、口语表达等基本专业素养,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是对这些基本专业素养的综合应用与拔高,是凝练学生高阶专业素养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在各高校开设情况略有不同,有的是以一门课程呈现,有的是分成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理论、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训练两门课程,但基本都是以理论加实践的方式授课。课堂上,教师按照电视节目类型逐个进行理論要点讲解,并在理论讲解之后进行分专题、有针对性地上镜实践练习。

综合教学实践经验、同行调查与网络调研,目前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理论讲解与实践脱节

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安排一般是先理论讲解后实践操作,理论课时间少于实践课,思想上也常存在轻理论重实践的情况。授课时间短以及思想重视程度不够,都客观造成理论知识强化与巩固不足的问题。教师缺少足够的时间和手段使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忽略或遗忘所学理论,对知识点记忆不牢固或只是死记硬背,不能很好地用理论支撑实践。

(二)学习过程缺乏有效互动

在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过程中,学生经常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往往在知识传授中处于被动地位。即便存在互动,也仅限于在教师要求下进行,缺少积极参与式的合作,在没有外部指令时不能自动或自发地互动,缺乏思考和创造性活动,这就使得授课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发挥学生在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活动中的主体性。

(三)课程内容很难做到与时俱进

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内容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及课本设定进行的,但在现实生活中,高收视率和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创新,节目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相应的主持形态在不停变化,而课本中的理论与案例不可能实时更新,因此不能与业界做到完美匹配,完全依据课本内容及实践方式难以更好适应行业需要。

二、协同理论下的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教学理念探究

协同理论指出:在复杂开放的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产生整体效应或集体效应[1]。协同理论下的教学应该是“伙伴式”“团队化”的学习模式。教师除教学内容的讲授外,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学习环境、学习支持,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激发学习自觉,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2]。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教学改革吸收协同理论思想,结合播音主持目前的行业发展现状,利用新媒体手段,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形式,对课程的设置进行具体研究,使各个环节相互作用,提升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

(一)协同理论下的任务驱动:建立教学系统的自我调控,形成有序整体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互动式学习,通过下达任务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欲望[3]。

1.在教学理念上,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课程目标设置时,首先思考本课程想让学生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理解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要素特征,具备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综合应用能力,还要求学生实现高阶思维目标与素质目标,从而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协同合作能力,提升对播音主持艺术的鉴赏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职业道德操守,培养学生在各级各类媒体及其他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及有声语言相关工作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2.在教学方法上,强化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的互动性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博耶尔认为,学校应当是师生主体“交互作用”形成的“学习共同体”。师生应当在思考与交流中产生思想的碰撞,迸发学习激情与创造力。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改革,实施课前教师组织学习、课中师生合作学习、课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其中,课前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以音视频的知识讲解、测试题的自主探索等形式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利用翻转课堂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查阅资料,做好线下课堂汇报的准备,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课中主要以演示法集中讲解重点难点,以任务驱动法组织学生实践训练并进行一对一指导、开展课堂互动;课后在反思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拓展教学资源,补充相关前沿动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二)协同理论下的资源整合:完善教学资源,使教学环境更加开放、更具弹性

1.在课程建设方面,建立配套的教学团队,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录制配套微课,补充线上资源。通过课程协同的方式,利用教学团队不同成员优势使授课内容与时俱进;利用在校生和优秀毕业生互动协同,学校和电台、电视台共建实习基地的平台协同,扩充播音与主持艺术前沿研究与行业发展动态,使学生得以应对电视节目形态的新变化以及业界对主持人的新要求。

2.在实践教学方面,以各类实践平台为依托,将专业活动和校内外比赛融入日常专业学习中,形成“以赛促学”的学习模式。高校专业实践平台主要有校内校外两方面,课程教学实践平台以校内为主,其中各类专业实践竞赛是重中之重。在“以赛促学”学习模式探索中,要注意避免重比赛轻学习的误区。课堂实践的比赛要以小见大,主题分得要细,要和课程教学大纲一体化统筹谋划,要从属于大纲、服务于大纲。要达成课程内竞赛与全校性、区域性和全国性比赛之间的协同互动关系,通过课堂环节激发学生“战斗热情”和“战斗能力”。

三、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的协同教学路径

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教学吸收协同效应理论,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学生等教学因素进行合理组织,努力使其在相互作用下产生1+1>2的效能。

(一)調整教学设计,拓展教学空间

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除在教室进行授课与实训外,还可以借助学习通、微信、网站等多元网络平台配合使用开展线上教学。课前通过建立微信群开展课程预热活动,如师生人际关系预热、课程介绍、学生需求和专业素养摸底等。利用学习通在课前任务中开展理论知识、背景资料、视频观摩、节目策划等多种形式的课堂预习和学习准备,在上课时,利用学习通开展互动活动,如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互动提问、理论知识的延伸讨论、理论创新的主题讨论等。课后,可以在学习通上发布教学微课、课件,有效组织学生快速复盘学习内容,调动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合理引入新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清晰看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难点,及时利用新媒体回复、解决问题。此外根据不同节目形态发布练习作业,让学生录制并上传至学习通参与互评,在讨论与交流中完成他人评价及自我反思,实现应用能力、分析能力的提升与高阶思维的培养。在每一章节最后,发布章节测试,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线下根据学生学习通任务完成情况,针对知识重点难点进行集中讲解,利用翻转课堂锻炼学生们自主思考能力,总结和解答线上讨论,结合理论组织实践训练并进行一对一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实训中提升播音主持实践技能。

课程的教学设计虽然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部分,但这两个部分不应独立存在,而应紧密结合、相互作用。第一,线上的理论讲解是线下实践的保障,扎实掌握理论,才能有力支撑实践创新;第二,教师通过学生线上任务点的学习数据和讨论内容,可以充分了解其对知识点的掌握与思想动态,及时在线下做具体讲解与引导;第三,线上布置的练习延伸到线下课堂进行实践与展示,教师可以对其学习效果进行监督与评价,而线下作业录制成视频上传至线上,可以方便学生参与讨论与生生互评;第四,每一章全部学习结束时,学生要在线上完成章节测试,检验学习成果,教师可根据答题情况掌握学生学习水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二)结合课程思政,提升教学时效性与时代性

播音员主持人的第一属性是新闻性,从事的是党的新闻事业。高校肩负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除传授相关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还必须将教学与课程思政紧密融合,在协同教学模式下,线上线下同频共振,使课程思政系统化,树立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全过程思政理念。

首先,在课前做全面而深入的调研,掌握学生的政治面貌、意识形态特点、课程期待等,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授课中的课程思政,探索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坚持做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统筹落实。

其次,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应指导学生对国家、对事业、对个人的精神追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构建立体的课程思政架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精挑细选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案例与实训素材,以“五爱”为魂,在分析稿件和练习稿件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专业技法选用与思想情感之间的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方面,引入穆青等优秀新闻工作者的作品和主要观点,分析他们参与先进事业、完成非凡成就的历史必然,使学生切身体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如何指导新闻报道创作实践,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在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定位培育方面,在课程内容中引入职业道德与职业规划内容,代入当代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楷模和本专业优秀毕业生的例子现身说法,引导同学们在学习他们专业技法的同时学习他们的楷模精神。

最后,从思想与行动上抓课程思政的实效,结合实际、关照现实,除课堂引导外,借助学习通、微信、视频网站等社交渠道掌握课程思政效果,建立课程思政微循环。

(三)优化教学团队,打通实践平台

电视节目播音主持除本身的知识点外,在实践中需要有专业基本功的体现和支撑,如普通话、呼吸控制、语言表达等,这就需要教学团队融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优势来打造高品质课程。例如,河南工业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教学团队中的教师分别主攻“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文艺作品演播”“口语表达”等方向,各自发挥特长,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的专业学习困难。教学团队一直密切关注电视节目主持形态变化,两位成员入选河南省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曾到河南广播电视台信息广播及河南广电集团大象融媒新闻中心挂职,深度参与一线采编工作,积累了鲜活的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实践经验。专业实践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习过程的重要一环,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专业实践可以使学生查缺补漏,发现差距,从而促进其专业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应充分运用本专业网络平台开展多样化专业实践,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比赛和专业实习。

四、结语

在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教学改革过程中引入协同理念,可以使课程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互动性得到更好的提升。基于协同理念的改革以学生为根本,立足于学生学习过程与教师授课过程的互动性,着重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及实用性,期望通过课程改革探索出育人的新路径。课程的协同性,将课程内容延伸至课本之外,理论结合实际并紧密与专业前沿动态相结合,同时结合线上平台,拓展教学资源、打破时空限制,使授课内容更鲜活、动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内容,引入协同理念也会面临不少细节问题,如何处理好传统播音与主持专业理念与各协同体之间的主次关系,多种实践方式科学并行等问题,都将是学界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 贺国庆.西方大学教学方法变革考[J].教育研究,2014(8):125-134.

[2] 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3] 翟文华,周志太.对话教学的协同效应[J].现代大学教育,2016(5):17-22,112.

作者简介 金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有声语言传播、节目主持艺术。

猜你喜欢

协同理论协同育人
基于协同理论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协同创新模式初探
重庆市铁水联运协同研究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路径研究
基于协同理论的中小企业新三板上市促进机制研究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