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程引导 写评互促
——基于导学课堂的开放式作文评改的几点思考

2021-01-31许文艳

韶关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作文过程学生

许文艳

(江门市第一中学,广东 江门 529090)

关于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倡导由来已久,从作文命题封闭口(命题作文),作文材料选择多种组合形式,到作文评价的过程性探讨,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写作、交流”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创新性与人本性,也暗合了语文核心素养中关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的整体导向[1]4。而“导学”课堂的探索,无疑也是“学生主体”逐渐展露的生长过程。结合导学课堂所注重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新课标关于“创造更多展示交流学生作品的机会或平台,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为学生提供观察记录表、等级量表等自评互评的工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写作要求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实践[1]18。在具体实施中,基于多次开放式的作文写作与评改的尝试训练,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寻找切口,点燃评改兴趣

“写”和“评”是一个完整的学习实践,学生“写”的时候就开始殚精竭虑,无话可说了,若要再让学生认真地“评改”自己或是他人的文章,恐怕就是雪上加霜,令其望而却步了。那为何不从源头上,让学生有话想说,有米下炊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由此想来,在写作评改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兴趣尤为值得重视,而评改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则依赖于写作的兴趣[3]。因此,教师就需要以教材为本,“入乎其中”而又“出乎其外”,在原有的知识能力训练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恰如其分地选择写作切入点。

高中阶段学生的写作训练活动,集中在记叙与议论上。记叙文训练的重点是通过描写角度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通过情节安排艺术写出故事的曲折起伏。议论文训练则侧重从立论、结构、论据及分析论证等角度,让学生学会说理,进而流畅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具体的写作评改活动中,在完成既定的写作篇目的同时,笔者还“借题发挥”,通过具体情境(图文、视频、短片等),激发学生再创作的思维。例如在训练“人物描写角度”这一知识能力点时,笔者先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学完了《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一课后,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刘媛媛《年轻人能为世界做什么》的演讲短片,以“记刘媛媛的一次演讲”为题,学习借鉴课文的正面、侧面描写人物的角度,自行写一篇短文。之后,又在一次以“回味”为主题的写作训练中,截取了《背影》相关的视频内容,要求学生在运用人物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描写对人物个性塑造与主题表达的作用。而在议论文训练突破分析论证这一关卡时,则采用了“时评”的形式,通过选取当下舆论热点,用图文展示相关信息与评论,由此来引发学生写下自己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在这些“时评”中寻找分析论证的方法。在这些整篇或片段的训练中,因为有了情境或表演的激发以及现实命题的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与写作积极性,而这为接下来的作文评改作好了铺垫。

二、搭建支架,引导评改过程

有了良好的写作起点,在接下来的评改活动中,就是要在小组合作的学习实践中,为学生搭建评改的桥梁,从而让学生的自评、他评或互评有依据,有所参考。“自主”评改不能是给出能力训练点及其相关知识要求,就让学生操作评改,更不能完全撒手不管,听之任之。在实际评改过程中,还要给学生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引导,这样学生才不至于无从下手,或是马虎了事,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评改活动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在评改中获得写作的信心。以下分别就高中记叙文、议论文写作训练,加以举例阐述。

(一)记叙文:“运用技法兴波澜”评改指导

在高一某次以“改变”为题的写作训练中,尝试了以下“支架”的搭建。

1.明确知识能力点

怎样写出波澜?

(1)深入认识生活:善于利用事件本身的复杂性(选材)。

(2)灵活运用技法:悬念、抑扬、伏笔、张弛、巧合、意外、矛盾、误会等等。

2.范例借鉴

【习作片段展示】

那汉子尴尬地笑了笑,退到一旁招呼其他客人,我东敲西敲,东闻西嗅,学着妈妈的样子选瓜,奈何自己并无选瓜之技,良久也辨不清哪个更好。//那汉子似乎看出来了,凑过来说:“小姑娘,让叔来给你选吧,保证好吃!”我一听,急了,连忙拿起面前一个看上去还可以的瓜递给他,“就这个了!” //他习惯性地拍了拍,突然眉头一皱,摇了摇头,说“小姑娘,这瓜可不太熟,要不换一个?”“不用,就这个,是好是坏我都认了。”我心想,真拿我当小孩子糊弄啊!

那汉子嘀咕着:“这孩子……”正当他准备称瓜时,我一个箭步冲了上去,生怕他玩什么猫腻。“多少钱?”我问道。“这……”“快说啊,多少钱?”

“这……”那汉子摇了摇头,“这瓜不要钱,指定没熟,不能收钱。”

【分析指导】一连串动作、语言描写,一退一进,一个热情一个猜疑,在多次“矛盾”起伏中,看出汉子的朴实、诚恳,也逐步写出了“我”对“汉子”由极度不信任到“另眼相看”的转变。

3.习作片段分析

午饭时间到了,看着他颓废的背影步入饭堂,拖拉着鞋子,衣袖随着他的行走飞飞扬扬,极惹人注目,更重要的是凌乱头发下揉皱的衣服,带着少许发黄,弄得我都没食欲了。于是我加快脚步远离了他。

但神奇的是居然和他坐同一桌吃饭,从他和他朋友的交流了解到,他昨晚为了预习第二天的课,熬夜到凌晨两点,接着四点起床刷题巩固知识。那时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感觉填满我的心扉,让我感觉面前可口的饭菜难以下咽,不知为啥对他产生了敬畏之情。“唉!”我还有什么资格看不起他,排斥他?

【分析指导】人物第一印象是“差评”,描写较为夸张,没有正面“冲突”,情节缓慢。“和他坐同一桌吃饭”本是很好的“冲突”时机,可以设计“巧合”,但作者只是一笔带过。

4.修改示范

设计“巧合”:

【教师修改】

我排队买好饭,一眼就看到了好友的招手,于是大步走了过去,庆幸着终于可以避开他。我悻悻地一屁股坐下,正想跟好友吐槽他。

谁知刚一开口,身旁飞来一阵冷气,他就在好友的左手边坐下了。真是冤家路窄啊!我心想着,接着便想拿起餐盘。“你干嘛?饭还没吃呢!”好友向我喊道:“正好你也认识一下我身边的这位同学吧,我们很早就认识了……”

5.互评与自评

(1)组内互评:组员互换作文,画出文中出现的情节,讨论文中兴波澜的方法(是否有技法的运用;运用的技法能否使文章有波澜起伏),给出建议文字。

(2)组员自评:根据其他组员的修改建议,重新整合、完善自己的文稿。

通过这两个方向的具体指导,学生在互评与自评的过程中,通过示范引导,得到了较为具体的评改方向,明确了自己作文的提升空间;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讨论,得到了较为中肯且有针对性的评改建议,能够让自己的评改更具操作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获得直观的文字运用与表达、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经验,并在相互切磋的乐趣中,调度出评改的积极性。

(二)议论文:“局部论证”评改指导

从宏观上看,在议论文的常规写作中,审题立意、行文构思、句段论证等几个方面,是学生进行具体写作时,一定会遇到的问题。从学生实际出发,训练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来有序进行。就审题立意来说,不管是新材料作文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要求有变化,但整体理解材料的宗旨是不变的,即抓住关键词句、理清句段关系、明确写作任务、选定写作角度等重要环节是相对不变的。而在学生审定方向、明确思路之后,局部句段的论证方面,教师则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升格。

1.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目的】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事件】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有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很好。【结果】

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不同看法】

2.局部论证指导示范

写作过程中,学生展开具体段落时,常常会有观点不明、论证不实等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来步步落实指导:

(1)问题诊断

【习作片段展示】

焦老师为了督促学生学习,于是想到了一个“新招”:如果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上课认真,就可以获得红包。学生于是不逃课,开始努力学习,与老师的关系也变好。老师开出的吸引人的条件,一定程度上带给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可是这样的动力能长久吗?想像一下,

如果没有了这诱人的动力,学生还会努力学习吗?

学生诊断:(明确)缺少明确的观点,论证不充分。

(2)修改示范

【教师修改】

奖励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需要方法,更需要谨慎地用方法。诚然,在红包的刺激下,学生们的学习有了热情。单从结果看,这一红包攻略确实卓有成效。微信红包这种社交工具被焦老师于股掌之间转化为催人上进、带有激励意义的教学工具。然而,开出这种“如果努力学习,就发红包”的诱人条件,又会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呢?没错,学生需要鼓励和奖励作为“动力”,但当这种做法成为常态,有谁还会完全静下心来潜心学习,抵御物质条件对精神满足的不断刺激?日复一日,长此以往,难免会有学生觉得,有物质奖励的学习才是有意思的,而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多少也被染上了一些杂质。故此,教师在激励学生的方式上,还是需要三思而后行的。

明确修改要点:观点明确,可以综合运用辩证分析、假设分析等论证方法,最后进行论证小结。

(3)学生修改升格

请仔细阅读以下文段,诊断其中的问题,参考教师的示范,小组合作交流,对文段进行修改升格。要求:明确局部论证的思路(提出论点——具体分析——小结观点),并在具体分析时运用一定的论证分析方法(如道理分析、举例分析、对比分析、类比分析等等)。

【习作片段展示】

某些家长明确反对老师的这种做法,这些言论有些过度解读这一行为。对出勤率高的学生进行奖励,这与小学生被奖励小红花的行为无异。况且,对微信红包稍有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微信红包的钱给予金额最少是1分钱,

衡量一名技术学院老师的经济水平便可知,红包金额不足以让一名学生变得功利。作用也只不过是起到了引起注意、趋赶风潮的作用。

学生诊断:(明确)分析不到位,没有提炼明确观点。

学生自主修改,完成后,组内交流,推荐展示。

(4)小组修改展示与点评

【学生修改片段展示】

某些家长明确反对老师的这种做法,担心孩子们由此变得功利化,这一论断多少是有些过度解读了。对出勤率高的学生进行奖励,这与小学生被奖励小红花的行为无异。孩子对奖励的欲望与生俱来,无可厚非,也不能轻易地定义为“功利”。真正令人恐怖的功利者常常会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枉顾道德法律。但焦老师以红包吸引学生上课并不会使学生为了红包而放弃自己的道德底线,更不会激起学生杀人放火的冲动。如此看来,家长口中让孩子变得功利便无从说起。更何况高考之后,各级政府对本地区状元的奖励,诺贝尔奖对世界科学家的巨额奖金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何同样的行为,落到小小职业学院的教室中就引起反弹?这样说来,家长们大可以再淡定一点,再平和一点吧。

(点评:首句明确观点,接着用类比分析,道理分析等方式展开,最后小结,过程较为清晰且充实。)

整个写评过程,为学生搭建了论证过程的支架,旨在完成对学生较为系统而细致的写作指导,让学生基本明确议论文写作的序列化过程,凸显了议论文写作中关于高中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与提升的可视化路径。与此同时,也较为具体地呈现了学生与自我、学生与组员、学生与教师之间开放式的互动与提升。

三、交流促进,分享评改成果

在经历了从不同形式的写作命题激发,到评改过程的合作探讨与方法指导这一完整的写评过程之后,如何保持学生兴趣和热度也是值得思考的命题,毕竟这个过程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的持续参与程度是与写作水平的发展程度直接正相关的,与此同时,学生也应该明白,写作的最终目标在于表达,评改的目的无非是让表达更为流畅、更具有吸引力。因此,经过评改后变得成熟、圆润、有一定进步的“成果展示”[4],就可以成为学生信心和兴趣的来源。教师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把学生修改后的文章或片段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如标记点评公开张贴、阅读课上分享朗读、小组贴图展览,或是形成网络资源库以便共享,推荐校刊杂志发表等等。这样一来,学生进行写作与评改的积极性可以得到提高,同时,也便于在学生之间形成相互交流与学习的良好氛围。

纵观整个写评过程,尊重学生的兴趣,以学生的写作实际为本,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的写作评改愿望与水平的提高,是课堂导学的题中之义。当然,这个过程不应只是个体的封闭式的“才华秀”,而更应该是学生与自我、学生与组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开放式的互动与提升。此外,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开放写作命题与教材命题的边界,以及在边界之内如何准确有效地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在进行过程指导时,如何在教师指导示范与学生自主探究之间找到平衡,如何更具体充分地让小组成员参与评改过程,进而确保学生力求进步与发展的愿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在实践和探索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需要长期思索和经营的。

猜你喜欢

作文过程学生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