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研究

2021-01-31朱少先

韶关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办学特色

朱少先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办公室,广东 增城 511325)

《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高校。民办高校实施特色创建工程,走特色发展之路,既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时代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还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产业升级换代的外在要求,更是民办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因此,特色发展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是各民办高校内涵发展的主旨。

一、 特色发展是民办高校办学的必然选择

民办高校特色发展就是指民办高校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和主观愿望,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专业建设、培养模式和治理机制等方面主动选择与众不同的战略、途径、方法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独特内涵、气质和特征等。

(一)广东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的内在要求

2021年1月14日广东省政府网站要闻动态显示: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20年预计达52%,广东高等教育实现了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院校,应该体现出自己独有的办学特色。这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规律要求:特色发展。实现“我们不一样”!

(二)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客观要求

2019年,广东高校在校生达到260多万人,毛入学率达46%;2020年高校在校生280多万人,毛入学率达到52%,超额实现了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50%的目标,稍高于全国51%的平均水平。但广东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还存在短板,其数量、质量,都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人才培养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明显,同质化倾向严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应不足;民办高校的科研水平、论文质量和公办高校相差较远。民办高等教育,需要转向内涵式发展。其发展重点在于从以往的拼规模、比数量的旧路,更快地转向到新形势要求的稳规模、比质量、拼内涵的新路上来,以期提高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实现转型升级,为经济转型发展服务。

注重内涵、比拼质量:这是各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展望下一个15年世界教育愿景时提出的新理念[1]。21世纪以来,欧美掀起了新一轮提高教育质量的竞赛浪潮,中国高等教育实现教育质量年报常态化,质量意识日益强化。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变化之中,面对的挑战更为严峻,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离高等教育强国还有一定差距。

(三)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外在要求

全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一是经济发展的方式,从过去一直追求规模和速度的粗放式增长,向适应新常态讲求质量、效率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变革;二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从以往增量扩能式为主,向存量与增量并举的深度模式转变;三是发展动力要素,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世界发展经验证明,科技第一生产力与人力第一资源重要粘结点、汇集区就是高等教育领域。高等教育也是经济社会前进的智力基础和资源条件[2]。我国的高等教育不但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这个新常态,也需要明确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重点,找准办学定位、培养目标,确立长远发展规划,不断加大资源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稳定培养一批年富力强的重点教师和核心管理人员。向管理要效益,以规范管理、提升品牌作为保障,走差异化特色办学的道路,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以质量立校,以特色强校,最终形成民办高校自身的良好地位和竞争优势。促使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为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广东高职院校在省政府引导下,紧紧围绕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的目标,所设专业紧随产业发展,加快招生综合改革,采取三二分段、专本打通,春季学考招生和高考统招相结合的方式,多形式多层次多方法,服务大湾区建设,为社会经济建设输送技能实用型人才。

(四)民办高校面临生存发展的必要选择

民办高等院校经过20多年的跳跃式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水平不断提高,为广东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光添彩,为广东省经济总量占居前三添砖加瓦。但是,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毕竟其发展历史短、办学实力弱,社会声誉暂时没有公办院校高,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

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史,高校办得好与不好,规模是大还是小,都不是最主要的。其关键在于办出特色,形成自有的办学理念、建校风格。特色,是在特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逐步积累凝炼而成的,具有独特性、优质性、稳定性和发展性这四个特征的统一结合体,成为一所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优势所在、命脉所系。显然,民办高校要实现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真正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强化品牌策略, 提升品牌优势。民办高校,在职业教育竞争中,必须求得生存,首要的是准确定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民办高校不可片面追求“高大全”,可以求真求实,错位发展,追求“小而精小而美”。

二、 民办高校特色发展存在的不足

根据省教育主管部门2019年民办高校年检结果显示,全省50所民办院校中, 45所合格,5所基本合格。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办学经费资金来源单一,财力保障不充分。办学所需的土地,用于科研、实验、实训的设施设备、图书仪器,科研经费和高端人力成本等等都需要巨大、长期的资金投入,仅依靠学费难以解决。虽然广东有四个职教集团在政府支持下成功上市到股票市场融资,增强了资金实力,但易形成资本赢利要求与教育是公益性和长期性相矛盾的压力。在国家治理和社会需求层面,对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以及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受教育者选择更好更高的高等教育资源的背景压力下,再加上高校教师队伍薪资水平提高和增加补充养老等实际情况,办学成本会大幅上升,经费不足的问题愈加突出。国家应尽快推出分类管理下的资助或奖励方案。

二是如何充分发挥学校治理功效。民办高校,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办学方向。这就要求董事会组成形式和运行程序规范合理。而现实是学校治理结构运行不畅,院校章程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学校党委、工会、监事会、学术委员会等,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有碍高校的科学、民主、健康发展[3]。

三是师资力量不足。实际上不少民办高校基本上达不到1:18的规定师生比,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中年断层问题,不能满足民办高校“双高”的发展需求,尤其缺乏学术带头人,缺少科研骨干、院士、博士、教授及行业技能工匠大师。

四是教科研水平不高。办学定位脱离实际,追求高大全,却不明方向,朝令夕改。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教育过程的监管形同虚设;保障体系缺乏,教学水平培养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由于体制障碍和先天不足,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存在宏观管理因循守旧,习惯思维、计划管制,微观运行动力不强,存在目标锁定、路径依赖的状况。民办高等教育应有的体制机制优势,如灵活高效的决策管理机制、强大快速的市场适应能力、广阔便捷的资源整合渠道等,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而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客观形势的发展,有逐渐失去先前的生机和活力的可能。

综上所述,推动民办高等院校提高办学层次,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努力形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民办高等院校,打造自己的民办教育区域特色;鼓励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加强民办教育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支持民办学校在经费筹措、管理体制、办学模式、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教师管理等方面大胆试验、创新,形成民办教育自身特色①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的意见》。。这既是方向,也是原则要求。

特色办学内涵发展,科学定位是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而科学定位则必须突出区域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在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办学理念、学科专业等方面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三、特色发展的方向选择

特色发展是民办高校最好的和必然的选择。现在是最好的时代。“十四五”开局之年,大湾区建设已开启,海阔凭鱼跃。

(一)创新办学运行机制,改革内部管理机制

1.办学类型的选择。根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与政策的精神 ,各民办高校,要及时审时度势,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设定好发展目标。

2.现代产权制度的健全。在分类管理的大背景下,遵循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原则。

3.竞争激励机制的完善。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正的导向;完善重能力、重实质、重效能的分配激励机制,切实维护教职工队伍的长期稳定。

4.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要协调好民办大学多元权力和利益主体间的关系,促使民办高校法人、多边治理结构的形成。要建立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4]。

5.决策机构的建设。董事会工作的开展,要坚持专业治理、亲属回避的原则,并加强程序意识,严格按程序办事。需要强调的是: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并不等于包办机构。校长在治理学校行使职权时,不得随意变更董事会作出的决议,也不得超越董事会授权范围。但对董事会已经授权校长的相关工作和职权,尤其是教育教学工作,董事会领导不能直接进行干预。

6.监督制约机制的建立。学校监事会,应大胆地行使高校章程规定的职责,检查学校财务;同时对董事和校长履职、学校依法办学进行有效监督,认真遵守规章制度。

(二)凝聚共识,谋定而动,打造重点专业群

1.专业建设契合地方经济产业结构。民办高校,应坚持瞄准区域产业发展和新工科建设,实时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坚持三契合:契合当地经济特色、契合当地产业特色、契合学校特色。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结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益性,专业对接产业,重点发展特色鲜明、潜力较大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优势专业。构筑新型而完备的产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发挥珠三角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

2.努力打造高水平学科专业群。学科专业建设,在民办高校特色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核心作用。培育特色专业,是一个各方面资源长期稳定投入的过程,特色培育必须瞄准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必须先从某个重点专业突破,再到专业群,再到学校层面[5]。

国家 “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为民办高校打造一流学科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目前,许多民办高校正在发力加速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瞄准科技发展趋势,坚持有所为并主动作为、有所不为主动放弃,逐步形成自己的稳定特色、品牌专业,为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适销对路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3.以服务产业升级为目标,积极主动建立优势的重点专业聚集群。有效实现高校专业链与地方行业产业链的“双链”集群对接,面向地区产业集聚区企业,广泛开展技术培训、科研攻关和继续教育等社会服务。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学做一体

树立产教融合理念,推行校企合作机制,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形式,建立政府、高校、企业行业等多方协同合作的“多轨运行”同频共振模式。以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统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一步完善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与工作能力。

精准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精确对标企业技术和装备水平,精心设计理论和实训课程,精细设计教学方案和课程模式。扎实推动教学模式变革,通过真实案例和实际项目,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兴趣。

(四) 骨干教师队伍的培育

民办高校要培养本校的名师。公开招聘高端人才,鼓励有经验的中年教师进行指导。这样能形成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师队伍,为教学卓越计划的执行打下坚实的师资基础。抓好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水平的重要方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深入,国家之间的交流在经济、政治、教育和文化等方面都有所体现。民办高等教育,一定要顺应整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与国际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对接交融。

总之,在办学过程中,应该探索凝练出民办高校应有的特色;民办高校特色发展,应该适应教育服务市场,积极应对挑战。

民办高校走特色发展之路,既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产业升级换代和适应劳动人口逐年减少等方面的外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更是民办高校今后发展壮大、做强做特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办学特色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民办高校教学论三个基本问题研究的反思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