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津安二郎电影的艺术风格
2021-01-31廖海湾
□ 廖海湾
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它既与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特点有关,也与题材的客观方面的特点分不开,涉及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各个层面,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上呈现出来①。风格的形成是时代、民族和艺术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摆脱了各种模式化的束缚,从而趋向成熟的标志②。在36年的导演生涯中,小津安二郎不断炼就出自己作品整体的风格特征。他导演的最后三部作品无疑是他电影艺术风格达到最稳定的标志。
一、“嫁女”情结与不变的死亡
唐纳德·里奇在其专著《小津》的一开始便介绍了小津毕生的电影只有一个主要的题材,即日本的家庭;并且只有一个主要的主题,那就是家庭的崩溃。每一个国家都由一个个小家组合而成,每一个社会都以家为单位。原本都是一个完整的家庭,但亲人的离世让原本安宁的家庭变得破碎,女儿的出嫁使不舍袭来。但人们面对悲伤,经常在众人面前抑制自己,直到压制不住才以泪水释放。这就是小津影像中传达的人物形象,也反映了他眼中的世界。
1961年上映的《秋日和》讲述了母亲秋子和女儿凌子再婚和结婚的故事。母亲和女儿都在嫁与不嫁中徘徊,最终女儿出嫁,母亲决定独自生活。影片虽然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但是小津通过娓娓道来的电影叙述手法,将破碎家庭中母亲对女儿的那份爱描绘得极其微妙和细腻,其中还穿插着已故父亲的三位友人为这对母女的操心以及凌子好友对她们的关心。家庭的逐步分裂中,有些许温情加入。《小早川家之秋》的故事线索比《秋日和》复杂些,影片以儿媳秋子的再婚问题为始,其间呈现万兵卫密会老情人佐佐木的故事,最后父亲万兵卫因病去世,儿媳秋子和女儿纪子在自己的爱情方面做出了抉择。这部影片还是逃离不了“嫁女”情节和生老病死的问题。两部影片中,由演员原节子饰演的寡居妇人最后都没有再嫁,可以说明在小津的心中,始终如一、坚贞不渝是爱情的最高信念。这一认识观的形成与小津独特的家庭背景、个人经历息息相关。小津导演的最后一部影片是《秋刀鱼之味》,全片并没有出现过秋刀鱼,更没有讲到其味道。这个片名是一种隐喻,秋刀鱼即命途的转折,只有经受过的人才能品尝到其中的滋味。就像电影里由笠智众饰演的父亲那样,女儿未嫁之前替她担心,但等到出嫁后,心里复杂的情绪难以言表。当他面露愁容走到小酒馆喝酒时,酒馆老板问他是不是从葬礼上回来。他面露苦色回答道,也可以这么说。对父亲来说,女儿的婚礼更像是一场葬礼,因为这个仪式将自己抚养多年的女儿送入到别人家中,他内心充满了难受与无奈。
佐藤忠男认为小津的电影是世界上没有类比的独创的,他一辈子把日本普通家庭中的父子、夫妻、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描画在银幕上。他生活的时代一向被认为是日本社会中基础最牢固的家庭制度急剧地崩溃的时代③。因此,我们从这三部影片可以看到故事情节在一定程度上都展现了家庭的残缺,没有一个家庭是完整的。小津电影充斥着“嫁女”情结与死亡主题,这不是在有意味地指示什么,而是大多数人生命路途中的必经站。
二、小津电影的画面风格
(一)“越轴”与“窗帘”
小津坚称“电影没有文法,没有非此不可的类型,只要拍出优秀的电影,就是创作出独特的文法”。因此,小津电影中会出现一些打破常规标准的电影镜头。我们并不能说不按常规标准去拍摄就是违背电影的“文法”,因为电影的拍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过程。在镜头语言应用方面,小津并不是用镜头去规制情感传达,而是通过传达情感去选择相应的镜头。《秋日和》中,母亲秋子在旅馆同女儿诉说自己决定独自生活的时候,导演运用了“越轴”镜头,展现了女儿对母亲决定的担忧和难过。两人交谈时的画面中切入“越轴”镜头,并不会让观众在视觉上产生障碍,反而将现场的感情和气氛充分地调动起来。
“窗帘”一语大概是源于南部圭之助的命名,意思是指在影片的段落与段落之间替代淡入淡出的手法而插入几个没有主要人物出场的景物描写镜头④。这种景物描写镜头在小津电影中很容易找到,如《小早川家之秋》中一排排大大小小的酒桶,《秋刀鱼之味》中酒馆五颜六色的招牌灯。在进入地点空间前,小津总是会使用代表性的“窗帘”镜头为下一个场景的出现掀开面纱。这种镜头的出现为观众交待了必要的细节,引发观众对下一个事件的联想。无论是“越轴”镜头还是“窗帘”镜头,都构成了小津电影的基调之一。
(二)仰拍与固定
仰拍镜头是小津最为人熟知的电影风格。曾经有人问过小津为什么总是使用仰拍镜头。小津打趣地回答,自己大部分的镜头都是在日式房间中拍摄的,使用仰拍可以规避房间内杂乱的环境。当然,这并不是小津真正的用意。这个以日式榻榻米上看事物的角度代表着小津把电影中的人物当作宾客对待,以最礼貌的角度去讲诉影像中角色的人生。小津导演的最后三部电影在展现人物时用的都是仰拍镜头。不管是角色之间的对话,还是单独表现角色的神情,小津始终以对待宾客的姿态向观众展现着一切。
固定镜头也是小津惯用的手法。由于小津的作品主要讲述日本中产阶级家庭中的故事,所以展现对话的场景较多,而固定镜头有利于表现人物交谈的过程,也可以给观众沉稳、宁静的感受。在电影《秋刀鱼之味》中,当女儿化好妆与父亲拜别时,两人之间简单的对白通过固定镜头的转换合理地呈现出来,充分表达了父亲对女儿的担心与希望女儿幸福的期望。小津对固定镜头的偏爱不仅表现在人物拍摄方面,而且在展现户外的风景时,摄影机也是纹丝不动的。小津的固定镜头习惯显示出这样一种想法:新出现的各式各样的技术只是一种骗人的把戏。同时,这也表明了他一直想回归电影原点的强烈意志,小津的电影原点其实就是默片⑤。简单的电影技术,展示出了人物之间最大的情感。
(三)拟态布局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在同一个地方的时候,小津会让他们的动作朝着同一姿态、同一方向,使人物在画面中呈现一种和谐的状态。电影《小早川家之秋》中,秋子与纪子之间的多次谈话都呈现了一种拟态式的布局。无论是她们在一起时的起身还是下蹲,都呈现了一致的状态。甚至在父亲万兵卫去世后,小早川家族所有人坐在狭小的日式房屋中,都展现了错落有致的精巧画面。小津影片中很多小酒馆里喝酒的片段,人物都是做着类似的动作,如端坐、举杯等,使得画面整齐而又有一种潜在的秩序感。
人物相似成形的画面布局,体现了小津对电影构图的近乎洁癖。而究其原因,则表明了他厌恶那种相互对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希望在影片中消除人物之间的对立感,让所有事情通过一种商议、谅解的方式去解决。画面的和谐可以令观众有一场极致舒服的视觉盛宴,在人物形象的描摹中,可以更加纯粹,让影片呈现出一种韵律。小津曾说:“我的生存条件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以流行为准,重要的事情顺从道德准则,而艺术则遵从自己。”在他看来,电影是传达内心情感最真挚的手段,是剧情而不是事件。
三、幽默构思,布景巧妙
曾在小津电影《小早川家之秋》中担任美工师的下河原友雄说过:“这部影片的布景和房间的大小,完全是根据每一段戏的间隔时间而设计制作的。例如当一个人物站起来,走出几步后需要有另一个人物进入画面时,这个房间的大小就必须视这几步距离的远近而定。”⑥我们从这段话中足以看到小津对搭建布景的认真细致,这种“间隔”速度构成了电影的叙述节奏。
电影《小早川家之秋》通过小津对房间的精致布局,展示了一段非常精彩的剧情。万兵卫在和孙子玩捉迷藏时偷溜出去约会老情人。在这短暂的剧情中,女儿文子的盯视和万兵卫换衣服的动作交替穿插,再配上祖孙俩的一问一答,最终万兵卫成功溜走。正是小津对影片房屋布景的精确把握,使得人物来往之间的间隔时间适宜,才会让观众在看这场戏时胆战心惊,为万兵卫的偷溜捏了一把汗。溜走后的万兵卫手摇蒲扇,走路大摇大摆,此时再加上轻快活泼的音乐,呈现出一种滑稽搞笑的场面。小津不仅对日式房屋做了细致的布局,而且对院内环境也费尽了心思。为了能够拍摄到院子里开放的红色鸡冠花,小津亲自在春天撒种培养,然后在拍摄时将盛开的花移栽到院子里。正因如此,我们才可以在秋子和纪子蹲坐在院子门口聊天时观赏到周围盛开的鸡冠花,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影片增加了一种意境之美。《秋刀鱼之味》中,平山经常和好友到固定的房间喝酒。房间内摆放的酒具、布置的花瓶都处理得十分讲究,并且花瓶内的花每次都有更换,充分表明了小津对微小细节的严格把控。小津这种对形式的极端追求目的是什么呢?简而言之,他是要通过电影的形式来创作完美的静物画。他最大程度地赋予了每一幅画面以稳重的造型和气氛,尽管它内中蕴含着高度的紧张,但形之于表面的却是最为温和的情感⑦。因此,小津的作品无论经过多长岁月的沉积,依旧都会熠熠发光。
侯孝贤曾说:“孤独一生的小津富有真正的幽默感,他把身边的琐事变戏法般似简单的面目置于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在悲欣之后,见微知著,领率无常,惘然上路。”就像电影《小早川家之秋》中万兵卫偷偷约会老情人的路上展现的滑稽场面令观众会心一笑那样,但是人生无常,死亡占据了他的身体。影片中一喜一悲的对比,把落差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小津还将人物刻画得细致入微,使观众感受到影片中人物生活的无常。其实无常的岂止影片世界,现实生活亦是如此。
四、结语
小津的电影作品艺术风格鲜明,有着浓郁的个人气质,在电影史上独树一帜。在观看他的影片时,需要放缓节奏,慢慢细品,因为每一个不经意的镜头都可能渗透着日本民族文化的精髓,都可能蕴藏着人物之间无限的情感。小津的电影可以简单地用两个字总结,就是“纯粹”,无论是影片拍摄的技法,还是主题的表达,都特别专一和纯朴。他自始至终遵从内心,将家庭片提升到了一种极致的高度,成为日本乃至全世界当之无愧的电影大师。
注释:
①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②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③[日]佐藤忠男.小津安二郎的艺术[M].仰文渊 等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
④⑤⑥⑦佐藤忠男,霍军.小津安二郎的导演艺术[J].世界电影,198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