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育人“活环境”创设研究
——基于陈鹤琴学前儿童环境教育理论的实践

2021-01-31张剑春刘雄英陈欣悦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幼稚园陈鹤琴创设

张剑春,刘雄英,陈欣悦,董 璇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陈鹤琴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家,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奠基人,其教育理论与实践涉及学前教育的各个领域,包括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儿童家庭教育、幼儿教师教育不一而足,其涉略之广,研究之深为中国学前教育之楷模,令学前教育后辈同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改革开放至今,学界对其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斐然,先生虽已作古,但其教育思想在今天依然堪称典范,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1934 年,在中华儿童教育社的社歌中,提出了“活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成长路径,即“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学以成童”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成长的价值追求及目标所在,它体现幼儿与幼儿教师的交互主体性,重新审视了儿童发展的主体性,凸显了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何以成童?陈鹤琴在中国首次系统论述了幼稚园环境理论,从荀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观出发,论述了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环境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他认为幼稚园环境应该是中国化的,时代化的,包括大自然与大社会,渗透科学性与审美性,环境终究应该为儿童发展服务,无疑“活环境”是“成童”的重要途径。2012 年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以“幼儿为本,能力为重”,强调教师具备幼儿发展知识与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追随陈鹤琴的“活环境”理论并予以实践,无疑是培养新时代幼儿教师必然选择。

一、陈鹤琴的儿童环境教育理论

环境教育理论是陈鹤琴众多教育思想中的一个分支,除《论幼儿园的环境布置》(1951年演讲稿)等几篇小文以外,其环境教育理论更多地散在先生其他教育思想中,如“幼稚教育之原则”、“儿童游戏与玩具理论”,正如南京师范大学秦元东所讲“陈鹤琴先生是我国从实践角度深入、系统地探索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第一人”[1],本文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从陈鹤琴先生整个幼稚教育理论中探寻环境教育的思想理论,正如于《论语》中探析孔子思想,力求通过梳理先生整个教育理论全面反映其环境教育思想,为现代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一)关于环境的释义

关于环境的内涵,陈鹤琴有比较直接的论述,他认为“‘环境’两字,普通是指儿童所接触的那些静的、呆板的物质。其实,凡是可以给小孩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一切物质都是他的环境,人也是他的环境,而且人的环境,比较物的环境还要重要”[2]。诚然,这种环境观包括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兼具显性环境与隐性环境,同时指出“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

陈鹤琴认为物质环境包括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两部分[3],室外环境要突出自然性,可以布置花坛、菜地、小动物园,通过户外的环境设置让儿童获得劳动教育与认识自然界的目的,同时室外还要有游戏器材(沙土车、滑梯等);室内环境主要凸显教育性,室内要有丰富的设备和玩教具。精神环境,陈鹤琴认为重在人的环境,尤其是教师的作用,教师应该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互动、合作、自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4],他反对教师以权威和控制者自居,提倡教师要身体力行去表明与达成对幼儿的理解与尊重,加强师幼之间的理解、沟通与合作,为幼儿成长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作为幼稚园的教师,需要对儿童热爱和公平,具有优良的品质,这些都体现了幼稚园精神环境的人文性,彰显了以儿童本位的精神环境观。

(二)环境对儿童教育的价值

陈鹤琴高度重视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幼稚园环境,无论是显性抑或隐性,他都在不同的文章及演讲中提及,通过自身经历与子女的成长过程,举例论证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他提出“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所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愈多。所以我们要使小孩子与环境有充分的接触”;“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多给幼儿感性的知识,创造各种环境和条件,多让儿童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多观察,多活动,扩大他们的眼界”3]。陈鹤琴曾经提出了幼稚教育的十七条教学原则,其中一条原则即“注重环境,利用环境”[5],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要充分利用周围的一切环境为儿童发展服务,做一个成功的教师,要仔细研究环境中的许多东西,把初看没用的东西经过研究变成很好的教材、教具。

针对环境功能的作用机制,他认为孩子生来大概都是好的,皆因后天环境的关系,造就了孩子之间的好坏差异,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比成年人要大[2]。对于人的环境影响,他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孩子是好动、好模仿的,所以周围人的行为、举止、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反应。

陈鹤琴认为当时幼稚园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儿童与环境接触太少,在游戏室时间太多,他对这种封闭式的幼稚教育表示愤慨,把这种幼稚园称为“幼稚监狱”[6]。不同的环境可以给孩子不同的教育和发展,比如游戏环境让孩子获取快乐,进而发展各种感觉能力,扩大知识经验;劳动环境可以让孩子独立做事,培养自理自立的能力等。

(三)为儿童创设怎样的环境

围绕环境的创设,陈鹤琴提出了环境的分类和具体方法。为了使孩子得到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要创设丰富的环境。陈先生对环境的分类主要包括:游戏的环境、劳动的环境、科学的环境、艺术的环境和阅读的环境。

游戏是最为陈先生看重的儿童本能,他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通过游戏可以给儿童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6]。无论是家庭或是幼稚园,首先是要给孩子提供游戏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环境要素即玩具。

劳动的环境可分为劳动的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相对而言,他更强调劳动的社会环境。作为父母和教师要给孩子提供劳动的机会,比如孩子的起居饮食种种事情,放手让孩子去做。

“科学”在陈鹤琴的环境理论中包含了两层含义:“科学的”环境与“科学”的环境,一是指环境要具有“科学性”,二是指要提供“科学领域”的环境。比如自制的简陋电话、磁石磁针等。环境的“科学性”是陈鹤琴环境创设理论中一条基本原则,无论是玩具的选择,还是图书和劳动工具的选择,都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科学”的环境则强调重视儿童科学素养的培养,发展孩子关于科学方面的技能和兴趣。

艺术的环境包括三个方面:审美的环境、音乐的环境、图画的环境。首先,陈鹤琴认为爱美是儿童的天性,优美的环境可以培养儿童的情感,陶冶儿童的性情,环境应该给孩子提供“美”的艺术,带来美的体验;其次,陈鹤琴非常重视儿童的音乐教育。他认为儿时是音乐教育的“关键期”,音乐的环境包括物质与人文两个方面。幼稚园的设备应该配备钢琴,中国乐器,如小鼓、小锣、木鱼等[7];再次,要给孩子提供图画的环境,绘画是言语的先导,表示美感之良器,先要给孩子提供画图的机会,带领儿童观察生活和自然界中常见的动植物,绘画要源于生活实践与观察。

阅读环境指阅读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要尽早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使他们认识书籍,爱上书籍,从此步入书籍的海洋之中,并且毕生视其为生命的伴侣和导师。

(四)陈鹤琴环境教育理论中蕴含的环境观

“活教育”理论全面反映了陈鹤琴关于环境创设的原则、特点,可以概括为环境的综合性、自然性、游戏性、生活化、适宜性、审美性与科学性。审美性与科学性渗透在陈鹤琴整个环境创设过程中,在前面已经做了介绍,不再赘述,现就其他环境观逐一论述。

1.环境的综合性

环境的综合性也可称为“整体性”,强调环境的协同作用,陈鹤琴提出了“五指活动”与“整个教学法”,他强调幼稚园的课程是整体性的,在环境创设中也要注重不同领域环境之间的联系。任何一种环境都可以为其他领域活动服务,比如阅读的环境也要体现教师和儿童的社会交往、同伴的互动,同时也可以和艺术领域的画图相结合。一种环境可以为儿童多方面的发展服务,比如户外种植、饲养环境能够给儿童提供健康、艺术、社会、科学领域的活动,通过种菜和饲养小动物,儿童能够从中认识植物和动物,从劳动中获得身体的锻炼,在户外环境中获得艺术的美感,同伴的合作能够增强社会性的发展,所以要强调环境的整体性功能与综合性创设,使环境为儿童的全面性发展服务。

2.环境的自然性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与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也是活教具,自然界是幼稚园最好的教室,也是幼稚园的一个大设备”,自然现象,四时不同,如果依时令,利用每一季中的特殊自然物来布置,可以使儿童认识各种不同的自然现象。陈鹤琴列举了生活中很多自然物来布置环境的例子,比如泥土、葱、树叶,自然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营造优美的户外环境,通过菜地、池塘、花园等充分利用自然,让孩子置身自然中,认识各种植物、动物,获得劳动的能力,审美的能力,在室内环境布置的时候要选择自然的材料,既实用又易得。

3.环境的活动性

环境的活动性强调环境应该是可操作的,具有游戏性与趣味性,是经常变换的,能让孩子动手,从游戏中学习,从“做”中进步。他认为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要经常变化。陈鹤琴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回国之后把杜威的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提出“活教育”的口号,主张教育要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强调“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把实践看做知识的源泉,由此他特别强调环境的活动性。环境布置要由儿童来参与,环境要能够为儿童学习提供支持,要配备足够的玩具和教具,让儿童能够充分的在操作中获得知识与经验。除了环境的可“做”性,环境不可以一成不变,成为摆设,而要根据孩子的学习和自然季节经常调整,使环境成为“活环境”而非“死环境”。

4.环境的生活化

“活教育”课程论总的目标是要把学校教育的环境安排得更像生活的环境[6]。活教育理论源自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其特点之一即“教育即生活”,生活与教育是合二为一的,因此教育的环境也要和生活结合。陈鹤琴认为幼儿期的教育目的之一是要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锻炼他们生活的艺术,提高幼儿生活技能,包括卫生习惯和行为等方面,为此他制定了“二十五条原则”,其中包括认真洗脸,按时午睡,定时便溺等[8]。

5.环境的适宜性

环境的适宜性强调儿童所处的环境要具有本土化、中国化、儿童化、时代性,要符合本民族儿童发展的需要。他于1927 年发表的《我们的主张》中,第一条主张即“幼稚园是要适应国情的”。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曾评价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陈鹤琴之所以是科学的儿童教育的积极推动者,是因为他的研究立足国情,而不是照搬西方的儿童教育,这也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科学性的主要标志。”作为留美学者,陈鹤琴反对纯粹的外来式教育,认为我们不能一味模仿外来教育思想,他指出“外国有许多经验,也有许多好的经验,但不能不加分析地照搬照抄,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适应中国的特点”[7]。陈鹤琴在回顾办园历程时写道:鼓楼幼稚园的办学宗旨、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设备,一切的一切以中国儿童为对象,以“中国化”为目的,为起点,为归宿。

环境是为儿童服务的,环境与玩教具也必须和儿童的年龄特点相匹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兴趣需要。玩具要根据孩子月龄来分,看什么玩具几岁小孩喜欢玩而能玩的[2],反之亦然。环境也要符合儿童所处的时代,能够被儿童接受并从中获得益处。总而言之,环境一定要适宜于儿童,适合于本民族及当时的社会。

除了上述的环境观,陈鹤琴所提倡的环境还具备教育性、趣味性、丰富性、人文性等特点。通过研究先生的整个环境教育理论,不难发现其超越时空的、卓越的思想见解,先生“以儿童为本”的环境观,“以民族谋发展”的教育使命感,深厚的教育理论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这些思想对当前幼儿园环境教育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陈鹤琴环境教育思想的学前教育专业育人“活环境”创设

(一)育人环境的内涵及价值

陈鹤琴说:“如果一个人所居的环境是很优美的,所听见的音乐是很好的,他就不知不觉地高兴地唱起来。他看见美丽的图画,他也来画画看。他看见别人说话文雅,走路轻快,他也会慢慢儿说话文雅,走路轻快的。总说一句,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怎样的印象。”[2]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承担着育人熏染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学前教育专业育人环境的内涵

学前教育专业育人环境是师生在共有的环境中创造与体验的一种物质与精神存在,其形态既有具体事物陈设的物质文化环境,也有以心灵为导向的精神文化环境。对于校园物质文化,统一设定为校园的建筑设计、自然物质景观以及环境美化管理,既包括自然形成的也包括人为创造建立的,其形式多种多样。精神文化也是一种心灵文化,主要涉及办学理念、精神面貌、校园风气等一些非物化形态的文化,是需要一定文化底蕴积淀而形成的精神文化[9],具体而言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实践文化、师生关系等。根据杜威的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基于上述理论,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所接触到的所有人、事、物、教学氛围等都属于育人文化的组成部分。

2.学前教育专业育人环境构建的价值

校园育人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通过校园环境的熏陶使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人类共同经验。校园育人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制约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文化环境教育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物质景观的感知源头,也是思想育人的根本之所在。

相对中小学而言,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比较自由,知识的掌握只是学习任务的一部分,更多的是课后的学习。与其说大学生是“学”出来的,不如说是“熏”出来的。作为隐性课程与资源,环境的作用不亚于课堂教学。一所高校的育人环境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育人环境,可以塑造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专业理念与精神。

(二)幼稚园环境与学前教育专业育人环境的转化

学前教育属于师范类专业,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其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质量的幼儿教师,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与专业理念,系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10],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要从学校获得作为未来幼儿园教师的各种能力,高校的育人环境要为他们成为合格幼儿教师服务。幼稚园环境与高校学前专业育人环境的转化基于上述两方面的依据。

首先,作为未来的幼稚园教师,学生在高校期间的环境要与将来工作尽可能衔接,实现环境的“迁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从幼儿园的环境视角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儿童的视角来掌握专业知识与形成专业能力。

其次,高校的环境创设要使学生“变成儿童”。陈鹤琴认为幼儿教师的最高境界即“变成小孩”。高校学生所处的育人环境要为他们变成“小孩”服务,因此高校环境要尽可能与幼稚园一致,使学生能处于儿童的成长环境中,努力使其变成“小孩”。

基于上述的立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稚园的环境应该具有一致性,两种环境有内在一致性,都以“小孩”为出发点,跨越时空,陈鹤琴的环境理论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基于陈鹤琴环境教育思想的育人“活环境”创设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重在“活”。绍兴文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以陈鹤琴先生“学习成童”为出发点,围绕智能化、科学性、审美性、自然性、人文性等环境创设理念,全力构建与幼稚园相衔接的、以培养智慧型幼儿教师为目标的育人环境。

1.打造智能化的新时代数字环境

陈鹤琴提倡办教育要与时俱进,环境创设要具有时代化、中国化。在人工智能全球化,“数字浙江”的背景下,学院环境围绕“数字+智能”的新时代符号进行改革,围绕物质与人文环境进行创新。学院先后建立了“儿童大脑、心智实验室”、“仿真智能育婴室”、“多媒体模拟幼儿园”、“电子绘本阅览室”,采购美国EGI多模脑电系统、LABNIRS红外光谱成像仪等设备,为学生提供学习与科研的一流平台。在教学方面采用“线上+线下”、“翻转课堂”,专业课程利用网络教学覆盖率达100%,打造了一批省市级精品课程。在学生管理机制方面,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企业微信等智能软件进行管理,将学生课外活动、课外阅读、在线学习等都纳入智能管理,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教育环境“数字化”,全力打造“数字环境”。

2.建构自然创生的物质文化环境

绍兴文理学院依山傍水,自然风景秀丽,“风则江”从校园穿过,校园河湖纵步,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学生流连于校园即是审美的培养。学前教育系秉承陈鹤琴“自然教育”的思想,把“大自然”作为活教材,充分利用校园自然资源,除了在优美校园中进行户外运动,还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等课程中部分课时安排在户外进行,将课程与自然相结合,通过观察校园小动物、植物,开辟小花园、小菜园,让学生体验自然之美。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一致,充分利用自然物,种植花卉,利用树叶、树枝等自然物来布置室内环境,通过山水一体的室内外环境使学生体验自然之美,热爱自然、崇敬自然,把自然教育的思想扎根在幼教理论之中。

3.创设主体导向的精神文化环境

精神文化是育人环境的重要一环,学前教育系秉承陈鹤琴先生“幼儿为本,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师生平等,自由民主,博雅求真的人文环境。环境的创设以学生为主,在教学办公楼的楼道,用学生的艺术作品来修饰,幼儿园模拟室、实训室等教室由学生来进行环境的布置;环境创设以“儿童”为标准,无论是装修物还是玩教具,都是根据儿童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比如楼道墙面用“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来装饰;在日常教学与师生相处中,营造师生一体的自由民主氛围,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尊重学生的学业规划,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自选校内外导师,跟随老师一起做科研,一起训练教师技能,教师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理念,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布置与课程一体化的综合环境

环境不是独立的存在,其目的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除具备隐性课程的功能,环境还要凸显其作为显性课程的功能,为此学前教育系在学院一至四层设置了与课程相配套的功能室,包括幼儿园模拟室、图书资料室、计算机房、微格教室、录播教室、琴房、舞蹈房、育婴室、感统实训室、心理咨询室、蒙台梭利实验室等。把课程与环境相结合,各科教学分布在不同的功能室,涵盖0-3岁与3-6 岁的教育课程,各功能室承担不同的课程教学任务,同时又兼顾其他课程需要,从“整个教学法”的课程理论出发,学生可以综合利用各功能室,达到课程资源一体化。

5.形成具有多元理念的校本环境

活教育理论中提倡多元化的环境教育,学前教育系依托陈鹤琴环境教育理念,同时又吸纳了其他外来环境创设思想,比如购置了蒙台梭利教具,福禄贝尔的恩物,奥尔夫音乐乐器,将多种学前教育思想与方法运用到育人中。主体环境以陈鹤琴教育思想为主,将陈鹤琴的学前教育贯穿到各个环境,从人才培养目标到课程方案,无不以活教育作为引领。

学校以“修德求真”为校训,体现的不仅是一种精神追求,更是一种行为态度。校园道路以绍兴籍教育家马寅初、陈建功、蔡元培等命名;学生公寓命名为阳明书院、仲申书院、树人书院等;另外新建文化长廊,装饰了名人名言、书法字画的牌匾;学院外墙刻有“孔子讲学”雕刻,并雕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信条;一楼大厅悬挂了名人名师的教育生平与文化事迹,同时凸显陈鹤琴先生生平与思想,使学生在环境中了解学前教育前辈先贤,以此培养学生职业理念与专业精神信仰。

6.拓展以实践为导向的育人环境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实践应用型幼儿教师,一是拓展校外环境资源,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同地方幼儿园、教育部门的合作,将学生带出去,把日常教学与幼儿园见习、实习、观摩相结合,将校外资源引进来;通过“名师进课堂”、“教育论衡讲座”等形式,邀请幼教界优秀教师进校讲学授课;外派青年教师进修实践,培养理论实践双向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二是加强校内环境的实践性,各功能室配备“操作性”的学习材料,比如蒙氏教具、仿真婴儿、婴儿营养烹饪厨具等,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每年举行原创童话剧汇报演出,开展暑期“关爱小候鸟”支教活动,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陈鹤琴的环境教育思想为我国学前教育环境理论开辟了道路,其环境理论中蕴含着科学的环境观。结合新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高校学前专业的育人环境应在传承中创新,紧跟时代的脉搏,真正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幼稚园陈鹤琴创设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教育大师陈鹤琴的教子经
陈鹤琴:大学教授当了幼稚园园长
台湾地区《补助办理公私立幼稚园辅导计划》及其对大陆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橘兔的幼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