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校友文化建设与发展策略

2021-01-31毛丙波赵婧宏沈阳师范大学党政办公室辽宁沈阳0034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北京00044

关键词:母校校友学校

刘 铸,毛丙波,赵婧宏(.沈阳师范大学 党政办公室,辽宁 沈阳0034;.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北京00044)

校友是大学精神、学校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是树立母校品牌、弘扬大学精神、彰显母校形象的“品牌资源”。高校是让每一位校友从中找到自己个人梦想,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努力方向的地方,又是自己心灵梦想回归之处[1]。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与母校建立起来的联系延绵不断、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形成一种特定的校友文化。

一、校友文化的内涵和根基

(一)校友文化的内涵

校友文化是由校园的学风、教风、校风体现出来的师生共享的价值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文化传统、校园舆论与师生认同意识,是连接学校历史、现在与未来的情感纽带,是凝聚团结广大校友的精神灵魂,是衡量一所学校魅力、活力、凝聚力,以及检验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标志,更是引导学校建设、发展与改革创新的航标[2]。

第一,校友文化具有认同意识。校友文化源自相同的教育背景、环境、经历、感受等综合因素,其中主要是对母校、老师、同学的强烈认同。第二,校友文化强调情感纽带。校友文化基于校友情感、师生情感、生生情感等,是联系高校校友的重要纽带。第三,校友文化体现精神灵魂。校友文化主要是传承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校友文化的内在灵魂。第四,校友文化是凸显学校的重要标志。在校友文化中,母校和校友是一对相互依赖、相互生存、不可分割的重要元素,校友是母校办学兴校的宝贵资源,母校则是校友的精神支柱和心灵港湾,是母校办学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第五,校友文化体现了创新航标。校友文化是构建大学文化的新鲜元素,是促进学校改革、建设、发展和创新的活跃因素。

(二)校友文化的根基

校友文化是大学精神的一种文化力量,既弘扬了社会主义大学的共性文化,也孕育和发展了各具特色的校园个性文化。校友文化弘扬的主要力量来源于校友,校友文化的根基又来源于大学文化,是母校多年发展形成的、凝聚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

校友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延伸和发展,而大学文化的形成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自身不断选择、提炼和发展起来的,稳定、成熟并为本学校成员一致认同的主体文化,是大学组织及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精神追求、为人处世、道德情感的集中体现。大学文化是高校生生不息的文化根源,也是高校给予学生人格影响的本质所在,是高校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进取的行为、向上的力量和高校的创新,成为学生和校友中安身立命、终身受用的文化遗传基因。

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经过大学的文化熏陶,离开学校时带走的最珍贵的财富就是大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是母校的使者,是母校对学生、对校友情感的传递者,教师对学生的精心培养、帮助和欣赏,会让学生受益匪浅、陪伴终生。而学生对老师的感激,更会强化对母校的情感。二是校友和母校的关系。校友与母校的关系是一种维系终生的关系,校友以母校为荣,母校以校友为荣。它在形态上是一种情感文化,在属性上则是一种感恩文化。三是校友和校友之间的关系。对师长教诲的感激、对同窗友谊的珍惜、对母校大学文化的认可,以及对校园的留恋等具有强烈的认同。师生的双向认同及同窗的相互认同,便是孕育校友情感的温床和培育校友文化的土壤。可见,校友文化发轫于大学,发展的根基也在大学。

(三)校友文化的核心

1.校友文化的核心体现在传承和延伸

传承和发扬大学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承载社会主义和谐的文化理想,继承高校优良传统,发扬高校传承精神、奉献意识和服务力量[3]。校友文化建设延伸了大学的精神家园,将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衔接、融合,体现出厚德载物、开拓进取、乐观向善、自强不息等时代精神。校友文化作为一种情感文化,使得校友无论是处于“师门”认同或是母校感恩,都必然将校园精神继续承载于自身并向外延伸,进而与社会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体现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社会正能量。

2.校友文化的核心体现在衔接和发扬

校友文化把个人的成才发展与社会、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结合起来。校友文化伴随着不同年龄阶段的毕业生,年长的校友给年轻校友分享职业、事业、创业,以及人生的经验、体会、经验和感悟,汇集了校友丰富的资源力量;在校友间,通过传、帮、带和赶、帮、超的理念,为年轻的大学生提供较多的成长成才机会。通过国家和民族未来建设者的在校大学生与已经成为社会中流砥柱力量的师兄师姐的互动,必然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发达。

3.校友文化的核心体现在融合和感恩

校友文化的核心蕴含着的水乳交融的情感和恩重如山的情怀。学生对母校的感恩,使得他们会时常或持续关注母校发展,甚至可以反哺母校,成为母校发展的一种巨大的支持力量。同时,母校也应该继续关注和支持学生毕业之后的成才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便利的服务。另外,校友之间也必然会受到校友文化的牵动,形成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积极关系。

二、校友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一)校友文化具有传承和引领作用

校友文化与大学文化一脉相承,把大学精神变成了一种终身的文化认同,让人们因共同的知识、记忆和温情而凝聚起来,成为校友文化传承和引领的黏合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模式、精神状态和行为习惯。

高校要充分认识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校友文化传承和引领中的作用。教师的认真负责是教学生认真负责,教师的敷衍马虎就是教学生敷衍马虎;教师热情就是教学生热情,教师冷漠就是教学生冷漠;教师的公正就是教学生公正,教师偏私就是教学生偏私。所以,以教师的育人自觉启迪学生的立德自觉,将德育落实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校友的工作方向与高校的专业设置有较高的吻合度,同时校友的工作经验和指导形式相对于其他社会人员也更具有针对性,校友的言传身教很容易在学生中产生认同和共鸣,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具有更佳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校友资源具有唯一性、广泛性、时效性,可以利用校友资源的实力,探索以产学研结合建立“创业就业工作站”等为课程教学提供平台、延伸课堂长度,实现校友会与创业就业工作“二合一”联动功能,达到“一花引来百花开”的效果。其是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的有益补充与传承[4]。

(二)校友文化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

大学的办学宗旨、发展目标等办学理念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凝练为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进而对师生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导向和示范作用。

高校通过界定校风、校训、校歌等方式固化大学精神,使大学精神代代相传,促进广大师生的认同和接受,通过杰出的校友对在校生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示范效应,引导广大师生将校友文化转化为自身的精神力量,形成校友文化的自觉。

作为沟通桥梁和纽带,校友可以适时地将社会发展方向和需求反馈到高校校园,实现学生创业思路与社会需求的有机对接,并有利于在实践操作中验证创业思路,消化创新创业理念,不断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校友所在企业可以作为高校学生创业的实践平台和基地,可以与高校学生的创业项目达成双向选择,实现良好互动,在确保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同时,还可以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校友企业家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基础创业资金,其所在单位可以成为高校学生创业投资机构,使得高校学生的创业想法得到落实,并保障其有序推进和发展。校友资源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铺路搭桥,为在校大学生搭建一架从专业到行业、从校内到校外互联互通的高架桥。校友资源是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平台。

(三)校友文化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

校友文化是一种非实体性的精神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逐渐积淀下来的,其根植于共同的大学精神,凝聚的是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意在激励、劝勉在校教师和学子,使之朝着希望的方向成长和发展,即便离开学校多年的毕业生和校友也会铭记于心。通过牢记校训、学唱校歌、佩戴校徽、使用校标等举措,鞭策广大师生修身养德,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

校友从事着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站在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最前沿,能够准确捕捉市场需求热点,他们结合自身专业、从事领域、掌握技术等方面,不断研究专业成果,开发新项目,挖掘新动能,形成具有科技含量、专业性强、可规模生产的大发展。校友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参与到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科学研究中。以服务产业链为目的,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以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为切入点,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创新点,形成以产业链为核心的“一对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实现专创融合[5]。

(四)校友文化具有熏陶和感染作用

大学在发展过程中,无不凝聚着一代代办学人的智慧和汗水,久而久之,形成学校传统的精神文化,这种渗透实质上是思想方法、道德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熏陶和感染作用。通过“校友访谈”“我和母校有个约定”等方式,让生活中典型人物现身说法,宣传校友鲜活的事迹,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让广大师生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和感染[6]。

校友合作有着诚信和彼此信任的雄厚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高校的师生是校友的“非血缘性的亲人”,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与校友所在的企业或校友创业的企业合作中,校友作为“社会人”的角色远远大于“经济人”的角色,校企合作更多体现的是回馈、感恩母校的情怀,是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7]。

(五)校友文化具有改革和创新作用

校友将母校文化和精神内化于心,同时在社会中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将社会需求、科研前沿、地方经济服务等信息反馈给母校,帮助母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及时做出适时的改革调整。校友参与学校的发展规划,成立校董事会,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实行大学精神和价值观贯穿其中的一系列改革与创新。

(六)校友文化具有品牌的价值和作用

开发校友品牌资源价值,他们既是人才产品,又是学校的品牌形象,校友品牌是散发在社会上的一张张名片。校友是母校办学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其之所以宝贵是因为他们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这也是校友资源的隐形价值。在当今高校之间充满竞争和挑战的形势下,校友文化建设的好坏越来越成为影响一所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社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影响着大学知名度的提升。

三、校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一)整合资源搭建校友文化的传承平台

培育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友文化,需要整合学校各种教学资源,构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搭建校友文化的传承平台。

1.充分利用校史陈列馆的功能

学校充分利用校史陈列馆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使他们进入学校就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了解学校文化、传统和特色。了解杰出校友,特别是他们的成长经历,在校期间的刻苦努力、卓越表现及在工作中表现的敬业、钻研、奉献的母校精神,增加新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努力学习、全面提高。

2.建立优秀校友导师团队

通过优秀校友导师的力量,指导在校生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经常邀请杰出校友来校作报告,结合不同学校的专业特色邀请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用他们的事迹,乃至平凡岗位坚持与奋斗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科学、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业和人生。

3.充分利用各种新兴媒体

通过各类媒介,不断完善学校网站,通过互联网,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广泛联系校友,扩大交流。坚持定期出版校报、简报,让广大师生和校友能够随时了解学校动态,关注学校的发展。一方面,可以调动广大校友结合各自的工作和专业、结合资源和能力,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甚至提供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为校友的发展提供指导、帮助,进一步增强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感情。这也是扩大母校影响的重要渠道。

4.充分发挥学校重大仪式的凝聚功能

学校通过精心设计开学、毕业典礼,新春接待日、校庆和重大学术工作等,做好校友的不间断的联络工作。

(二)上下联运搭建校友文化的服务平台

校友会组织是开展校友工作的支撑框架,是校友文化的推动者,要做好校友文化传承和发展,校友会组织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探索和实践形成积极、健康、规范、有序的校友工作机制,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经济服务、文化传承搭建服务平台。

1.建立校友工作长期高效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校友联谊会,创新工作思路,配备专人、专项资金开展校友工作。统计完整的校友信息数据库,确定班级联络人,建立校友数据库及信息化管理平台。丰富校友联络载体。组织校友汇报会,在校学生向校友汇报专业学习及在校生活情况,老校友向母校、向在校学生汇报工作岗位上收获的成绩。通过组织联谊交流、联络服务等活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同时,要做好校友返校和接待等服务工作。可以对毕业5年、10年、15年、20年的校友聚会,由学校校友会积极提供支持,把活动办得隆重而且热烈,校领导出席并详细介绍学校发展,介绍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体现母校一如既往的关注校友,更多推进校友情系母校的感情链接。

2.建立校友共享信息联络机制

利用互联网,建立高校校友专题网站,开通网上班级,开创校友工作新途径。校友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起一脉相承的交流平台,跨越时间和空间继续沐浴在母校、院系,特别是班集体的温暖之中。通过网络向全社会传播母校文化和校友文化,宣传校友建功立业、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典型。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不仅要宣传有成就、有地位、有影响、有贡献的校友,更要大力宣传在农村、在边远地区、在生产、教学和科研基层埋头苦干、默默奉献、辛勤耕耘、不懈奋斗的校友,弘扬他们这种追求真理、不计得失、无私精神、脚踏实地的朴实文化精神,通过校友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在校友之间延伸并发扬光大。通过网络实现国内外各行业、产学研各领域的高端前沿技术、学术研讨、成长体会、人生感悟等信息资源共享,为生活和工作提供引导,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3.建立校友互促共进机制

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通过网络平台将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以及重大建设项目的落实情况第一时间传递给母校,使得高校在社会服务中充分发挥牵引和引导的效能,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牵引机、思想库和加速剂。

(三)人才培养搭建校友文化的基础平台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使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潮、凝聚共识,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学生精神力量,引导每个学生都能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重视在校学生,情感的纽带是从新生入校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建立的。

结合学校和专业特色,鼓励、引导高校校友、教师和科研团队将优秀科研课题、专利项目和科研成果带到地方经济中,互促共进、共谋发展,实现学生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双赢。

充分利用学校和地方校友会的联络功能,加强与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交流与合作。帮助母校毕业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建立就业基地,提供广泛、及时的就业信息和服务。结合自身成长和经验,指导毕业生充分就业、成功创业。

校友将熟悉国内外、各行业、各领域的发展及用人标准反馈给母校,同时对母校的办学优势和不足也深有体会,提出改革思路和发展建议。还可以为校友提供实习实训的岗位和条件,协助母校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和几率,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校友工作可以从细致入微之处做起,要得到校友的尊敬和认同,对在校生需要注入更多人性化关怀,母校今天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会成为他们个人成才、发展的强劲动力。

(四)文化活动搭建校友文化的发展平台

学校要重视校友文化建设,以和谐的人文环境、自由的学术环境,使学校成为对校友有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心灵归宿。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意识,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挖掘潜质才能,培养、提升综合素质,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创造学校教育文化的魅力,内化于心,形成传承校友文化的平台。

以校园高雅文化环境感染学生心灵,规范学生的言行。以校园文化讲坛为阵地,大力传播校园文化之精要,使校园文化、校园精神自觉融入身心,这既是高校传承校友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切实担当传播校友文化责任的使命所在。

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推进文化实践育人。以有效的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好的品质、健康的心理、正确的认识、端正的行为,与校友共创、共享学校和谐文化的丰硕成果。

(五)师生共同搭建校友文化的育人平台

最好的大学首先是一所有灵魂的大学,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是能够为学生提高最好的教育和服务的大学,是能够为国家和地区发展提供高水平人才和学术支撑的大学。

教师是学校对学生的情感传递的使者,教育质量高低从根本上讲取决于人才队伍的素质,落实学校与师生员工共同发展的理念,大力倡导主人翁意识,加强各类人员的爱岗敬业教育和自我定位教育,安排有学术基础和经验的教师多承担教学任务,营造人人成就事业,事业成就人人的局面。

加快构建卓越的人才成长体系、卓越的创新发展体系和卓越的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组成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相结合,把教师与学生汇聚在一起,相互激发,促进校友文化传承与发展,努力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四、挖掘校友资源,促进高校创新创业发展的举措和建议

(一)形成立足专业、促进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

1.打造“专业理论教育+创业理论教育+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将校友资源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密切结合,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全面提升。立足专业的创新教育是大学生创业的天然特点和优势。高校要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改造原有的专业教育体系,加强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校友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甚至建立联合培养实验室和基地,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好这一资源优势,会大大提高创新创业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

要积极打造创业校友交流互动平台。校友不仅分享创业的成功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交流互动中不仅使在校大学生受到精神鼓舞,同时对创业也增加了理性的认识,给大学生更真切的创业指导,及时分享创业的真金白银,用他们的事迹,乃至平凡岗位坚持与奋斗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业观,科学、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业和人生,用于创新创业。

2.建立全覆盖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搭建创业模拟实训平台,构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高校可以利用校友资源在校园创建科技园、创业园和科研平台资源,为立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活动场所,邀请杰出校友或者创业校友担任指导教师进行一对一的项目指导。另外,可以选取校友集中的优质用人单位以及校友自主创业企业作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让大学生创业课程与实践实训有机融合。特别是重点扶持立足专业、富有科技含量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让其优先入驻校内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二)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三维联动”和要素协同

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需要系统整合学校、二级学院和校友的各方资源,构建“学校驱动”“二级学院拉动”和“校友资源推动”的“三维联动”的机制体制。充分发挥学校顶层设计中的政策激励作用,二级学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和优势地位,校友资源的市场资源配置作用,通过建构要素协同运行模式,实现高校师生科技型创新创业与市场无缝对接,激发校友参与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活力,实现科教、产教的高度融合[8]。

1.完善“三维联动”的机制体制

通过学校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学校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遵循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校友发展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原则,以科技成果转化率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主要评价指标;细化高校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制度;教师到企业任职或者离岗创业制度;科技成果转让、许可和作价投资等政策。通过放宽二级学院的管理权限,鼓励二级学院与校友共建研究开发机构、技术技术转移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实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双向流动。提升二级学院的科研服务能力,建立二级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汇报制度,定期要求二级学院汇报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便于学校及时了解产学研用的信息。

2.形成科技成果转化要素协同的运行模式

首先,实现激励政策的协同。学校在进行顶层设计时,重在激励机制的可操作性以及与二级学院之间政策的关联性,实现二级学院、校友等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套政策的协同,为教师搭建产学研用多方协同的平台。

其次,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要以科技信息交流、技术推广、科技培训、对接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科研服务为主。二级学院是集创新链和服务链为一身的核心要素。所以,要积极发挥二级学院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关键作用。

最后,建立链接学校、师生和校友科技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建立微信、微博、校友电子简报、同学会网站、网络直播等现代传媒技术,让更多的校友了解学院师生的科研成果、科技研发动态,以及学院发展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同时,也能让学院的师生了解行业、产业的前沿发展动态和需求,提升科研信息的互通性,打通科技研发与市场需求的中梗阻。尤其是要定期举行教师科研成果展览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展览,邀请校友回母校,发现具有商业价值的科研项目或创业项目,通过技术入股、转让专利等多种方式进行校企联合开发。

3.联合校友资源,共建“弹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校友实践的能力和反馈的信息是学校检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窗口。其分布的行业和立足的岗位又是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的动力源泉,其典型的示范性和模范作用是广大在校生的宝贵资源。通过校友对行业、专业的市场发展的判断,兼顾二级学院教学模式与市场需求,根据产业行业的生产特点,充分利用企业实训资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长。如延长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训时间,让老师带队到校友的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实现校企共建的“弹性化”人才培养模式[9]。

构建“双重化”的“双师”型的教学科研团队。所谓“双重化”就是让教师、校友具备双重角色。二级学院的教师既是教师,又可以是工程师;校友既可以是工程师、企业家,也可以是兼职教师。这样,通过二者的双重互动,实现双师型的教学科研团队[10]。一方面,学院可以聘请校友中的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业优秀人才,组建校友创新创业导师库。可大体分为四类,即理论型、行业型、成功创业者、风险投资人。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以结对子的方式,对教师进行企业新技术开发、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另一方面,将提高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

(三)汇聚校友资源,建立创新创业项目库和导师库

建立校友创新创业项目库和导师库,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石。项目库里既包括在各自领域的对已有技术方法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创业项目,又包括对自身没有条件完成而需要借助外力的创新创业需求项目。遴选重点扶持优秀创业项目,组织参加各类创业项目对接洽谈会,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对接。同时,邀请杰出校友担任顾问,应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沟通交流方式,密切在校生与校友的联动和互动,真正实现点对点的辅导和帮助,让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学生骨干脱颖而出,开拓视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和学术创新水平。

(四)设立校友创新创业基金和校友联盟

通过吸引广大校友设立创新创业基金的方式,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积极争取校友捐赠及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种子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新研究、创业培训、创业实践、创业启动资金等方面的支持[11]。

学校可利用校友会已有的人脉资源优势,组建由校友参与的创新创业咨询委员会,为创业学生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具体服务,让创业大学生真正找到校友会大家庭的归属感。同时,要注重为创业校友服务,搭建一个人才、项目、资金、媒体、政策相融合的平台,让创业校友、投资人、媒体及各个领域的校友得到更深入的了解,促成校友间的合作,特别为创业校友与投资者搭建对接平台。

高校应以创新为核心,创业为主线,合理利用优质校友资源,发挥成功校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真正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增强交流、加强合作、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母校的办学能力和育人水平,开创校友资源促进高校创新创业的崭新局面。

猜你喜欢

母校校友学校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告别母校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母校情
校友风采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