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综艺节目中的“饭圈”乱象思考

2021-01-31

视听 2021年10期
关键词:饭圈偶像流量

褚 晶

“饭圈”,是粉丝在追星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利益团体,是有组织力、行动力的文化群体,也是粉丝的集合地。近几年,以粉丝对偶像的喜爱为驱动力的网络选秀综艺节目迅速发展并给相关部门带来巨大收入,如何防范“饭圈”巨额消费下引起的乱象行为,需要理性分析资方、制作方、偶像、粉丝团等多种因素。

一、网络综艺节目中“饭圈”的特点分析

(一)成员间极强的认同感

“饭圈”粉丝是基于对偶像的依恋和对偶像(或组织)的高度认可聚集起来的群体,共同的情感和集体意识让“饭圈”社群在“情感劳动”的驱使下设定特定的交流场所。例如微博粉丝群,他们心甘情愿为偶像工作,且在追逐偶像的过程中,“饭圈”成员也享受着身份认同带来的愉悦,以获得“粉籍”为荣。

(二)参与偶像的“养成”,实现“自我映射”

伴随着网络时代媒介形式的崛起和丰富,公众意见表达的欲望被充分调动,希望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养成式偶像”综艺节目让粉丝对明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拥有更多参与性,例如《青春有你》节目根据粉丝喜好筛选练习生人选,粉丝则通过打榜、投票等方式帮助刘雨昕、虞书欣、许佳琪等练习生顺利出道。偶像对于粉丝来说是理想化的象征,参与偶像“养成”其实也是粉丝实现“自我投射”的过程,粉丝从“饭圈”内部的角色构建中获得自身价值,最终实现个人与偶像、个人与组织共同成长。

(三)具有独立性和排他性

“饭圈”都有标榜的鲜明风格,不同“饭圈”内部成员还以独特的应援色、应援口号和“饭圈话语”进行交流,这些符号形成一道泾渭分明的次元壁,在排除其他社群的同时,增强自身圈层内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极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饭圈”是组织规则架构清晰且纪律严格、秩序规范的组织。“饭圈”分工明确,“饭圈”成员严格按照“粉头”以及“饭圈”的规则进行工作,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饭圈”的优势。例如《青春有你3》的练习生罗一舟,“饭圈”宣传组在18个榜单进行打榜宣传;净化组在不同媒介平台监测负面新闻,并进行“控评”;策划组撰写宣传文案、采编剪辑其在不同节目和日常中的视频等内容,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以偶像为中心开展的活动提升偶像的知名度和曝光度。

二、网络综艺节目中的“饭圈”乱象

(一)氪金无度

氪金,原指支付费用,特指在网络游戏中的充值行为。在资本的引导下,粉丝为了表达对偶像的喜爱,让偶像顺利出道,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在热搜榜、排行榜、推荐位等重点区域平台进行集资应援和刷数据打榜。根据调查,一个合格的“饭圈”人要在18个不同的平台进行刷榜,《创造101》的粉丝公开集资金额达到4453万元,加上未公开数目和私人集资,总金额将会超过5000万元,练习生孟美岐更是打破单人集资纪录,集资高达1200万元。这种以流量而非质量筛选偶像的价值取向阻碍了娱乐行业以及“饭圈”的健康发展。

(二)网络暴力

“饭圈”中的粉丝更倾向于选择自己偏爱的信息领域,接触与自身立场观点相似的群体,内容选择的排他性和趋同性、热切情绪的推动和媒介素养的不足使粉丝失去理性判断,产生非理性追星行为。例如,容易对对偶像持质疑态度的路人、其他偶像的粉丝和同行业其他艺人进行人格诋毁、言语辱骂和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行为,从而产生各种伤害。

(三)狂热追星,扰乱公共秩序

一些不良人士获知偶像的工作地点和行程后,利用粉丝对偶像的崇拜以及狂热情绪,在微博、贴吧和微信等平台出售偶像信息,侵犯偶像的个人隐私权。在上海机场就发生过类似事情,有20多名粉丝为追随综艺节目中的偶像团体,自行购买机票全程追随并在飞机起飞后、落地滑行时围堵在机舱的出口处,造成航班无法正常起飞和落地。这种狂热的追星行为不仅打破了粉丝与偶像的边界,还扰乱了公共秩序的平衡。

三、网络综艺节目中的“饭圈”乱象成因

(一)流量之下资本用明星链接粉丝

“流量明星”是近些年娱乐圈对当红明星的称呼,流量已经成为投资者和广告商等资本用来衡量一个明星是否具有社会影响力、商业价值的重要指标。资本将偶像发展与流量捆绑,在当下中国“饭圈”串起了“数据—社会资源—偶像—亲密关系—粉丝”的双重闭环结构,以此来剥削粉丝的价值。

粉丝喜欢偶像其实是一种逐媚需求,偶像具有崇高性和引领性。在社交媒体等新技术发达的当代,粉丝可以借助微博、微信和贴吧等多种平台与偶像实现跨时空和跨圈层的交流,在偶像的激励下,粉丝进一步完善自我,其本质是一种崇拜,是一种主动选择和积极习得,是一种情感需求。而资本却将粉丝的这种情感需求所产生的数据与偶像所获得的社会资源相链接,将“偶像能给粉丝带来什么”转化为“我们能给偶像带来什么”,使得“饭圈”中粉丝对于偶像的自由喜欢变成了必须为偶像“氪金”才是真的喜爱这一扭曲观念。粉丝一方面需要为偶像做数据,一方面需要氪金送偶像出道。网络综艺节目《青春有你3》发生的“倒奶”打投事件也是如此,在节目播出期间,很多喜欢某一偶像的“饭圈”粉丝为了能让偶像在超话榜单、明星势力榜中排名靠前,购买瓶盖上带有投票二维码的牛奶,花费大量时间在不同平台进行签到、发帖、回帖,为偶像刷排名和打榜,但因喝不了,只能对牛奶采取倾倒处理。这种为让偶像出道而产生的狂热追星行为其实是选秀链上资方用流量来引发粉丝产生的一系列“价值污染“行为。

(二)综艺领域娱乐至上

尼尔·波兹曼认为一切公共话语都是以娱乐的方式出现的,这个时代就是“娱乐业时代”。选秀节目中各大经纪公司以微博、哔哩哔哩、抖音为内容平台生产各类视频吸引网友参与,让粉丝陷入狂欢中无法自拔。而综艺节目制作方剪辑播出的内容也将重点放在放大摩擦和矛盾点而不是平衡选手镜头上。在这样的环境下,大众也逐渐被“军训化”,喜欢看流量明星、节目炒作、节目热搜,更喜欢看可以满足他们“窥私欲”的内容,青少年的价值观、世界观受到严重影响,也催生了一些没有实力、演技只靠流量数字、宣传为自己镀金的明星,使得综艺节目变成不是为大众娱乐服务而专为流量服务的媚俗,严重影响娱乐业的良性发展。

(三)“饭圈”内外部管理不足

全媒体时代到来,信息生产和传播的匿名性,使传统媒介机构和新闻人的把关权被大幅度削弱。“饭圈”依赖于新媒体,且未成立专门的部门对“饭圈”进行监管,因此,“饭圈”外部把关难度大。在“饭圈”内部,年龄构成趋于年轻化。数据显示,90后追星族占比不到三成,近七成的00后都认为自己属于追星一族。这一部分群体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成型,在外部的诱惑下以及内部群体压力下,很容易成为盲目、无脑的乌合之众,且为了帮助偶像出道,“饭圈”会进行各种理由的集资,由于内部管理不足,也会出现资金用途不明、内部矛盾升级的困境。

四、网络综艺节目中的“饭圈”乱象治理

(一)积极引导,建立“饭圈”与资本的正向信任关系

在互联网虚拟社会,“饭圈”由于可以在更大范围、维度调动粉丝与网民,“饭圈”粉丝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FUNJI粉丝团”以及其他粉丝团借助偶像、粉丝的名义进行捐款,提供抗疫需要的医用物资及生理用品,获得社会的关注和认可。由此可见,“饭圈”其实也是一种破解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因此要对“饭圈”进行积极引导,建立“饭圈”与资本的正向信任关系。

第一,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对“饭圈”进行适度引导,激发“饭圈”的正向功能,对违反法律和社会道德的行为要进行干预和严肃处理,纠正原来“饭圈”中存在的乱象行为。第二,建立粉丝流量与品牌之间的正向信任关系,资本可以将粉丝流量与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活动联系起来。例如很多品牌邀请明星偶像加入直播,为贫困偏远地区的农副产品进行带货销售,将粉丝的购买力与社会上的问题相结合,既促进产品的销售,又提升偶像的曝光率,还解决了社会问题。

(二)警惕娱乐过度,建设有内涵高质量的“娱乐”产品

在娱乐化的氛围中,综艺节目的价值观逐渐偏离,一些非理性的“饭圈”行为逐渐突出,破环了“饭圈”和网络空间的稳定,所以要生产有内涵、高质量的娱乐产品,凸显主流价值观的引领性。

第一,要提高对网络综艺平台的监管力度,对网络综艺平台选秀节目的质量、数量进行监控,避免在节目中出现将粉丝流量与偶像出道结合起来的规则和活动,注意规范粉丝为明星打榜的各种行为,营造良好的选秀氛围,规范粉丝的非理性消费行为。第二,在切合日益提升的观众审美的同时,也要凸显主流价值观的引导性,综艺也应该在思想性上进行提升。在综艺节目的内容制作上,注重趣味性的同时,更加重视节目的思想性,可以把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综艺节目内容相结合,让综艺节目更富有文化内涵。例如《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就跳出纯粹娱乐的思维,挖掘中华古典文化中的故事,结合话剧演绎,传播效果倍增,体现了新时代综艺的内在要求。

(三)发挥偶像的示范作用,重塑价值观念

粉丝与偶像应是互相“养成”、互相成长的关系。粉丝和偶像要纠正“为偶像花钱才是真粉丝”等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方面,偶像要不断提升自身技艺,以真才实学赢得粉丝青睐,发挥公众人物的正向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粉丝要不断完善认知框架,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认清“偶像—粉丝”的关系本质,破除数据迷恋、偶像依恋,树立正确的追星观念。

网络综艺节目成为“饭圈”创造意义、表达情感的重要场域,在参与节目制作、社会建构的过程中,由于资本的运作、泛娱乐化、内外部管理的缺失,“饭圈”的发展出现了混乱。但随着资本、平台和偶像与粉丝的共同努力,定能在未来让价值理性回归综艺节目“饭圈”。

猜你喜欢

饭圈偶像流量
古代也有“饭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冰墩墩背后的流量密码
“饭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大众偶像
整治“饭圈”乱象
张晓明:流量决定胜负!三大流量高地裂变无限可能!
偶像报
寻找书业新流量
在“饭圈”一路“打怪升级”
出卖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