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资源融合在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反思
2021-01-31江门市紫茶小学谢小玲
文/ 江门市紫茶小学 谢小玲
为了能全面深入地了解侨乡文化的形式和内涵,我校美术科组开展了《侨乡文化资源与美术学科有效整合的探索》的研究课题,深入挖掘侨乡文化的遗存,并将其拓展为可利用的美术教育资源,把侨乡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课堂学习中去,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珍视本土优秀文化遗产,为传承与发展地方文化做出努力。
一、 地方文化资源的梳理与分析
侨乡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地方特产,林林总总,千丝万缕。为了让教师更直观地了解侨乡文化资源,课题组召开了一次有趣的侨乡文化风俗分享会,请了两位土生土长的侨乡人刘老师和赵老师进行民俗文化分享,利用实物、图片、短视频等资料,让课题组老师们近距离了解了侨乡民俗的多样性和寓意。刘老师是新会人,其父母年轻时候就是制作葵扇的能手,刘老师藉此机会向家人了解葵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各种制作方法,再与课题组成员分享。赵老师家里每年都有晒陈皮的习惯,自幼就会在秋风起时帮助家人开柑皮、晒柑皮,习得保存陈皮的方法,她在会上分享了陈皮的制作过程及其药用食用和文化价值。这一次的分享会使参与研究的老师们更进一步增进对侨乡文化资源与民俗寓意的深刻了解。课题组成员通过集体研讨和查阅资料,搜集整理大量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初步了解五邑侨乡文化资源的历史和种类,再利用课余时间外出采风,深入民间实地走访、考证掌握第一手资料,以利于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课题组先后参观了五邑华侨博物馆、陈白沙祠和开平碉楼,了解华侨发展史和碉楼的历史、学习白沙精神,调查茅龙笔的制作方法及挖掘其文化价值、探究碉楼建筑的艺术风格等等。最通过对所得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我们选取了较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兴趣点的碉楼、陈皮、茅龙笔、葵扇四个研究主体为载体,对五邑侨乡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发掘和学习,带领学生走进侨乡文化。
二、 地方文化资源与国家课程有效整合的课程设计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重视将地方文化资源与国家课程的融合与落实,紧扣核心素养的培养宗旨,以“美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素养培养为导向,引导学生了解侨乡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内涵。以开平碉楼为例,在课程设计上,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碉楼的建筑风格以及这种建筑形式的形成过程及其意义。开平碉楼和村落是五邑侨乡一张特色名片,具有突出的历史和建筑艺术价值,是集闲时居住、战时攻防、巧妙结合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开平碉楼的历史作用虽然主要是“以避盗匪”,但又在外形设计上借鉴了西方各时期的建筑艺术特色,并与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相融合,体现了侨乡民众的智慧,和对外来事物接受并包容的开放心态。
三、 课程融合的实施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五邑华侨博物馆、陈白沙纪念馆、新会葵园等地参观学习。学生们通过观看文史资料、图片、实物、听讲解员的解说,全面了解海外华人华侨的艰辛创业史和爱国爱乡情怀;学习陈白沙的创新精神,挖掘茅龙笔的制作方法及其文化价值;近距离观看烙画大师在葵扇上烙画,感受葵扇艺术的魅力。
利用美术课前5 分钟,让学生分享学习侨乡文化知识的心得或小故事。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趣事或经历大胆说出来,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同学们分享,从而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学习资源,提倡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网上查阅或观看侨乡文化相关信息,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国档案——开平碉楼与村落》、《新会陈皮制作工艺》、《陈白沙的茅龙笔书法艺术》、《陈白沙的茅龙笔和茅龙书法对岭南书法有深刻影响》、《广东新会葵扇》等记录短片,加深对家乡文化资源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