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挖掘正能量
——浅谈偶像效应育人途径
2021-05-28广东实验中学南海学校张丹愉
文/广东实验中学南海学校 张丹愉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群体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青少年崇拜偶像,本质上是将对自身的美好愿景和自我期待投射到偶像身上,从偶像之中寻求自我满足感和精神的寄托。偶像崇拜本是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中正常的一种心理诉求,但是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半成熟的状态,同时在“同伴效应”的影响下,青少年容易出现盲目崇拜偶像、效仿偶像的行为。
一、问题分析
针对学生偶像崇拜这一现象,教师应有的思维方式,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明晰方向
思维偶像崇拜现已成为了中小学生群体中普遍的现象,近年来,不少教育研究工作者对中小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展开了调研和分析。据调查,不同于传统的“偶像无用论”,许多中小学生对偶像的定位是“喜欢的形象”“奋斗的目标”“学习的榜样”。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偶像对中小学生学习、生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不能采取忽视、摒弃、回避的消极态度。
2.走近学生,关注诉求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青少年的思维是特殊的自我中心主义,师生之间若只有正向或强化性的回应,或以批评为主的教育,会让这些成长中的青少年产生难过、挫败,乃至阻抗等心理因素。教育工作者走近学生最好的方式,就是改变以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关注学生的内心诉求,从而走近学生。
青少年崇拜偶像,本质上是将对自身的美好愿景和自我期待投射到偶像身上,从偶像之中寻求自我满足感和精神的寄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在偶像崇拜行为背后的心理诉求,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3.挖掘能量,因势利导
偶像崇拜是青春期的标志性行为,学生会表现出对敬仰人物的迷恋和追逐,但也会表现出盲从,缺乏独立性思考和思辨性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偶像,学会辨析偶像身上的优缺点。
而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教师还利用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引导学生学习偶像身上的正能量。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和领悟道理,远比教师的长篇大论更易让学生接受。
4.多元偶像,吸取能量
研究表明,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对象往往是明星崇拜,这一比例远远低于杰出人物崇拜。大众媒体也往往热衷于大肆炒作各种明星的绯闻轶事,给青少年偶像崇拜的选择带来了不利影响。而青少年的发展需要健康的、多元的精神滋养。因此,作为德育工作者要重视帮助学生塑造多元偶像,让科技、艺术等各行各业的精英成为中小学生精神力量、榜样力量的来源。、
二、对策措施
1.深入调查,知己知彼
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班级学生偶像崇拜的现状,寻找学生在偶像选择方面的范围、类型和侧重点,才能对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处理作好一定的准备。了解了学生偶像崇拜的现状之后,教师也可以注重搜集相关偶像资料,分析学生崇拜对象的优缺点,挖掘偶像身上的闪光点和正能量。
2.关注个体,挖掘诉求
青少年崇拜偶像,本质上是将对自身的美好愿景和自我期待投射到偶像身上,从偶像之中寻求自我满足感和精神的寄托。对于学生个体,教师可以采取私下谈话法和日常观察法,了解学生崇拜偶像背后隐藏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例如学生是因对自身外表的不自信而将关注点重在偶像的外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悦纳自我。
3.小组研讨,明析方向
学生中小范围的偶像崇拜,教师可采取小组研讨法。比如在小组内部展开对某个特定偶像的探讨,分析偶像身上存在的优缺点,探讨偶像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并设置一名学生作为总结发言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减少自身说教式的发言,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观点,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必要的时候在大方向上对学生进行引领和总结。
4.班会探讨,增强影响
假如班级出现大范围的偶像崇拜现象,教师可在班级召开主题班会。班会前期教师可提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偶像崇拜方面的现状;班会过程可以选择“班级辩论会”“新闻播报”“小组分享”等方式;班会后期可以设置班级偶像文化墙,学生每日在文化墙上分享自己偶像的闪光点,在班级传播偶像身上的正能量,塑造积极向上的班风。
5.多元偶像,文化育人
偶像身上必定存在着一定的文化价值观,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工作者就要重视塑造中小学生的多元偶像,在道德、科技、文化等领域挖掘代表性人物的精神力量和榜样力量。可以采取“榜样分享法”,鼓励学生挖掘不同领域的精英人物。还可以采取“榜样推举法”,推举“校园偶像”“班级偶像”等,挖掘不同偶像身上的正能量,引导学生认识,只要是在某个领域内有杰出表现的人物,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偶像。
借助深入调查知己知彼、个体谈话挖掘诉求、小组研讨明析方向、班会探讨增强影响,最后通过多元偶像实现文化育人,这一系列措施,让教师成为孩子“心理上的同龄人”,引导和激励青春期学生在学业和品德上实现“自我建构”,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