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患者RSI、RFS评分的影响
2021-01-29薛建亭王亚青
薛建亭 王亚青
单县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山东 274000
咽喉反流性疾病属于较为常见的上呼吸道慢性炎症,是指患者胃部容物在黏膜刺激诱发的炎性及黏液高分泌的影响下反流至咽喉部位的相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1]。由于该疾病的常见症状为咽喉不适,通常就诊于耳鼻喉科,相关数据显示耳鼻喉科患者有接近10.0%的患者患有咽喉反流性疾病[2]。目前该疾病还没有较为明显的发病机制,因此确诊具有一定难度,从而造成救治不及时或者漏诊误诊等问题[3]。该疾病的主要救治方案为以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抑酸治疗。随着医学的发展,胃肠动力药物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可用性也逐渐得到认可[4]。本文旨在探讨将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应用于咽喉反流性疾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至2020 年3 月本院收治的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60 例,随机数字分配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范围为21~68 岁,年龄(45.17±2.03)岁。观察组男20 例,女10 例;年龄范围为22~68 岁,年龄(45.36±1.98)岁。纳入标准:(1)以《胃食管反流诊治指南》及电子喉镜诊断确诊为咽喉反流性疾病;(2)按照流程完成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对本次研究所使用药物有过敏史;(2)合并严重肝、肾及心脏等重要器官质变性疾病;(3)合并妊娠或者哺乳期;(4)合并精神相关疾病;(5)合并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等相关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生产厂家: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6108;规格:20 mg×14粒)与多潘立酮(生产厂家: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10003;规格:10 mg×30 片)联合治疗方案。用法为餐前30 min 内温水送服,奥美拉唑用量为20 mg/次,每天服用2 次;多潘立酮用量为10 mg/次,每天服用3次;以1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患者需接受2个周期治疗。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生产厂家: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6379;规格:20 mg×7 片)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方案;用法为餐前30 min 内温水送服,埃索美拉唑用量为30 mg/次,每天服用2次;多潘立酮用量为10 mg/次,每天服用3 次;以1 个月为1 个治疗周期,患者需接受2个周期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有效性。显效:经电子喉镜及临床检查相关症状改善明显且RSI 评分降低>7 分;有效:经检查症状好转且RSI 评分降低4~7 分;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且 RSI 评分降低<4 分。(2)RSI、RFS 评分。RSI 量表包含9 个维度,每个维度5 分量表共计45 分,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评分;RFS 评分包含8 个维度总分26 分,医生通过电子喉结检查结果进行评分。(3)食管动力学。使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系统对患者LESP(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平均值)、UESP(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平均值)、DCI(食管远端收缩积分平均值)及IBP(食团内部压力)。(4)治疗安全性。由护理人员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SI、RF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RSI、RF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RSI、RF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SI、RF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SI、RFS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n 30 30 RSI治疗前15.28±2.09 15.42±2.36 0.243 0.809治疗后4.39±1.31 8.07±1.05 12.006<0.001 RFS治疗前12.47±2.69 12.39±2.73 0.114 0.909治疗后4.82±1.95 7.29±1.35 5.704<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LESP、UESP、DCI 及 IBP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食管动力学指标LESP、UESP、DCI及IB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LESP、UESP、DCI及IB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 论
咽喉反流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较为复杂,研究认为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外在环境均有所联系,其中联系最为密切的为消化系统,患者进食后食物在患者胃部进行消化,这一过程中胃内容物出现反流,诱发烧心、反酸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对患者喉部及周围相关组织造成损伤[5]。出现反流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为患者体内抗食管反流的防御屏障及相关食管黏膜之间平衡关系损坏,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出现功能障碍。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ESP、UESP、DCI及IBP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ESP、UESP、DCI及IBP水平比较(±s)
注:1 mmHg=0.133 kPa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n 30 30 30 30 LESP(mmHg)20.15±2.97 20.43±2.75 0.379 0.706 28.37±4.67 22.35±3.19 5.830<0.001 UESP(mmHg)54.39±3.17 55.86±5.29 1.306 0.197 78.42±8.73 60.42±5.47 9.570<0.001 DCI(mmHg/cm·s)1 141.35±254.27 1 132.42±271.25 0.132 0.896 1 585.37±316.55 1 273.48±278.31 4.053<0.001 IBP(mmHg)3.83±0.25 3.82±0.33 0.132 0.895 3.47±0.11 3.69±0.21 5.083<0.001
表4 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比较[n(%)]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食管动力学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目前国际医学上公认质子泵抑制剂为咽喉反流性疾病的一线用药,埃索美拉唑属于2 代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种奥美拉唑的纯左旋异构体,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进入患者体内后可抑制胃酸分泌,抑酸速度较快且具有较高的作用时间,胃酸对患者食管壁损害较大,其分泌量的减少最大程度上降低了食管壁损伤,从而促进食管功能的恢复[6]。胃酸分泌量减少还可降低咽喉黏膜的受损程度,pH 值得到中和后有利于患者食管上皮修复。多潘立酮是较为常见的胃肠动力药,属于多巴胺阻滞剂,其主要作用为提升胃肠蠕动功能,改善胃动力并减少胃肠排空时间[7]。研究证明多潘立酮可明显刺激该疾病患者食管收缩能力,对食管下括约肌产生一定的压力避免其过度松弛,从源头提升抗反流效果[8]。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是诱发该疾病的主要因素,患者相关功能得到改善后其相关功能自然得到恢复。同时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与王华[9]、汤瑞珠等[10]研究结果相符。
目前国际及国内临床治疗中均以RSI 和PFS 评分为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初步诊断标准,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SI 及PF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埃索美拉唑与多潘立酮联合应用后对患者胃肠动力及抗反流能力有明显改善,在此作用下患者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相关症状得到改善,症状减轻从而量表中各维度评分降低,与茶剑媛[11]学者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在咽喉反流性疾病治疗中联合应用埃索美拉唑及多潘立酮优势明显,改善患者食管动力学的同时提升了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具有进一步推广使用价值。
伦理问题:作者申明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并履行告知义务,签署知情同意书。
利益冲突:作者已申明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