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思政健全人格培养的运行机制与路径研究

2021-01-28张思文朱民田肖晗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3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课程思政大学生

张思文 朱民田 肖晗

摘  要 分析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现状,研究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思政健全人格培养的运行机制与路径,以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能力。

关键词 课程思政;消费者行为学;大学生;健全人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03-0077-03

0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也要求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深厚的爱国热忱与民族自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肩负民族复兴的重大责任与使命,因此,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引导其健全人格的树立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通过在教学全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实现“三全育人”的基本目标。以课程思政为契机,挖掘消费者行为学课程中的思政要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自然引导学生的自我意识、消费观念、民族自信等正向情感,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1 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现状

人格一词源于希腊语,后被应用于心理学领域,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1]。健全人格则意味着人格的正常和谐发展,意味着人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要素的协调、统一。健全人格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拥有健全人格,才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才能维持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增进爱国情感与民族自信,也才能担得起建设国家与社会的重任。然而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个体文化的流行等,越来越多的学生体现出自卑、焦虑、敏感、冲动等情绪特征,陷入自我怀疑、耽于享乐、价值迷失等思想桎梏中。这是人格缺陷的一种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崇尚超前消费、享受消费。由于网络环境安全门槛较低,甚至延伸出贷款消费,更是酿出“校园贷”惨案。究其原因,攀比成风的消费风气、网络媒体的不良价值引导、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价值观方面的缺失,皆是导致该问题的根源。

2)社会责任意识的淡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因此呈现出明显的自我价值中心倾向,在社会关系维护与社会行为选择过程中较少考虑社会和集体利益,尤其受到网络文化影响,更是体现出较为突出的利己主义行为倾向,加之物质生活条件充足,因此缺少奋斗精神与奉献意识。

3)传统文化认同感缺失。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全球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外文化导向与理念输出在大学生群体中极为常见,很多学生对国外文化盲目崇拜,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缺乏认同。传统文化、民族品牌缺乏成长的良好氛围,长此以往,不利于爱国情怀、民族自信的形成。

2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思政健全人格培养的运行机制与路径研究

消费者行为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主要专业课,课程体系中包含价值观、学习、自我认知等内容,是思想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这些章节内容与健全人格的培养不谋而合。因此,以消费者行为学课程为架构开展课程思政,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拆分解读,设置思政融合要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五个方面构建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教学目标  为保证课程思政开展的针对性,需要在原有教学目标中增补课程思政协同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培养炙热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深刻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飞跃与变迁,中国制造、中国网络技术带来的世界影响。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消费观:正确认识攀比动机、炫耀动机的危害性,明确自我实现需求的内涵与意义。

3)正确认识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直面个性之美,明确自我价值。

4)掌握网络消费特征与行为,提升网络安全意识,树立网络文明理念。

5)理解不同文化、亚文化、家庭、群体下的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差异,领略祖国山川的景致之美、诗词歌赋的文学之美、琴棋书画的赏阅之美、笔墨纸砚的文房之美,增强对异域文化的包容、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教学内容  消费者行为学具备开展课程思政的天然优势,其内容体系本身蕴含丰厚的思政要素。课程教师在现有教材基础架构上选取八大核心章节作为主要课程思政内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第一章 消费者行为学基础:针对消费者行为的意义,结合习近平“两山”理论,引出研究消费者行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消费者购买决策:以消费类型划分为基础,延伸出奢侈消费、超前消费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第三章 消费者感知、社会知觉部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社会知觉误区知识点讲解部分,结合刻舟求剑、爱屋及乌等成语故事背景,并与知觉误区相结合对比。

第四章 消费者动机:由消费需要的发展性,讲述20世纪70年代到如今结婚三大件的发展演变,带学生领略改革开放以來社会的飞跃与变迁。

第五章 消费者态度:结合中国制造与民族品牌崛起分析消费者态度转变,并鼓励学生发表对国潮、汉服等新兴文化的看法。

第六章 消费者个性与自我意识:引导学生自主阐述对自我个性方面的认知与困扰,进而探讨自我意识结构,鼓励学生热爱生理自我、树立社会自我、强化心理自我,通过法制案例引发警醒,强化自我意识。

第七章 参照群体与社会阶层:以参照群体入手,引出从众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引发学生对于从众行为的探讨与反思,由钱学森、梁思礼等科学家抛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报效祖国的案例,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家庭生命周期知识部分,让每个学生讲述父母从相识、相知到组建家庭、相伴如今的历程故事,由此与家庭生命周期相互迎合,引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对家庭的责任感。

第八章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文化因素:以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华文化之美,增强传统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以中国传统文化风俗礼仪为切入点,探讨传统文化对中国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师资队伍  课程思政的开展对高校专业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需要提升自身思想素质与思政水平,深入贯彻“三全育人”思想理念,在保证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为学生展示更丰富的思想内涵。因此,要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活动,以教研室或专业为单位,展开集体备课,成立课程思政小组,定期开设课程思政推进会,专门探讨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有效路径及现有成效;同时组织教学观摩与教学比赛,加强不同学科优秀教师的探讨,提升教师专业基本功与教学水平,为课程思政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学方法  学生人格不健全的一大根源,是传统的教育方式中缺乏平等性,学生缺乏与父母、师长之间的平等沟通与情感交流,从而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彻底扭转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状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多采用翻转课堂、MOOC、情景模拟、沙龙讨论等新兴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便捷性与广泛性,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性,让学生成为课程讲授的推进者与受益者,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热爱。

考核方式  为保证课程思政的开展效果,需要对传统考核方式进行变革,将结果性考核转变为过程性评价。通过布置小组作业、开展专业项目的形式,增加思想素质、职业素养赋分占比,考查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团队分工态度;增设“对课程学习的看法”“印象最深的一节课”等人文性题目的问卷设置,检测课程思政推行效果;增加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环节,丰富评价形式,将评价考核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从而保证考核的全面性。

3 结语

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能力的必然途径,也是迎合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充分挖掘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本质内涵,构建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知识和思政要素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爱国情怀、自我认知、消费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引导学生思想体系的丰富与完善,是高校教学立德树人的本质体现,这个过程任重道远。本课程团队将会在课程思政改革的推广与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进一步完善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思政健全人格培养的运行机制与路径。■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616.

[2]荣晓华.消费者行为学[M].5版.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

[3]邱红.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为例[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2):42-45,59.

[4]韩雯雯,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现状及對策[J].中外企业家,2018(21):153-154.

[5]李晓峰,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J].财富时代,2020(8):156-157.

[6]张艳英,课程思政下高职金融专业协同育人路径与措施[J].高教学刊,2020(30):183-185.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课程思政大学生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大学生之歌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