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策略研究

2021-01-28王敬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3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中职语文立德树人

摘  要 分析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必要性,阐述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的特点,提出培育策略,以期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中职语文;核心素养;职业素养;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03-0070-03

0 前言

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地的载体之一。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整体性、实践性、情境性和融合性等特点。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中可以运用不同课型探究培育途径、举办学科活动探索培育方法、跨学科融合培育核心素养等策略,培育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1 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必要性

教育改革的需要  研究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提高中职教育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国际上关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理论研究体系相对成熟,影响最大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研究的核心素养框架。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将“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作为“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意见》以政府文件形式强调“将组织研究提出各个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此文件的出台,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从关键能力培养到核心素养的养成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并已取得一些实在的成效。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应是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语文课程教学需要  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载体是课程和教学。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因此,要将核心素养融入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全过程,从核心素养培育方面着手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把综合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融入教学,扎实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培育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为中职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奠定基础[1]。同时,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情境化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社会上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团体越来越重视自身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在招录员工时也更加注重考察新员工的综合职业素养,但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重视技能养成、轻文化学习的现象。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兴趣不浓,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等问题,导致中职学生综合文化素养欠缺,职业发展受限。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2]。结合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现状,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营造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文化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比较与辨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增强他们的职业情感体验,在多种教学形式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其职业竞争力。

2 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中职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个专业学生都要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培育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中职学生在职业教育阶段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养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基础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锤炼优良品格和综合能力。中职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四个方面,是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与形成的语言知识能力、思维品质素养、情感认知能力和价值观等综合体现[3]。

3 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

职业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细化了育人目标,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与编写中紧紧围绕工作岗位需求,突出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彰显了职业教育特色,突出了职业性。例如:注重教学内容的设置与社会接轨,与职业发展需要紧密联系,利用或设置职场情境,突出课程的实践取向;注重有机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劳模精神等教育,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注重与所学专业有机融合,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中职语文课程体系和语文课程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中职语文教学增加了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先进文化内容,以专题的形式架构课程,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与情感体验中培育中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现了职业性特点[4]。

整体性  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一体四面,既不能孤立培养,也无法单独剥离。具体地说,语言理解与运用是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思维、审美、文化传承是建立在语言理解与运用这个根基之上的存在,脱离这个基本,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个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就无法展现其华彩。如果说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是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两翼,那么这既是对语言理解与应用的升华,又是对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扩展。这四个方面应该互为整体、相辅相成,需要发挥整体性的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践性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主张学生根据真实的语言应用情境,开展自主言语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能力,培育审美情趣,提升思辨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为更好地培养中职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培育大国工匠奠定基础,中职语文课程的内容编排更应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中职语文课程理应开展各类语言实践活动,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培养中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情境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共35次提到情境,诸如 “职场情境”“语言运用情境”“阅读情境”等,彰显了职教特色。通过情境构设指向综合性的语言、生活和职业能力的教学内容,围绕中职学生的心智特点培育语文核心素养:在生活情境中,培养中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学习情境中,培养中职学生掌握语言逻辑和规律;在工作情境中,结合职业特色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构设舞台剧式的阅读情境,激发中职学生阅读兴趣。通过模拟场景再现,让学生感受和领悟课本上的人物精神品质,获得人生教益,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5]。

融合性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期望不断提升,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也由单项拔尖向全面综合演变,而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不但需要他们掌握各专业学科蕴藏的基础理论,更需要他们养成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核心竞争能力。语文学科作为中职学生文化素养培育的主阵地,在各学科互融互通、搭台唱戏中具有“酵母”作用。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到现代学徒制,培养一名工匠需要经历学生、学徒、员工三个阶段,而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恰好能自然糅合进这三个阶段,从学生生活必备语文知识、学徒职业拓展人文素养和员工职场应用综合素质三个层次逐层递进。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尝试将语文学科与其他课程有效融合,在学生掌握各科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推动各学科间协同发展,共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4 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

运用不同课型探究培育途径  核心素养养成需要学科核心素养来实现,不同学科核心素养则要在不同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完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可通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综合实践活动等不同课型来探究核心素养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方法[6]:通过阅读积累,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通过写作实践,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接受文化洗礼,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能力,不断推动文化传承与参与等语文核心素养持续发展。在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夯实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培育中职学生的人文底蕴和工匠精神,以期实现培育中職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中职学生获得适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质,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如说明文阅读课《景泰蓝的制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纯手工制作的特点,传承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拓展延伸阶段,利用学习通展示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收集的南京云锦、金箔等南京优秀传统文化资料。此教学设计在培养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也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劳动人民精湛的手工艺术美,进而实现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素养。应用文写作课《单据》,创设不同生活情境,在纠错中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传统应用文的写作教学模式,不仅规范了应用文写作,而且培育了中职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戏剧欣赏课《茶馆》,以《茶馆》为例,探究在中职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审美发现与鉴赏能力素养。阅读是信息的输入,写作是信息的输出,在写作表达的同时,培养中职学生语言文字运用和思辨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举办学科活动探索培育方法  践行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大语文观,落实新课标精神。通过语文学科活动,主动构筑阅读体系,积极推进互动教学,深挖课文内容,加强实践应用;以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品质为目标,开展适合中职学生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表达,提升语文素养。如诵读中华经典、传唱古代诗词,举办《我与祖国共成长》征文活动,举办中华古典诗文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不同的情境构建,激发中职学生的参与热情,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中职学生深入学习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他们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开展语文学科活动,可以在脚本创作中培育语言构建与运用素养,在方案设计中培育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在角色扮演中培育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在生活体验中践行文化传承与参与素养。

跨学科融合培育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并非某一门课程就能全部实现的,要以专业课为基本,打破各专业学科之间的“篱笆”,不仅要开展学科内的互动整合,还要加强学科间的渗透融合。如以关联性主题或单元为组织,运用STEAM理念以综合性内容组织教学,实现多学科融合,彼此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实现语文课程开放、多元的课程特色,培养中职学生解决问题、沟通合作和创新发展的能力,培育跨文化能力的终身学习者,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育人目标,进而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大国工匠[7]。

鉴于此,打破学科界限,和基于工作环境的电子专业课融合,和英语学科融合,以及与德育活动课程融合,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养成。以与电子专业课融合为例,尝试在工作情境中学习应用文写作。如在学习产品说明书时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引出产品说明书的写作:

学校因承办“南京市职教周”活动,需向与会领导展示我校创新大赛“自动分片机”作品。作为职教周活动的讲解员,请你介绍本产品。

学校每年都有创业创新大赛,机电系每年都有创新大赛作品获奖,一份好的创新作品需要有好的产品说明书。这就需要将专业课和语文课结合共同上课,前半节课由专业课教师指导创新大赛作品的设计,后半节课由语文教师指导如何写作产品说明书,在课程合作融合中共同培育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

英语课程也有不同应用文的写作,和语文学科融合,语文教师讲授应用文的写作格式,英语教师根据格式转化成英语语言来表达,在语言训练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铄芬.指向中职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金张泉.基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小说教学实践与探索:以《项链》教学为例[J].职业,2017(11):107-108.

[4]尹达.田建荣.语文核心素养循证教学:内涵、特点与原则[J].语文建设,2018(35):4-8.

[5]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通知[A/OL].(2020-02-14)[2020-08-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

001/202002/t20200226_424148.html.

[6]王敬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6):89.

[7]王喜斌.王会娟.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困境及出路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5):45-50.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中职语文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