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点
2021-01-28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
(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上海200433)
如何认识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新时代统一战线“新”在何处,怎样把握新时代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点,这一系列问题正是统战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围绕这些前沿课题,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组织学术研讨,针对“新时代统一战线的理论创新点”这一议题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本文是对会上来自复旦大学的余源培、桑玉成、张晖明、郭定平、张乐天、谢静,上海师范大学的商红日、黄福寿,上海市普陀区社会主义学院的李运波,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副秘书长肖存良等十多位专家学者观点的综述。
一、后疫情时代的海外统战工作及其应对
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副秘书长肖存良立足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在分析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对新时代海外统战工作作出三点判断:一是后疫情时代的海外统战形势、尤其是国际形势将异常严峻,疫情加速了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格局的变化,当前全球秩序的混沌状态仍将持续下去。二是后疫情时代中美之间的对抗仍会加剧。美国正在反思两个问题:美国领导力下降的问题,以及如何修复其全球领导力问题;美国与盟友之间的关系问题,美国与西方盟友之间的内耗正在加大。三是西方已经开始高度警惕我国的海外统战工作,西方国家不仅对统战部官员采取制裁行为,一些海外开展的项目也正在遭遇敌视,如孔子学院、高校学生学者联谊会和海外媒体等等。在此背景下,为应对当前统战工作的不利局面,统战理论研究者应当尝试做出一些回答,进行理论创新。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余源培教授认为,做好后疫情时代的统一战线工作,根本保证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具体着力点在于增强忧患意识和加强制度保障,未来着眼点在于助力经济社会恢复和发展,正视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矛盾。强化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一方面应具备忧患意识,在国内要正视客观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国际上要根据形势的变化积极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应从制度保障上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解决以腐败为重点的一系列问题。在助力社会经济生活的恢复和发展上,统一战线能够通过缓解社会人际的紧张关系来防止社会凝聚力的离散。为此国家在向普通民众供给更多资源的同时,也要强调分配的公正性,让人民进一步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提高普通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肖存良认为,统一战线内涵和重心的调整是一个不断丰富的历史动态过程。改革开放后我国为实现现代化任务,吸引海外华侨华人投资,将革命统一战线历史性地调整为爱国统一战线。随着市场化改革,统一战线的重心进一步调整,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2006年召开的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五大关系”理论,即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几十年来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不断丰富,范围越来越广,当前统一战线的重心已经逐渐放在调整国内社会结构和关系上。从上述角度来看,进入新时代之后,可以尝试对“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作出进一步调整,并逐步演变出统一战线的新提法。联系当前我国统一战线所面临的严峻国际背景,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西方对中国统战工作的敌意;另一方面,也能够适应当前国内统战工作需要更好地深入基层这一需求,更加理直气壮地协调国内社会关系;同时将针对6 000万海外爱国同胞的统战工作调整转变为统战工作整体的一部分,更有利于提高国际国内对统一战线工作的接受度,从而也有利于改善海外统战工作。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谢静教授认为统一战线应当关注新媒体领域的公共价值观。她认为,新媒体为统战工作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实践领域和创新方向,她从公共表达、官媒定位、交往方式等研究角度介绍了这一具体变化:一是从公共表达的层面来讲,新媒体领域的话语供给相比大众媒介出现了指数级增长,但其传播内容与公众的精神需要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沟壑,媒体如何打造公众价值认同值得深思;二是大量自媒体的出现,导致官媒定位模糊。官媒通过打造移动客户端向下与社交媒体竞争注意力,如何保持官媒价值观和立场成为重大问题;三是新媒体传播环境带来了交往方式的变化,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在高度流动的碎片化信息中塑造出老乡群、校友群等新型利益群体,为基层统战工作带来了身份识别上的新问题。
二、新时代大统战工作格局
上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商红日教授着眼于理论研究和制度效能两个维度,强调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应当回顾历史、重视传统,加强理论创新、提高统战意识。商红日认为,统一战线是理解中国政治的重要切入点,统一战线理论研究范畴内的对象十分丰富:从宏观到微观,从政治到经济,从国内到国外,等等。因此大统战工作格局也要相应地找到更多理论和实践的切入点。商红日认为,对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战工作的回顾是统战理论创新的重要切入点。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其成功的要义在于能够争取到统战工作对象的衷心支持。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社会贤达等统战工作对象并肩携手,为新中国的政权奠定了极其重要的法理基础。但随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统战工作的意涵逐渐职业化,这就使得统战工作的“身段”越来越硬。新时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要求重视和回归传统,将统战意识渗透进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切工作中。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要求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成立统战工作领导小组,这一制度安排是将顶层设计转化为实际效能的关键一招,有效破解了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科层制弊端。统战工作不只存在于哪一个独立部门当中,也存在于所有党政机关当中;不仅要把统战工作放进日常业务,更要让统战意识转化为所有领导干部的工作思维。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张晖明教授分析了统战工作的开展思路,强调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必须要加强系统思维。张晖明认为,统战职能工作可以有领域分工,但统战思维要避免分工化倾向。统一战线的任务在于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心聚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在整个社会分工倾向越来越鲜明的趋势下,大统战工作格局更应当强调系统思维。具体来看,统战理论研究者要避免将问题片面化、理想化,要回到社会场景,不能闭门造车。要尝试以统战的视角切入社会事件;多组织专项调研,研究社会事件对社会心理带来的若干方面影响;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上海的统战工作要加强和周边兄弟省市的互联互动。
上海师范大学黄福寿教授指出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下,非统战部门制定的政策应当遵循统一战线的系统思维,反映统战工作凝心聚力的核心价值。在实践中,非统战系统及部门出台的政策文件当中往往内含涉及统战的条款,一旦政策制定人员对国家统战政策的精神和原则吃得不透、把握不准,就可能会影响到政策的准确性。因此,相关部门在制定此类政策时,如有必要,可以考虑咨询中央统战部建议,以确保政策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优势和作用。例如,有关部门出台的文件中要求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班子成员必须为中共党员,而在文件制定之前,全国许多高校马院的领导班子成员中有非中共党员或是民主党派成员。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内容,也是我国宪法和各民主党派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不能有民主党派成员,实际上不利于坚持党的领导,也不利于民主党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黄福寿从工作实践与政策制定层面出发,指出大统战工作格局应当注重提高政策与理论间的协同性,统战政策的贯彻落实要保证实践层面的可操作性。中央层面的政策性文件要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需重视政策的现实可操作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要求细化实化工作举措,对于《条例》规定的原则性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化实化方案。这使得统战工作在程序化方面更加科学。
上海市普陀区社会主义学院李运波副院长着眼于成效检验、工作落实和原则贯彻等三个方面,围绕新时代统战工作实践如何回应现实关切,提出了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在政策实践层面存在的现实困惑。一是统战工作在实践层面取得的成效应当如何检验的问题。统战工作强调要加强参政党成员的政治建设,但如何调研民主党派的政治思想建设现状仍然存在争议,通过调查问卷往往能得到大量“黄金数据”,但这些数据能否作为检验指标来明确统一战线在实践和发展中的真正需求仍然存在争议。二是大统战工作在基层应当如何推动落实的问题。在国家层面上,党通过共同的社会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但基层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有对应的政府部门或基层组织解决,在党领导基层组织与统战工作的前提之下,大统战如何发挥作用,做出统战特色,在实践层面上仍值得思考。三是统战工作原则在实践层面应当如何找到落脚点的问题。统战工作强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重点关注代表性人士,但如何联系代表性人士的本职工作与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统战作用,如何引导统战人士服务社会奉献价值,仍然是一个实践难点。只有找到理论在实践层面的最终落脚点,才可能真正地形成新时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三、新时代统一战线的价值关怀
围绕大统战工作格局如何更好地发挥凝心聚力作用,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张乐天教授从构建价值基础、关注价值取向的角度出发,进行了相关理论探讨。一要明确构建价值基础的重要意义。统一战线要着力构建一种直击人心的价值基础,立于这种基础之上的话语和实践将具备更强的说服力。在国际领域当中,价值观的冲突是真实存在的。不管中国的抗疫取得多么大的成功,在国际上总会遭遇偏见与非议。在这种态势下,进一步推动统战工作要求讲好中国价值观故事。此外,大统战工作格局要考察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挖掘不同文明共生的可能性,探讨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识之间的差异。二要从统战史中发掘价值构建的智慧。回顾历史,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共统战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当时国内极端落后的情况下,包括钱学森在内的大批顶尖人才,能够突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怀抱,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向海内外昭示出的光明价值和理想愿景:一个平等、自由、民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上世纪五十年代给了今天一个意义非凡的借鉴,即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应当以何种价值观和理想愿景凝心聚力,画出最大同心圆。三要关注我国底层社会的价值取向。统战理论研究者应当关注底层社会的价值取向。作为保障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基础,底层社会存在着党与宗教等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当广大老百姓无法得到主流价值观的现实关怀时,另外一些价值观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占据着千千万万甚至数以亿计的群众,从而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走向。因此,统战工作要将目光下沉到底层社会,重视底层社会的道德建设和秩序建设。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桑玉成教授强调要明确统战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一是多元理念。承认社会的多元,才有协调和开展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二是差异理念。如何使千差万别的人类社会实现共存,是统战理论的价值旨归。三是共存理念。个体不管思维模式和阶层身份几何,终究要在一个社会中共存。四是团结理念,要共存必须要讲团结。五是和谐理念,个体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才能凝心聚力、和衷共济。新时代统战工作要牢固树立上述基本理念,拓展统战工作思路,同时也能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最基本的理论支撑。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郭定平教授结合我国当前在国际上面临的话语困境,指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日益成长为一个全球性国家,未来需要更好地走向国际话语体系。对于新时代统一战线价值标准的定义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突破点,即我国在与各国建立“伙伴关系”的过程中必须确认和发现核心价值,并让更多的国家和组织接受这些概念,这其中最根本的价值内涵在于团结、包容与合作。我国需要与更多的国家团结在一起,吸引更多的朋友支持和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此外,需要注意到对外交往当中存在的认知差异,例如孔子学院遭遇的一些挫折应当使我们反思如何在国际文化交往层面有效地展现我国文化软实力。
四、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制度优势
桑玉成教授探讨了新时代统战工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继而针对统战工作研究视角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统战工作提出的新课题和新任务,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研究的创新方向。要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统战工作的指导和要求,包括要处理好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阶层关系等。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国要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理论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实际执行者需要明确统战工作在哪些方面实现跟进。二是尝试用群体概念来分析中国社会结构,例如职业群体、利益群体、爱好群体等,这是统战工作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郭定平教授结合我国当前在国际上面临的话语困境,指出新时代统一战线应当具备全球视野,重视发掘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比较优势。通过统战学概念和理论的创新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赋能。发掘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比较优势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重要创新方向。一方面,从统战学角度出发,应当寻找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之间的共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博采众长的新型政党制度,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向欧美及周边国家学习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归功于我国的新型政党制度。这种既有一党制因素,也有多党制因素的新型政党制度,是在最先进的革命实践中锻造出来的最革命的政党组织。另一方面,要通过理论的创新摆脱西方国家设置的话语陷阱。政治最核心的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任何一个政权都是在治国理政。西方将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关系定义为一套价值标准,我国应当以政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作为当前话语困境的突破点:好的政权制度能够使得国家治国理政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既可以凸显我们的比较优势,又可以与国际进行对话,摆脱当前的话语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