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一优等生陷入“校园贷”案例的分析和思考

2021-01-28王莺

河北画报 2020年14期
关键词:校园贷教育引导张某

王莺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校园贷”的危害已经逐渐被广大学子认知,国家多部门也在下大力气严厉整治“校园贷”。但仍有不少大学生,甚至是优等生,凭着一腔热血、过度自信,陷在“校园贷”里无法自拔。“校园贷”仍需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重视。

一、案例简介

学生张某,男,班长,入党积极分子。该生学习优异,工作能力较强,独立自主,是同学、老师眼中的优等生。父母双全,独生子,家境良好。几天前,张某父亲接到一陌生催债电话,称儿子张某欠债,联系张某,每次通话,声称忙于兼职,寥寥数语。父母很担心,来校了解,寻求帮助。

二、案例处理

(一)多渠道了解学生近况,并上报学院

据张某母亲描述,张某这学期多次以各种理由向家里索要“巨款”,三个多月未见人影,声称忙于兼职。通过班主任、同班同学描述,侧面了解张某最近状况:请假较多,兼职工作多份,最近经常接不明电话,上课思想不集中,曾被任课老师批评。初步判断,“校园贷”可能性较大,汇报学院领导。

(二)谈心谈话,了解具体情况

张某,自尊心较强,自上大学以来,渴望“自立”。为向父母展现独立经济的能力,开始通过兼职解决自己生活所需。大二第一学期,因学费、平时生活开销,入不敷出,碍于面子,不向父母开口,自信能通过兼职还清债务,选择了手续便利且放贷速度快的校园贷平台解决暂时的经济危机。借款4000元,实际拿到3000元左右,其后,开始了还款噩梦。兼职所得赶不上产生的利息,张某被这些债务深深困扰,多次接到骚扰威胁电话,不得不向多个平台借款,拆东墙补西墙。截至谈话日期,学生张某先后向三个不同网贷平台借款,一年多时间,已陆续还款近二万元,现账面上仍需还款一万多。

(三)商讨解决方案,妥善处理,做好后期教育引导工作

首先,告知该生,面对非法“校园贷”风险,最理性最正确的办法只能是及时遏制,减少到最小损失。其次,站在学生角度,分析利弊。最后,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还学生本人。学生张某在辅导员耐心分析引导后,意识到非法“校园贷”的严重后果,主动联系其父母。在父母共同帮助下,一次性还清借款,告别非法“校园贷”噩梦。

借款四千,还款三万多,历经一年多时间。学生张某重新认识了如何更好地“自立”,放下了所有心理包袱,迎接人生新起点。

(四)抓住契机,开展“校园贷”警示教育

考虑到此事件是非法“校园贷”中的典型案例,及时召开各班学生代表座谈会,围绕非法“校园贷”话题开展专题讨论会。彻底排摸各班非法“校园贷”真实情况,为学校及时介入打好基础。

三、案例分析

(一)对学院学生教育管理现状的分析

①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班主任、辅导员习惯性地关注“问题学生”较多,对“优等生”群体关注不够,未能及时发现问题。②非法“校园贷”排摸工作不彻底,班主任、辅导员往往通过学生干部进行排摸工作,忽略了班级学生干部这一“优等生”群体。③家校未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如何建立起家校互通沟通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对学生张某的分析

①张某“校园贷”初衷并不是因为过度消费,而是出于“自立”意识,跟其他由于不良消费引发的“校园贷”案例有所区别。②该生轻视“校园贷”危害,过于自信,觉得不会被其所累,致使深受其困。③该生自尊心过强,与父母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经济上学会自立是好事,但当力所不能及时,死要面子,不向父母寻求帮助,是不对的。这样会致使困扰持续,心理压力大,影响学习生活。④该生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律知识缺乏,法律观念薄弱。

(三)对张某父母的分析

①与张某沟通困难,父母沟通技巧有待加强。00后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性强,传统教育引导方式不一定可行,需改变沟通方式。②本次非法“校园贷”事件损失不大,归结于父母及时的介入、家校密切的联系。

四、案例反思与启示

(一)加强师生交流,构建坚实的信任基础

本案例中,先期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已建立了良好的互动机制,学生信任辅导员,在问题出现后,愿意和辅导员交心沟通。学生信任是做好一切思想工作的基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根据各类学生的差异,研究不同学生教育引导工作

在处理各类学生的问题中,辅导员要注意分类教育的方法方式。像张某这类“优等生”,自尊心强,有思想、有主见。交流沟通中,辅导员不能像对待“问题学生”一样直接批评教育,指出错误,而要以理解、平等、尊重的态度,运用倾听和共情技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被了解、重视和关心,自主意识到错误所在,促使学生发自内心主动去解决问题。

(三)加强家校沟通,逐步构建家校互动沟通模式

此案例从发现到最后的处理,离不开家校互动。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日常消费,及时发现,有效干预,才能及时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四)开展金融、“校园贷”安全教育活动,防患于未然

此案例的发生主要是张某轻视“校园贷”危害,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过于自信所致。加大对大学生非法“校园贷”危害宣传力度,增强学生对非法“校园贷”的辨别能力,普及金融常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从源头遏制非法“校园贷”。

(五)尊重学生个性化成长,及时教育引导

本案例不是因学生过度消费、攀比心理导致的非法“校园贷”事件,是学生追求经济独立、自立自强,但用错方法方式的案例,可引导学生通过奖学金、学科竞赛、正规银行借贷等方式缓解经济压力,学会理性预防金融风险,提高法律素养。

五、结语

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升大学生的金融素养,在问题发生时及时介入,提供正向的指导与实际的帮助,时刻为大学生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校园贷教育引导张某
你非叫我跑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酒后应赌跳江溺亡 虽非恶意仍需担责
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机制构建研究
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我能否继承同居男友父亲的遗产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