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障大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以钢琴演奏为例

2021-01-28

大众文艺 2020年21期
关键词:视障钢琴演奏钢琴

孙 韵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音乐素养是音乐专业的学生所必备的音乐知识和实践能力。音乐素养包括很多内容,如:演奏乐器、识读乐谱、音乐创造、音乐鉴赏、感知音乐表现要素和相关音乐知识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与普通学生相比,以钢琴演奏为媒介,进而提升视障大学生(盲和低视力)音乐素养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视障者的世界里,他们通过听觉、触觉等感官学习及沟通,这方面的感官异常灵敏,又因其心理特点等原因,记忆力也很持久,无须经历特殊的学习就能够使用[1]。如此突出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他们感受音乐、学习乐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俗话说“聋哑眼更亮,眼盲耳更聪”,指的就是肌体自身的“代偿功能”,对视障学生而言,钢琴演奏是除去视觉以外的听觉、动觉、认知和情绪的混合。演奏中,既能发挥视障学生听觉、触觉和记忆的优势,又能通过其他方面的综合训练来弥补视觉缺陷,使身体机能得到恢复与锻炼,早日回归主流社会。因此,对于视障学生而言,以钢琴演奏为媒介的音乐素养提升及音乐能力的开发,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一、视障学生演奏钢琴的特殊性分析

首先,钢琴的演奏过程比较复杂,涉及不同体裁、风格的作品,大部分是多声部的乐曲,演奏时对身体器官和肢体协调性要求较高,需要调动大脑、双手、耳朵、脚等充分合作[2]。为了保持乐曲中各声部的平衡与对比,要求手指具备很强的独立性与灵活性,对于看不见琴键的视障学生来说,无形中增加了难度。

其次,大多数全盲学生需要使用盲文乐谱,目前盲谱的记谱方式还有待完善,盲谱无法将音符与术语同时记录在一起,不符合他们的读谱习惯。同时,盲谱的普及率也较低,很多曲子难以找寻,需要专门定制,这无疑给特殊群体在读谱和获取信息方面产生了阻碍。

最后,视障学生由于长期的视觉障碍,导致其心理也有“缺失”,这种缺失不仅是内向、自卑、不擅表达等性格因素,还包括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的“缺失”,而此种心理状态,对正确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演绎音乐,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制约。

近年来,特殊教育备受关注,视障生习琴人数逐年递增,音乐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也成为一项重要议题。不可否认,他们在学习方面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给音乐素养的提升及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但是,音乐,独立于任何表达媒介之外,属于独一无二的经验,许多感官功能受限或丧失外在行为表达能力的人,依然可以体验音乐、学习音乐。那么,教师应如何通过科学的训练和引导,借助听、触觉、动作等感官刺激,提高视障学生的音乐素养呢?根据《视障大学生钢琴学习调查》相关数据及访谈记录,从视障学生学习体验出发,追本溯源,以钢琴演奏为媒介,制约视障大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因素存在于以下几点。

二、制约视障大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因素

(一)识读乐谱问题

钢琴盲谱较之明文乐谱而言,制作程序复杂,制谱难度大,技术成本高,无法将不同风格及流派的作品全部收录,因此,视障学生接触的经典作品范围较窄,选择性少。为了尽可能多的涉猎各类作品,视障学生通常使用明文乐谱,识读乐谱时,学习难度与投入精力比一般学生大,尤其对音乐术语的解读,经常出现偏差,这给后期演奏和背诵增加了难度。盲谱缺失及识读错误率高是视障钢琴教育中的空白区,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舞台表现力的问题

在视障钢琴学习调查中,我们明显发现,由于生理缺陷而导致的心理问题,屡见不鲜,对每位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分析角度虽有差异,但都影响了钢琴演奏的正常发挥。如:多数视障学生日常在课下练琴时认真刻苦,但由于自卑或心理负担重,不善表现,在人前演奏时有胆怯心理,每当面对教师上专业课或在有观众的小型表演中,缺乏表演欲望,会表现得十分拘谨压抑,弹奏起来磕磕绊绊不连贯,这严重影响其发挥正常的演奏水平,也制约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三)肢体动作不协调的问题

视障学生的指尖触觉异于常人,精细动作准确敏锐,对键盘的熟悉程度较之普通学生更强。演奏钢琴需要熟练自如地调动肢体,动作流畅自然且富于感染和表现力,但美中不足的是,多数视障学生有缩脖、耸肩、挤眼、多动等惯性动作,通常称之为“盲态”。在弹琴时,身体僵硬并偶尔伴有一些“盲态”动作,与音乐很不协调,容易产生错误的艺术表达[3]。据调查,“盲态”的问题普遍存在,难以彻底矫正,只能在训练中逐步降低多余动作的出现频率。

(四)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问题

在笔者的教学中,发现一些视障学生颇具音乐潜能,他们对学习钢琴非常执着,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丝毫不比普通学生少。但在钢琴演奏中,始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中,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缺少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无法贴切的理解作品的内涵,虽具备一定的想象力,但很难做到淋漓尽致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视觉上与世隔绝,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有很大的局限,对作品的处理不够自信,演奏中缺乏稳定性,很难准确地诠释作品的意境。

三、视障大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对策分析

基于上述制约视障大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四点因素,钢琴教师需要深刻分析其本质,将教学经验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出适合视障学生提高和发展音乐素养的对策与新方法。钢琴课上,一方面挖掘视障学生突出的听觉与感知能力,弥补其自身缺陷,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的特殊心理,帮助他们敞开心扉,获得自信,丰富对音乐的理解。

(一)“扬长避短”,发展学生的听觉记忆和空间感知能力

视障学生具备听觉系统灵敏、触键感知准确、瞬时记忆力强的优势,提升这些方面的潜能,可以取代看谱找键和视觉背谱的学习方式[4]。尤其在学习新的作品时,视障学生面临的挑战是听觉记忆和空间意识,这两点在初步弹奏阶段非常关键。

首先,教师选曲要把握分寸,选择长度、难度适宜的作品,例如贝多芬《月光奏鸣曲》和莫什科夫斯基《降E大调练习曲No.7》,学生先聆听教师示范或录音,利用敏锐的听辨力“先听后找”,找到相应的琴键位置;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大跳进技巧,手要快速跨越高低音区,范围大,容易出错,教师要对学生“听音触键”的具体情况加以监督和校正。

其次,在“触奏”时,让学生分手练习,先右手,后左手,再合手弹奏。不能急于求成,分句、分段的反复练习,先片段后整体,若遇到学生弹奏困难的地方,教师要引导他们唱出旋律,以唱带动弹。

最后,读谱的同时记忆乐谱,识谱与背谱一次成型,课后通过不断的练习,去抓准琴键的位置。当遇到标识处,教师要耐心详细地将音乐表现要素讲述给学生,如节奏、节拍、表情、力度、速度、和声等,帮助学生加深对钢琴作品的理解。

(二)“包容性实践”,解决临场表演状态欠佳问题

视障学生由于生理缺陷导致的“心理缺失”现象较为普遍,表现为临场演奏时情绪异常紧张,负面情绪很大,越是准备充分,练习刻苦,在临场发挥时越容易怯场,影响演奏效果,制约演奏水平的提高。我们钢琴教师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对症下药”,据与视障学生访谈了解,他们上台演奏时,总是有所顾虑,害怕弹错被嘲笑,这种不安与焦虑会伴随视觉障碍的缺陷进一步扩大。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尝试结合“技术训练”“想象训练”等方法来进行“包容性实践”,逐步减少学生的紧张心理。

首先,在日常训练时,安排大跨度地跳进、七和弦连接或节奏紧凑的密集音符等技术难度高的训练,夯实他们的基本功,提高触键的准确性和控制力。长此以往的坚持训练,为视障学生适应技术难点,解放思想包袱打下基础。

其次,每天在练琴接近尾声时,用5分钟进行想象训练,即站立在琴边,想象自己置身于音乐厅面对广大观众,从头至尾专注地想象弹奏的每一个细节,沉思音乐的本质,给自己增添信心和勇气,力求演奏过程中心情舒畅自如。

最后,每两个月安排一次小规模的钢琴实践演出,组织汇报、公开课,为视障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树立信心的机会。频繁的表演,消除对舞台的陌生感,积累临场发挥经验,也增加了演奏的稳定性[5]。

(三)“导聆解说”,体验隐喻和意象,获得舒展的动作和广阔的想象

一直以来,视障大学生肢体动作协调性欠佳,因为他们既无法通过观察来学习演奏家那潇洒自如的肢体动作,也无法看到自己表演的样子,所以不知道如何恰当地表现肢体动作,又由于“盲态”的困扰羞于表达,致使他们的肢体动作不协调,进而失去了美感。

音乐表演对肢体的协调有增进的效果,钢琴演奏对动作的要求是:四肢协调、表现自如、情绪奔放。一方面,“音乐知识先行”,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教师多为他们讲解作品风格及音乐文化特征,鲜明的音乐文学、历史小故事,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和艺术魅力,让他们从听觉上吸收大量信息并不断受益。尤其是展现风景、建筑、人物活动场景的作品,如德彪西《月光》,韦伯《邀舞》,格里格《特罗尔豪根的婚礼》,黄虎威《欢乐的牧童》等,将学生脑中缺少的画面和直观感,透过教师的讲解得到感悟,并鼓励学生开口描述音乐,把握作品中的隐喻和意象。另一方面,教师要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利用音乐鉴赏课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在给其他学生上课时,安排视障学生随堂听课,尽可能创造补偿教学环境,在“听音”的环境内,给视障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自学能力。

(四)“把音乐放在手指上”,触摸感知演示者的动作要领,替代视力阅读

教师示范演奏,让学生触摸参与弹奏的身体部分来感知动作,反复让视障学生体会肢体(手臂、手腕、手指、头、肩膀、背部、腿等)的运动方式,借助教师的动作适度感染学生,教会他们用正确的动作适当的表达乐曲情感。例如将学生的手放于教师的双手之上,教师示范音阶,让学生感受手指位置的变化及指法的应用,尤其是跨指和穿指的动作,然后师生讨论音阶和半音阶的规律,再讨论和弦,从三和弦开始,启发学生第一转位和第二转位如何改变听觉,最后演示一首以和弦伴奏为主的练习曲,当踩踏板时,教师用手引导学生的脚,感受不同的压力和释放的效果[6]。教学过程触摸感知与专业讨论相结合,教师更能通过与学生的身体接触来传达教学期望和音乐情绪,当音乐符号变为触觉形式时,它就变得易懂了,因此,触摸、演示和讨论是帮助视障生学会获得动作技能的有效方法。

四、结语

视障学生演奏钢琴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虽然他们与普通学生具有同样的音乐潜力,但他们面临着缺乏实现这种潜力的机会。音乐对个人而言具有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可造成身心各方面的回应,作为一线教师,需要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尝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接触音乐、了解社会,身临其境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同时,视障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不仅是教育者利用钢琴演奏优势进行教化的策略,也是一种以个案为基础的研究,在此过程中,视障学生展示着自己的方方面面,如艺术审美的提高,成熟稳重的气质,敏锐的情绪观察能力,优秀的协调性,坚韧的内心和毅力等。发展特殊教育就是尊重人的多样性,视障钢琴教学在视障群体中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不仅为提升音乐素养提供有力保障,而且也成为新时代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物质文化成果,发挥更多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志。

猜你喜欢

视障钢琴演奏钢琴
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力分析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基于情境教育理念下的视障化学课堂实践
纸钢琴
视障儿童功能性视力软件化训练研究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