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钩LPR的货币掉期对外贸企业套期保值策略选择的动态影响
2021-01-27何桃花
何桃花
(安徽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贸易系,合肥 230051)
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出于对资产与负债避险保值的需求,全球的市场主体对美元及美元资产的需求急剧上涨,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弱。但近期经济的逐渐恢复、海外旅游的减少、国际油价的下跌等因素均有助于我国外汇收支顺差的进一步扩大。在贸易上,表现为4月份我国贸易顺差同比增加。另外,央行积极运用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工具(如离岸央票、逆周期因子、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维护汇率的稳定也初见成效。因此,在我国经济基本面向好的情况下,未来人民币贬值的空间有限,甚至还会逆势上扬。人民币汇率弹性双向波动区间走扩将成为新常态。
2019年以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总体上呈现出“升值—贬值—稳定—贬值”的动态变化态势。金融机构及企业对汇率双向波动的认识与应对更趋理性,部分外贸企业甚至建立起“风险中性”的企业文化理念。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日趋完善以及汇率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外贸企业将视管理汇率风险为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报告显示:2019年,国际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为6.6万亿美元,居史上最高点。其中,外汇掉期交易额为3.2万亿美元,占比接近50%。我国外汇市场中外汇掉期交易量占比为56.8%,但货币掉期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其交易额仅为外汇掉期交易额的1%。这是因为我国的外汇市场是一个由客盘驱动的市场,外汇远期与外汇掉期是外贸企业汇率风险对冲工具的首选[1]。目前,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货币掉期的套期保值优势逐渐受到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关注,在管理外汇风险敞口头寸、规避汇率风险以及融资等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货币掉期及其特征
(一)货币掉期
国际互换与衍生工具(ISDA)协会认为,货币掉期交易是指“在约定的期间内,一方定期向另一方支付一种货币的以某一固定或浮动利率计算出的利息金额,以换取另一方向其支付另一种货币的以某一固定或浮动利率计算出的利息金额”[2]。从融资的视角看,货币掉期的本质可以理解为“某种货币的抵押贷款”,即在持续期内分阶段定期付息、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贷款[3]。因此,利率成为影响外贸企业套期保值成本支出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我国贷款基础利率LPR(Loan Prime Rate)沿着从“增量”到“存量”的既定路径的推进,利率开始由更多的不确定的市场因素所决定,其波动率更大。而挂钩LPR的货币掉期是指,期初按照某一协商的汇率交换本金,期中定期将外币利息转换为挂钩LPR的人民币利息,期末再按照期初协商的汇率换回本金的形式[4]。由于新LPR的波动率更大,所以外贸企业在利用人民币货币掉期交易时,其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也随之加大。
(二)货币掉期的功能
货币掉期的本金可全额互换、可定额摊销,也可以是不互换的名义本金,视外贸企业具体套期保值的需求而定。在利息方面,有“交叉货币互换”和“基差互换”两种常见的互换情况。交叉货币互换是指以浮动利率交换固定利率的货币掉期,而基差互换则是指浮动基准不同的两种浮动利率的互换。货币掉期期初期末互换本金的汇率相同,因此其成本主要取决于收支的两种货币的利息差额。对外贸企业来说,可以运用它来实现以下的目标:
第一,对冲外汇风险敞口头寸,规避汇率风险。外汇风险敞口头寸是指外贸企业在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中无法自然抵销或对冲时因汇率的变动而产生风险的部分。在国际贸易中,从贸易合同的签订到合同的履行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导致外贸企业在未来收付以外币计价的款项时将面临汇兑的损益。由于货币掉期可以规避所有本金的汇率风险,外贸企业可以通过“买入”或“卖出”货币掉期对所有的收付款的汇率风险进行对冲。
第二,有助于外贸企业加强对其资产、负债的有效管理。在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外贸企业可以利用国内与国际资本市场,通过比较来选择最有利的融资和投资工具,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具体而言:在负债方面,外贸企业可首先选择利率较低的金融市场进行直接或间接融资,再通过货币掉期进行适时转换以满足其对实际币种的需求,从而降低负债成本;在资产方面,外贸企业可以选择收益较高的市场进行投资,再通过货币掉期锁定外币投资的汇率和利率风险,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第三,有助于外贸企业管理资产负债货币错配的风险。IMF对货币错配的定义是,当市场主体的资产和负债币种不一致时,其净资产或净负债易受汇率波动风险的影响。货币错配是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自由化的产物,其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均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为降低货币错配造成的不利影响,我国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例如:大力发展本国的资本市场,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多高便利、低成本的融资工具,以降低其外币融资的依存度;进一步降低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门槛,减少信贷通道的外币流入。通过提供品种丰富的外汇衍生工具,提高交易的时效性和交割的便利性,增强企业套期保值的积极性。其中,在降低货币错配风险方面,货币掉期的避险效果最佳。外贸企业可以通过货币掉期,调整其资产负债净头寸的货币错配。即:在期初,通过互换,满足自己实际币种的需求;在期末,再换回原货币,以此规避掉全部本金的汇率风险。同时,根据外贸企业对市场利率变动的预期,适时调整融资的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选择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的利率,节约资金的使用成本。
二、货币掉期的现状与风险管理
(一)货币掉期套期保值的现状
货币掉期作为长期限利率与汇率风险套期保值的工具,其作用日益显现。但在外贸企业目前实际选择的保值策略中,货币掉期在对外币资产和外币债务进行套期保值的比率仍相对较低。究其原因,主要包括:
第一,风险中性的理念尚未普及。外贸企业因缺乏外汇市场投资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应聚焦于主营业务,其从事货币掉期的主要目的应是规避汇率和利率风险,而不应将精力和时间用于研判市场的未来趋势,进行外汇市场的投机。部分外贸企业在运用外汇衍生品套期保值时,存在一定的投机心理,通常采用的是不完全套期保值,甚至自留的外汇风险敞口头寸远超自己实际的风险承担能力,一旦市场实际汇率与自己的预期不一致,将会发生巨额的亏损。
第二,套期保值的成本较高。套期保值时,成本的高低会影响外贸企业利用货币掉期进行避险的积极性。如外贸企业在利用货币掉期避险时,会习惯性地将即期汇率或协定汇率与到期日的市场汇率进行比较,当市场汇率发生不利变化时,则认为产生了亏损,并以此来判断此次套期保值为失败;反之,当市场发生有利变化时,则认为此次套期保值成功。这种以市场价格变化进行的判断,偏离了套期保值的初衷和根本目的,重新落入“赌方向”的窠臼。
第三,操作流程复杂。在套期保值业务实践中,货币掉期操作流程的便利程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一方面,交易的低时效性降低了套期保值的积极性。如市场汇率瞬息万变,若询价与报价模式不进行改革,仍然是层层申请、报备,则形成的价格相对滞后,汇率的风险无法有效地予以规避。另一方面,贸易背景审核手续的繁杂,保证金划转时滞过长,交割的便利性较差,无法满足外贸企业可能发生的提前或推迟的收付款或融资的避险需求,从而导致企业外汇现金流的错配等。
第四,货币掉期品种精细化程度较低。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进入门槛进一步降低,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提供的金融工具种类日益丰富,这些因素形成的合力将会刺激更多的境外投资者的投资。境外投资者的参与,会推动货币掉期进入更高程度的规范化和国际化。随着我国外贸企业境内与境外两个市场融资障碍的逐步消除,这种交叉货币资产和负债配置行为日趋活跃,其套期保值需求的多样化会促进货币掉期品种的精细化发展。其中,某些特殊新型的货币掉期业务,其开展存在不合规和技术细节漏洞较多的问题,使得这些业务的创新蕴含了较大的风险。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两类:
一是内含期权的货币掉期产品。外贸企业对外融资的保值需求必须遵循实需的原则。当在外贸企业的某些贷款合同中附加浮动利率的下限时(如在一些币种利率为负的融资计划中,会设定利率下限大于零),外贸企业需选择内含利率期权(利率上限或利率下限期权)的货币掉期策略,才能进行完全的套期保值。含有利率期权的货币掉期属于货币掉期的一种创新形式,其设计更复杂、风险更大。但若叙作货币掉期和利率期权两笔交易,则会增加套期保值的成本与程序的繁琐性,从而影响外贸企业避险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是本金摊销式的货币掉期产品。在外贸企业的长期贷款合同中,因为长期的现金流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更大,所以其对本金摊销式的货币掉期需求更为普遍。从货币掉期的现金流上分析,外贸企业在融资期间内,需定期支付利息与分摊的定额本金。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的扩大,外贸企业急需及时锁定所有长期外币资金的风险,而本金摊销式的货币掉期恰好能满足企业避险时效性的要求。若能在货币掉期业务中合理设计现金流摊销的模式,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其适用性。另外,还应在支付频率与计息基准上作出更为灵活的调整,以更好地契合外贸企业的需求。
(二)货币掉期的风险管理
作为一种衍生工具的业务,货币掉期具有一般金融衍生品的共性。如跨期性、高杠杆与高风险性等。因此,我们在运用货币掉期工具时,应通过策略的优选,力求降低其自身的风险,以发挥更好的避险作用。
1.流动性风险
货币掉期一般是为了满足互换现金流双方的实际融资或避险需求,由双方协商设计,其内容具有个性化特征,业务比较灵活,标准化程度较低。因此,在外汇市场上,货币掉期多为交易双方之间直接进行的场外交易。标准化程度低使得其在流通转让时很难找到合适的交易对手,流动性风险较大。通常情况下,交易双方订立掉期协议后,会选择到期进行实际交割。
2.市场风险
货币掉期通过提前锁定利率或汇率的“双锁定”方式规避风险,进行套期保值。因此,当市场汇率发生有利的变动时,企业便失去获取收益的机会。如外贸公司A计划在市场上融资1000万美元,即期汇率为USD1=CNY7.1233/7.1288,外贸企业为了避险和降低融资成本,以货币掉期进行套期保值。具体分析如下:期初,A公司支出7128.8万人民币,收入1000万美元;期中,支付美元利息,收取人民币利息;期末,再以期初的即期汇率以1000万美元换回人民币7128.8万。当人民币升值时,如汇率变化为USD1=CNY7.0833/7.0888,则其未来在现汇市场融资时,该企业只需支付7088.8万人民币就可以获得1000万美元,融资成本大幅度降低。这种未来盈利或融资成本降低的机会的丧失是由市场汇率不可预期的变动即市场风险导致的。
3.会计风险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外贸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对其外币资产与负债按当日的即期汇率进行调整,因汇率变动而导致的损益计入当期的损益。当在结算日进行实际结算时,会面临因结算日与调整日汇率不一致而导致损益变动的风险。当汇率上升时,会虚增外贸企业的资产;当汇率下降时,会低估外贸企业的负债。综合而言,会从总体上虚增企业的利润,即产生会计风险;反之,则反是。
4.信用风险
由于货币掉期属于交易双方直接进行的场外交易,在交易时所面临的最大风险为信用风险,即违约风险。若一方全部或部分违约,将会使另一方利用货币掉期规避利率和汇率风险的计划全部或部分失败。
总而言之,货币掉期作为一种汇率和利率的套期保值工具,既有其优势,也存在着发展滞后、缺乏灵活性和品种不够丰富等劣势。在当前挂钩LPR和有效控制其自身风险的背景下,如何从现有的策略中选择出最优的套期保值策略才是外贸企业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挂钩LPR的货币掉期对外贸企业套期保值策略选择的动态影响
(一)LPR的改革
LPR是指银行对最优质客户的市场贷款利率。在2019年8月的LPR市场化改革向2020年3月的存量贷款过渡之后,LPR的大小主要由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政策利率所决定,再在LPR基础上加减一定的基点就形成了实际贷款利率。利率由“两轨”并“一轨”,更加市场化,其传导机制也更为畅通。
央行表示,LPR改革效果显著。首先,应重点培育定价能力,建立起市场化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和增强以LPR为参照的内部价格传导机制,持续提升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其次,要深化LPR改革,完善LPR传导机制,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保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畅通。最后,要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维护公平的定价秩序[5]。
(二)LPR改革对货币掉期定价的影响
货币掉期中的交叉货币互换,其定价的基本原则为:未来收支的现金流折现后应与按即期汇率折算值相等。以外贸企业即期收款、未来付款币种均为美元为例,进行简要的分析如下:期初,外贸企业A按协定汇率结汇;期中,支付人民币利息,收取美元利息;期末,再按期初协定汇率换回美元。由于挂钩LPR,买入货币掉期时支付的人民币利息因利率的波动会面临更大的浮动。目前,由于受到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的影响,为促进经济的快速恢复,我国实施的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央行通过降准、离岸央票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下行,可使外贸企业从中获益,支付的人民币利息也将下降。下面仍以美元为例,两个货币掉期主体之间的现金流状况如图1所示。因此,货币掉期主要适用于收付款时间具有一定规律性和经常进行跨币种投资和融资的外贸企业。
图1 货币掉期的现金流
从如上分析可知,货币掉期合约的定价取决于交易双方收支现金流的折现值。在互换的利率均为固定利率的情形下,图1中的货币掉期价值为美元现值与人民币现值的差额。
令美元的净现值为PV,本金为P,合约固定利率为R,t时刻的折现率为dt,即期汇率为S,货币掉期存续期间为N,利息互换次数为m次,则美元固定利息的净现值为:
(式1)
令人民币的净现值为pv,本金为p,合约固定利率为r,折现率为dt,即期汇率为S,则人民币的净现值为:
(式2)
令Swap为货币掉期合约价值,则:
(式3)
在实际业务中,美元一般采用浮动利率,令Rf为美元的浮动利率。在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挂钩LPR之后,人民币的利率r也不再为固定值,而是波动的,令其为rf,则货币掉期合约的净现值表示为:
(式4)
从上式可知,掉期合约的定价主要取决于两种货币的利差及折现率。一方面,在当前央行降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的大背景下,LPR呈现出下降趋势,即rf下降;另一方面,美国自2020年3月中旬开始,疫情持续蔓延,由于市场上各主体避险的需求激增,美元成为现阶段的稀缺资产,美元指数突破100,甚至于有预期认为未来会达到120。随着美元币值的上升,货币掉期市场上的美元融资成本也呈上升趋势,如3个月日元兑美元的货币掉期基差为-144基点,欧元兑美元为-85基点。随着美元短期流动性不足状况的持续,投资者、银行、外贸企业等纷纷寻求外汇掉期和货币掉期获取美元融资以降低风险。因此,Rf与rf的差额也呈走扩趋势,货币掉期的价值上升。
LPR利率报价的完善为货币掉期业务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部分负有美元负债的外贸企业通过货币掉期将美元负债的利率转换成挂钩LPR的浮动利率,以降低融资成本和汇率风险。而这些市场的变化与定价机制的完善均会对外贸企业套期保值策略的选择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外贸企业利用挂钩LPR的货币掉期进行套期保值策略的选择
一般而言,短期的汇率风险大多通过使用外汇远期、外汇掉期、期权等衍生品予以规避,而一年以上的长期汇率风险则通过货币掉期进行对冲。在我国境内外汇市场上,货币掉期的交易量微不足道,远低于外汇掉期的交易量。究其原因:货币掉期设计得相对复杂,企业对其认知不足;境内利率、汇率相对稳定,套期保值的意愿不足等。但随着市场主体对其认知的改变以及操作熟练度的提高,货币掉期会因其便利性、时效性及有效性而成为外贸企业管理外汇风险敞口头寸、规避汇率风险以及降低融资成本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货币掉期对冲外汇风险敞口的策略选择
外汇风险敞口是指面临汇率风险的外汇资产与负债之差额,这是由外贸企业收付款的期限与币种的错配而导致的。外汇风险敞口的管理程序主要包括外汇风险敞口的识别、测度、对冲、评估等。其中,对敞口头寸的测度,能让我们估算出汇率波动时外贸企业承担损益的大小。一般而言,总净额外汇敞口头寸因为其简单易用而受大家的推崇,具体的测算方法有净汇总敞口、总汇总敞口、汇总短敞口。净汇总敞口是指各币种的多空头寸抵消后的净头寸。当组合中的各币种币值变动相关性较高时,外汇敞口中的各币种多空头寸的汇率风险可以自然抵消;当组合中的货币币值变动相关性较低时,则不能相互自然抵消,此时应该用多空头寸进行加总的总汇总敞口来衡量汇率风险。我国外贸企业经常使用的结算货币为美元、欧元、日元等相关性较强的货币,因此我们用总净额外汇敞口头寸来表达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头寸,可简化为:
外汇风险敞口头寸=外汇现金净流量=外汇资金流入-外汇资金流出
其中,外汇资金流入主要包括出口应收款、自有外汇以及借入外汇等,外汇资金流出主要包括进口应付款、卖出的外汇等。当外汇风险敞口净头寸为正时,外贸企业面临着外币贬值的风险;当外汇风险敞口净头寸为负时,则面临着外币升值的风险。因此,为了降低风险,外贸企业应该计算出各个时点的外汇风险敞口头寸,通过货币掉期将其头寸全部轧平,从而将精力聚焦于主营业务。货币掉期时,期初期末是按同一汇率交换本金的,因此可以将调整敞口头寸部分本金的汇率风险全部规避掉。以外贸企业A公司为例。经测算,某个时点其外汇风险敞口头寸为多头头寸200万美元,为规避未来6个月内美元贬值的风险,A公司选择与B银行叙作一笔货币掉期交易,具体策略为:期初,外贸A公司与B银行进行本金的互换,即A公司支付给B银行200万美元,B银行按双方协商的汇率USD1=CNY7.1233/7.1288支付给A公司1425.76万人民币;期中,A公司将人民币利息与B银行的美元利息相交换;期末,A公司与B银行再以期初协商的汇率USD1=CNY7.1233/7.1288进行美元与人民币的互换。由于期初期末的汇率不变,A公司的外汇风险敞口头寸的汇率风险就可以降到最低,只有较小额度的利息会有一定的汇率风险。
(二)利用货币掉期进行套期保值
外贸企业运用货币掉期将其资产或负债实行币种的转换,在进行完全对冲时,本金的汇率风险可以全部予以规避。其中,与货币掉期相关的损益为掉期利息收支与掉期市值重估,其存在的汇率风险也很小。这是因为:净利息收支主要由两种货币的利差决定,与汇率的波动无关;掉期交易作为衍生产品,其定期进行的市值重估主要随掉期市场价格的变化(主要是两种货币的利差)而变动, 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较小。但在货币掉期规避汇率风险的同时,会由于两种货币的利率属性不匹配,如以美元LIBOR/人民币LPR为不同基准的利率定价,则存在着利率风险。因此,外贸企业如何利用货币掉期来规避双重风险不仅需要有准确把握市场的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套期保值的策略和技巧。例如,我国外贸企业A公司在进出口时,均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A公司于2020年5月8日收到出口商品的货款1000万美元,6个月后需支付进口款项1000万美元。由于两笔交易的时间差,该公司不仅会面临市场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而且还需要将账户上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在国内进行支付。因此,A公司可以通过叙作货币掉期交易,这样既能防范风险,又能低成本地实现货币之间的汇兑。具体策略为:A公司支出1000万美元,如协商的汇率为USD1=CNY7.1288/7.1333,则收取人民币1000万×7.1288=7128.8万元,掉期期限为6个月。6个月后,A公司再将7128.8万人民币换成1000万美元用于支付进口商品的货款。A公司支付的利息差额为7128.8×(4.35%-3.25%)=78.42万人民币。这意味着A公司以支付78.42万元掉期成本的代价规避了未来6个月汇率波动的风险。目前,随着我国利率的下调,掉期成本也会逐渐减少。因此,通过货币掉期对冲风险时,外贸公司可以锁定汇率,从而减少对其有限的利润造成的蚕食。
(三)利用货币掉期降低融资成本,实现外汇资产保值的策略选择
在日常经营和资金管理过程中,外贸企业经常要面对币种错配的问题。我国很多综合性的外贸企业,它们的结算货币由多种币种构成,但收取的币种与支付的币种存在规模和结构的不一致,如收取的是美元、日元,而进口支付时需要的是欧元,或者购买设备、原材料以及工资支付时需要的是人民币。这种货币币种的错配就需要通过融资来解决。
利用货币掉期融资是指企业将闲置的外币资金通过货币掉期转换为所需要的货币并加以运用的融资行为,其主要适用于外贸企业账面上存在某种闲置货币而急需使用的是另外一种货币资金的情况。
例如,我国某全球跨国电器公司,主要进行电器出口及维修业务。2019年12月26日,因国内融资需求,需借入大量的人民币资金,同期中国银行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4.35%,而该公司目前在银行拥有欧元存款1000万暂时闲置。该公司经过分析,选择与银行叙作货币掉期业务:当日,双方协商的汇率为EUR1=CNY7.7505/7.7536,该公司卖出欧元 1000万、买入人民币 7750.5 万;在12个月后的远期时点,该公司与银行再按协商的汇率进行欧元与人民币的互换,即买入欧元 1000万、卖出人民币 7750.5 万。因此,双方的结算主要体现在期中时间段内利息的现金流互换。
为便于分析融资成本,下面就三种不同的融资策略选择的差异进行比较。
第一,该公司直接贷款人民币7750.5万。融资年基准利率为4.35%,融资成本较高,贷款利息为7750.5×4.35%=337.15万人民币,欧元存款依然保留于其账户,其存款利率为0.20%,存款利息为1000×0.20%=2万欧元,此次融资的成本为337.15-2×7.7505=321.65万,但欧元存款未来会面临汇率风险。除此之外,银行贷款手续复杂、审批繁琐,对企业现有的资产负债率也有较为严格的规定。
第二,该公司当日直接将账户上的欧元1000万兑换成人民币 7750.5万。虽然其名义融资成本为0%,却丧失了欧元的升值收益。根据银行报出的12个月的远期汇率1707.62/1716.33,EUR1=CNY7.9212/7.9252,该公司如果签订12个月远期合约后卖出远期欧元1000万,可收入人民币7921.2万,预计损失为7921.2-7750.5=170.7万人民币,按银行远期市场报价,则该公司面临的融资成本为170.7÷7750.5=2.20%。虽然这种方案融资的名义成本为0%,但实际融资成本也高达2.20%,在当前人民币贬值趋势没有根本逆转的背景下,若将硬通货欧元换成人民币,未来的成本会更高。
第三,该公司运用货币掉期进行融资:当日,卖出欧元1000万、买入人民币 7750.5万;在12个月后的远期时点,买入欧元1000万、卖出人民币7750.5万。融资获取的净利息收入为7750.5×4.35%-1000×1.8%×7.7505=197.64万人民币,与第一种策略中的直接贷款相比,扣除掉因欧元未来一年的升值带来的损失170.7万元之外,还能有197.64-170.7=26.94万元的净收益。此外,货币掉期因其手续简单且不会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而受到外贸企业的青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该电器公司应选择第三种融资策略,即通过货币掉期融资,不仅低成本地借入了人民币资金,而且保住了欧元未来升值带来的利好。这种套期保值的策略就是所谓的完全对冲策略,但在实际的套期保值时,外贸企业会根据其自身风险偏好和成本约束进行其他具体风险策略的选择。具体策略如下:
第一,完全套期保值。对于只聚焦于自己的本业、风险偏好低、成本约束不敏感的外贸企业,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将所有面临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的资产或负债的缺口进行完全对冲,将风险降到最低水平。但在完全对冲时,会由于两种货币利差的走扩而承担较高的利差成本(如上例)。
第二,不完全套期保值。与完全对冲不同的是,外贸企业可根据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确定套期保值的合理比例,部分自留,以获取未来可能的高收益;部分风险则选择对冲(可以一次性对冲,也可以在未来的不同时点进行分批次对冲),以降低套期保值的总成本。
第三,期限错配套期保值。通常情况下,货币掉期曲线呈扁平化形态,说明汇率的波动率相对稳定。如果掉期曲线呈现出陡峭化形态,即平均期限价格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则外贸企业可以根据价格变动趋势分阶段叙作货币掉期交易,即先进行短期的货币掉期交易,再根据平均期限价格的下跌情况进行相应的操作。
选择不完全套期保值策略时,保留了对部分外汇敞口头寸的控制权与管理权,从而有机会获得较高的未来收益或较低的对冲成本。但金融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作为外贸企业,很难精确地量化每个对利率、汇率产生影响的因素。当市场利率、汇率与预期的方向背道而驰时,就会面临风险,使套期保值的综合成本更高,甚至于会产生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