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本真的文本解读着力点探析
——以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Section A 3a阅读文本为例
2021-01-27朱正燕
应 斌 朱正燕
准确、具体、到位的文本解读是回归英语阅读教学本真的前提和关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五级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找出文章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教育部 2012)。五级标准要求的三个能力(理解逻辑关系、找出文章主题及理解故事情节)是英语阅读教学的本真体现,都与文本解读紧密关联。文本是英语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载体。它是英语文字的载体(语言的)、信息传播的载体(内容的)、文本理解的载体(策略的)、情感交流的载体(社会的)和智能发展的载体(思维的)(葛炳芳 2015)。文本以特定的语言形式、文体特征和内在逻辑结构,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前应将文本读通、读懂、读深、读透,挖掘出文本的教学价值。但现状是,教师在解读阅读文本时过于注重表层信息的处理和碎片化信息的提取。英语阅读文本则更多地被视为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载体。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教师缺乏文本解读意识;二是教师欠缺文本解读能力。
基于此,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日常的课堂教学观摩,以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Section A 3a阅读文本为例(以下简称“例文”),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的三个着力点,以供借鉴。
一、文本内容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Section A 3a阅读文本是孩子与母亲的两组对话。第一组对话围绕“究竟谁该打扫房间”展开。孩子与母亲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言语间充满冲突与矛盾。第二组对话则体现了孩子针对该话题在认识上发生的根本性转变。
二、文本解读剖析
(一)基于文本,研读文本特征,搭建文本框架
不同文体有不同的语篇结构和文体特征(戴军熔 2019)。解读文本的语篇结构和文体特征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逻辑生长点。准确把握文本体裁有助于分析文本的行文特点和搭建文本框架。现行中学英语教材的文体主要有三类: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这三类文体的文本框架及脉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文体的文本框架及脉络
由表1可知,记叙文一般以故事为载体,记叙是基础,主题意义烘托是关键。议论文重在论点的逻辑演绎及论据的合理使用。说明文会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有序地对事、物进行说明。对文本框架的准确把握能够使学生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因此,对于文本特征的研读和分析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向纵深发展,使阅读更加有效。
就文体而言,例文是一个对话形式的记叙文。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教师利用教材文本中的插图引入话题,并提出以下问题:“Where is it?Who is the owner of the room?What happened to the room?When did it happen?”通过图片展示,教师自然、直接地导入了本课的话题——Housework(家务劳动),为后续主题意义挖掘和写作意图剖析的开展作好了铺垫。同时,基于图片提出的四个问题构成了有逻辑意义的问题链。问题链围绕记叙文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展开。教师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文体特征,理顺了文本脉络,搭建了文本框架。这有助于读中和读后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深入文本,挖掘主题意义,剖析写作意图
文本不只是表层信息、语言点和语法的载体。专注语言点、语法和表层信息的英语阅读教学会导致课堂教学“失真”。而文本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和情境。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主题意义是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回归“本真”的重要途径。就例文而言,可以从两个角度解读主题意义(见表2)。
表2:主题意义解读
为了凸显主题意义,教师挖掘了文本中的两处留白。一处是在文中“Finally,I could not find a tidy dish or a clean shirt.”与“The next day,my mom came home from work to find the house clean and tidy.”两个情景之间,以提问的方式对留白进行了挖掘:“What probably happened to Nancy before the next day?”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虽然学生的回答角度不尽相同,但给予留白以精彩的补白。事实证明,这种处理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另一处留白则是续编故事。这是对文本信息的二次梳理、整合。通过续写,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本所要表达的主题意义,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体谅父母的不易。这也就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
(三)超越文本,延伸情感价值,凸显学以致用
英语阅读活动不能仅停留在对文本的学习理解和对语言的应用实践层面,还要走向迁移创新。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因此,读后活动的设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其针对文本蕴含的情感价值取向进行深入探究,同时给其提供在新情境中使用目标语言的机会,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基于例文的读后活动设计如表3所示。
表3:读后活动教学设计剖析
该读后活动围绕How come?这一开放性问题展开,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同时,教师提示学生从“是什么改变了Nancy”这一问题入手展开讨论,为活动的有效进行搭建了支架。同时,要求学生在对话中有意识地使用课堂所学的目标语言,强调了语言在新情境中的运用,实现了语言知识与技能目标的二次达成。
作者的情感或者价值取向往往蕴藏在文本背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层层递进,领悟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或者倡导的价值取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利用文本所蕴含的思想和道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三、结论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孙乐健2020)。要开展回归英语阅读教学“本真”的课堂实践,就要进行扎实的文本解读。有怎样的解读,就有怎样的教学定位。如果解读不具体、不到位或者不翔实,运用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将成徒劳。教师基于例文提炼的文本解读的三个着力点,即文体特征分析、主题意义挖掘和情感价值延伸,指向英语阅读教学的“本真”,旨在为脱离英语阅读表层化、碎片化的教学方式提供例证、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