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本土人文元素的有效融合路径

2021-01-26徐振军

考试周刊 2021年103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

摘 要: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要求教师重视挖掘本土美术教育的元素,要拓展初中美术课堂内容。首先,教师要拓展美术欣赏课的内容;要把本土的自然环境画出来,形成本土魅力的展现;结合本土人文情况开展设计,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习传统的人文工艺,丰富学生人文内涵。文章分析了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的可行性,探索了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美术;本土人文;元素融入;有效;教学

一、 引言

人文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逐渐恢复了活力,家长和教师也开始意识到美术教育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形成两者的有机结合自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文章分析了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的可行性,探索了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的措施。

二、 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的可行性分析

初中美术教学之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符合生活教育的理念要求,本土人文就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美术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所以有着生活化的生活教育理念,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让美术教学贴近学生的经历,自然能够得到更多的感悟,也使得美术学习能够有更多的立足本身,创新思维的机会。此外,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本土教育元素符合美术课程改革的要求,本土教育元素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美术资源,也能够形成活用教材的形式,这些都是符合新教育改革的需求的。美术教学融入本土人文元素符合追求美的本质,学生生活的环境本身就是美的元素,教师如果还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去感受教材之中的美,就使得美变成了一种刻意追求,而实际上美不是刻意的追求,美的感受应该是自然流露出来的,追求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和能力。在美术教学方面加强具有本土教育文化特色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审美的认知。

三、 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的措施

(一)挖掘本土美术教育的元素

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要求教师重视挖掘本土美术教育的元素。首先,教师要结合教材来挖掘本土人文元素,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城镇美术文化考察”中《民俗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自己的家庭内进行收集整理,找到祖父辈进行谈话,了解当地有哪些特殊的民俗文化,这些文化有哪些是还在延续的,有哪些是被人们遗忘了的;有哪些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有哪些的封建迷信思想的糟粕呢。在这样的探索下,教师结合民俗的内容,组织学生绘画出民俗文化的内容,展现当地民俗风气,形成对绘画作品的有效拓展与延伸,也是学生美术创意的灵感所在。其次,教师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挖掘本土人文元素。例如:各地风景形象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雄、秀、奇、险、幽。雄:雄伟是一种壮观、壮美、崇高的形象,它表现为宏大的形状,巨大的体积,宽阔的面积,沉重的深度,滚滚的气势等,这些都是本土自然环境之人文特点,都是美术教育可以挖掘的内容。此外,教师要从专业的角度来挖掘本土的人文资源。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城古镇考察”中《民俗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先对当地的古城古镇等进行考察,选定具体的城镇遗址,然后再组织学生去参观考察,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美术感知力。当然,如果出行条件不允许,教师可以独立去考察,然后将自己考察到的视频录像播放给学生,形成录像课程,在录像之中找到古城古镇的特点总结,再结合中国其他地区的古城镇的特点,把当地古城镇进行划归分类,形成统一的教学引领。

(二)拓展初中美术课堂内容

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要求教师要拓展初中美术课堂内容。首先,教师要拓展美术欣赏课的内容。结合本土人文元素,教师要拓展美术欣赏课的内容。例如:当地的编织工艺就是很好的欣赏内容,竹叶编织、竹条编织都会形成各种手工艺品,这些工艺品不仅仅是摆起了欣赏的,更是具有实用功能,也能够避免实用塑料制品,更是环保的有效手段。教师让学生睁开审美的双眼,看到这些美妙的工艺制品自然就能够更好地体会到美其实就在身边。虽然教材上也许没有类似的欣赏课的内容,但是教师可以适当地活用教材,将本体的艺术品位、艺术魅力、艺术成效带给学生。又如:本土的花卉树木等也是美的象征,中国各地都有代表性花卉树木,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花卉树木的特点,比如常见大白杨树看起来是没有可以审美的点,但是老师就发现了白杨树干上面的树瘢痕就像一双双睁开的眼睛,幻想着这些眼睛看着世界,看着人类,加上文学的描绘“白杨树眨着多情的眼睛”,整个画面就变得艺术范儿了。教师适时地要求学生画出白杨树和他们的眼睛,这样的本土人文艺术感受就形成了。

其次,教师要开展美术综合实践学习活动。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要结合本土美术资源,形成“发现——探寻——了解——整理——创作”的闭合学习圈。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造型的表现力》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本地的建筑物,先请学生去生活中发现身边有哪些给人印象深刻的建筑物(古代现代均可,因为均可以反映出当地的人文特色),然后探寻这个建筑雕塑的内涵,了解雕塑的基本特征,整理造型魅力的基本特征内容等,然后介紹这处雕塑,并且自己用黏土创作小型雕塑,形成美术综合活动。

此外,教师要拓展现代化本土美术的拓展活动。例如:摄影活动深受初中生喜爱,属于现代化的美术范畴。虽然教材之中没有想过的内容,但是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构图的作用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构图思想来让学生思考怎样安排整个照片的画面,因为画面的布置会使得摄影的效果不断提升。同时配合上现代软件工具的修图作用,让学生用更为精准的美术学思想与理论去完成生活之中的艺术创作,这样初中生会更感兴趣。

(三)本土自然环境入画

美术课程教学要与人文背景有机结合,还要有意识地进行课堂教学情境设置。美术教师不能一味追求专业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人文知识的累积,而本土自然环境能够将当地的人文元素与美术的专业技能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所以,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要求教师要把本土的自然环境画下来,形成本土魅力的展现。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的第2课《春天的畅想》的时候,教师选择一节课让学生观察校内,校园附近的春天,让学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感受春天的主要色调是什么?为本节课的艺术创作做好铺垫。学生欣赏了校园的绿树,感受到了校园周边人越来越多,小草遍地之后就会领悟到春天是变化的季节,是有着自然生长和人的忙碌的季节。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来说出自己觉得可以用那种形式来表现春天。这里就要考虑到本土自然情况的不同,南方的春天是略热的,北方的春天则是刚刚温暖的,有的地方的春天是多风的,有的地方的春天则是鸟语花香的。教师不要把学生框架在固定的对春天的理解之中,不要被教师的示范框住思维,目的是结合本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发挥个人所长、个人风格,体现个性。接下来,通过自由组合,讨论交流,小组成员间达成共识,确定意图和主题,用国画、水彩、儿童画、剪纸等手法进行表现练习。教师要适度进行指导,提示画作要表现出一定的主题,在主题下开展创作就更为成功。

(四)结合本土人文开展设计

美术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讲解中,应当注重采用多元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素养的发展,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术学科与人文素养之间的关联,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所以,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要求教师要结合本土人文开展设计,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校园”之中第2课《设计我们的校园》的内容就是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设计。教师先布置了问卷调查的活动,请学生来填写问卷,重点回答:自己最希望改变校园内的哪一处地方?整理好问卷结果之后,教师就组织同学分组来设计问卷排名前三名的地方,如体育场、休息室、读书室、餐厅等。小组合作完成具体的设计活动,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本土的人文特色,也就是具体的校园文化,这样就能够确保所设计的内容能够得到学生与校方的满意。因为本地的校园文化是凸显出精神风貌的关键,结合问卷调查的内容,是学生需求得到解决的关键。结合本土人文的设计才是有效的设计,通过实践操作自然就能够得到经验,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

(五)传统人文工艺的学习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中国传统工艺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美名,让学生通过学习与体验的方式,走进传统文化,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要求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习传统的人文工艺,丰富学生人文内涵。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情趣浓郁 能工巧匠”的教学内容之中就包括了《剪纸》《编结艺术》《线材造型》《蜡染与扎染》《彩塑》等内容,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具体地传递中国传统人文工艺。例如:在《蜡染与扎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操作,用白蜡在纸上涂上自己喜欢的花样儿,然后将颜色泼在纸张上面,想要的美丽图案就出现了。这样的简单操作下,学生会对“蜡染”有更为真实的认识。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思考:这种艺术创作的手法和平时见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果等。学生简单回答之后,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播放课件,介绍“蜡染”这项传统工艺,其历史来源以及特征、艺术风格等,也要有优秀的蜡染风格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对蜡染有更为亲切的、审美的感受。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也创作蜡染的作品,要凸显出蜡染的藝术风格,保证民族的特色,能够体现出中国劳动人民艰苦朴素的风格,也要有独特的民族美感。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这里面不仅有独特而深刻的伦理道德、人文精神,还有着丰富的传统技能技艺资源。几千年来,人们的手工技艺应和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律而发展;它所有的品类在其最初的状态都与使用有关,实用,朴素,温情,具有与农业文明相适应的智慧,传递传统文化的美术内容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 总结

综上所述,教育部正在大力提倡人文教育,这不仅仅要求在一些文化课程当中施行,在美术教育当中也应当如此,因为美术教育归根结底来说也是一种人文教育。初中美术要融入本土人文元素必须从挖掘素材、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丰富传统文化思想的融入、开展有效绘画与设计教学等方面入手,突破传统的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教学理念,承担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以及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美术教育内在规律的使然。

参考文献:

[1]曹建华.浅谈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艺术大观,2020(12).

[2]顾勇.初中美术人文素养教学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2019(45).

[3]朱海霞.通过人文教育的融合优化初中美术教学[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5).

[4]周刘波,宋杰.以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培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研究[J].教育探索,2016(1).

[5]王芊.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学生英语,2020(38).

作者简介:

徐振军,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忠信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