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策略分析

2021-01-26郑艳芬

考试周刊 2021年103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小学体育

摘 要:为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文章基于教学实践,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与疏导的意义和策略,指出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前导入、引入信息技术、引入小组合作、组织竞赛活动、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发挥家长力量等方式,激发并保持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培养;疏导策略

当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都能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然而,由于小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很容易因无法快速理解知识、不能掌握运动技巧、自身身体素养较弱等原因失去参与体育知识学习与积极参与运动的兴趣。鉴于此,教师要积极探索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工作,使其能够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长期保持知识探究的热情,逐渐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实现身心健康成长的目标。

一、 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意义分析

(一)促使学生坚持参与课堂活动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培养其集体荣誉感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素养。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在科学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可以使其保持对每一节课的期待感,通过疏导其因学习内容枯燥、练习效果不佳等产生的厌倦、自卑等负面情绪,可以保持学习的兴趣,长期坚持积极配合教师,认真参与体育学习活动,能够积极探索基础知识,并通过恰当的训练或实践内化教师讲解的内容。

(二)促使学生坚持参与体育锻炼

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使其能够利用课内外时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养成健康的体魄。然而,部分小学生缺乏利用课外时间锻炼身体的意识,且很难通过日常锻炼快速感受到自己的提升,从而产生放弃的想法。开展体育兴趣培养和疏导工作,可以使其在锻炼期间获取愉悦的体验,发现自己的点滴进步,有助于使其长期坚持参与锻炼。

(三)促使学生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当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都重视学生的身体素养,督促其积极参与运动项目。然而,对部分小学生而言,在外界的监督下参与运动项目,不仅无法提升自己的身体素养,还可能导致其产生压力过大、叛逆、自卑等负面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体育兴趣,疏导其负面情绪,使其对体育运动形成正确的理解,并感受到参与锻炼的乐趣,使其在提升自身身体素养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 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策略分析

(一)落实课前导入,激发学生新课探究的兴趣

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练习的时间,会忽视课前导入环节对学生新课学习兴趣的影响,从而出现课前导入环节设计不细致,甚至忽视课前导入环节的现象。为更好地激发小学生学习新课知识的热情,教师必须落实课前导入工作,并采用恰当的课前导入方法。组织师生对话、引入趣味游戏、故事、案例等方式都可以提升课前导入环节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立定跳远”相关知识前,教师可以组织“看谁跳得远”这一课前游戏,并要求学生按照立定跳远的规则参加游戏。在讲解这一知识前,部分学生不能实现“跳得远”这一目标,因而在游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次跳的现象。教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进行表扬,并请其找出跳得最远的几位同学,并请这几位同学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开展师生讨论,归纳可能会影响跳得远的因素,如身体素质、动作技巧等。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展示环节,让学生关注教师动作与能够跳得远的同学动作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导入环节中,初步观察教师和同学手、脚、膝盖,以及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的特点,并尝试进行模仿,进而获取成功的体验。此外,教师要对能够取得进步的同学提出表扬,并系统讲解“立定跳远”相关知识,自然地引入单脚、双脚跳跃练习。

(二)引入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体育更像是一门“玩”的学科,可以让自己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动起来。然而,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讲解一些听起来与“动”和“玩”无关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与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联系,但却很难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鉴于此,教师也要适当创新理论知识的讲解方法,适当引入信息技术,运用音乐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运用动画、图片等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健康饮食益处多”相关知识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讲解食物的种类、每天饮食的比例,以及挑食、偏食的坏处。对小学生而言,这些知识趣味性不足,很难产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鉴于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下载精美的图片,使学生在图片的辅助下更好地了解粮谷类、蔬菜类、水果类、肉鱼类等各个种类食物的例子、图片。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放映精美的三餐菜谱,从而让学生产生搭配饮食的兴趣。而教师也要抓住这一时机,使其结合自己的喜好,为自己设计菜谱。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會暴露出偏食、挑食的问题,而教师则需要选取典型的“菜谱”,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享不良饮食习惯相关的新闻。通过这种理论知识教学方式,可以自然地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过程中,并主动尝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练习,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和习惯。

(三)小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课堂练习的兴趣

完成知识讲解后,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从而使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或运动技巧。为调动学生参与练习活动的兴趣,教师要适当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够互相影响,形成积极的小组氛围,不知不觉地在互相帮助、团队协作期间完成练习活动,并提升练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原地拍球”相关知识后,部分学生能产生参与实践练习的积极性,但由于缺乏练习经验,没有掌握动作技巧,很可能会出现兴趣下降的方式。鉴于此,教师要适当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缓解其负面情绪,保持其练习热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原地拍球这一技巧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划分小组,从而使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在同伴的帮助下,调整站姿,实现双腿微屈、上体微前倾的目标,探索手触球的部位,从而逐步增加拍球的个数。而负责讲解平底拍球技巧的学生也可以在帮助同伴期间,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并对自己的动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逐步提升自身动作的规范性,尝试在不低头看球的情况下完成原地拍球练习。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合作能力有限,在小组合作期间,很可能会发生矛盾,教师必须关注各组的活动情况,并发挥自身疏导矛盾的作用,使用幽默的语言和诙谐的动作巧妙解决问题,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

(四)展示练习成果,提供学生表现自我的平台

小学生都希望可以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肯定,适当为其提供表现自我的平台并对其进行表扬,可以强化对其参与学习和练习活动的兴趣的培养与疏导工作。因此,顺利完成课堂练习的组织后,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并为其提供表现自己的平台。

例如,在教学“行进间左右转弯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并在完成练习活动后,请各组展示本组的练习成果。在学生展示期间,教师要适当给出“左轉弯走”“右转弯走”的口令,并在每一个完成展示后,要求全班同学鼓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每一个小组都能感受到教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认可。同时,教师也要科学进行点评,找出每一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使用恰当的点评语言,如“这一组同学走得很齐,如果可以用更饱满的精神态度展示你们的练习成果就更好了”。或“这一组同学的身高差异较大,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实现排面整齐,大家都要适当调整步伐”。通过这种点评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科学指导,更好地意识到练习成果和进步方向,从而使其在今后的练习过程中,达到动作一致、精神饱满的目标。

(五)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提升自我的动机

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适当组织竞赛活动,开展班内或年级内的比赛。部分小学生有着强烈的胜负欲,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可以强化其提升自我的动机,不仅能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和练习,还可以调动其课外练习的兴趣,并主动克服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例如,在教学“迎面接力”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在班级组织“迎面接力竞赛”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划分接力小组,要求各组经过一星期的自主练习后,开展竞赛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我提升的动机,积极与组员练习在跑动期间迎面传接棒的动作,并积极参与原地摆臂练习、原地高抬腿练习等活动,探索提升身体素养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其提升迎面接力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训练前,教师要开展安全教育,鼓励其在训练过程中保护自己与同学的人身安全,一旦发生刮伤、蹭伤、扭伤等问题,一定要及时到医务室处理,防止对其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六)发挥家长力量,激发学生自主锻炼的兴趣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日常锻炼活动,这不仅有助于使其更好地理解课堂学习的内容,更有助于使其养成健全的体魄,缓解各科知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压力。为激发学生自主锻炼的兴趣,教师也要注意采取家校合作的教育方法,通过社交平台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与其分享近期讲解的体育知识,为每一个学生制订科学的锻炼计划,请家长以身作则地影响学生,使其自然地投入日常锻炼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乒乓球”相关知识后,部分小学生缺乏深入练习的动机和平台。鉴于此,教师可以鼓励家长与子女共同完成课后练习活动,发挥家长的力量,为学生带来积极影响。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家长缺乏专业知识,教师可以下载或录制微课视频,请家长与学生共同进行学习,探索握拍的技巧,并开展原地颠球、推挡乒乓球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好地与家长进行合作,从而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更好地掌握乒乓球相关知识。经过有效的训练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与子女进一步开展乒乓球练习活动,通过将餐桌改造为乒乓球台、借用学校内或社区内的健身器材等途径开展亲子乒乓球比赛,从而激发学生练习基础动作的热情,感受乒乓球的魅力。

三、 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落实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工作,使其能够对每一堂体育课的知识产生探究兴趣,并在其因学习内容枯燥、练习难度较大等原因导致兴趣下降的情况下,采取恰当的疏导策略,进一步保持其参与学习和练习活动的热情。教师可以从课前导入、课堂讲解和训练、课后竞争和复习等教学环节中,完成其兴趣的培养和疏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叶伟敏.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华夏教师,2020(21):57-58.

[2]王建.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6):44-47.

[3]钱忠华.小学体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J].田径,2020(6):65-66.

[4]冯庆华.小学体育篮球特色课程研究与实践探讨[J].才智,2020(3):151.

[5]王翠.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1):56-57+90.

作者简介:

郑艳芬,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石码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小学体育
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议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