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合作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共赢
2021-01-26安梨红罗增海
文/安梨红 罗增海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把扶贫工作作为党和政府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职责,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作为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载体,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良性循环,坚持“接二连三”三产融合、协调发展,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转变草地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新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机制为重点,以实现草原保护、牧业增效和牧民增收为目标,以探索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为核心任务,在体制机制、发展模式等方面探索实践,生态畜牧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从根本上构筑了实现牧民脱贫致富的现实载体,成为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有效手段。
一、整合生产要素,形成“三变”模式
2008年,青海省委、省政府确立了生态立省的发展战略,做出了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重大决策。2014年6月,农业部批复青海省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014年底,全省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达961家,实现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全覆盖。入社牧户达11.5万户,入社率达72.5%;整合牲畜1015万头(只),牲畜集约率达67.8%;流转草场2.56亿亩,草场集约率达66.9%。广大牧民特别是贫困户以草地和牲畜作为资产量化入股,实现了资源变资产,使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合作社将各级财政投入折股量化到户,入社成员享有股权权利,变简单的资金支持为资产支持,实现了资金变股金,使分散的资金聚起来;牧民加入合作社,让牧民变股东,使增收的渠道多起来。
青海省黄南州泽库县拉格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通过有效整合生产要素,全村牧户入社率达98.9%,牲畜及草场入股率分别为98.8%、95.9%,改变了以往一家一户分散、传统的养殖模式,带动全村181户牧户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牧民变股民的转变。2019年,合作社总收入1200万元,实现分红570万元,户均分红31666.67元,年底人均总收入达15385.02元,51户28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6242元。
二、实现分工分业,拓展多元增收渠道
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成员通过按技能分工分业,有效化解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将剩余劳动力从传统畜牧业生产中摆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实现了多渠道就业、多元化增收。黄南州泽库县拉格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组建28个牛羊饲养小组,每组配备1—3名饲养员,贫困群众占47人,其中挤奶员30人,放牛员15人,放羊员1人,轧草员1人;在人均1500元/月基本工资基础上,结合年度绩效按劳取酬,助力合作社贫困户精准脱贫。筹集资金860万元在县城修建了面积为1862平方米的合作社宾馆及餐厅,在西藏拉萨投资100余万元开设了合作社有机畜产品直销店,解决了32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结合雨露计划、新型职业农牧民技能培训等项目,对剩余121名劳动力开展短期实用技能培训,其中贫困群众46人,采取一对一就业服务指导,安排从事出租车、推销畜产品等工作,成员年收入在0.8万—6.5万元,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稳定就业。
三、推进股份合作,力促畜牧业转型升级
青海省对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进行综合评价排序,遴选群众积极性高、县乡政府主动、排序靠前的100家合作社作为试点合作社,以股份制改造为抓手,强力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经过6年时间的试验、探索,集中打造了泽库县拉格日、天峻县梅陇、甘德县岗龙、祁连县达玉等一批股份改造到位、内生动力强劲、经营组织有方、群众持续增收的发展典型,产生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以以草定畜、草畜平衡为核心,草地牛羊入股、牲畜分群饲养、草地划区轮牧、成员分工分业、收益按股分红、按劳计酬为内涵的股份合作制模式形成,牧区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大幅度提升,生产经营方式加快转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草地畜牧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群众收入明显增加,有力地助推了藏区精准脱贫。海西州天峻县梅陇村,2008年以前是该县62个畜牧业村中最贫困的村,共有32户贫困户,贫困面达51.6%,成立股份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后,2015年已全部实现脱贫。
四、收入持续增长,精准脱贫效果显著
2008年以来,全省累计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961家,其中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试点合作社达146家。2019年,试点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达14479元,比6州农牧民平均水平高2925元,高出25.3%。多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通过加快发展二三产业,拓宽牧民增收渠道。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后普遍通过项目配股、劳动培训就业等政策手段,与其他牧户一起参与生产和分配,享受到股权收益,实现了稳定脱贫。2016年,果洛州18家试点合作社中,15家试点合作社分红719万元,带动贫困人口1797 人,实现脱贫281人。果洛州久治县共组建股份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11家,2019年底9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共计分红275.66万元,收益分红同比增长38.76%,2020年预计分红资金突破300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74户1175人。实践充分证明,以股份制合作社为基础的生态畜牧业建设,已成为牧区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成为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有效手段。
五、全面推广引领,促进“生态生产生活”共赢
全省生态畜牧业股份制合作社坚持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原则,有效解决超载放牧和维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草原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不断好转。全省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组建季节性养殖场232个,冬季集中育肥出售牛羊45万头(只)以上,减轻了天然草场的压力,人工草地面积达710万亩,实现了“减畜不减效,减畜不减收”。通过拉格日合作社示范引领,泽库县64个行政村全部成立生态畜牧业股份制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已达206家,入社人口5.7万人,入社率达85.6%,实现5219户贫困户全覆盖。建立了“园区+合作社+牧户(贫困户)”运行模式,形成长期稳定的带贫机制,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797户,户均年增收1527元,安排就业岗位277个,人均月工资达2875元。同时,通过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等举措,有效减轻了天然草原放牧压力。泽库县天然草场平均植被覆盖率从2015年的50.72%提升到87.62%,天然草原可食牧草平均产量从2015年的202.87公斤/亩提升到354.8公斤/亩,合理载畜量由2015年的41.8万只羊单位提升到71.58万只羊单位,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
下一步,青海省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政策精神,以乡村振兴为总目标,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为抓手,围绕牦牛、藏羊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再接再厉,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贫困群众返贫,争取为藏区精准脱贫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