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铺就幸福小康路
2021-01-26晨茜
文/本刊记者 晨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三农”工作是看小康成色如何的决定性环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合作社的制度优势,决定了其在广泛联系群众、带动发展乡村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来自合作社领域的成员,聆听他们讲述合作社带动农户奔小康的精彩故事。
成立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合作社当好小康路上“贴心人”
安徽省天长市丰仓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院在凛冽寒风中依然夺人眼目,几十台农机具整整齐齐陈列摆放着,机手们正忙着维修保养这些大型机械。正是有了它们,合作社为种植户提供“保姆式”服务时才更有底气。据理事长张建昌介绍,2020年,合作社2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装配北斗导航系统,通过APP就可以实时监测每辆机械作业情况、作业质量、作业轨迹和作业面积,为合作社当好种植户小康路上“贴心人”插上了“信息化金翅膀”。
种粮大户王宏朝说:“最开始我对机插秧经验不足,通过微信视频、发图片向丰仓合作社咨询。理事长张建昌发现问题,丢下饭碗就来找我,在田里把问题解决了,要不是他及时出手,我可能就颗粒无收了!”据悉,丰仓合作社实行“一个确认、两个统一、三个跟踪、一个指导”的全程托管服务模式。“一个确认”,即合作社农事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服务态度必须得到托管户确认,由具体作业者代为合作社存档,作为年终评比“优秀成员”的依据。“两个统一”,即对所有托管户统一收费标准,对同一个作业内容实施统一作业标准。“三个跟踪”,即跟踪作业过程、跟踪作业质量、跟踪服务对象的农作物生长情况。“一个指导”,即给予托管户全天候的农技指导,确保丰产丰收。从单一的机械化育插秧服务发展到全程农业机械化服务,合作社“田保姆”将农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可以外出打工、开店铺做生意……让农户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合作社带来的实惠。
2019年,合作社开始提供全程农技技术指导跟踪服务。一是农资代购服务。平均价格低于市场5%—10%。二是选种育秧服务。采用稻种印刷技术和钵苗育秧相结合,每亩平均用种量减少1.5斤。截至2020年,托管户采用该项技术在当地应用面积达2.5万亩,每亩平均减少种子投入50元,直接带来经济效益125万元。三是合理施肥节本增效。创新侧深施肥和缓控释肥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水稻一季只施一次肥,提高肥料利用率20%,减少用工10%,平均每亩为托管户减少肥料投入20元,每亩节本增效达70元。四是科学植保农药减量。创新使用“薄水栽插”“浅水活棵”“干式交替”“适期烤田”“活水到老”,以水调肥和以水调气等科学的肥水管理技术,调整田间的小气候,每年减少167.62万立方米水使用量,科学合理防治,为托管户2.6万亩农田节约了71.84万元的防治成本。
其实,丰仓合作社指导种植户采用先进种植技术的实例屡见不鲜。天长市禾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平东林,曾获得菲律宾远东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在他准备实施稻虾共作生产模式时,对选择水稻品种和育秧关键环节存在不少困惑。张建昌一方面帮他分析优质水稻品种的市场前景和田间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详细讲解了育秧盘的选择、水肥管理等注意事项。平东林被丰仓合作社的贴心服务深深感动!
如今,农机、农艺的融合,使丰仓合作社服务对象平均每亩增加收入230元,作业费用节省22%。合作社服务面积增加到2.8万亩,经营利润增加到200多万元,实现了合作社和种植户的效益节节攀升!
股权换资源土地股份合作让农户当股东
指针回转到2016年,宋洼村还是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一个贫困村,大部分村民都外出打工,不少土地撂荒。4年的时间,旧貌换新颜,层层梯田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还被评为美丽休闲乡村。
宋洼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财务总监、股东之一金彦认为,宋洼村之所以能发生如此大的变化,除国家的好政策、政府部门的支持鼓励,宋洼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为全体村民根本利益服务、采用“股权换资源”的做法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悉,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宋洼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5月,以每亩为1股(折价60元),现金每60元1股,首期吸纳现金42万元、入股土地1260亩。村民可获得“保底租金+股份分红”,还可到合作社务工,合作社“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保底有租金、收益再分红”的经营机制逐渐形成。此外,合作社大胆创新,引进“投改股项目”,将政府投入的190万元计入村集体对合作社的投资,村集体成为合作社股东,高效利用了政府投入。
合作社创办初期,面临着人才、资金的难题,通过采取“股权换资源”的方式灵活解决,这要从合作社规划师罗伟峰的引入说起。原来,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发展田园综合体,理事长郭利平就想为宋洼村谋划田园综合体,但苦于没有完整详细的规划,直到规划师罗伟峰的出现,他的家乡离宋洼村不远,对宋洼村情况比较熟悉,提出了将“高原藜麦”这一六盘山地区特色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辅以打造田园综合体发展环线乡村旅游,这与合作社发展初衷非常契合。最终,合作社和罗伟峰签订了以设计费24万元入股合作社的协议,自此合作社开启了第一个以股权换服务的先例,既解决了合作社没钱做规划的问题,也为合作社引入了人才。此外,合作社还以“工资积累股权”,例如,每月工资3500元,实际发放3000元,500元作为待发放工资,2年后即可转换为股权。
为让村民多分红,合作社还设计了AB股权,管理层股东可以让渡分红权给村民,实现决策和利益的平衡。除让村民多享受分红,合作社还编写了文化手册,列出10条原则,加强了村民和合作社的情感联系,提升村民素质。
宋洼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实践,是专业合作社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次基层实践,是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在一个山村的具体实践,即通过组织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带动了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更是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奔小康的一次成功实践!
产业融合发展村社融合实现双赢
岁月的脚步来到了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孟家村,2020年,这里村民的人均收入达1.6万元,其中,入社成员平均收入1.8万元;全村2400人中有2000人入住了孟家新型社区的楼房,入住率达80%;全村在校学生400余人,在校大学生102人……一串串喜人的数字,是范家屯镇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全体成员不断创新进取的成果,是孟家村村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换来的,更是孟家村村民步入小康的重要标志。
提到乾程合作社,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2013年成立,成员20人;2018年,成员300人,土地流转5000亩,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2020年,成员420人,土地流转6000亩,资产总额超2000万元……7年的时间,乾程合作社以土地集约化经营为基础,通过发展深加工、手工艺、农机具维修与销售、休闲采摘等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村民就业。
在土地集约化经营方面,合作社采取土地租赁、土地托管两种方式开展,土地租赁即合作社付给农户租金1.5万元/公顷,成本和收益归合作社;土地托管即农户租用合作社大型机械,成本和收益归农户,形成了村社互促、合作社与村民双赢的局面。在解决村民就业方面,合作社获得了中粮项目、SAGP可持续农业发展项目、环保卫生间生产厂商的订单,解决了200多名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对合作社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加工后剩余的玉米芯,集中销售给供热企业、饲料生产厂家等,获得农副产品收入;与村团支部、村妇联联合举办玉米叶手工编织培训,将玉米叶变废为宝,使30多名全职妇女有了额外的收入;投入资金200万元,建成草莓温室、果树温室、蓝莓温室,为村民提供工作岗位22个,增加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在实现“村社融合”方面,合作社与村“两委”共同开办了“孟家村文化大院”“农业经理人午间课堂”,聘请吉林大学农业管理系高材生、香港大学法学系硕士担任讲师,为村民和成员讲解新方法、新科技。喜迁新居的村民高俊海说:“住上了楼房,土地交给合作社获得固定收入,我自己还能去做点生意,做梦也没想到能赶上这样的好事!”
理事长王成告诉记者,黑土地是孟家村的希望,也是农村真正的希望。合作社在黑土地保护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例如,合作社每年回收的玉米秸秆,有50%被深翻回填,以保证土壤有机质得到最好的补充。2019年,合作社投入55万元,自制1万立方米有机肥,投放到黑土地保护项目,深翻、深耕、有机肥投放率达100%。
如今,王成既是合作社理事长,又是村支书。他表示,合作社利用城镇化发展优势,盘活孟家村闲置资源,着力发展集观光、教育、科研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真正实现了村社融合发展!
在奔小康的道路上,每一个个体都是主角,农民合作社也同样如此。农民合作社发展绿色生产提高产品品质、练好内功塑造品牌、创新发展提升价值链,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现代化进程,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